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正河  页数:233  

前言

  从2006年4月到2007年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对全国所有涉农的5300多名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和农垦兵团政委、场长分50期进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我有幸作为培训教师,与来自东、中、西部的县域领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讨论的重点之一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优先序问题;到农村调研,听到农民兄弟都在谈论着如何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的问题;学者们也在在讨论新农村建设的依据、重点、措施问题;每人对新农村建设都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诉求、自己的憧憬。  从宣传和报道的新农村典型看,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修道路、盖新房、改厕所、享受新生活上,这正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目的所在。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享受新生活,前提只有一个,这就是发展生产。历史与现实早已说明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快发展,不困难;慢发展,小困难;不发展,大困难。只有生产发展了,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才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农民群众才会更有热情和能力参与民主管理;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才会有稳定的、不断增长的收入,生活水平才能上一台阶。所以说发展生产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犯战略错误。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生产,这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旋律,更是中西部地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  产业发展的内容很广泛,根据我们对中央一号文件的学习和理解,考虑到丛书的逻辑关系,本书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内容概要

  著名专家作序,知名教授编写;全面解读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需求;提升建设新农村的执行力。全书共分九讲: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政策及实践、农产品加工、流通及国际贸易、农业生产的绿色、健康化技术战略、农业技术选择与推广、农业基础设施及现代农业、能人经济、聚集经济及城乡一体化、财政金融政策支持等。

作者简介

张正河,管理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MPA中心主任。中央组织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教授,科技部科教兴县专家,中国农业产业化分会副秘书长,相关部委的咨询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与发展管理,区域发展与城镇政策,农村公共管理。近十年主持科研课题40多项,获省部以上科技进步、社会成果等奖励2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20多部,策划主持大型论坛20个,主持市县镇村规划30多个。

书籍目录

第一讲 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一、粮食生产在中国的特殊重要地位 二、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历史轨迹 三、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四、解决粮食生产问题的措施:产业布局与政策第二讲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历程的简单回顾 二、农业资源配置 三、资源配置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四、区域种养、专业化:中国13个主要产品产业带区划 五、(县乡村)农村产业(种植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第三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及实践 一、农业产业化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的特殊作用 三、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组织类型 五、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第四讲 农产品加工、流通及国际贸易 一、农产品加工业 二、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 三、农业产业链管理 四、农产品国际贸易第五讲 农业生产的绿色、健康化技术战略  一、我国农业产品的不安全状态 二、主要农产品绿色生产措施 三、主要畜产品健康养殖措施 四、国家的质量认证第六讲 农业技术选择与推广 一、农业技术应用的需求方分析 二、农业技术供给方分析 三、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机制 四、主导技术的选择第七讲 农业基础设施及现代农业 一、政府投资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 二、设施农业的效率与效益 三、都市休闲农业的多功能性第八讲 能人经济、聚集经济及城乡一体化 一、能人经济的培育 二、产业集群的演进 三、城镇化的载体功能第九讲 财政金融政策支持 一、财政支持:项目及操作 二、金融支持:项目及操作 三、农业利用外资:项目及运作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5.劳动力、技术进步及农业政策的影响  劳动力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也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现有公开出版的统计资料中并没有关于投入粮食生产劳动力人数的数据,仅有农业劳动力人数,而农业劳动力人数是指包含农、林、牧、渔的广义农业劳动力人数。劳动力的投入对于粮食生产具有较大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劳动力投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开始减弱,而逐步被技术和自动化程度所替代,这也是农业投入的要素替代。农业技术进步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农业中的技术进步常常物化在良种、农膜、农药以及农业机械的使用方面。  价格因素及国家产业政策。市场经济条件下,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民对种植业生产的投入以及最终的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农作物的价格水平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农民种植粮油作物及其他作物,一方面为满足自身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为增加收入、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农民种什么作物、种多少,收益如何,市场价格和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因此,目前在农民有充分自主权的情况下,依靠行政手段来决定农户粮食种植面积和种植结构已不现实,市场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  粮食收购价格作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外生影响变量的特性决定了其不可能成为主要影响因子。以关联度测算结果看,无论是东北地区整体还是分省影响程度,粮食收购价格都是影响较弱的因子,关联度测算结果也验证了这一判断。但不同年份粮食收购价格对下一年生产取向的确具有“无形的手”作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曲折性和不确定性,政府频繁变动粮食收购价格,侧重于行政手段引导粮食供求,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相对稳定的自给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导致粮食市场价格扭曲,不能真实反映粮食总量的供求平衡。从粮价变动与粮食产出量历史数据中可知,即使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初期,价格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左右着粮食生产,粮食价格调整与产量波动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阶段。

编辑推荐

  《新农村:生产发展》著名专家作序,知名教授编写;全面解读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需求;提升建设新农村的执行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农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