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虎口与中国北部边疆

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内蒙古大学  作者:王泽民  页数:41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杀虎口与中国北部边疆》的作者努力用科学的论述和翔实的史料,探讨了北方各民族间的战争给各民族造成灾难性的损失,阐述了我国晋西北历史长廊中各民族在杀虎口这个险塞,与中原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频繁交往,以及彼此形成的相互依存吸收的深厚关系。

作者简介

  王泽民,1966年生,内蒙古凉城县人。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与社会思想史学会会员。 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佛字湾》《欢腾的饮马河》《北魏王朝》;中篇小说集《照片上那几个人》、电视剧《云冈石窟》等。现致力于中国古代晋西北民族关系及杀虎口历史文化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杀虎口地区的历史变迁第一节 文化的界定与传播第二节 农耕与游牧的文化渊源及其发展方向第三节 边隅之要害--晋西北第四节 京师之藩屏--大同镇第五节 直北之险塞--杀虎口第六节 右卫八旗驻防第七节 历史演变直接影响着的文化系统第二章 杀虎口站地垦务局考述第一节 杀虎口驿道第二节 晋西北地区屯垦沿革第三节 杀虎口站地垦务局的设立第四节 杀虎口台站地的丈放第五节 丈放杀虎口站地造成的社会影响第六节 杀虎口驿站地垦务事宜类史料第七节 关于设立杀虎口站地垦务局的思考第三章 杀虎口税关设置沿革与税收管理第一节 杀虎口税关的设置与税课的确立第二节 杀虎口关署组织与税收管理第三节 从杀虎口税关看清代关税制度之变革第四章 从杀虎口"吉盛堂"到归化城"大盛魁"第一节 杀虎口"吉盛堂"形成的历史背景第二节 旅蒙商"大盛魁"创立的历史条件第三节 大盛魁的创始人和它的几位后任经理第四节 大盛魁内部组织情况第五节 大盛魁总号第六节 分支机构第七节 鸦片战争后大盛魁的变化第五章 走西口与走西口文化第一节 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着特殊的文化系统第二节 走西口文化形成的历史条件第三节 走西口文化的基本特征附录一:右卫官兵员额俸饷表附录二:清代户部贵州清吏司所属榷关变化情况表附录三:杀虎口专差官员一览表附录四:杀虎口"差满回京赍交盈余银"奏折内之监督、税收与盈余附录五:从台北故宫所藏清代档案看"远在边疆"的杀虎口(修改稿)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杀虎口与中国北部边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明中期至民国初,无数“口里人”经此处,踏入茫茫的塞外大漠。走西口,四百多年走的十几代人魂牵梦绕。我感受的西口路,是一条唱不完苦情歌演不完苦情戏的路。
       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场景:留在口内的亲人,踏出口外的行人,生离而成死别。真正西口路上,没有多少是乔家的驼队,也没有多少是大盛魁的商旅,那些只是现代人臆想的自我满足。“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从早期的男性独自出关,到后续村落的整体迁徙,参与者多自然灾害所致流离失所的饥民。这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同时演绎出一台全民的相思戏。
       常看二人台,听蛮山曲。惯用的夸张、反复、双关,借以表达口内人口外汉相思的悲怆与缠绵,生计的艰难与无奈。其实你我又何尝不知,真实生活的悲苦,远比戏剧更复杂,更沉重。台下居领间壁的叔叔大爷婶婶大娘,以至于年幼的我,每每都会含泪驻足。其实我们并未经历这场千里跋涉,生在口外,身亦在口外。只是这透骨的哀伤,绵延了百年,已仍深深刻在了走西口子子孙孙的心上。
      
       如一首山曲唱:
      
       割倒了糜子收倒秋,跑口外的哥哥往回走。
       前山后山二年整,挣下了盘缠转回程。
       三百的明沙二百里的水,五百里路途眊妹妹。
       水流千里归大海,人走了千里折回来。
       不大大的小青马马多喂上二升料,三天的路程两天到。
       ……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