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苏南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温铁军  页数:32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拨去流光溢彩的浮幻,苏南经验被我们“去意识形态化”地解读出的核心结论是:追求产业资本发展的地方政府内生性地发生公司化演变,所导致的“地方政府公司主义(Local
State
Corporatism)”得以结合村社内部化处理外部性问题的理性机制低成本地完成了地方工业化原始积累,并在随后顺势发生的适应产业资本结构调整和产业扩张需求的市场化改制和金融资本全球化条件下,主导了一系列制度变迁……

作者简介

温铁军,被中国媒体称为“用脚做学问”的“温三农”和“9亿农民的代言人”,是我国当代新乡村建设试验创新研究的开拓者。
1951年5月生于北京,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乡村建设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重大项目环评专家。曾有11年工农兵生活和11年农村改革试验的经历。1996提出“三农问题”并在相关政策研究上做出贡献而于1998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1999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新世纪之初因身体力行推进当代新乡村建设试验而获CCTV颁发“2003年度中国经济人物奖”;因倡导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而获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2005年“中国环境大使”称号;因推动农村金融改革被中国金融网公众投票选为“2006中国金融杰出贡献专家”。

书籍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提要
上篇
 引 子
 一、雏鹰振翼——近代中国之第一次工业化
  (一)清末地方强势集团控制的近代工业的开端
  (二)南亚次大陆的殖民化统一与中国外贸格局的转变
  (三)洋务运动败因的另类视角
 二、新中国工业化原始积累与中央政府公司主义
  (一)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二)工业化原始积累时期的国内资源动员 
  (三)苏南城市工业化完整布局的形成 
 第一章 苏南农村工业化原始积累
  一、村社內部自我剥夺完成原始积累 
   (一)资金要素:以社区内部化积累为主乃至“负资本”起步的工业化
   (二)劳动力剩余价值的产生及社区内部转化 
   (三)社区土地资源的自我资本化 
   (四)风险收益:村社共同承担企业经营风险
  二、苏南社区内部化处理外部性问题的历史经验
   (一)构建收益公平分配的内部化机制 
   (二)打造“绿色车间”,有效避免农业衰败
 第二章 地方政府公司主义与乡镇企业发展
  一、从中央政府公司主义到地方政府公司主义
   (一)江苏省财税体制改革与地方政府公司主义 
   (二)公司化地方政府的行为目标 
  二、地方政府公司主义与地方工业化
  三、扶持与回报:地方政府与乡镇企业的“交易” 
   (一)乡镇企业的社会贡献 
   (二)乡镇企业的政策性负担和预算软约束 
   (三)地方政府的消费及“逆向软约束” 
 第三章 宏观经济波动与乡镇企业改制
  一、20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及影响
   (一)土地资本化机制和收益分配方式的转变 
   (二)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供给过剩矛盾显化
  二、乡镇企业利润摊薄与负债增长
   (一)20世纪90年代初的负债扩张
   (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资金报酬率降低
   (三)金融系统改革使乡镇企业的信贷可得性降低
   (四)宏观经济萧条,乡镇企业陷入债务危机
  三、政府才有退出权:对乡镇企业改制的另一个解释
   (一)改制的动力 
   (二)改制的形式与路径依赖 
   (三)改制以后全国乡镇企业竞争格局的演变
 ……
下篇
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解读苏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温教授通过对苏南模式的解读,阐述并解释了建国后经济发展的详细背景、情况。此书应该是温教授另一本书--八次危机的前篇。不了解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读者可以一读。
  •   因为喜欢读温铁军来自脚干丈量和书写的读物,买了《解读苏南》,反复读了几遍,治经济学就应当如温铁军
  •   解读苏南 解读苏南 解读苏南
  •   温老师的书我都很喜欢,很能解释现实!这本书一样,摘要高屋建瓴,勾勒出了苏南模式的基本逻辑,内容很详实,很有说服力。
  •   刚收到还不错,今晚就开始迫不及待的看了
  •   翻看全书感觉不错,还没有细读。
  •   喜欢温铁军的书,很现实,很有见解。
  •   内容挺好的,适合做研究
  •   温先生的书是有深度的,这种深度来源于脚步丈量社会的长度和反思。而不是书斋中自我封闭式的自我炫耀。很多知识分子缺少的恰恰是这一块。
  •   苏南的兴盛,“集体主义”(暂且称之,在市场经济中只能遵循资本运作的规则)在举国式微的大背景下,这里一支独秀。华西村、蒋巷村,苏锡常,似乎是资本汪洋中的一片扁舟,你求索,我探寻,都想知道其中真谛,其实大不易,表象获得的经验,复制、移植更不易。
  •   感觉没那么好,可惜了
  •     温铁军新书《解读苏南》的题目比内容更吸引人,而在读完后,不想隐瞒自己些许的失望。读完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述:读完减一星。主课题成因分析为主,专题报告一般,案例研究很好。失望者二,一是未谈及苏南民营经济特点和科技优势,解读不全面;二是宏观面上情况多,产业解读少。
      
      这里仅仅是随手记下的一些感想。不成体系,也不谨慎:
      
