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落榜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作者:艾学蛟  页数:154  字数:163000  

前言

  最不愿回忆的,往往最有价值  对改革的顶礼膜拜在些许质疑中迅速蔓延开来,消费欲望不断膨胀,一场空间的经济变革在短短三十年时间里,就造成了鸿沟巨大的阶层分野。  富豪群体就在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时间荒原中腾空而出。不可否认,这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体,的确拥有一些积极且显著的不同之处。如对于改革的热情拥护,创富驱使下一往无前的勇气,寻找市场盲点的执著与坚韧,尝试向西方的百年品牌企业靠拢等。他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中国提供了数量庞大的就业机会。  富豪群体中不止是王者。还有一些富豪,在富豪榜上一度风光,但却未能逃脱失足跌下的厄运:  袁宝璟雇凶杀人,与法律狭路相逢,买命无果,魂归黄泉;唐万新扩张无度,成为坐在火山口上的理想者,转动资本魔方反陷囹圄;不会攀附权贵的孙大午,受困融资,因挑战融资底线遭遇法律拷问;孤儿杨斌上演?乌托邦”闹剧,头顶“骗子”的帽子黯然退出;亿万富翁周伟彬只见财富不见其道,栽进税务门;顾雏军,格林柯尔系的缔造者,布好了所有的局,却被郎咸平的一支笔搅得七零八落;乔金岭,外人看来恰是功成名就时,出人意料地以自杀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前程;湖南首富吴志剑,其政华集团只是一个靠银行贷款“输血”的“吸血公司”;“西南第一富豪”张良宾因违规担保而焦头烂额;上海首富周正毅背负累累原罪……  最不愿意回忆的,往往最有价值。  浮华悲凉的故事不断交错,我们更愿意对光鲜亮丽的商业描述一再重复,却对失败的印记讳莫如深,似乎只要一揭开伤疤,伤疤就能复活,把现实搅得人仰马翻。如果我们继续隐瞒,不愿正视,我们可能会两次走进同一条挫败的河流。  中国富豪落榜,不能简单以劣根性与贪婪概括。  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伴随超常规发展的,是制度“摸着石头过河”,是不断的蜕变、转型与“试错”。制度尚且如此,更何况企业家个人。很多企业家羽翼并不丰满,盔甲并不坚硬。他们既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应对制度的不确定性,还要接受市场变幻、对手残酷的考验。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销声匿迹,使得原本就不够坚韧的企业家精神一度断裂。改革开放之后的企业家群体,几乎是从天而降,并未接受商业精神的熏染。相反,一种新的价值焦虑正悄悄发生。传统的价值观与信仰,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撤退。新的价值观,却迟迟未来。我们不断地用西方古老的、时髦的、基业常青的概念,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可是,我们似乎只是在皮毛之地徘徊,我们实在很难洞察与我们肤色、语言不同的人的灵魂。   不否认,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也包括落榜的富豪们,具备激情十足、敢闯敢冲、擅长学习、逐渐富于市场契约精神等优秀品质,但这还远远不够,时代的养分,还不足以让这个年轻的企业家群体一夜长大。   除了制度缺陷,相当一大部分落榜富豪具有致命的缺陷:对成功过度痴迷,热衷于一夜暴富;一拥有财富,就牢牢粘上“大富骄横,以暴制暴”的富豪法则;野蛮生长过头,患上“钻法律、制度空子”的依赖症……   本雅明在《经验与贫乏》中告诫我们,“我们变得贫乏了。人类遗产被我们一件件交了出去,常常只以百分之一的价值押在当铺里,目的仅仅是为了换得‘现实’这点零花钱”。我们不能对危险的局势视而不见,记住过往的教训,我们获得的就不止百分之一的价值。

内容概要

  《首富落榜》从中国近年来富豪榜中的首富更迭现象着手,全方位地从鲜活的案例解读首富们在危机管理中缺失与偏误,揭示部分首富们落榜甚至败亡的深层次的原因,这企业家们如何管理危机、应对危机、以达到转“危”为“机”的效果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艾学蛟,管理学博士,著名危机管理专家,中国危机管理教学专家,中国危机公关品牌联盟秘书长,北京大学危机管理课题组组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EHBA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危机传播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工商联常年特聘危机管理培训和咨询专家。
  艾学蛟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企业危机管理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为众多企业指点迷津、化解危机,提供危机解决之道。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袁宝璟 天堂与地狱的生死轮回
第二章 唐万新 资本狂人的冒险游戏
第三章 孙大午 民营企业家融资之难
第四章 杨斌 “乌托邦”闹剧的始作俑者
第五章 周伟彬 再次踏进税务门
第六章 顾雏军 从风光无限到四面楚歌
第七章 乔金岭 谁动了他生命中的奶酪
第八章 吴志剑 是首富还是诈骗犯
第九章 张良宾 资本市场沉浮中的陌生人
第十章 周正毅“资本市场彗心”的陨落

