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里乾坤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道义  页数:126  字数:191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笔者陈道义从事篆刻创作与研究多年,乐意成为篆刻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于是欣然捉笔,向各位读者说道本人对古玺印及文人流派篆刻艺术经典的认识与理解,以及篆刻学习与欣赏的方法和规律,从认识和了解到学习与鉴赏,再从门外谈篆刻应用,如数汇报,娓娓道来,希望能与各位读者很好地交流和沟通。写作时,结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将文字与图版紧密配合,尽量做到图文并茂。

书籍目录

引言
一、认识古玺印
 (一)古玺印的神秘起源对印章形制与功能的影响
 (二)古玺印的形制与用途对印文风格形成的影响
 (三)古玺印的材质与制作对印文风格形成的影响
二、了解篆刻艺术
 (一)古玺印的实用性与艺术性逐渐分野
 (二)明清及近现代主要篆刻流派及其风格特征的意义
三、学习篆刻艺术
 (一)篆刻临摹之我见
 (二)古玺印与明清流派篆刻的临摹阶段性
 (三)如何从临摹过渡到创作:以学习吴昌硕印风为例
 (四)篆刻艺术创作的道路及一般规律
四、鉴赏篆刻艺术
 (一)奇正相辅、丰神流动的字法美
 (二)虚实相生、阴阳流变的章法美
 (三)笔情墨趣、刚柔相济的刀法美
 (四)驰骋才艺、余味隽永的边款美
 (五)相得益彰、朱黛生辉的印屏美
 (六)篆刻艺术鉴赏举隅
五、门外谈篆刻
 (一)书画钤印杂说
 (二)古代文士与藏书印
 (三)印石常识与赏玩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要知,创作是有阶段性的。在初始阶段,所谓“创作”,其实带有较明显的模仿性,一看其作品便可知前人或他人的痕迹很明显。而当作者对某种篆刻形式语言有了较稳定的掌握之后,则容易产生新的想法,如参考或借鉴其他形式或方法,使创作的意识及特征有着更明确的表现,这就是中期阶段。从理论上讲,高级阶段的创作应是一种完全自由状态下思想情感的外化表现,即所谓“艺术灵感”的固化。当然,篆刻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学习和创作经验的缺乏、文字内容及字形构成的限制、个人能力及学识水平的不足等,使得篆刻创作往往带有重复特点的惯性,并不能进入到一种完全自由的状态。 依笔者愚见,篆刻艺术创作总体上就是追求与表现形式感、金石味、书卷气。“形式感”指的是印章的外形及字法、章法的构成和刀法的表现等。形式感要符合篆刻艺术本质的规定性,而不要变成缩小的版画或邮票设计甚至更怪的形象;“金石味”指的是“古意”,即从古代金、石等器物中所体悟到的质朴而不矫揉造作的意味。“金石味”要从作品的深层去理解,而不是留于表面的残破、椎凿与浑浊;“书卷气”指的是雅而不俗的气息,是静心读书的潜移默化,是内在修养的清雅外露,而不是号称“读书万卷”“学富五车”的张扬。 就某一方印创作而言,通常可归纳为三部曲,即选定印文、创作构思、艺术表达三个阶段。印文内容除了姓名印以及他人的“命题”之外,自己选定刻什么,也反映了作者的学识修养和生活积累。一般地,印文内容要高雅而有完整的意义,能“当随时代”则更好。像有人所刻“猪肉炖粉条”这样俗不可耐的印文实不可取。其实,好的印文有时也能促使作者艺术灵感的显现及审美意象的瞬间生成。因为,作者在生活中总是细于观察、敏于感受、善于体验、勤于思考,随时随地、有意无意地把生活积累放入自己的意识仓库。好的印文可以调动这些审美认识活动的潜创作,从而灵感突发,使目标立即在心中凝结成一种强大的动力,这便是创作的心理内部动机。创作构思就是根据已选定的印文作认真的思考,利用自己以往学习与创作的经验,从形式、篆法、章法布局以及刀法和制作等方面找出最适当的表现方式,最后设计出印稿。艺术表达则是依据设计印稿在刻制过程中的再创造,而不是依样画葫芦。这三个阶段是连贯性的,需要一气呵成。其中,灵感是作者厚积薄发的创作体验,只有在长期艺术实践中进行艰辛的积累,才可能有喷薄而出的思想源泉。 面对不同的印文,都要根据其内容的思想性与文学性、字数的多少和印面形状,选择不同的字体,做一番设计。为了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有时需要对印稿勾勒几次,甚至几十次。据说吴昌硕每作一印,事先必静坐默想,反复构思,对于如何分朱布白、虚实相配,一一了然于胸,然后执笔起稿。起稿后还要再三推敲,有时数易其稿,直到完全惬意后才复印到石上去。又如赵古泥,一印人手,必先篆样别纸,务求精美,少有未安,辄置案头反复布置,不惜积时累日,数易楮叶,必使安详豫逸而后奏刀。有些篆刻家不起笔墨印稿,而用刀直接在印材上刻就其脑海中的印稿,这并不等于笔墨的消失,只不过简化一道程序而已。在镌刻的过程中,始终要体味笔墨精神。据篆刻家陈金彪总结:一方印,不管笔意如何丰神流动,不管章法安排得如何疏密得当,还是要通过刀和印材的不断撞击来完成。刀刃的厚薄、锐钝、冲刀切刀的选择,运刀的刚柔、轻重、徐疾、深浅、转折、曲直等显露出来的形态,往往与笔墨所体现的虚实疏密等形式,有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观照关系。用刀角推冲运行,刻出的线条扎实挺拔;用刀刃披削运走,刻出的线条流畅秀逸;用刀侧紧贴线条徐徐推进,刻出的线条凝重苍古;刀口锋颖衔接含蓄,刻出的线条浑厚持重。刀口厚重,线条丰腴;刀势外露,则方拓雄劲;刀势内蕴,则朴拙肃穆。总之,刀石是篆刻创作的主体媒介,笔墨是篆刻家的基本功,二者相辅相成,才能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

编辑推荐

《印里乾坤:篆刻学习与鉴赏》既可作为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进一步探求书道的津梁,也可作为系统了解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的教科书,同样可适用于旅游休闲的欣赏读物。相信透过本丛书这扇独特的漏窗,读者一定能欣赏到中国书法篆刻别样的景致,进而越来越喜爱中国书法篆刻艺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印里乾坤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印里乾坤:篆刻学习与鉴赏非常有味道
  •   本书较粗浅的分析了印章的来历,功用。介绍了重要的明清流派的特点。帮助初学者从若干方面欣赏印章提供了有益的见解。虽然内容不是很多,但是初学者还是可以从中受益匪浅的。
  •   非常不错的一套书,发货也很快,就是婉转之约那本没有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