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侦查比较研究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程雷  页数:61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对诉讼原理的正确认识是诉讼立法科学化的前提条件。正确把握了诉讼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地认识司法机关的功能,并对各种不同的诉讼模式、规则进行正确的取舍,从而在一定的诉讼原理的指导下构建更为科学和更适合“本土资源”的诉讼模式、规则。由此制定的法律,将具有更强的民主性、文明性和科学性。反之,如果不能正确把握诉讼原理,对于存在着内在价值冲突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立法方案就可能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立法活动就可能要多走许多弯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对诉讼原理的正确认识对于司法活动同样具有重要的积极价值。对诉讼原理的正确把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立法的不足。法律永远是抽象的。要将抽象的法律适用于具体的案件,就必须有科学的观念作为指导。对基本诉讼原理的正确认识,将有利于指导人们对司法活动中必然存在的种种法律适用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使法律文本本身存在的不足得到补救。在现代社会,由于法律的稳定性与现实生活千变万化之间的落差只能通过赋予司法人员自由裁量权的途径予以调和,因此对基本诉讼原理的认识,还直接决定着司法人员在行使法律赋予的自由裁量权时,能否作出符合公正标准的决定或者裁判。  要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保障诉讼活动的公正进行,也必须认真研究诉讼原理,把握诉讼规律。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开始探索一些诉讼原理性的问题,如诉讼法律观、诉讼法哲学、诉讼目的、诉讼职能、诉讼价值、诉讼法律关系等,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有力地推动了人们法律观念的变化,并对立法和司法活动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总的看来,我国诉讼法学界对诉讼原理问题的研究距离立法、司法实践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继续深入。尤其是现有的研究成果一般只是就诉讼的某一方面进行探讨,缺乏对一般性诉讼原理的全面、系统的探讨。因此,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探讨一般性诉讼原理已经成为我国诉讼法学界必须研究的课题。  为吸引更多的诉讼法学者致力于诉讼原理的研究,同时也为了能够促使诉讼原理研究及时对立法、司法、学理研究等多个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对司法实际工作有所帮助,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特意组织力量进行此项题为“诉讼法学文库”的大型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诉讼法学文库”是中心的一项长期出版项目,面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开放,凡以诉讼原理、诉讼规律为内容且有新意、有深度、有分量的专著、译著,以及对公安、司法工作有指导意义,对立法工作有参考价值的其他诉讼法学著作均可人选。  《诉讼法学文库》自2001年面世以来,得到了诉讼法学界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的热情支持,现已出版发行专著60多部,这些成果深受广大读者的青睐,已有多部著作获省部级以上的奖励,在这里特向广大读者和作者致以诚恳的谢意!

作者简介

程雷,男,1978年生,河北省廊坊人。200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1—200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就读,获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中外法学》、《法律科学》、《人民检察》、《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撰写《模范刑事诉讼法典》、《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理程序》等4部著作。

书籍目录

序言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架构第一章  秘密侦查概念的厘清及其展开   一、比较法上秘密侦查的外延与表现形式的归纳   二、秘密侦查的类型化界定  (一)监控型秘密侦查/秘密监控(Covert SurVeillancc)  (二)乔装欺骗类秘密侦查/乔装侦查(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第二章  秘密侦查兴起的历史脉络与背景   一、国外秘密侦查实践的历史脉络  (一)第一阶段:现代秘密侦查制度的发源地一一欧洲大陆  (二)第二阶段:现代秘密侦查制度在美国的极大发展  (三)第三阶段:欧洲秘密侦查实践的美国化与立法化  (四)历史规律小结 二、秘密侦查兴起的背景  (一)犯罪类型与形式的嬗变  (二)常规侦查手段程序控制的日益严格  (三)社会转型与社会控制方式的转变第三章  秘密侦查的本质、功效性特征与负面效应    一、秘密侦查的本质要素分析  (一)秘密侦查之秘密  (二)秘密侦查与欺骗  二、秘密侦查的功效性特征  (一)主动性特征  (二)直接性特征与近敌作战的效果  (三)有效抑制反侦查,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四)非强制性与权利侵犯的无形性 三、秘密侦查的负面效应  (一)秘密侦查权利干预的特殊形态  (二)秘密侦查引发的重重争议  (三)秘密侦查的巨大风险第四章  美国乔装侦查制度研究    一、美国乔装侦查的基本问题  (一)研究对象  (二)美国乔装侦查发展中的历史性事件  (三)美国乔装侦查的法律依据  (四)乔装侦查的实施主体与适用对象  (五)乔装侦查的适用条件与适用原则  (六)对乔装侦查的监督与控制机制  (七)乔装侦查的界限与法律后果  二、《乔装侦查行动准则》概览  (一)《乔装侦查行动准则》的一般性内容概览  (二)《乔装侦查行动准则》的主体内容  (三)对《乔装侦查行动准则》的评价    三、美国诱陷抗辩问题之整理  (一)基本性质  (二)简要历史脉络  (三)作为主流观点的主观标准  (四)客观标准  (五)两种标准之互补与融合一一混合标准  (六)诱陷抗辩发展趋势之筒评  四、美国线人制度初步研究  (一)线人的界定与分类  (二)线人的功能与风险分析  (三)美国联邦执法系统中线人制度的法律依据  (四)线人使用的具体程序与要点一一以《秘密线人使用准则》为分析蓝本  (五)线人使用中的证据问题  (六)小结:线人制度的完善第五章  德国乔装侦查制度研究  第六章  荷兰乔装侦查制度研究第七章  英国乔装侦查制度研究  第八章  秘密监控比较研究第九章  控制下交付手段初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一  美国司法部部长关于联邦调查局乔装侦查行动的准则  附录二  秘密监控分类示意图  后记

