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军集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萧军  页数:340  字数:344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萧军,如果说这个名字对于东北作家群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其中最为响亮的一个,相信不会引起太多的异议。    无需赘言,他的成名作《八月的乡村》“是东北作家群以其特异的风貌出现于上海文坛的宣言武的作品”,耗时廿载、洋洋八十四万言的代表作《第三代》(即《过去的年代》)是“对东北地区‘民魂’做历史深、广度的开掘”,除此,他还以一生的勤勉为世人留下了涉足各种体裁,多达数百万字的作品。    但萧军的名气成乎此又非仅乎此。杨义先生曾评价他的作品“带有极充分的关外气质”,而这种“极充分的关外气质”,同样毫无遮掩“极充分”地体现在他的个性和生活当中。他的坦率、刚直、豪爽、真实,当然还有他的文学才华,深得鲁迅先生的赏识和爱护,成为先生的亲密弟子,备受提携与信任,也曾一度与毛泽东相谈甚欢,畅所欲言;他的耿介、侠义、刚猛、倔犟、勇武好斗,又让文坛风传着作品之外关于他的多种趣闻,更使他在历次文化风暴中,遍历坎坷,饱尝甘苦,而这一切,又为萧军这个名字平添了一抹传奇色彩。    萧军,原名刘鸿霖,1907年7月3日出生于奉天省义县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现为辽宁省凌海市沈家台镇下碾村)。曾用名刘蔚天、刘吟飞、刘羽捷、刘燕白、刘军、刘均等,笔名则有三郎、田军、田倪和萧军。    20世纪初的辽西一带,荒旷贫瘠,民风蛮野,莽寇迭出,兵匪横行。萧军的父亲是细木匠人,经营过小作坊、小商号,为人慷慨热忱,性格却急躁暴戾,有极重的“夫权”、“父权”意识,曾当过骑兵,还与自己的两个兄弟参加过抗日义勇军。他的生母是父亲的继室,在萧军刚刚七个月时,即因不堪忍受父亲的毒打,吞鸦片自杀,足见其刚烈个性。萧军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与祖父母、叔姑们的百般庇护下长大,养成了既宁折不弯又重情重义的个性特征。亲友们经常讲述的金戈铁马、忠义豪侠的传统故事,也为萧军的幼小心灵播下了善恶分明的是非观念,滋生出锄强扶弱的侠肝义胆。辽西地域特殊的文化因子,父母遗传的性格特质,判然两立的家庭氛围,以及民间文艺的影响与滋养,既构造了萧军人格的基本格局,价值判断的基本取向,也为他日后的文学生涯提供了基本的艺术准备和精神引领。    1912年,六岁的萧军短暂进入私塾学习,次年改入沈家台镇关帝庙国民小学校,不久因父亲商号倒闭而失学。十岁时,被父亲带到长春,进入吉长道国民商埠小学校。在这所当时堪称一流的学校中,萧军的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尤擅长于国文,深得老师欣赏。同时,入迷武术,并勤于练习,幻想当一个抑强扶弱的侠客,或者成为一名为国为民勇于牺牲的英雄。十七岁时,因反抗体育教员的无理申斥,被学校以“辱骂师长”的名义开除。此时,他已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树立了强烈的“国家”、“民族”观念,并大量阅读中国古典小说。1925年,十八岁的萧军开始自谋出路,进入吉林陆军三十四团当了一名骑兵,不久被提升为见习文书上士,其间热衷于对中国古典诗文的学习,常习作旧体诗文,并与思想进步的方靖远结识,受其影响,开始大量接触白话文、翻译小说,尤爱鲁迅先生的作品。两年后,考入张学良办的东北陆军讲武堂所属宪兵教练处第七期学习。1928年,在哈尔滨当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宪兵后,返回沈阳,插班进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九期候补生队,年底转入讲武堂第二总队炮兵队。1930年底毕业在即,因替同学打抱不平,反抗教官辱骂,而被校方开除。之后,进入陆军二十四旅任准尉见习官,又在东北宪兵教练处任少尉助教,曾担任代理分队队长。1931年夏,萧军结识中共地下党员佟英翘,并以军人的身份掩护他开展秘密工作,佟也将党内读物推荐给萧军,这是萧军接触中国共产党的开始。“九一八”事变后,萧军曾与方靖远等人筹划组织抗日义勇军,因走漏消息,二人远走哈尔滨。    在讲武堂学习期间,萧军目睹了大量军阀凌虐兵士的事实,曾愤而写下短文《懦……》,于1929年5月刊载于《盛京时报》副刊,这是萧军发表的处女作品,除此,还发表过数篇诗文。1932年逃赴哈尔滨后,结束了军旅生活的萧军,正式开始文学生涯。在担任《国际协报》记者期间,他与萧红相识,结为伴侣,并与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热血青年和爱国志士一道,秘密开展反满抗日的革命宣传活动。除方靖远、北杨、黄吟秋、侯小古等人外,他还新结识了金剑啸、舒群、罗烽、白朗、金人、杨朔、梁山丁、林珏、张文蔚、刘昨非、冯咏秋、鲁少曾、白涛、王关石、关大为、温佩筠、张洁莲、黄之明、袁时洁等人。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他们组成了一支爱国进步的文艺队伍,开展和组织了“维纳斯助赈画展”和“维纳斯画会”、“星星”剧团等文艺活动和文艺团体,并积极进行文艺创作,创办文艺阵地,以唤醒激励民心,鼓舞抗日斗争。1933年,二萧(萧军、萧红)自费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散文集《跋涉》,共收二人作品十一篇,包括萧军的六个短篇小说,其中三篇书写底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困苦和内心忧愤,另外三篇则以底层民众的艰辛生活为素材,表现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和关怀、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愤慨,显露出日渐滋长的阶级意识与反抗意识。《跋涉》的出版,犹如一颗“从广漠的哈尔滨”,“袭入全‘满’的霹雷”,不但震动东北文坛,也引起了日伪当局的不安,不久即被查禁焚毁,二萧也越来越处于日伪统治日益严酷的威胁当中。    ……    ——截选自前言

