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电视湘军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晓凌  页数:382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干广电才两年,但我关注魏文彬却有七八年。我在做深圳商报、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时,为了借鉴广电的创新做法,更为了把握媒体的发展趋势,就一边研究《纽约时报》、《今日美国》,一边关注新闻集团、维亚康姆、湖南广电和凤凰卫视。在这种关注中,湖南“电广实业”上市令我震撼;长沙世界之窗建成令我兴奋;我还在秋雨中的金鹰节现场,被活力四射的电视湘军鼓动起做大报业的激情。因为.我在中国媒体参与国际竞争的弱势环境中,在举步维艰的媒体改革中,看到了中国传媒的希望和未来。  从此,我特别留意魏文彬和他的最新观点。于是,我知道,无论做任何事,他都将目标定在“中国第一”:传媒上市,力求最先;产业基地,力求最大;内容生产,力求最强;娱乐品牌,力求最火;如此等等。这就是魏文彬的性格,这就是魏文彬的梦想。  为了这个梦想,他苦苦追寻;为了这个梦想,他呕心沥血;为了这个梦想,他披荆斩棘。如今,他的梦想一个个变成了现实,赢得了国人的掌声,赢得了世人的喝彩。

内容概要

书是透过魏文彬的视角来解码电视湘军的,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读者不仅仅可以基本完整地看见魏文彬从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到叱咤风云的传媒领袖的传奇人生,也可以见到电视湘军的一系列“大佬”,书中有大量电视湘军中高层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和近距离拍摄的图片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里捕捉到“芒果台”的某些气质。从书的后记可以知道,作者与湖南广电渊源甚深,对电视湘军“大佬”们的历史背景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做出相当准确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评价。  这不是关于电视湘军的第一本书,但它可能是迄今为止关于电视湘军最特别的一本书——素材独家,视角独到,文笔独特,可谓“三独”。

作者简介

杨晓凌,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曾长期从事电视业,先后供职于湖南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1999-2002年在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电视新闻硕士学位,师从叶凤英教授;2005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攻读应用新闻学(媒体研究)博士学位,师从蔡雯教授