章节摘录

一、比较法上秘密侦查的外延与表现形式的归纳尽管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研究者们对于秘密侦查的概念,特别是对其内涵关注不多,但对于秘密侦查的外延以及涵盖的大致种类有一定的研究,因为这些内容直接关系到具体侦查手段在整个秘密侦查手段体系中的大体地位,从立法的角度来看,秘密侦查手段的外延与种类范围直接决定着一国法律规定的大致框架。首先,从国外现有的理论研究情况来看,在一本关于秘密侦查比较研究的经典著作中,秘密侦查所涵盖的侦查手段表现形式被概括为三类:第一类为监视与监控活动(observation and surveil.:lance),包括直接肉眼监控(如跟踪)和通过电子设备进行的监控(如电子窃听与通讯监听);第二类为卧底(infiltration)侦查,包括使用线人或者卧底警探;第三类为其他形式的乔装侦查活动,比如控制下交付(controlled delivery),街头商店行动(front store op-eration)。另外一项研究秘密侦查国际化趋势的著作,将秘密侦查手段划分为使用线人、乔装侦查行动,控制下交付、监听四大类侦查措施进行研究。其次,从国际公约与世界主要国家秘密侦查手段法律规范的角度来看,秘密侦查的种类大体上是比较一致的。

后记

本书是在笔者博士论文《秘密侦查研究》一文中比较研究部分的基础上改定而成的,鉴于原文中有关国内部分的研究由于缺乏实证材料的支持以及写作时间等问题的限制,远未达到公开出版的水平,因此只能暂时留待日后继续研究。在笔者创作本书以及博士论文的过程中,每当得到人们的帮助之时,总是不忘在论文创作的同时,同步记录下相应的感谢,在本书出版之际得以有机会向她(他)们致以最为真诚的感谢。与大多数人一样,我拥有最为伟大的家人。我的父亲程为民先生、母亲程国书女士三十年来的养育与支持使我能够安心地修完所有的学业,虽然父母至今为止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研究什么样的博士论文题目,但我知道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生活、如何为人。我的舅舅程国良先生是“文革”前毕业的大学生,在我求学期间每次与舅舅见面,谈论最多的就是他当时如何艰苦地修完学业,他的经历让我对今日良好的学习条件倍加珍惜,在我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巨额的学费时常令我忧心忡忡,每当此时舅舅总是雪中送炭,一直支持我到硕士毕业。我在京的两位姑姑程爱民、程卫华十多年来一直关心、照顾着我的生活与学习,以致在北京生活多年的我从来没有感觉到离开家的那种凄凉与思念。

编辑推荐

《秘密侦查比较研究:以美、德、荷、英四国为样本的分析》作为国内首部就秘密侦查问题展开比较研究的专著,旨在为初期的学术研究与立法进程提供基础性资料与比较法知识。书中以中国目前秘密侦查立法面临的问题为比较研究框架,以乔装侦查和秘密监控两分的视角,对美、德、荷、英四国的秘密侦查制度及其运行实践进行了比较研究。《秘密侦查比较研究:以美、德、荷、英四国为样本的分析》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秘密侦查比较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对四国秘密侦查法律制度的介绍有助于了解秘密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对于完善这方面的法制建设很有帮助!
  •   买了好久的书啦 看完啦 秘密侦查方面 国外比较研究这本书市 做的不错的
  •   书是好书(我指的是内容) 可是你得把封面和边角都划坏的书给我发过来吗 你这好书留着还能有几个人买啊
  •   书的内容不错,不过书的纸张有破损情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