内容概要

萧军,原名刘鸿霖,满族人,作家,“东北作家群”的著名代表。代表作品有《八月的乡村》《江上》《吴越春秋史话》等。这本《萧军集》收录的就是他在抗战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16篇。
这本《萧军集》是抗战时期黑土作家丛书之一,由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书籍目录

前言
小说
八月的乡村
下等人
樱花
马的故事——在满洲
散文
大连丸上
十月十五日
论同志之“爱”与“耐”
文坛上的“布尔巴”精神
对于当前文艺诸问题的我见
杂文还废不得说
诗歌
怅望——给北国狱中的H
鞭挞我自己
我家在满洲
我并不是万念俱灰
闻胜有感并叙
报告文学
侧面
附录
萧军创作年表

章节摘录

在茂草间,在有水声流动的近边,人可以听到蛙,虫子……诸多种的声音,起着无目的交组,和谐的随伴着黄昏,随伴着夜,广茫的爬行。    成群或是孤飞的老鸦们,掠过人们的顶空;掠过白桦林的高梢,飞向天的一边去。那边是一片宁静的田野,田野的尽处是一带无绵尽的远山。太阳就是由那面一个山脊的部分滚落下去的。老鸦叫出的声音,常常是不响亮,低哑,充饱着悠沉和倦怠。    桦木林是丛密的,从这一面不容易透视出那一面。中间杂生着非常茂盛的狭叶草和野蒿。那是很调皮的小东西,沿路生着的,时常会绊住行人的脚。其间野藤的牙齿,更很容易能够将你的脚踝绞出了血。    这里的蚊虫,唱着集合的曲子——枪声在这个时候也渐渐喑哑下去。人们的脚步也开始松弛;不经意会踏翻一块石头使它落到小溪里面去。    一切被窒息在黄昏里一样,谁也不交谈一句话。放弃一般任凭蛙、虫子和溪流占据了这长谷的空间。    小溪不大纡曲,伸长在脚底下,靠近路的右边,那是和这条小路并列,常常维系着友谊的关系。每行一步人可以听到它在唱。至于蛙们呢?因了人们的经过,暂时会跳进水里去,或是爬向沿水生着的丛草里面。随后它们会自由的再爬出来。    为着便利任是某个时间全可射击,全可以和追赶自己的敌人们开火,所以步枪并不拘泥,任便每人取着合适的准备姿势。    每人的子弹袋全变得空虚了!病蛇般的软垂在人们的胁下。随着人们的脚步在动荡。    就如才想起什么重大的事情,小红脸摸出了自己的小烟袋,可是很快的又掖在原来的地方。他想着:    ——这是不行的呢,还不是吃烟的时候啦!    他的小烟袋已经是一个整天没在他的嘴里出现过了。平时小烟袋很少离开他的嘴。当他的小烟袋咬在嘴上的时候,他快活,闲暇……一副充血的脸色,喝过烧酒般,红红地;瞳仁近乎黄金色;眼睑有些浮肿,他还生着不甚浓密的胡须……    他一只手并不舍开还在摩挲着烟袋。同时开始在思想:为什么还不该停下歇歇,让他吃一袋烟呢?枪声不已经没有了吗?他侧开头,避开前面别人脑袋的障碍,哨一哨走在更前边的“领队”——他还是不松懈,没有思虑的走在前面——小红脸近乎失望了!他想还是不如作农民时候自由多了!他可以随便什么时候吃一袋烟。就是在手里提着犁杖柄手,也是一样哪,也可以使小烟袋很安全的咬在嘴里呢!那样的日子不会有了!不会再有一个太平的春天和秋天给他过了!他遥遥看着那边的田野在叹息!