书籍目录

序1 老魏的峥嵘(熊晓鸽)序2 追寻梦想 追求真理(王茂亮)前言 向先行者致敬引子 抓不着的月亮 一百岁挂在墙上 老板的意味 导游的神游 世界之窗的尖叫与欢呼 h和GBS 八套和一百套 抓不着的月亮第1章  “前度魏郎”的“蛙跳”传奇  农民的儿子 沸腾的矿山 七四级四班的小魏 《矿灯》照亮前进的道路 “前度魏郎”的“蛙跳”传奇 魏文彬的几把刷子第2章  新任厅长的12341 一九九三年 新官上任三副担 湘西山区的黑白电视 撒向人间都是沙 “刘瞎子”的故事 新任厅长的12341第3章  风里飘来桂花香 一蔸桂花树 后任要翻前任的案 一座楼与一个城 选址的悬与玄 风里飘来桂花香 省委书记买不起的房子第4章  跨越 《跨越》不见了 难移的马栏山 马栏山上的中秋月 一对难兄难弟的特殊使命 病房里的《跨越》 从七里庙到洪山庙 舆论引导 历史的力量第5章  跨栏 老台征地的故事 省委书记改变了态度 南墙不倒不回头 诚意换来一个亿 英雄要过金钱关 魏文彬和覃晓光之未完的故事第6章  给湖南一个世界 世界之窗的长寿福 世界深处的湘江谷 想当初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亲自给马志明拎包打伞 一场争取前排就座的战斗 沉默的说法 征途漫漫 拯救世界之窗 经视托管:延伸媒体产业链第7章  “中华传媒第一股”的历史 长城宾馆的夜游神和天伦王朝不听话的门僮 魏文彬1995的一声悲叹 东方明珠的启示 最快是多快 去南岳拜个菩萨吧 跟着省长上楼就是胜利 中华传媒第一股第8章  月亮桂花和奶奶的童话 最男人的时刻 黄土岭会议 山间的彳亍 人生第一个谈话的朋友 吊脚楼上的月亮 桂花香 奶奶去的时候 父母的闲话第9章  老屋 故乡是桃源 秀才曾祖与百年老屋 贫瘠而丰盛的童年 线装书《尺牍》以及湖南广电的“信文化” 湖南魏氏的一粒读书种子第10章  兄弟 哥哥知道他是哥哥 让二佬读书 弯弯的山路 命运的歧路 哥哥去了 永远的兄长 老大与老二 弟弟的故事讲了两遍 弟弟的郁闷 10哥哥揍了弟弟一顿 尴尬的生存 1弟弟的爱情和哥哥的事情 1弟弟病了 1托孤第11章  经视·一条自由的鲶鱼 魏文彬的阳谋 认准了欧阳常林 《还珠格格》剧组的餐车和魏文彬的“用人三度” 一条自由的鲶鱼 欧阳台长蹲守来的主持人 《幸运3721》:娱乐的精灵舞蹈起来 洪水中打败老台第12章  卫视·蝶变 改革小组:魏氏别动队 非法小政权的艰难行动 改革小组长“发配”总编室 “乱伦”的搞法:播出科划归总编室 掐出来的权威 全国最早的全频道包装系统 收视“光荣榜”被人撕了 《快乐大本营》第13章  新闻和娱乐间的战略徘徊 《潇湘晨光》:新闻还是娱乐 《玫瑰之约》: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娱乐频道:也许是湖南卫视“去新闻化”的预演 新闻的快车能跑多远 二十八楼的“老大” 导向错了,一了百了第14章  2001,虚火与深寒 所谓“剑煞” “虚火”烧上马栏山 频道PK的前世今生 血拼的理由 第一个省级广电集团 冷对“虚火” 德雅村的星星和马栏山的灯火第15章  魏文彬的2002 第一轮改革的“七年之痒” 每逢大事有静气 奇怪的病和亲爱的弟弟 西苑会议 1-3-3:魏文彬的数字游戏 吕焕斌还是周石星 三军会师 100个干部和28个岗位 新航程第16章  新卫视:我要我的快乐 秋天的抉择 再用欧阳常林 秋天的抉择 放弃与放大 快乐中国 2005属于湖南卫视 我要我的快乐第17章  选秀:一场关于“选”的“秀 2008奥运之夜的英国超女与中国超女 2005年超女奇观 从“选美”到“选秀” 选秀:一场关于“选”的“秀” 一切权力属于大众 天娱及其他第18章  魏文彬的“超女”秘档 “超女教父” “超女秘档” 2006年春天的“超女”保卫战 总决赛首场前夜的绝密信件第19章  “快男”秘事 从“超级男声”到“快乐男声” 《快乐男声》VS《加油!好男儿》 《快乐男声》的幕后高人 魏文彬和“快男”十三太保第20章  创新引领未来 不愿意过舒服日子的人 创新的灵魂 到英国去学创意 抢先机:一俊遮百丑 快乐购:引人注目的新业态第21章  魏老板和他的才子佳人们 金鹰城里的大溪地 在我心中,你最珍贵 他令我觉得自己重要 魏文彬大朋友和刘茜小朋友 大老魏和小何炅 雨水和泪水 争龙之战 阿义哪里去了 超级员工的超级老板

