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武者德川家康1

出版时间:2009年10月  出版社:遠流  作者:隆慶一郎  译者:李美惠  
Tag标签:无  

前言

  推薦序一讀完後直呼「痛快!痛快!」◎Miya茂呂美耶(作家、【日本文化物語】網站版主)  日本作家隆慶一郎著作的《影武者德川家康》於一九八九年上市後,立即在日本造成一股旋風,暢銷得不得了。現在也是長銷書之一。這部歷史虛構小說比一般大部頭的懸疑、鬥智小說更好看,害我當時不惜熬夜讀得眼圈幾乎變成熊貓。  說起來,隆慶一郎並非「狸爺家康是影武者」說法的首創者,之前便有學者或作家提出同樣見解,只是隆慶一郎把整個歷史虛虛實實連串起來,掰得讀者昏頭轉向,連熟悉日本戰國史的內行人也讀得頻頻點頭,隨著小說內容為主角暗捏一把汗,甚至在讀完後還直呼「痛快!痛快!」  就我個人來說,司馬遼太郎的《霸王之家》攙合太多作者的個人感情(司馬遼太郎很討厭德川家康),而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則又過於抬高家康。前者於一九七○年至翌年在月刊《小說新潮》連載,後者是一九五○年至一九六七年分別在《北海道新聞》、《東京新聞》、《中日新聞》、《西日本新聞》連載。按年代看來,似乎是司馬遼太郎故意向山岡莊八挑戰而寫,兩位大作家寫的家康形象都很極端,因此我比較喜歡隆慶一郎寫的《影武者德川家康》。推薦序二運用歷史學術的研究成果,追求「自由闊達」的人生理想◎李仁芳(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日本的內容產業發展獨步全亞洲,波瀾壯闊多采多姿,無論漫畫、動畫、遊戲、小說、電視劇,其創意之豐盛,想像力之雄偉瑰麗,讓人嘆為觀止。  像前一陣子的大河劇篤姬,不只在日本,就是台灣也湧起一片討論,甚至帶動九州鹿兒島的觀光熱潮。  隆慶一郎的《影武者德川家康》,更是打破「歷史小說」與「時代小說」的傳統框架區分,塑造一種新的小說文體。  所謂的「歷史小說」是根據史實,描繪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而「時代小說」則披著歷史的外表,是展現作者自由奔放、狂野創意的傳奇小說。  隆慶一郎則運用近來的歷史學術研究成果,作為其追求「自由闊達」人生理想,充滿神話精神之作品的核心張本。  隆慶一郎34歲時就開始以「池田一朗」本名投身影視界,代表大作有《水戶黃門》、《鬼平犯科帳》、《大忠臣藏》……等膾炙人口電視連續劇。寫了26年的影視劇本,60歲後才開始寫小說。像《影武者德川家康》,不只文字質地出眾,人物的描寫(無論樣貌或人情),皆栩栩如生。且小說文本帶著風格強烈的影像感,像開場「關原之戰」對石田三成「鶴翼之陣」戰場陣勢的敘事,讓讀者如在現場身臨其境。作者對大軍會戰大場面描繪,其功力有如電影大導演對運鏡與場面調度的出神入化,令你有置身在這場日本史上最大會戰戰場中心的感受。  隆慶一郎在文本脈絡中調動千軍萬馬的功力,讓你讀來喘不過氣,一拿起來就難以放下。像為平息家康被刺謠言而作出的德川本陣移動、鐵砲隊及三河旗本部隊對小早川秀秋的脅迫,以及島左近的衝鋒與中彈,那種勝與負之間契機一線瞬變的遊走變換,關原之役現場過程如大銀幕電影躍然紙上,讀來一直喘不過氣,非一鼓作氣讀完不可。  書中無論主角配角均性格鮮明,魅力四射,讓人讀來熱血沸騰。文本中描繪的男性間情誼與雄性魅力亦令人嚮往。  隆慶一郎項莊舞劍,此書要旨顯然不止於家康VS影武者的歷史翻案與辯證。