章节摘录

  一个外来的和尚胡润为中国定身打造的百富榜单上。  悉数落人法网的知名企业家,哪一个不是商界精英,哪一个不是长袖善舞,创下财富传奇,哪一个不把经营经读得滚瓜烂熟。又有多少人站在他们的影子下、光环中,仰望他们在商海的大智慧、大气魄与大手笔。袁宝璟亦是叱咤商海的行业新贵,在他的人生字典中,财富写满字里行间,令多少追求富贵的人望其项背。  提及袁宝璟,很多人都称其是苦孩子。他出生于辽阳市一个贫穷家庭,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勉强糊口,无奈之下,排行老三的他被寄养到乡下亲戚家中。寄人篱下的袁宝璟一直过着半农半读的生活,直到1985年袁宝璟如愿以偿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才开始了人生的希望之旅。但袁宝璟大学的生活依然艰难,与其后来的富甲一方相比,无疑是冰火两重天。没有富爸爸,也没有贵人的慷慨解囊,贫穷如影随形,使得在象牙塔里的他整日四处奔波,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字——钱。为了挣钱,他以每万字2块钱的“计件工资制”给教授抄书稿,无怨无悔;他以每千个5块钱的“佣金”给公司填写信封,坚持不懈;他从不敢主动退出学校体育运动会,仅仅是为了每天两毛钱的伙食补贴;四年的空闲时间,袁宝璟丝毫不敢懈怠,见缝插针,一有空闲时间就倒卖贺年卡、明信片;每逢放假回校,总不忘把从家乡带来的特产摆到校园,从中赚回家的火车票钱;他用挣来的钱买了一辆旧三轮车,为京城杂货店配送油、盐、酱、醋等快速消费品,风雨无阻;他还推销过天龙、天桥的股票,那时在北京崇文门、玄武门一带,总有人看到一个男孩卖白菜般沿街叫卖股票……  对于袁宝璟,苦难并未让他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反而成为他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上帝是公平的,在把苦难撒向人间的时候,也准备好了厚重的回报等着勇敢者去拿。苦难锻炼了他的意志,与此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为他日后超人的经商才能积蓄力量。忙于在校园为钱不断穿梭的袁宝璟,始终不忘学生的天职——学习。在大学校园的角落里,总能捕捉到他埋头苦读的身影,他的内心深处对经济总有难以言状的向往与憧憬,经常到人民大学去旁听一些经济类课程,大学四年的学业结束的时候,其经济理论水平甚至超越了经济专业的学生。对经济如饥似渴地学习,也为他后来在商海的如鱼得水增添了砝码。  穷则变,变则通。苦行僧般的大学生活,让袁宝璟明白了于芸芸众生中获得一席生存空间的意义,毫无背景的他除了自我推销别无他择。1989年毕业前夕,当很多大学生在校园里守株待兔,等待用人单位像对待香饽饽般将其录用时,袁宝琼已背起背包,开始了漫漫自荐路。从北京的建国门开始,一家家大公司、银行,袁宝璟敲门、问候、递上自我推荐表,毫无厌倦地重复只为了换得一纸就业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中国建设银行似乎看出了袁宝璟是只潜力股,接纳了这位毛遂自荐的年轻人。  捧得铁饭碗的袁宝璟,一直在北京郊区怀柔县支行信贷科锻炼,娶妻生子、养家糊口,三年的银行生涯,袁宝璟走的是一条平淡之路。当然,即使日子波澜不惊,也总会有珍珠在沙滩上熠熠生辉。在中国建设银行证券部里,袁宝琼在中国证券市场创下连某些证券前辈也望尘莫及的纪录,曾在一天之内成交证券高达6700万元。  小试牛刀,即有石破天惊之举。袁宝琛显然不安分于偏居建行一隅,更不满足于继续平淡无奇的生活。改变现状,突破人生瓶颈的想法日益清晰、强烈,让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人生到了岔路口,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难免会让人之徘徊犹豫。对于袁宝璟,左边的风景是捧着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尽享天伦之乐,简单的幸福再加之简单的生活;右边的风景则充满了未知,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刚吹响,很多下海者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或许能淘到金子,或许一败涂地、血本无归。娴熟证券规则的袁宝璟同样懂得风险与收益的正向相关性,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右边的风景固然璇旎秀丽,但风光无限处皆在险峰。经过权衡,不甘为人后的袁宝璟还是选择砸破铁碗饭,加入经济汪洋中第一个吃螃蟹者的行列,而这经济汪洋到底深浅几许,谁也不知道。  1992年,袁宝璟以20万元启动资金,在怀柔注册了建吴实业发展公司。他用10万元购买黑小麦的专利,以5万元向当地农民租了300亩地,半年后,袁宝璟通过出售麦种,变魔术般赚了200万元。有了200万元作为种子资金,袁宝璟开始转战上海证券市场,在一个熟悉的领域,袁宝璟更懂得如何捕捉商机、规避风险,玩转资本魔方。在袁宝璟的资本游戏中,最为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借船出海之道,建昊实业先以资金购买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权,然后进行重组,等到行业利好时就脱手转卖,一进一出,净赚5000万元,袁宝璟也由此戴上“中国股票第一人”的冠冕。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首富落榜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绝对正版,包装也好,顶一下
  •   几十年来,我们的经济不缺乏奇迹,但缺乏规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