章节摘录

  第1章 “前度魏郎”的“蛙跳”传奇  1.1 农民的儿子  1993年2月22日,魏文彬在厅长任命投票之前在省人大会议上的发言中,以一种平铺直叙的方式极其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经历:“我于1950年1月生于湖南桃源县农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1969年参加工作,1977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涟邵矿务局洪山煤矿、涟邵矿务局宣传部、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电视台工作。”  这是一份高度浓缩、毫无个性因而也完全合乎规矩的表格式简历,唯一有点“表情”的信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农民的儿子”在成功者的履历表上获得强调是司空见惯的事,原因大抵在于,在某种特定的社会机制中,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农民的儿子出人头地的机会要比工人和干部的儿子少得多,他们脚下的道路要比后者崎岖坎坷得多。同时“农民的儿子”通常也是对于天性纯良和情怀朴素的一种标榜,也蕴含着我来自最广大的民众之中也将竭诚为最广大的民众服务这样的自我期许。  魏文彬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农村,那就不可避免地要挨过饥饿的童年和困窘的少年。他从小聪颖好学,本来有望像他的秀才曾祖一样借助读书改变个人以及家族的命运,但“文化大革命”的来临改变了这一趋势。1966年,16岁的魏文彬高中尚未毕业,不得不在“停课闹革命”的风潮中匆匆离校,回乡务农。  16岁学生伢子的肩膀还有些稚嫩,但是他很快就适应了命运对自己的安排,和大人们一样挑起了百斤重担。  “一回家就搞‘双抢’,和大人一起挑粮谷,从洞湾挑到双溪口,8里路。第一次挑的时候挑80斤。哎呀,挑得咬牙切齿。路怎么这么长啊,担子怎么这么重啊。我还有个怪毛病,大人穿草鞋,我怎么觉得草鞋穿到我脚上很滑稽,我就不穿,打赤脚。有时候路上一个尖尖的小石头,一下摁到脚上长硬茧子的那个地方,哎呀,痛得钻心啊。”  “我就老觉得那个扁担啊,在大人身上不一样,悠悠地晃,悠悠地晃,它还晃出一种姿势来,晃出一种韵律来。大人们全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拿个手巾这样揩一下那样抹一下,前前后后还聊天。我说怎么回事,我怎么跟在后面就那么苦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像他们那个样子啊。天晓得,第二年就是他们那个样子了。17岁,我就挑得百斤担了,有时候我还霸点蛮,发点狠,挑110斤、120斤,我的扁担也是个悠悠地晃,悠悠地晃。”  很快魏文彬也学会了跟老农们一样的休息方式,譬如抽旱烟解乏。中途歇肩,往路边的石头上一坐,掏出一包烟丝来卷“喇叭筒”。他一直感到遗憾的是,他的“喇叭筒”总是卷得不如别人好。  “我记得那时候最好的烟是郴州烟,两毛七分钱一包,我抽不起。我就把我父亲的烟丝包一坨,和大人一起搞劳动的时候,中间休息,我也很幸福地从袋子里面拿出一包烟,和别人一起卷,我卷不了别人那么好。别人嗖一下卷得乖乖致致的,我卷不了那么紧,松松垮垮的,皱皱巴巴的。”  很难想象,如果照着这样一条路线继续前进,魏文彬的人生将会走向怎样的目标,最后将停留在怎样一个历史坐标上。  但是历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1.2 沸腾的矿山  那时读书出山的路径暂时废却,穷乡僻壤的农村青年要突出重峦叠嶂的包围,摆脱面朝黄土北朝天的命运,要么参军,要么招工。  1968年,魏文彬报名参军,顺顺利利地过关,接兵的军官称赞他“才貌双全”,人长得好,字也写得漂亮。但是最后,穿上绿军装戴上大红花坐上大卡车扬长而去的人里,并没有他。那时“红领章”是全国人民的理想,毫无背景的农村青年挤不上这趟车或者挤上去又被别人挤下来,稀松平常。  1969年,涟邵矿务局在桃源设点招工,这一次魏文彬总算如愿以偿,穿上了矿工装。头戴矿灯、脚穿深筒胶靴、腰扎皮带的矿工装束,虽然不如军装那样时髦,但在当时也是令人称羡的。尽管走出一个山坳,走向的仍是一个又一个的山坳,但是此山非彼山——老家的山山岭岭,代表着落后的农业文明,矿山则代表着新兴的现代工业文明。  那时矿区生活是令人激动的一片沸腾。魏文彬还记得他初到矿山时的兴奋:“哎呀怎么这么多人,怎么这么热闹,几万人,密密麻麻的。”这是他从未经历过的火热的集体生活。第一次下矿井,一个吊车把他送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他的新奇与兴奋远远超过恐惧。事实上,他对潜在的危险一无所知。  魏文彬实际上只当了半个月的矿工。他还没来得及对井下的黑暗产生恐惧,就在涟邵矿务局的写作竞赛中脱颖而出,当即脱下矿工装,戴上才子的桂冠,转去洪山殿煤矿子弟学校,直接担任初中语文教师。  其时他自己真正的学历,严格来讲就是初中毕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当时的佼佼者。他能写、能讲,显示出远非一个寻常初中生所有的扎实功底,很快就被学校作为业务尖子送往邵阳师专进修。进修回来之后成为语文教研组组长,并且挑起了高中语文课程的重担。他上课生动活泼,风趣幽默,深受学生欢迎。同时年纪轻轻,活力四射,上课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下课是同学们的好朋友,经常在运动场上跟学生打成一片。  1.3 74级4班的小魏1974年,24岁的魏文彬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大机遇。他作为涟邵矿务局的杰出青年获得单位推荐,成了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大学生。  中国高等教育自1966年起因“文化大革命”陷入瘫痪,1971年,毛泽东发出最高指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高校因此恢复招生,采取推荐制,规定受荐人必须当过3年以上工人、农民或士兵,招生名额由中央政府负责分配,逐级下发,同时本科学制从4年缩短到3年。毛泽东认为,采取推荐制度可以保障工农兵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改变以往高等教育资源主要为干部子弟所占有的局面。  