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论纲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邹宏秋  页数:285  

内容概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论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与我国现阶段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相适应,是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目标取向,能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必将有力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

作者简介

  邹宏秋,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人文社科部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浙江省高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副教授。从事哲学、思政和马克思主义研究。近二十年来,先后执教《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在码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主持和参与教改及科研课题20余项,公丌发表论文30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观念到现实的转化一、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价值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意义第一节 引领价值认同一、价值观念的一元与多元二、当前国内外存在的多元价值观念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认同第二节 回应价值冲突一、价值观冲突的表现二、价值观冲突的原因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应价值观冲突第三节 促进价值实现一、解读价值实现二、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价值实现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涵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三、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内涵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辩证统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科学内涵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三、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及特征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三、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本质第一节 教育内容的政治性与文化性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的政治性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的文化性第二节 教育性质的思想性与开放性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想性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开放性第三节 教育施行的广泛性和教育理念的实践性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施行的广泛性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理念的实践性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求第一节 把握重点:以服务于实践和现实为着眼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服务于实践和现实为重点第二节 方式灵活:以喜闻乐见、严肃活泼为基调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形式应当喜闻乐见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形式必须严肃活泼第三节 引导有力:以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为依托一、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历史的明证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现实的审视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原则第一节 生活化原则一、生活化原则的涵义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活化的客观要求第二节 主体性原则一、主体性原则的涵义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彻主体性原则的客观依据和基本要求第三节 教学相长原则一、教学相长原则的涵义及意义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彻教学相长原则的客观要求第四节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涵义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客观要求第六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展望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导价值观教育的演变历程一、五六十年代的价值观导向二、“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价值观导向三、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形态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构建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影响较大的三个趋势一、人才国际化趋势二、信息网络化趋势三、教育终身化趋势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前景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命责无旁贷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机制趋于完善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趋于增强跋 思想引领未来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价值观念,指的是实际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主体的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性质和意义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比较确定的心理和行为取向或心理和行为定势。它是人们在一定环境中的动机、目的、需要和情感意志的综合体现。就价值观念的产生过程而言,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价值的认识和评价过程的内化,是人们对价值关系、价值创造活动、价值物的长期经验的理性积淀,是价值认识的结果在主体意识中的“凝聚”。就价值观念的结构和功能特征而言,价值观念是主体的价值意向、情感意志、思想观点、行为取向的综合,以一种“先验”的构架模式渗透于主体的思维和行为过程,影响或规范着主体的认识和行为指向,甚至成为主体观物处事的直接前提,成为主体衡量事物和一切社会行为的意义的标准。价值观念的这种浓厚的经验色彩,具有非自觉性的特点,在日常生活和大众化行为中,常常通过潜意识的、“不言自明”的内在心理和习惯形式起作用,因而价值观念容易为广大社会成员所共有,成为普遍的社会意识形态,广泛地掌握和控制广大群众。这也是价值观念顽固而又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价值观念包括经济价值观念、伦理价值观念、政治价值观念、审美价值观念、人生价值观念等具体表现形式。从层次属性方面,价值观念还可以划分为传统价值观念、未来价值观念、家庭价值观念等。一定社会的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价值观念的总和,就构成了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反映并维护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一定的价值观念形式,总是通过人们对价值关系、价值活动和价值物的认识和评价来表现,总是表现为认识和评价的根本观点、原则、立场、态度、行为取向等,因而人们往往把“价值观念”通称为“价值观”,把“价值观”作为“价值观念”的同义语来使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论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