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晚晴-20世纪末老生代散文研究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7-81119  作者:陈亚丽  页数:21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海晚晴:20世纪末老生代散文研究》用从冯友兰、钱穆到宗白华、徐复观等前辈学者对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契入研究对象的理论基石。章节设置合理,结构布局得当,材料扎实,行文朴实,进行纵向比较的维度也较为有力。论文勾勒了十余位散文作家各具精神风貌的群雕,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家论的集合,而是在个性、共性之间互补和区别中做文章。个论中,对老生代散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位作家:金克木、杨绛、张中行的述评,时有灵光乍现、照亮整体的亮点;施蛰存、贾植芳等人,可以依傍的评论材料不多,在自铸新词上作了努力;汪曾祺、孙犁、萧乾等人,评述材料虽不少,选择撷取出新意又是有难度的,弄不好会变成新闻报道式的综述,作者抓住了人格特征和表现形态,同样突现了这些作家的散文魂魄。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文化背景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与传承第二节 跨越时空的心灵对接:五四文化精神的回归第三节 文化断层中的“异军突起”第二章 文化人格架构第一节 一等襟抱第二节 通达洒脱俯仰自如第三节 “自省”意识第四节 “本真”境界第三章 艺术品质第一节 汉语的诗化个性第二节 新颖独到的艺术构思第四章 职业作家笔下的艺术才情第一节 当代“文化良知”的杰出代表第二节 温柔底色中的刚毅第三节 遗世独立彰显“自我”第四节 错彩镂金气势磅礴第五节 “雅”“俗”兼备结构恢弘第六节 追求“淡泊” 享受“平静”第七节 调侃诙谐与人性开掘第八节 朴素恬淡傲岸璀璨第五章 散文中的文化蕴涵与学者风范第一节 中西文化空间:逍遥游第二节 “隐身哲学”及缄默的智慧第三节 严谨的求证执拗的反叛第四节 古雅凝重闲适冷峻第五节 情寄八荒平易炜晔第六节 在文化遗迹中涂抹诗情画意第七节 质朴平淡中孕育着血气方刚第六章 美术艺术生命在散文作品中的延续第一节 爱和真善美,熔铸在简洁绚烂的形式之中第二节 文化人的文化人格的后院世界第三节 寄沉痛于诙谐置生死于无奈结语参考文献附录 老生代散文家简介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文化背景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与传承  老生代散文家大多出生于20世纪前20年,是生活在20世纪末的最后一批接受过正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作家。在他们之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越来越淡薄;到了新中国建立以后,传统文化的教育甚至于只是整个人文教育内容当中的“零星点缀”。在当代散文文坛,除了“老生代”之外,会作古诗的作家,已寥寥无几;真正了解儒道精髓的人也为数不多。当代许多年轻的作家,可能知道叔本华和弗洛伊德,但是可能不了解孟子和庄子。在当代文坛的散文长廊里,只有在“老生代”的作品里,还能见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遗迹”。老生代散文是当代唯一一方“承载着中国悠久文化历史”的文化园地,其文化价值要高于其艺术价值。  老生代散文家,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大多都受到过良好的传统教育。很多人都上过正规的私塾。“五经”和“四书”是他们的必读书。他们的老师,有的是前清的举人或秀才,有的是家里的“读书人”。他们很小就接触到《资治通鉴》、《东周列国志》、《古文观止》等。像孙犁从小就背过《孟子》、《楚辞》。施蛰存,中文的素养是家学积累起来的,从《古文观止》一直读到《昭明文选》,所以他十七八岁的时候,中文阅读及写作的能力已有相当好的基础。汪曾祺是祖父亲自教他《论语》和书法。而在他们之后,能够从小受到纯正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则微乎其微。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海晚晴-20世纪末老生代散文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