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场心理控制与干预研究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德全,冯跃民 著  页数:196  

内容概要

   本书是2005年度公安部公安理论与软科学研究项目“火场心理控制与干预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火场心理控制与干预研究是一项探讨公安消防部队官兵火场心理控制和火灾心理干预的研究项目。在知识化、信息化、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消防官兵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活质量,而且关系到部队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开展对消防官兵火场心理控制与干预研究,对于增强官兵心理素质,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消防工作的各项活动都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扑救现代火灾要求消防官兵不仅有牢固的消防业务基础知识,丰富的灭火经验,娴熟的灭火技术,而且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圆满完成灭火的战斗任务。同时,在现代灭火救援条件下,各种危险因素的刺激会造成消防官兵紧张、恐惧、急躁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消防官兵的心理控制和心理干预。   我们进行火场心理控制与干预研究,不仅把心理学与部队政治工作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也适应了国内外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把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具体行业,有利于推动公安消防部队政治工作学的学科建设,同时,把心理学的知识与消防部队建没的实际结合起来,对于促进消防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由“基层消防官兵心理应激影响因素研究”、“消防官兵火场心理调控研究”、“火场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和“基层消防官兵工作满意度研究”四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本研究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消防官兵心理应激影响因素人手,对消防官兵火场心理调控问题、火场心理危机干预模式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探讨,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基层消防官兵工作满意度作出客观评估,为上级决策提供了依据。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基层消防官兵心理应激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章 基层消防官兵心理应激研究的意义及基本思路  第一节 基层消防官兵心理应激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内容和研究思路 第二章 应激研究的理论回顾  第一节 应激理论的研究  第二节 应激因素的研究  第三节 应激研究的应用 第三章 基层消防官兵量表的编制  第一节 量表的初步编制  第二节 正式施测  第三节 正式量表的形成 第四章 数据分析   第一节 应激源分量表的数据分析   第二节 应激反应分量表的数据分析   第三节 社会支持分量表的数据分析   第四节 应对方式分量表的数据分析 第五章 分析、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探讨与分析   第三节 对策与展望第二部分 消防官兵火场心理调控研究 第六章 消防官兵火场心理调控研究的必要性   第一节 消防官兵火场心理调控是消防部队战时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消防官兵战斗活动的特点决定了迫切需要加强火场心理调控研究的必要性  第三节 消防官兵火场心理调控研究是消防部队发展中凸显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七章 消防官兵火场心理调控模式及调控原则  第一节 消防官兵火场心理调控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消防官兵火场心理调控模式设计  第三节 消防官兵火场心理调控的原则 第八章 消防官兵战前火场心理调控   第一节 消防官兵战前易出现的消极火场心理反应   第二节 消防官兵战前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消防官兵战前火场心理调控的着力点 第九章 消防官兵战中火场心理调控   第一节 灭火战斗中易出现的消极火场心理反应   第二节 灭火战斗中消极火场心理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灭火战斗中火场心理调控的着力点 第十章 消防官兵战后火场心理调控   第一节 消防官兵战后火场心理调控势在必行   第二节 灭火战斗后易出现的消极火场心理反应   第三节 灭火战斗后消极火场心理产生的原因   第四节 灭火战斗后火场心理调控的着力点 第十一章 消防官兵火场心理调控措施   第一节 改善火场物质人文环境,提高消防官兵战斗热情   第二节 改善个体火场心理环境,为消防官兵增添战斗动力   第三节 提高能力,增强消防官兵完成灭火战斗任务的信心第三部分 火场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 第十二章 火场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概述   第一节 火场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火场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火场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十三章 火场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关于心理危机的研究情况   第二节 关于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情况   第三节 关于火场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情况 第十四章 火场心理危机概述   第一节 火场心理危机的成因……第四部分 基层消防官兵工作满意度研究

章节摘录

插图:大量研究表明,应激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或恶化都有很大的关联。在应激发生时及之后较多见的疾病有感冒、心肌梗塞、消化性溃疡、哮喘、偏头痛、结核病、酒精中毒等 。此外,研究者认为应激具有相对的正负两种性质。塞耶曾说,“完全脱离应激等于死亡”。应激太少或应激太多其结果一样糟糕 。他认为,正性应激表现的是一种愉快的满意的体验,可以加深我们的意识,增加我们的心理警觉,还经常会导致高级认知与行为表现。负性应激则会使个体产生一种不愉快、消极痛苦的体验,具有阻碍性。因此,负性应激是要避免的 。本研究认同这种观点,但偏重于负性应激的研究。  三、应对的研究  目前,应对(也称应付)研究已成为应激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课题。Gentry(1983)甚至认为我们正趋向发展一门“应对科学”(Science of Coping)。应对有众多不同的定义。Joff&Baat(1978)认为,应对反映了人对现实环境的有意识的、灵活的、有目的的调整行为;Lindop&Gibson认为,应对是一种解决或消除问题的行为,旨在通过个体的努力来改变应激环境或由该环境所引起的负性情绪体验,这种行为可以由明确的思想所指导,也可为隐蔽的企图所驱动;Billings(1983).将应对视为评价应激源的意义、控制或改变应激环境、缓解由应激引起的情绪反应的认知活动和行为。Folkman和Lazarus将应对作为交互作用模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将应对视为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评价为超出自己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的内外环境要求,而作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努力。其包含以下几层含义:应对是有目的的努力,包括不断改变认知和行为,以减缓或消除应激源引起的应激反应,主要包括改变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或减少情感上的痛苦和紧张;应对与自主性的适应行为不同,被限制在对心理应激的应对上,而那些不需经过努力的自主性行为被排除在外,但应对的努力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应对指人体努力去处理些什么,但不涉及所做、所想的对错;在应对中处理事物并非等同于控制或掌握,它的含义除了包括试图对环境加以控制外,还包括减弱、回避和接近刺激条件等多种反应。Matheny等人(1986)研究了有关应对的文献资料,将其定义归纳为:“任何预防、消除或减弱应激源的努力,无论健康还是不健康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这种努力也可能是以最小的痛苦方式来对应激的影响给予忍受。”

编辑推荐

《火场心理控制与干预研究》是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火场心理控制与干预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