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伦理与法(上、下卷)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蔡守秋  页数:763  
Tag标签:无  

前言

环境、生态和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贸易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危机等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举世瞩目的严重社会问题,资源环境生态保护作为一项新兴的伟大事业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民众的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型社会建设正在我国兴起。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基本矛盾和永恒主题。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全部社会现象,包括意识现象中的各种相互作用,不仅来源于这两个根本的相互作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这两个相互作用才能得到正确的说明。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危机等资源环境生态危机,实际上是人与自然关系失衡、失当和恶化的问题,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实际上是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和方法调整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了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需要采用道德的、法律的、经济的、社会的和科学技术的各种方法和手段,需要伦理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和生态学、环境学等自然技术科学的共同努力,其中道德与法律、伦理学与法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和法律,深入开展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学和法学研究,特别是对生态伦理学和生态法学(环境资源法学)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建设“五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作用。但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和法的研究一直存在着来自传统的或现实的许多困难和阻力。按照“人、物二分法”或“主、客二分法”的思维模式:人类生活的地球(大至整个宇宙)被分为人类社会(简称社会)与自然界(简称自然)这两个部分;全部物质形式被分为人与物这两种因素;全部关系被分为人与人的关系和物与物的关系这两类关系;全部知识或学科被分为自然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这两大体系;其中社会由人组成即社会是指无数人的集合,自然由物组成即自然是指无数物的集合,社会关系是指人与人的关系,自然关系是指物与物的关系,自然技术科学以自然关系即物与物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人文社会科学以社会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而本书所研究的人与自然关系既不是人与人的关系,也不是物与物的关系,而是一种新型关系。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包括三章,介绍和阐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概念、种类、特点和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中国的人与自然关系,伦理与道德、法与法律的关系,伦理与法的共性和差别,伦理与法的融合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的概念、特点和种类,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的发展概况,生态伦理的基本观念和规则,河流伦理和土地伦理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下卷包括两章,介绍和阐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的概念、特点和种类,环境正义及人与自然和谐观等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的基本理念,法律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关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法学理论和实践,动物保护法,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与法的研究范式,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与法的生态人模式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本书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当代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与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主、客二分法”和“主、客一体化”的研究范式、生态人模式、法律调整论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前瞻性和开拓性。

书籍目录

《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伦理与法 上卷》 第一章 人与自然关系的概况  第一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概念、种类、特点和问题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概念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种类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特点   四、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  第二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概况   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中国的人与自然关系   一、人与自然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在改进人与自然关系领域的努力和成就   三、当代中国的人与自然关系问题 第二章 伦理与法的关系  第一节 伦理与道德   一、伦理、道德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道德的性质、特点和功能  第二节 法与法律   一、法、法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法律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节 伦理与法的关系的概述   一、伦理与法的关系的类型、要点和研究方法   二、中西方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认识和实践的概况   三、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主要理论  第四节 伦理与法的共性和差别   一、概述   二、伦理与法的共性   三、道德与法律的差别  第五节 伦理与法的融合和协调   一、伦理与法的融合和协调的必要性   二、伦理与法的融合和协调的原则、途径及措施 第三章 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  第一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概述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二、生态伦理学的派别   三、生态伦理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的发展概况   一、国外生态伦理的发展概况   二、宗教和神学中的生态伦理的发展概况   三、中国生态伦理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生态伦理的基本观念和规则   一、调整人与自然关系是当代生态伦理的基本出发点、特点和指导思想   二、尊重生命的基本理念   三、自然价值观   四、大自然权利观   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   六、生态伦理的基本规則  第四节 生态伦理在两个领域的应用和体现   一、河流伦理   二、土地伦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伦理与法 下卷》 第四章 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  第一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概述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二、环境资源法和生态法概述   三、环境资源法体系  第二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的基本理念   一、环境资源法基本理念的含义   二、环境资源法基本理念的来源和发展历程   三、环境正义   四、环境秩序——人与自然和谐观   五、环境安全   六、环境公平   七、环境民主   八、坏境效率和效益  第三节 法律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   一、环境资源法律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概念与要点   二、法律应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法律能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法律如何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节 关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法学理论和实践   一、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内容、特点和作用   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12项原则及实施指南   三、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的发展概况  第五节 动物保护法——人与自然关系法的典型   一、动物保护法的发展概况   二、关于动物权利的观念和理论   三、我国动物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四、关于动物权利和动物保护法的实践 第五章 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伦理与法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与法的相关学科理论   一、概述   二、生态学理论   三、以系统论为代表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与法的研究范式   一、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   二、当代学科和学者对“主、客二分法”的评析   三、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和法律的角度对两种研究范式的评析  第三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与法的生态人模式   一、人的模式及其发展概况   二、主体人模式的弊病   三、生态人模式的要点   四、生态人构建的思路   五、生态人模式的意义

章节摘录

所谓关系,是指两个或数个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和作用的状态。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在理论研究中,目前对关系词的使用非常广泛,概括起来,可以将表示关系的词分为两类:一类是明确表示什么与什么之间关系的词,如男女关系表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上下关系表示上与下的关系,三角关系表示A角与B角的关系、B角与C角的关系、C角与A角的关系;二是没有明确某种或某些关系的关系词,或者笼统表示具有共同特征或联系的多种关系的总称的关系词,如社会关系、阶级关系、法律关系、农业关系、物质关系、财产关系、土地关系等。由于第二类关系词没有明确指出某种关系,必须经过进一步的解释才能明确其到底是指什么关系;由于不同的人或不同的学派对同一关系词有不同的解释,往往导致这些关系词的多义、歧义和不确定性。例如,社会关系并不是指社与会的关系,也不是指不同社会(如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关系,有些人认为社会关系仅指人与人的关系,有些人认为社会关系是社会要素之间的关系,还有些人认为社会关系是指具有社会性的阶级关系、经济关系、物质关系、精神关系、财产关系、生产力关系的总称;于是,对什么是社会关系或社会关系包括哪些关系就产生了分歧。同理,阶级关系并不是指阶与级的关系,法律关系并不是指法与律的关系,财产关系并不是财与产的关系,土地关系并不是指土与地的关系,于是对何谓法律关系、土地关系、财产关系就产生了分歧。最简单的关系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双方关系。所谓双方关系,是指由两个方面(事物或现象)构成的状态,如由丈夫与妻子形成的夫妻关系、由上与下形成的上下关系、由主体与客体形成的主客关系、由权利与义务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由一些人与另一些人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人与自然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现实中的关系不少是多重关系或复合关系(如家庭关系包括父子关系、母女关系、夫妻关系、兄妹关系、兄弟关系等),多重关系表示多种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影响和作用的状态。显然,双方关系是基本关系或关系单元,多重关系是由双方关系组成的复合关系;从研究角度看,最基本的关系或首先要研究的是双方关系,因而研究双方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编辑推荐

《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伦理与法(套装上下卷)》是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伦理与法(上、下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