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周清平  页数:218  

内容概要

本书结合西方现代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在辩证吸收苏联蒙太奇理论、巴赞长镜头理论和电影符号学基础上,从电影审美时空角度切入,对电影的生命内核、审美境界的构建、审美体验机制、审美品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创造性地建构电影美学新理论。上篇围绕审美时空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禅宗美学、欧洲生命美学、马利坦神学美学、海德格尔美进行细致解读提炼,提出审美四维空间的概念。下篇在批评传统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围绕电影审美时空建立电影审美四维时空的概念,对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形成、结构、存在机制、品质、各类等进行系统阐述。在中西视界融合中开创电影美学新境。

作者简介

周清平,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电影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电视艺术学博士后。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影视艺术和现代传媒艺术。主持和参与国家、省级课题多项。在《当代电影》、《当代文坛》等CSSCI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序言上篇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生命时空美学 第一章 中国古典美学的时空超越精神之旅  第一节 中国古典哲学时空统一的宇宙观  第二节 重读意境论  第三节 禅宗:心·相·慧·境·空 第二章 欧洲生命美学的艺术冲动  第一节 叔本华、尼采的生命总志本体论及其美学  第二节 狄尔泰和柏格森的生命直觉美学  第三节 英加登和杜夫海纳的生命现象美学 第三章 雅克·马利坦神学美学:艺术中创造性直觉  第一节 审美中的自我与事物  第二节 创造性直觉  第三节 诗性经验 ……下篇 电影时空美学参考资料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德国美学家弗·斯莱格尔(Friedrichschlegel)曾经在19世纪前期提出建立相对于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哲学的以心灵为核心的生命哲学。19世纪下半页,生命哲学在德、法两国首先出现。狄尔泰是以人为核心的生命哲学的奠基者之一。①狄尔泰的生命观是人的集体的精神生命,不是指人之外的生命,也不是指个体生命。狄尔泰认为生命哲学是对人类关于“生命”的形而上学冲动的反应,是对于人的精神文化活动的反思。生命哲学的任务是指导生命实践。认识与思维建立在生命体验特别是内省经验的基础上,“在精神科学中,每一抽象原理归根到底都通过与精神生命的联系获得自己的论证,而这种联系是在体验和理解中获得的。”②理性是人类的经验的一部分,理智之网并不能把握整体的世界,生命是人的经验的总和。在生命经验的基础上人类才能把握世界,领悟人类本身。西梅尔认为生命力、生命冲动、对生命的渴望是人类一切活动、人类生活一切领域的终极动力。生命成为人类文化的终极的动力来源和解释依据。这是生命哲学的意义所在,生命哲学在美学、艺术学方面有极大的潜在价值。柏格森是法国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以绵延(生命冲动)为核心的生命哲学至今仍然影响世界现代美学的进程。所谓绵延,包括①运动、变化、发展的时间性过程。②绵延指一种心理体验和活动状态。③一种心理或意识状态运动的连续性。绵延就是一种自我的意识形态,是自我的存在方式,自我是一种“纯情绪性的心理状态”,绵延是唯一实在的东西,世界只是自我投入空间的阴影;④绵延有着绝对自由的意志,不受因果律和必然律的限制。绵延作为心理、意识的纯粹运动,是纯粹的质,没有数的性质。

编辑推荐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出版资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