在人生哲學的體會上,讀者自然而然隨著故事重述者的文本呈現,不由自主慢慢會在心版中浮現一些思維:  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  家康本尊的「熱衷權勢追求」與影武者的「自由漂泊精神」,到底哪一種才是幸福的人生?  隆慶一郎往生後長眠伊豆半島上,熱海十國嶺之頂。從墓園可遠眺陽光下閃著美麗光輝的無垠大海在腳下展開。墓碑背面刻著「坦坦」(亦即平順)二字。源自詩人中原中也的詩句:  「快活,坦坦,且不出賣自己;這是我靈魂所願。」  過了60歲才成為小說家的隆慶,在獲得第二屆「柴田鍊三郎賞」的得獎感言中,解釋自己為何轉行為小說家的理由:「我對以往的生活方式感到厭倦。」  他一生從編輯、教師到作家幾度轉業,甚且在劇作家的專業達到顛峰之域時,仍忍心割捨而改寫小說。細察其生活理念,《影武者德川家康》書中擁有無拘無束自在心靈且一再漂泊不定的世良田二郎三郎,又好像是隆慶一郎本尊的自我寫照。  雲一般的人。風吹來便隨之飄動,時時變色變形以為樂。如積雨雲似的隆慶一郎(或世良田二郎三郎)!  海音寺潮五郎說:「所謂歷史乃是企圖追求完美的人類意志。」  隆慶一郎不只藉著傳奇重新架構歷史,如同亞里斯多德所言:「詩(文學)比歷史還真實。」其字裡行間也精彩展露了動人的人性與真情,值得展卷一讀。推薦序三是絲絲入扣的心理小說,更有武俠小說的樂趣◎果子離(作家)  說到影武者,很多人聯想到日本名演導黑澤明的同名作品。《影武者》拍攝於1980年,曾獲坎城影展首獎,劇情說的是武田信玄為了身家安全,找來容貌、身形相似的人,擔任替身,這就是「影武者」。  武田信玄的影武者,本來是個竊賊,因長相酷似信玄,在刑場伏法前被發掘,而成為替身。後來武田信玄在戰場受傷,臨死前留下遺言,要屬下對外界隱瞞他的死訊三年,這三年期間,他的身分便由影武者扮演。影武者不光是模仿秀出色,指揮作戰也好像本尊上身,戰術出神入化。不料影武者入戲太深,忘了我是誰,引發內部爭議。三年約滿前因為身分洩露,被驅逐出城,彷佛落入凡間的精靈,從雲間墬入紅塵,無所適從。後來投入戰場而殉難。  在競爭激烈的戰國時代,武將為了防範遇刺,常安排影武者,用來混淆視聽,讓刺客難以下手。影武者與主子形貌神似,如影隨形。在電影裡,武田信玄有影武者,在主公死後還裝扮本尊,瞞過內部,騙過敵人。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真實歷史裡會不會真有此事而人所不知?如果這事落在德川家康身上,會是什麼情形呢?  日本作家隆慶一郎便以此為題材,他筆下德川家康的影武者世良田二郎三郎,和德川家康長相左右,不但容貌、外形和口語,思考模式也相近。德川家康在關原之役遇刺,二郎三郎代替主公打仗,指揮若定,大敗敵人,並在家族、近侍和部屬支持下,繼續演戲,代行政務。  但隆慶一郎的構想並非天馬行空,全憑想像。他在閱讀德川家康傳記時,早有懷疑,為何59歲的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前後,表現判若兩人?有一天他偶然讀到一本書,提到德川家康自述另一個和眾人所知的童年迥然不同的境遇。一個人怎麼可能有兩個版本的童年生活呢?除非這個人在某一個時間點從人間蒸發,轉換成另一個人,後者追述的童年,才會有另一種版本。合理的懷疑,關原之戰後出現在歷史舞台的德川家康是替身,是影武者所扮演。  經此設定之後,一切疑惑便豁然開朗了。於是隆慶一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發揮想像力,把所有的人事地物串連起來,放縱想像,驅遣筆力,寫成六大冊的長篇巨著《影武者德川家康》。  想想看《影武者德川家康》這種題材的寫作,是多麼細密的想像工程。