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作者:莫宏伟,张成洁 著  页数:348  
Tag标签:无  

前言

  去年8月,江苏大学出版社邀我主持编写一套新中国农村发展60年的丛书,力求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发展的整体面貌,希望我尽快拿出总体设想和具体的编写计划。经过陆续的几次洽谈和商榷,编写与出版计划均顺利地落实了下来。  中国是具有悠久农业文明的人口大国,农民是中国人口的主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全社会稳定的关键,应该说这是人们理解中国社会和历史的三个正确的视点。也许,今天这三个视点仍然具有相当的正确性。新中国农村的发展,虽然至今才60年的时间,但却是自古以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农村的土地关系,在这个阶段发生过,并且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度里,土地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主轴。自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化以来,地主土地所有制逐渐成为中国沿袭不变的基本的土地形态,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才开始动摇。1950年前后的短短7年中(包括1949年前的3年多时间),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土地改革,2000多年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被摧毁。这个变革,其深刻的社会意义,至今还有解读的空间。

内容概要

为了诠释新区土地改革的来龙去脉,本书首先对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运动作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之前土地运动的成就和问题、经验和教训。本书还阐述了新区土地改革前农村的土地占有和使用情况以及租佃制度、借贷制度和雇佣制度,分析了新区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揭示了新区土地改革的基本过程和具体步骤,以及土地改革后土地和其他财产的分配和占有、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土地租佃和买卖等情况。

作者简介

莫宏伟,男,湖南麻阳人,1966年12月生.历史学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史和思想史研究,著有《苏南土地改革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第一卷等.在《当代中国研究》(美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求索》、《学术论坛》、《党史研究与教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民主革命中的土地运动  第一节  大革命时期的土地运动  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的士地运动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运动第二章  新区土地改革前农村的经济状况  第一节  新区的土地占有和使用情况  第二节  租佃制度  第三节  雇佣和借贷情况笋三章  新区土地改革方针政策的制定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制定和颁布  第二节  新区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第四章  新区土地改革的开展  第一节  新区土地改革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新区土地改革的具体步骤第五章  新区土地改革中对工商业的保护  第一节  土地所有者与工商业的关系  第二节  保护卫商业的政策及其执行第六章  新区土地改革中的地主阶级问题  第一节  新区土地改革中地主阶级的动向  第二节  对地主阶级的方针政策  第三节  对地主阶级政策的执行情况第七章  新区土地改革中的富农问题  第一节  中国富农经济的特点  第二节  中共中央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第三节  新区土地改革中富农经济的保存情况第八章  新区土地改革中的华侨问题  第一节  华侨的分布及其与士地的关系  第二节  土地改革中处理华侨问题的政策及执行情况第九章  新区土地改革中的城市郊区问题  第一节  城市郊区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城市郊区土地改革的政策及执行情况第十章  新区土地改革中的盐田和山林问题  第一节  盐田问题的解决  第二节  山林问题的解决第十一章  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  第一节  土地改革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特点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  第三节  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改革的历程第十二章  土地改革后的农村  第一节  土地及其他财产的没收、征收、分配和占有情况  第二节  土地改革结束初期农村士地的流转  第三节  农民政治觉悟和生产情绪的提高  第四节  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二、北伐战争时期的土地运动  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后,许多工人、农民、革命知识分子加入国民党,给国民党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国民党的组织和力量得到迅速发展。但是,改组后的国民党内仍然保留有地主、军阀和政客,他们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构成国民党中的右派,而国民党“左派”则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在共产党与国民党右派之间,除了一般左右派的分歧外,还有由谁掌握革命领导权的斗争。由于孙中山的逝世、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共产党力量的逐渐壮大,共产党与国民党右派之间的斗争越来越公开化,越来越尖锐。1925年6至7月,同蒋介石有密切关系的国民党新右派戴季陶,先后出版《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小册子,宣扬阶级调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要求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脱离其他一切党派,做单纯的国民党员。  1925年11月23日至1926年1月4日,国民党内的老右派谢持、邹鲁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开会,宣布取消所有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党籍,解除鲍罗廷的政治顾问职务,取消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等等。西山会议是国民党围绕国共合作问题发生的空前规模的分裂。  1926年3月和1926年5月,原来以中派面目出现而实际上是右派势力保护者的蒋介石,发动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打击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只是蒋介石还需要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力量帮助其北伐,以便取代北洋军阀的统治地位,才暂时没有与共产党彻底决裂。  国共合作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经过两次东征、一次南征,消灭了广东地方军阀势力,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北伐战争有了可靠的后方。同时,以“五卅运动”为起点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正在形成,为北伐战争准备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在北洋军阀压榨下的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广东国民政府北伐,以结束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用革命战争推翻中国封建军阀的统治,将革命推向全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

编辑推荐

  《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利用了江苏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苏州市档案馆、无锡市档案馆、镇江市档案馆、遵义市档案馆、湛江市档案馆等30余家档案馆的大量未刊档案资料,这也是《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的特色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