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审计的创新与发展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孟祥霞,李成艾,吴瑞勤 著  页数:264  

前言

  农村是国家经济、政治及文明建设的基石,农村的繁荣和稳定是事关国民经济命脉,民主政治建设和整个社会稳定的重大课题。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提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并具体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浙江农村致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是中国农村发展最快、农民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之一,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党中央大力倡导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各级政府对农村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农村自身也不断突破创新,浙江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经济飞速发展,基层民主建设成效显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在浙江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包括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农村审计是这一体系中的重要手段,它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专职审计人员,依照审计、财经法律法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状况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独立监督和评价的行为。农村审计对农村经济生活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一方面使得经济活动在审计力量的威慑下按照正常的轨道运行,另一方面通过审计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有助于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也是促进整个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农村审计工作得到了浙江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发挥了重要的监督和服务职能,为浙江农村的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积极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农村审计实践和理论也得到了完善和升华,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支持、结果运用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  农村审计工作的大规模开展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对于农村审计的学术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缺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口号的提出不仅促进了农村审计工作实践的发展,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契机。

内容概要

农村审计工作的大规模开展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对于农村审计的学术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缺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口号的提出不仅促进了农村审计工作实践的发展,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契机。

书籍目录

第1章 建设亟待农村审计的创新与发展 1.1 建设  1.1.1 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1.1.2 建设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任务 1.2 浙江新农村建设  1.2.1 浙江新农村建设的地位  1.2.2 浙江新农村建设特色  1.2.3 浙江省特色新农村建设模式 1.3 浙江新农村建设中的审计工作  1.3.1 农村审计的内涵  1.3.2 浙江新农村建设中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效 1.4 研究内容框架  1.4.1 研究阶段  1.4.2 研究的创新性与价值性  1.4.3 研究内容框架第2章 农村审计的组织模式 2.1 农村审计组织模式概述  2.1.1 农村审计组织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2.1.2 农村审计机构设置的原则  2.1.3 农村审计机构设置的两种思路 2.2 内部审计模式  2.2.1 农村各职能部门内部审计模式  2.2.2 乡镇政府内部审计模式 2.3 派驻审计模式 2.4 双重领导审计模式  2.4.1 双重领导农村审计模式的领导机制设计  2.4.2 双重领导农村审计模式的组织结构设计  2.4.3 双重领导农村审计模式的运行机制设计  2.4.4 双重领导农村审计模式的评价 2.5 浙江省农村审计组织模式情况及现实选择  2.5.1 浙江省各地农村审计机构设置情况  2.5.2 浙江省各地农村审计队伍建设情况  2.5.3 农村审计组织模式的现实选择第3章 农村审计的法规建设 3.1 农村审计法规体系概述  3.1.1 法规体系概述  3.1.2 农村审计法规体系的范围  3.1.3 农村审计法规体系的特征  3.1.4 构建农村审计法规体系的重要意义 3.2 农村审计法规体系建设的现状  3.2.1 相关法律  3.2.2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3.2.3 地方性法规 3.3 农村审计法律冲突的表现形式  3.3.1 我国农村审计法律冲突的含义及产生的理论根源  3.3.2 我国农村审计法律冲突的表现形式 3.4 完善农村审计法规体系的思考  3.4.1 明确农村审计法律地位,消除纵向法律冲突  3.4.2 完善农村审计地方法规,解决横向法律冲突  3.4.3 协调审计与相关领域法规,减少法域冲突  3.4.4 做好新旧法规的勾稽工作,排除时际冲突  3.4.5 加强审计执法主体的衔接,消解执法冲突  3.4.6 建立和完善司法途径解决冲突的机制第4章 农村审计问责制 4.1 问责制概述  4.1.1 责任和问责制  4.1.2 问责制的理论基础 4.2 农村审计问责制的要领 4.3 农村审计问责制的现状  4.3.1 农村经济责任审计的缺陷  4.3.2 农村审计问责制中存在的问题 4.4 农村审计问责机制的建立健全第5章 乡镇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5.1 经济责任审计机理  5.1.1 经济责任与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5.1.2 经济责任审计的分类 5.2 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  5.2.1 厂长(经理)离任审计阶段  5.2.2 承包经营责任审计阶段  5.2.3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阶段 5.3 开展乡镇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及内容  5.3.1 开展乡镇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5.3.2 开展乡镇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5.4 乡镇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建设  5.4.1 审计评价的方式  5.4.2 审计评价的方法  5.4.3 乡镇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5.5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与问责制的实施  5.5.1 规范审计结果运用  5.5.2 区别对待,用活结果  5.5.3 将审计结果纳入干部任职公示制内容  5.5.4 建立干部任用失察制度  5.5.5 重视审计结果运用第6章 农村环境审计 6.1 环境审计概述  6.1.1 环境审计定义和特点  6.1.2 环境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6.1.3 环境审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6.1.4 