知情者那麼多,能夠認可影武者以假易真的事實,且個個對內、對外保密,掩飾,一定有一些原因。他們各有心機,各有心事;各有理想懷抱,各有私心利慾,不管是各懷鬼胎或各有所圖,隆慶一郎描寫各個角色的心境轉折、矛盾與掙扎,以及千迴百轉的心路歷程,絲絲入扣,就這點而言,《影武者德川家康》可視為心理小說。而故事裡不時穿插忍者行動,精彩的武術技藝,以及忍者各大門派的關係網絡,一路讀來,更有武俠小說的樂趣。  長篇小說最怕冗贅煩瑣,《影武者德川家康》毫無冷場。作者不愧是戲劇作家出身,小說的電影感十足。推薦序四戰國武將不是莽夫可以勝任的◎ coolchet〈大自在軒藏書誌主人〉  《影武者德川家康》這本小說建立在一個歷史疑點及大膽假設上: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就陣亡了?小說安排東西軍十幾萬兵馬於關原對峙,大戰一觸即發那個瞬間,西軍猛將島左近的手下,忍者「甲斐的六郎」變裝為德川旗本近衛軍,潛入敵陣核心,在本尊與影武者之間成功辨別出真的家康,將之刺殺。  既然「家康死於關原」這麼大膽的劇情都想出來了,接下來故事怎麼發展?本格歷史小說之難,就難在全篇主要情節仍須符合正史,部份情節可以採用野史記載,除此之外的歷史空白處全賴作者豐富的想像力予以補完、發揮。而這部《影武者德川家康》的表現比一般歷史小說更難,它的大前提仍是世人熟知的歷史,但是歷史的內裡已被偷梁換柱。在驚世駭俗的「家康已死,影武者代之」這個假設下,作者一方面恣意放膽讓歷史人物與虛構人物為之進行明與暗的鬥爭,一方面推動情節控制在已知的歷史範圍內,不讓它變成「反三國演義」那種架空翻案小說,且適時引用各家野史、筆記甚至可信度很高的文書、當代人回憶錄等資料,甚至正史某個片段來支持「家康已死」這個疑點。一番闡述之下,好似合情合理。情節在真真假假之間遊走,起伏不斷,這部小說好看的地方就在這裡。[家康二人說?]  影武者之名「世良田二郎三郎元信」就是雜揉真假的產物。「世良田」這個姓氏並非憑空想像,本來就是德川氏祖先用過的。依據江戶時代史學者賴山陽《日本外史》卷之十八,德川氏出自天皇後裔、源氏一族的新田義重(許多戰國武將發跡後,不管自身有無來歷,為了面子好看,都自稱祖先來自源氏一族)。義重曾助源賴朝討滅平家。義重的孫子賴氏,任三河守,食世良田邑,又號世良田氏。家康就是這位世良田賴氏的後代子孫。  而家康在行成人禮時(弘治二年,1556)即由今川義元命名為「元信」,稱「二郎三郎」,全名即為「松平二郎三郎元信」(隨著他的政治歷程,幾度改名改姓,最後才名為「德川家康」)。其名「二郎三郎元信」與影武者世良田之名相同。明明是虛構角色,但名字根本就是指涉德川家康。  小說人物有真有假,但即使是真的歷史人物,也在作者妙筆下突破生死關卡。明明活的,說他死了,例如家康;明明死了,卻說他還活著,例如島左近勝猛。  「家康二人說」早已有之。1902年,由明治時代名學者德富蘇峰創立的「民友社」即出版了一本《史疑德川家康事蹟》,作者是一位地方官吏村岡素一郎,他依據個人調查研究,基於歷史上的家康性格與行事風格前後大不同,懷疑松平元康時代的家康已死,有人頂替他,還和信長締結了「清洲同盟」。隆慶一郎這本小說的發想可能依據此說而來,只不過小說裡將正牌家康之死延後到關原之戰。  此外,據史書記載,石田三成最得力的家臣島左近勝猛係陣亡於關原之戰。但也有民間傳說他當時重傷逃脫戰場,又活了32年。隆慶一郎可能又依據這個傳說而寫出關原之後的島左近吧?讓死去的人物在往後歷史裡重生活躍,這是歷史小說作者的特權,也是他的能耐。[戰國武將的謀略]  除了劇情發展之外,還有一個看頭就是作者對於當時戰國武將的描寫。對武將來說,強大的武功戰技與領導統馭當然必備,但是想在亂世生存,周密的謀略與伶俐的機警更為重要。