小烟袋又凄默的捏在手里:    “我们该歇一歇了吧?”小红脸不大的声音提议着。    “小红脸同志说得对——我们全该赞成他。”    这是谁的声音呢?人们没有工夫去觉察。他们只是哄笑这咬字眼的,和不常说不常听的话。什么“同志”、什么“赞成”,他们觉到谁能说出这样几个字眼,那真是太进步的家伙!    全是疲乏的。全赞成小红脸的主张。但是人们的脚步谁也没能第一个就停下来。小红脸的烟袋还是如先前一样,空空地捏在自己的手里。这是说,还没听到“领队”发“停止”的命令。    这样又是一段路过去了,横在面前的是一蹲广平的大石头。在队前头一只臂向着天空举起来,接着又迅速的落下去,接着有很平静的“停止”两个字的声音,使每个人全听得很清楚:    “弟兄们,我们就在这块石头上歇一歇吧。不过这里也不是安全地方呢!歇不多少工夫的,知道吗?我到对面那个小山上去担任警戒。你们可以替换着到底下小河里去喝点水,洗洗睑,吃点干粮……无论怎样,明天一早晨,我们也必得赶到王家堡子——每人应该担心点自己的枪,不要平放在地上,或是碰到石头……”    “领队”的话并不被谁怎样注意着。不如平日那样吸引着人们。人们的心中只是占据着那清凉的水流,袋里的干粮;小红脸呢?只是他手中的小烟袋。谁也不注意萧明说完了话,怎样自己提了步枪,走下谷底,跨过小河,努力的弓下身子爬向对面的小山上去——    在小山的上面,可以超视过桦木林,看到那一带远山。人家的房屋不常见,尽是一些不规则的树林。太阳已经完全没有了,在山叠的后面,有着很浓黑的晚云开始发动。    他默然的数着,日间他们和敌人接过仗的每个山头。隐约还可以看见那个独立而不甚高大,有些乳头形的山峰——在那里被击毙了两个弟兄,眼见着被敌人割了脑袋!    ——这又是弟兄们的牺牲!    萧明的眼睛有点朦胧——不能说的悲伤和疲乏攻打着他。从这一面石头上,他看出那是刘大个子,腿拉长的睡着了。别的几个人,蹲伏着身子,有的像蛤蟆一样饮着水,浇着头发。小红脸吸烟时的火光,很急速的闪动。    蛙声更是显得响亮了。晚云发展的非常迅速,不到多大工夫,已经快占满了半天。    落雨在人们是平常的事,就如饥饿一样。    “伙计们,就在这石头上过一夜吧!他娘的,实在够受了——今晚还得向王家堡子赶?”    P3-5

编辑推荐

说到抗战时期的东北作家,绝对不能忽视萧军这号人物。    1934年10月,萧军创作了著名的《八月的乡村》。《八月的乡村》的出版不但显示了抗日文学的实绩,也奠定了萧军在文坛上的地位。    本书《萧军集》为我们选录的就是这位抗战时期的黑土作家的16篇小说、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最后,还附录了他的创作年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萧军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应该是正品,包装很仔细,除了本身的塑料纸外还有一层防水纸的包装,看起来质量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