环境审计的要素分析 6.2 环境审计程序与方法  6.2.1 环境审计的计划阶段  6.2.2 环境审计的实施阶段  6.2.3 环境审计的报告阶段 6.3 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  6.3.1 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的概念及内容_  6.3.2 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的特点  6.3.3 农业与资源环保效益审计的要素 6.4 农村环境审计迫在眉睫  6.4.1 新时期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6.4.2 新农村建设中亟待开展环境审计  6.4.3 当前阻碍我国开展农村环境效益审计的症结  6.4.4 当前我国开展农村环境效益审计的对策  6.4.5 构筑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效益审计的实施框架第7章 涉农专项资金审计 7.1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  7.1.1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投人情况  7.1.2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的主要环节  7.1.3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的重点内容  7.1.4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7.2 农村基建项目审计  7.2.1 农村基建项目的类型及特点  7.2.2 农村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7.2.3 农村基建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  7.2.4 农村基建项目审计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对策 7.3 农村社会事业相关资金审计  7.3.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审计  7.3.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审计  7.3.3 农村义务教育资金审计 7.4 农村税费改革审计  7.4.1 浙江省农村税费改革基本情况  7.4.2 农村税费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7.4.3 加强农村税费改革审计的主要问题第8章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 8.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概述 8.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必要性分析  8.2.1 有助于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  8.2.2 有助于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化解债务危机  8.2.3 有助于打击违法违纪等腐败行为  8.2.4 强化审计监督,有助于推动党和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措施的实施 8.3 现有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分析  8.3.1 现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8.3.2 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现有模式 8.4 农村集体组织审计的主要内容  8.4.1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审计  8.4.2 流动资产的审计  8.4.3 长期资产的审计  8.4.4 负债的审计  8.4.5 所有者权益的审计  8.4.6 各项收支和损益的审计第9章 农村审计信息化 9.1 我国农村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9.1.1 我国实现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9.1.2 农村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9.2 我国农村审计信息化的必然性  9.2.1 我国计算机审计的发展现状  9.2.2 我国农村审计信息化的必然性 9.3 我国农村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9.4 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第10章 韩国的农村审计及对我国的启示 10.1 韩国新农村运动的背景及特色  10.1.1 韩国新农村运动的背景  10.1.2 韩国新村运动发展阶段和特点  10.1.3 韩国新村运动的成效和经验 10.2 韩国的农村审计对我国的启示  10.2.1 韩国审计  10.2.2 韩国农村审计及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1.2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任务  (1)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特征 与一般的农村建设相比,“新农村建设”具有以下三大基本特征:  ①全面性。农村的建设是全方位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从内容来看,包括“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从方法和手段而言,包括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社会手段、法律手段,等等。  ②社会性。农村建设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党组织、政府、农村组织、广大的农民群众等)共同参与,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其中,政府是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主要体现在财政上的投入、政策上的支持以及整体上的调控等多个方面;农村组织是农村建设的依托,包括村民委员会、农村的社团组织等;农村群众是农村建设的主体,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只有积极投身于农村的建设工作中,才能不断地推动农村建设工作向前发展。  ③地域性。农村建设受到本地区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的制约,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不同社区的农村,其建设往往呈现出很大差异性。  (2)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从总体上概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又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体。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如下:  第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抓好两个环节。一方面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革命。主要是结合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迅速发展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促进工厂化高效农业日益兴起,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扩展农业生产领域。另一方面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道路,建立“资源一产品一消费一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新模式。  第二,全面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一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动摇,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切实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农村审计的创新与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工作用的,买了发现还凑合,书印刷可以,应该是正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