服装缝制工艺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静 等主编  页数:177  
Tag标签:无  

前言

  为了更好的满足纺织服装高等教育的教学要求,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制定了“十一五”部委级教材规划。本教材围绕规划的目标,从服装专业教学的特点出发,注重对学习者综合动手能力的训练,展示了服装从款式到纸样分解再到工艺操作的过程,使学习者对各类常规服装的制板、放样、排料到缝制工艺均能掌握,并能解决一定的生产实际问题,体现了教材的通用性和实用性。在强调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同时,注重对常规服装传统缝制工艺的创新,提升了本教材的原创性、创新性。  本教材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编写,分为基础部分和成衣制作部分,对学习者进行有序的工艺训练。各部分注重实物制作过程图示的应用,用实拍图片结合文字叙述的方式进行讲解。其中基础部分主要内容为工艺术语、缝纫常用设备、学习方法、基础手针工艺、基础机缝工艺、服装零部件工艺等。成衣部分主要内容为下装、上装、连身服装的制板、放样、排料裁剪、分步及组合的缝制工艺等环节内容。本教材面向服装大专院校学生,也适合服装爱好者应用。  本书的编写人员由工作在高等院校服装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组成。本书主编为德州学院徐静及泰山学院王允、李桂新。副主编为泰山学院张中启、余海威、孙斌。第一、二、四章由王允编写;第三章由孙斌、李桂新编写;第五章衬衫、茄克衫部分由张中启编写、西装部分由余海威编写;第六章连衣裙部分由张中启编写、旗袍部分由余海威编写。拍照、图片编辑王允、余海威;服装制作张中启、余海威。统稿徐静,人员及分工统筹李桂新。另外纪恩峰、马艳红参与茄克衫、筒裙的制作;李昕参与图片的修正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内容概要

本书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编写,分为基础部分和成衣制作部分,对学习者进行有序的工艺训练。各部分注重实物制作过程图示的应用,用实拍图片结合文字叙述的方式进行讲解。其中基础部分主要内容为工艺术语、缝纫常用设备、学习方法、基础手针工艺、基础机缝工艺、服装零部件工艺等。成衣部分主要内容为下装、上装、连身服装的制板、放样、排料裁剪、分步及组合的缝制工艺等环节内容。本教材面向服装大专院校学生,也适合服装爱好者应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服装缝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一、缝纫工具的发展对服装缝制工艺的影响  二、服装结构的演变对服装缝制工艺的影响 第二节 服装缝制的常用设备  一、裁剪常用设备  二、缝纫常用设备  三、熨烫常用设备  四、缝纫常用工具 第三节 服装缝制工艺的学习方法第二章 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知识 第一节 服装缝制工艺术语  一、概念性术语  二、缝制工艺技术用语 第二节 服装各部位名称介绍  一、裙装各部位名称  二、裤装各部位名称  三、上装各部位名称第三章 服装基础缝制工艺 第一节 手缝工艺  一、穿针、打线结  二、针法运用 第二节 机缝工艺  一、机缝准备与练习  二、机缝基础训练  三、机缝工艺 第三节 零部件缝制工艺  一、口袋缝制工艺  二、领子缝制工艺  三、门襟缝制工艺  四、开衩缝制工艺第四章 下装缝制工艺 第一节 筒裙缝制工艺  一、款式特点  二、规格设计和结构设计  三、排料设计  四、缝制工艺设计 第二节 裤子缝制工艺  一、款式特点  二、规格与结构设计  三、排料设计  四、缝制工艺设计第五章 上装缝制工艺 第一节 男衬衫缝制工艺  一、款式特点  二、规格与结构设计  三、排料设计  四、缝制工艺设计 第二节 茄克衫缝制工艺  一、款式特点  二、规格与结构设计  三、排料设计  四、缝制工艺设计 第三节 男西装缝制工艺  一、款式特点  二、规格与结构设计  三、排料设计  四、缝制工艺设计第六章 连身服装缝制工艺 第一节 连衣裙制作  一、款式特点  二、规格与结构设计  三、排料设计  四、缝制工艺设计 第二节 旗袍缝制工艺  一、款式特点  二、规格与结构设计  三、排料设计  四、缝制工艺设计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2)线迹:在缝制物上两个相邻针眼之间的缝线形式。  (13)缝型:指缝纫机缝合衣片的不同方法。  (14)缝迹密度:指在规定单位长度内的针迹数,也可叫做针迹密度。一般单位长度为2cm或3cm。  (15)止口:衣服的沿边,如门襟与挂面的连接线,门襟、领子、腰头等结构的外边沿处。  (16)挂面:也叫前门贴边,是装在衣襟搭门反面的一层面料,一般比搭门宽。  (17)搭门:门襟、里襟叠在一起,为了锁钮眼和钉钮扣所留放的部位。  (18)门襟、里襟:衣片锁钮眼处为门襟,钉钮扣处为里襟。凡是有搭门的部位都有门襟和里襟的区别。  (19)眼档:钮眼位。  (20)驳头:门里襟上部翻折部位。  (21)褶裥、省:根据体型需要做出的折叠部分,不用缝合的称褶裥,折叠并缝合的称省。  (22)对档:指缝制时,两片裁片对准应对的部位标记。  (23)圆顺:指弧形线迹不能有折角。  (24)圆登:一般指袖山圆顺,后袖缝有戤势(松度)。  (25)方登:一般指后背有戤势,因为戤势足,活动方便,美观大方。.  (26)吃势:亦称层势,“吃”指缝合时使衣片缩短;吃势指缩短的程度。将两片长短略有差异的衣片在缝制中有意将稍长的一片在_定部位缩进一定尺寸,使两衣片缝缝合后,不仅长短一致,而且有一定的丰满圆顺感。如圆装袖的袖山吃势可使袖山顶部丰满圆润,袋盖两端圆角、领面、领角等部件面的角端吃势可使部件面的止口外吐,从正面看不到里料,还可使面形成自然的窝势,不反翘。  (27)里外匀:亦称里外容,指由于部件或部位的外层松、里层紧而形成的窝服形态。其缝制加工的过程称为里外匀工艺,如勾缝袋盖、驳头、领子等,都需要采用里外匀工艺。  (28)修剪止口:指将缝合后的止口缝份剪窄,有修双边和修单边两种方法。其中修单边亦可称为修阶梯状,即两缝份宽窄不一致,一般宽的为0.7cm、窄的为0.4cm,质地疏松的布料可同时再增加0.2cm左右。  (29)撇势:衣片的门襟部位与其基本线撇进的距离。  (30)翘势:向上偏高画出弧线,主要指小肩宽外端略向上翘。  (31)困势:裤后片与前片的倾斜程度。  (32)窝势:多指部件或部位外层比里层长、宽一点,采用里外匀工艺,呈正面略凸、反面凹进的形态。与之相反的形态称反翘,是缝制工艺中的弊病。  (33)坐势:把多余部分坐进折平。  (34)凹势:衣片袖窿门、裤子窿门、领圈等部位的凹进程度。  (35)回口:衣片的横料和斜料容易被拉松,这种现象叫回口。  (36)缝始点:缝合时的起点为缝始点,除西服等省缝缉线的缝始点不许打回针外,其余都打回针。  (37)缝止点:缝合时的终点称缝止点,除省尖部位缝止点不打回针外,其余部位都打回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服装缝制工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肯定是正版,我是在书城看了才买的,感觉内容还可以。自学的话还是有难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