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中学生讲对联

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唐子畏  页数:166  

内容概要

  《给大中学生讲对联》是关于对联写作知识的通俗读物,以大、中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也适合社会各界初习对联者自学。全面阐述了对联的基本特征、社会功能、写作规则、声韵格律、修辞手段以及对联的发展简史。还附有新撰的《声律启蒙续编》。

作者简介

  唐子畏,1929年11月生,湖南祁东人,湖南大学副教授。幼读私塾,专习对联。1956年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工作,续修唐宋文学。1960年调湖南大学。退休前系湖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兼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曾任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三、四届委员,湖南省编辑协会一、二届副理事长、湖南省行为科学学会一、二届会长。已出版专著十余部,在诗联领域中的代表作有:《古代咏物诗浅析》《古今名联点评》《历代名人名联鉴赏》《现代名入名联鉴赏》(即出)等。事迹载《中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中国当代社会科学专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卷11》等书,国际名人网亦有报导。

书籍目录

第一讲对联的基本特征*1对联的定义,对联与楹联、对偶句、律诗中的颉联、颈联的异同。对联的三个基本特征:句型相对,词性相对,平仄相对。第二讲对联的社会功能*9对联可怍为:庆贺、哀挽的礼物;宣传、激励的号角;自勉、题赠的工具;揭露、讽刺的武器;逗乐、遣兴的方式;试才、征婚的手段;广告、装饰的用语。第三讲对联发展简史*19概括为五句话:起源在唐代,成熟在宋代,普及在明代,鼎盛在清代,弘扬在现代。第四讲对联的写作规则*25概括为五要三忌。五要是:一要字数相等,二要句式一致,三要词性相对。四要词组结构相应,五要平仄协调。三忌是:忌合掌,忌失对,忌重字。对联的特珠表现手法:嵌名法.谐音法,叠字法,集句法?连珠法,回文法,用数法,用典法,析字法,串对法。第五讲对联的声韵格律*45怎样分辨平仄平仄运用规则第六讲对联的修辞手段*63比拟,比喻,双关,借代,对比,衬托,夸饰,排比,分总,倒装,反复,顶真,设问,回文,飞白,藏词。第七讲对联分类的原则*79多维分类法:从字数分,从用途分,从结构分,从内容分。分类对联例释。第八讲对联专著介绍*106附景一《声律启蒙续编》(车万育原著,唐子畏改编)*114附录二《笠翁对韵》(节录)*147

章节摘录

  第一讲  对联的基本特征  “对联”一词,同学们并不陌生。写对联也不是难事,读完这本书后,相信大多数同学就会动笔写对联了。  在讲对联的基本特征之前,先要弄清与对联相关的几个概念。  (1)对联与楹联  对联、楹联,俗称“对子”。但严格地讲,两者是有区别的:楹联是贴在门框或柱子上的对联;置放在案头,或书赠友人的对联,就不叫楹联。由此可见,对联包括楹联在内。在日常用语中,许多情况下,两者是通用的,不强调区别。  (2)对联与对偶句  对偶句在先秦作品中就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纪言体史书——《尚书》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满招损;谦受益。”“汝惟不矜,天下莫与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争功。”稍后的《诗经》、《楚辞》,则出现了更多的对偶句。  《诗经》:“出自幽谷,迁于乔木”,“钟鼓哩哩,磬筅锵锵”。  《楚辞》:“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由汉至唐,出现了“四六骈体”,几乎通篇是四言、六言对偶句。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写的《为徐敬业讨武墨檄》,李密写的《陈情表》,刘禹锡写的《陋室铭》,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基本上用的是对偶句。但以上所举的对偶句,毕竟与独立的对联不同,故不能把对偶句都称为对联。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给大.中学生讲对联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