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曾狄 编  页数:342  

前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责,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是高校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正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才能使中国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空洞的而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然表现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的实践活动中,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因此也就呈现出深刻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广泛的群众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中国人民精神动力的主要来源,就在于它始终同中国国情、时代特征和群众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实现着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转变成为党和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于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深刻揭示中国具体实践的规律性并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

内容概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责,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是高校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书籍目录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资本论》的循环经济思想及其现实启示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深化对苏联解体的认识,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论青年伯恩施坦“疑问的”马克思主义观从“三个新贡献”看马克思学说的核心与实质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契合关系之分析中国国家利益观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境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当代困境及其应对——基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新变化的思考1978年以来的中国苏维埃运动研究意识形态与市场经济:对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再思考第二编 思想政治理论研究邓小平改革开放制度创新思想探析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的回顾论社会公正、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社会主义研究与传播中的两难对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还要用人道尺度衡量发展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再思考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丰富和发展从“双边”到“多边”——浅析中国外交理念的转我国与OECD国家R&D现状比较研究浅析改革开放中价值内涵认识的演化过程人格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审时须明史——谈历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儒家义利观与大学生功利教育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第三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需要做到“五个结合”浅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改革的实效性重点讲授与指导学生自学相结合——怎样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德育功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两种途径两种解读——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思考小议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的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本”实施路径研究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实践经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层面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讨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关于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考析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思考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综合测评制度的创新——以西华大学发展型学生评价制度为例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研究后记

章节摘录

  1.关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法律体制  关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谢一彪认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因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草案》在1931年2月前已由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远东局共同起草,但由于苏维埃政权当时还局限于中国的部分地区,故未提交“一苏大”讨论。他指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草案》和《中华苏维埃宪法草案》的区别。①对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多数人是这样认可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人民自己制定的宪法,也是指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了苏维埃政权的阶级本质、任务、目的和组织形式,同时规定了工农劳动群众的各项基本权利。它是中国人民制订宪法的首次伟大尝试,对以后革命政权的立宪活动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②近年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宗教政策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人们普遍认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比较详细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⑨,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宗教认识和实践的一次肯定性的总结,结束了宗教政策长期边缘化的局面,标志着党的宗教政策法律化和党早期宗教政策的真正形成。④同时也有人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宗教政策还是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⑤  改革开放以来,多数学者从法制建设的角度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法制进行了阐述。刘受初分别按司法机关、司法制度和主要法规三方面对中央苏区的法制建设进行了阐述。⑥杨木生认为中央苏区时期的司法机关是适宜当时条件的,便于镇压反革命,打击根据地内的各种刑事犯罪,保障人民权利,因此起了巨大的作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