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调查2009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友梅 编  页数:279  

前言

  《上海调查:2009》是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成立以后的第一份公开出版的成果。作为“211工程”第三期校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总体目标是将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建设成为两个平台:为校内各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提供相关调查资料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上海、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的公共服务平台。中心的主要功能是:综合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大规模的定量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的调查数据、分析资料;积极推进上海大学校内外的社会科学跨学科合作,构建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的高层次学术交流与技术培训的重要基地,不断提升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的智库作用。  2007年,上海大学与北京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对上海城乡家庭进行长达10年的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于2008年5-8月在上海市进行的测试调查,运用PPS抽样方法首先抽取了浦东、黄浦、闸北、杨浦、长宁、嘉定、松江和崇明8个区(县),在所抽取的每个区(县)中随机抽取4个居委会(村委会),每个居委会(村委会)随机抽取25户家庭,对抽取的每个家庭的所有同住家庭成员进行面对面的入户访问。总共获得31份村居问卷、774份家庭问卷、16岁以下少年儿童问卷232份、16岁以上的成人问卷1770份。获得有效问卷总数为2 807份。  《上海调查:2009》主要根据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2008年上海测试调查的成人问卷、儿童问卷和家庭问卷三类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分十三个专题重点就城乡居民的家庭与婚姻、经济收入与支出、住房状况、日常生活、健康、社会态度、青少年、女性、老年人、低收入家庭的经济社会生活、外来人口的基本状况、外来农民工与本地户籍人口的比较和社会阶层的状况与认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根据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2008年上海测试调查的成人问卷、儿童问卷和家庭问卷三类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分十三个专题重点就城乡居民的家庭与婚姻、经济收入与支出、住房状况、日常生活、健康、社会态度、青少年、女性、老年人、低收入家庭的经济社会生活、外来人口的基本状况、外来农民工与本地户籍人口的比较和社会阶层的状况与认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家庭与婚姻  第一节  家庭规模与结构  第二节  同住家庭成员的状况  第三节  婚姻状况  第四节  对策思考第二章  经济收入与支出  第一节  家庭收入  第二节  收入差距  第三节  家庭财产与借贷  第四节  家庭经济支出第三章  住房  第一节  基本状况  第二节  住房性质  第三节  住房中的社会问题第四章  日常生活  第一节  日常时间分配  第二节  闲暇活动  第三节  交通出行  第四节  信息沟通  第五节  不公正待遇第五章  健康  第一节  总体健康现状  第二节  近期生病住院情况分析  第三节  营养膳食与体育运动  第四节  精神状态与心理健康第六章  社会态度  第一节  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  第二节  生活满意度与对未来的信心  第三节  人生态度与成功因素  第四节  社会评价与社会关注  第五节  对政府工作的评价第七章  青少年儿童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生长发育  第三节  日常生活  第四节  家庭教育第八章  女性  第一节  职业收入  第二节  教育、时间分配与休闲  第三节  社会态度与不公正待遇  第四节  饮食与健康状况第九章  低收入家庭的经济社会状况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经济状况  第三节  社会保障  第四节  医疗健康  第五节  不公正待遇与社会态度  第六节  结论第十章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离退休生活  第三节  健康与照顾  第四节  结论第十一章  外来人口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教育状况  第三节  婚姻子女状况  第四节  职业、收入与社会保障  第五节  日常生活  第六节  健康状况  第七节  基本结论第十二章  外来农民工与本地户籍人口的差距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数据使用说明  第三节  变量与测量指标  第四节  经济融合差异的比较  第五节  社会融合差异的比较  第六节  人力资本差异的比较  第七节  结论第十三章  社会阶层的现状和认识  第一节  对上海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判断  第二节  职业流动和对工作状况的评价  第三节  上海社会阶层结构和生活方式  第四节  对政府工作、生活满意度和未来信心的评价  第五节  对成功因素、社会公正和腐败的认识后记

章节摘录

  可以看到这个群体主要由正在上学的同学构成,男女性别比例比较均衡,都以上大学为目标,经济条件良好,没有不良习惯。  通过性别的T检验发现,和男孩相比,女孩更倾向与同性交往,女孩的女性朋友平均为10.3个,男性朋友仅为1.6个,而男孩的同龄朋友中无性别差异;女孩更倾向于和自己曾经同班级的朋友交往,平均交往人数为11.5个,男孩平均为8个;女孩的朋友中上大学或打算上大学的人数也更多,平均为12.9个,男孩平均为7.1个。  用是否独生子女做T检验发现,和独生子女相比,非独生子女各个特征的朋友都要更多,说明非独生子女有着更广泛的交际。非独生子女的兄弟姐妹本身就为他们拓展了同龄交往的空间,而相对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也让非独生子女接触经济困难、已经工作的同龄朋友的机会有所增加。  与户口的交互分析则表明,非上海户口和农业户口的孩子,他们的经济困难的朋友比上海户口和非农户口的孩子都相对多一些。这也许是交往的同质性原理在孩子的交往模式中的反映:拥有上海户口和非农户口的孩子,其家庭经济水平相对高,他们的交往圈子中更多的是和自己家庭经济水平相近的孩子。然而用家庭年收入分组和拥有经济困难的朋友数量所做的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孩子的经济困难的朋友的多少与家庭经济状况无关。户口代表家庭经济水平的假设的不成立推动了另一种解释:户口代表着身份认同的差别,非上海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孩子即使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但是也会有非上海人和非城市人的“弱势”感觉,在交往对象上会不自觉地选择和自己同样“弱势”的个体。  五、超过四分之一的青少年儿童有过如去KTV唱歌、喝酒、抽烟、谈恋爱等敏感行为;已有行为中比例最高的是去KTV唱歌和喝酒,前种行为女孩居多。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上海调查2009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