可想而知,推荐操作的弹性尺度有多大。当时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适龄青年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有些地方达到千分之一,也就是说每一个推荐名额都有成百上千双眼睛盯着。想来涟邵矿务局还是比较干净的一个地方,所以魏文彬这样的杰出青年顺利获得了一圆大学梦的机会。  湖南师范学院紧邻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曾是湖南最重要的文科人才培养基地,中文系全国闻名。魏文彬在这里度过了如鱼得水的3年时光。74级4班的小魏,给师院的很多老师和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魏文彬的好友、74级3班的梁瑞郴同学回忆说,魏文彬会读书,会思考,不盲从,会行动。无论什么事情,他都喜欢反着想一想。当时满世界“批林批孔”,他就冷眼旁观,嘀嘀咕咕地说些怪话:“批孔老二,批他什么?批他‘克己复礼’。‘克己’是什么?不就是‘斗私’吗?毛主席不是说要斗私批修吗?!”结果,因为参加政治活动不积极j他在大学里没能  有一段时间,魏文彬穷究辞理上了瘾,不停地针对一些司空见惯的字词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很权威的语法老师也刮目相看。有一次他忽然提出来说,“重”字可能原来是表示距离远的,因为它是“千里”两个字组成的,同学们听了都觉得很新鲜。还有一次他坚持“恢复疲劳”搭配不当,应该是“去除疲劳恢复精力”才对。老师们慢慢地都知道了,74级4班有个小魏爱琢磨,爱发问,爱辩论,要打起精神“对付”他才是。  爱发问爱辩论的魏文彬也给一些同学留下了爱出风头的印象。魏文彬对于自己当初的积极发声并不否认,但他认为那与爱出风头是两码事,爱出风头是把吸引注意力当成目的,他的发声则是旺盛的求知欲使然。  魏文彬在师院的发声卓有成效,他进了师院的团委会,活跃在师院的“文坛”上。临近毕业的时候,两件大事使得他成为举院瞩目的焦点,他的名字在师院看不见的注意力排行榜上久居不下。其一是从平江搞完社会调查回来,他代表调查小组面向全院上千名学生作了一个报告;其二是发表了一篇题为《写在冰雪解冻的日子》的散文,《湖南日报》登了满满一大版。  魏文彬作报告的时候,梁瑞郴也是台下的听众之一。“他作报告的时候,手势啊,眼神啊,打比方啊,排比句啊,什么都上来了。他不是一般的念稿子,他说的是他自己的话。他的语言你注意过没有,质朴,生动,经常夹杂一些方言俚语,很有表现力、感染力。学生给学生作报告,那么大规模,底下鸦雀无声,今天的大学里应该也不多。”  当时以学生的身份在省内最高级别的报纸上发表满版的大作,当然也不多。那时学校里都设有阅报栏,74级4班小魏同学的大作好几天都留在阅报栏里,跟前天天挤满了闻讯前去读报的同学。  毕业分配的时候,作为这一届最优秀的学生之一,魏文彬曾经拥有至少三个留在省城长沙工作的机会。其中一个选择是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设想一下,如果1977年魏文彬就进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他和湖南广电共同的辉煌会不会因此提前呢?然而历史不容假设。命中注定魏文彬要在4年后才能与湖南广电真正结缘。本来属于魏文彬的三个工作机会,一个接一个被他的同学拿走。他在湘江的西岸发奋学习,却对东岸的世界一无所知。他以为毕业分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事到临头才知道自己天真幼稚得可笑。  省城长沙没有立足之地,他只好背起简单的行囊,依旧回到矿山。  离开长沙的前夜,他独自站在湘江边上,遥望江那边的灯火。那时湘江的夜晚远不像现在这样热闹,河西河东一水之隔,几乎是两个世界,这边是寂静的山麓、穷酸的书生和质朴的渔民,那边是看不见的权力和看得见的繁华。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书为我们了解“湖南电视现象”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作者极为难得地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于关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和电视变革的人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蔡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我和我的夫人温迪雅一起读了这本书。她很喜欢它的优美文字,我则由此增进了对“转型期”的中国电视的理解,并且因此对我的中国同行产生了更多的敬意。  ——Kim Gordon,英国资深电视人  这当然是一本严肃的专业书,但是其中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读来饶有趣味。  ——杨澜,阳光媒体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我曾经说过我哪里也不想去,因为湖南广电有特别好的天和特别好的地。我相信  ——汪涵,湖南卫视节目主持人  要尽述魏文彬和电视湘军的精彩不容易但这本书给了我们惊喜。  ——何炅,湖南卫视节目主持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一直是电视湘军的一员,但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未必了解电视湘军的一切。  ——李湘,湖南卫视节目主持人  2005年走进湖南卫视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为什么我人生的转折点恰恰是在这里,通过这本书,我想我会找到一些答案。  ——李宇春,《超级女声》2005年度总冠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解码电视湘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跟之前的电视湘军有点相似,但是还是有一些可看的地方,总的说来,是本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