      大学时,同学间常常谈及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这个话题在2008年之后少见于媒体,对风险的控制是我国金融体系所缺乏的,却是改革的前提条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彰显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而这时,中国放缓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是内因外因皆备的。存在则合理,合某种理,也不合另一层说法,但官方层面的理由,可以胜过一切,于是不说也罢。
      
      然而前些时候整理办公室,看到工作初期打印和复印的一些文字材料,标题让我忍不住留意了一下,突然发现,即使这些年在金融服务方面有许多突破,问题却没有丝毫改变。回想数据,我想我也可以说,好的方面也没有什么突破,也即:中国的金融体制处于缓慢进程中。这个体制在近期被提出更多问题,并不是其发生了根本变化,而在于二,一是媒体力量越加强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在变化的,还不致过于悲观);二是市场的发展对金融体制产生了挑战,这个体制对经济的反作用越来越多地被发现。但是,没有好的风险控制机制,放开也不是一件好事。
      
      而缺乏风险控制的何止是金融体系,整个体制内的产业都面临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约束,而这种缺乏,并不一定是技术的原因;即使是技术原因,也大都由于其先天发展不足而导致。《解读苏南》用了大量篇幅分析苏南乡镇企业的产生及破产,这就是中国从七十年代末期开始寻求体制的突破的最初过程。在浙江,在广东、苏南,等等地区,各种类型的探索尤其突出,而各有特点。我所在的单位前身即江苏乡镇企业管理局,在85年之前,叫做社队企业管理局。前辈们对我讲述的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梦,虽然对于80年代出生的我,已经是零碎的片段式记忆了。坐着手扶拖拉机下乡讨债不过十多年前的事情,而后在苏南发生的可谓巨变。这里我不把苏北的大部分企业看作乡镇企业,在洪泽工作时,我们发现,苏北所谓的乡镇企业,绝大多数是苏南乡镇企业第二次改制时及后产生的,而这次改制是解决产权问题,大量的MB0相伴而生,说简单点,这次是集体资产的私有化,而私有化不是乡镇企业的本质。根据有关法规,乡镇企业的集体性质非常明确,而后为了某种需要,乡镇企业仍旧存在,但已名存实亡,从公开发行的江苏省乡镇企业年鉴(2004年起停止编制)可以发现,改制结束后,江苏乡镇企业中的集体企业比重已越加压缩,而根据2007年重新修订的定义,乡镇企业已经包括了在乡镇开办的企业,而不仅仅是举办,也即:概念从所有制演化为地域概念。
      
      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具体到苏南,其背后是外资引入、民资兴起,如温铁军所言,这仍然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的体现。政府公司主义这个词不是温铁军原创,而用在苏南非常准确。将政府和公司联在一起,即是政府利益与公共服务职能博弈的过程,探讨这个概念,可直接看出苏南政府的服务模式和方向。2005年,新望将自己的文章整理后汇编了《苏南模式的终结》,作者在总结徽商没落时言:有市场化而无民营化,或有民营化而无市场化。这一点足以说明中国的许多问题,于此同样有效。市场不过是一个载体,没有民营化意味着产权和资本所属的不明确,更意味着这个市场真正活跃的是谁:外在或内在的政府;那么有民营而无市场呢?民营企业必然走入死胡同。企业的竞争逻辑很残酷但也公平,但没有市场,这种逻辑则无从谈起。苏南是怎样呢?外资引入时,民营企业做配套;民营企业现在是在迅速发展,但强政府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形势并不是那么自由。
      
      从面上说,苏南的确在好起来,用“生机”形容其企业发展态势并非言过其实。但比比浙江,总是有很多问题,即便在数据上可能很好看。什么问题呢?产业结构。苏南有很好的科教资源,于是江苏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某些方面是优于浙江的,可是比比专利和品牌,我们似乎也没有太大的优势,而无论活力还是富民基础,面对浙江时,苏南地区显得不那么自信。冶金业占了苏南民营经济相当大的比重,譬如足以让江苏自豪的沙钢。把江苏和浙江营业收入百强民营企业名单拿出来对比,又会发现,苏南(占百强民企超过六成)的企业也许你没听过,但是浙江的大部分企业名气都挺响。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多,历史、地理,加上不可回避的政策因素。
      
      在《苏南模式的终结》上看到自己五年前写下的话:“温州模式在80年代的苏南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历史、文化、经济,都不是我们能选择的。”三年前MBA入学复试,老师问了我工作单位后提了一个问题:你认为江苏、浙江和广东的发展为何会出现不同的路径?当时我从历史角度予以表达观点。《解读苏南》正是从历史角度解释了为何苏南会如此发展,《苏南模式的终结》则给出了苏南正在经历的变化。那么苏南的未来呢?没有人可能给出答案,尤其在我们承认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我们更有理由认同:苏南经济会依据合理的市场轨迹向前发展。但是从大环境看,苏南经济的强政府背景并没有很大改变,在目前经济转型的整体布局下,政府边界的确定也并不容易。没有切实的调查,我不能说这对苏南是优势还是劣势,但可以肯定,“苏南模式”不会再作为具有如此鲜明特征的词语产生,除非社会发生剧烈变动。但是,苏南模式后所隐藏的历史特点、经济社会变局、市场与政府互动机制等等,都是对转型时期中国研究颇具说服力的案例。
  •   地方政府公司主义——这是Jean C. Oi戴慕珍的原创么?
  •   我印象中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