我最喜歡看這部小說中每個人物的謀略與機警。例如世良田目睹家康被殺後所採取的行動,小自該怎麼戴頭盔而不讓人起疑、大到如何「指揮」已知他是假貨的旗本大將本多忠勝協助他打仗、甚至揣摩家康的個性去逼壓猶豫不定的小早川秀秋向西軍攻擊以及與家康愛妾之方於戰後第一次臨幸時如何在瞬間降伏她等等,都讓我看得拍案叫絕。  書中幾位德川大臣、大將及姬妾,乃至石田三成、島左近等人,知道家康已死之後,各有各的政治盤算,而事主世良田也有符合自己利益及性格的盤算,在極短暫的時間內,人人都須機關算盡,以因應接下來的天下大局!關鍵時刻中,對方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必須立刻判讀成功,否則可能會造成大難!甚至惹來殺身之禍!這些細節的描寫是這部小說令人歎服的地方。[如彗星般的傳奇作家隆慶一郎]  最後提一下作者。隆慶一郎是筆名,與另一位也寫時代小說的作家峰隆一郎因為名字相似,常被人誤認。  他本名池田一朗,出生於1923年(大正12年)9月30日東京赤阪。二戰期間服役曾到過滿州。終戰後復學,從東京大學文學部法文科畢業。待過創元社,在立教大學、中央大學任教。1953年開始寫電影劇本,1959年開始寫電視劇本,1961年起辭去教職專心寫電視電影劇本。1984年9月小說處女作《吉原御免狀》於《週刊新潮》連載,1986年1月《影武者德川家康》於《岡新聞》連載。其後還寫了幾部歷史小說、武俠小說,於1989年11月4日病逝。享年66歲。  究其一生,其小說寫作生涯不過5年而已。但短短5年就寫出《影武者德川家康》、《一夢庵風流記》(花之慶次)、《柳生非情劍》等歷史及武俠小說十幾部,獲得第2屆柴田鍊三郎賞及兩次直木賞候補,叫好又叫座,成績不俗。他的時代小說寫作如同流星般絢爛而短暫地劃過日本文壇,令讀者惋惜不已。後語  被家康吸引,就像對惡女著迷似的。很久以前我就深有此感,二者都叫人無法掌握其真面目。一生起伏(惡女的話,就是情感的起伏)實在太大了。看似善卻是惡,看似惡卻是善。以為他是個完全實事求是的現實主義者,卻明明又是個不切實際的追夢者。處心積慮取得天下後,僅實際掌握兩年便拱手讓出,轉而在駿府創立小型的獨立共和國。  麻煩的是,無論何種風貌都透著可疑,深深啟人疑竇。正因如此更叫人忍不住懷疑其真實面目究竟為何?何者才是他真正的心意?**********  此怪物最後且最大的轉變,是以關原之戰為分界點。此事已逐漸浮上檯面。他之前對孩子冷淡已極且無任何例外,但對關原之戰後出生的孩子卻百般溺愛。之前偏愛性技巧純熟的熟女,但戰後卻轉而喜歡較自己女兒年輕的女性。  有人會說,人的喜好會隨年齡改變。但家康的情況也未免太過極端吧。事先說明一點,關原之戰時家康已五十九歲。  不僅如此,同以關原之戰為界,家康行為也愈來愈充滿疑團。  為何不於關原之戰那年或翌年就任征夷大將軍之職呢?明明對此職位渴望至極,為何要延後三年之久才登上「天下樣」之寶座呢?戰後第二年,慶長七年二月,朝廷曾表達天皇有意策封家康為「源氏之長」(此頭銜乃征夷大將軍之必要條件),但家康卻斷然拒絕且毫無理由。這不可能是朝廷主動提出的,顯然是家康或其部下對朝廷關說之結果,那麼為何還拒絕呢?朝廷想必也是一頭霧水吧。  再翌年,家康終於就任此職位,但才兩年就讓給秀忠了。史學家認為這是希望趁在世時讓給自己的孩子,好確保德川家的天下,但並未解釋為何家康在位僅短短兩年。  更引人注目的是,後來家康處處採取和秀忠對立的態度。  大肆改造駿府町區並在此構築堅固無比之城池。事實上經過此次改造,安倍川成為西側的強固屏障,但明明安倍川以西至名古屋全是德川譜代的武將。此外,東側的箱根山也成為堅固的堡壘。換句話說,家康藉著這一連串的大工程,將駿府改造為不畏東西來攻的難攻之地。不僅如此,年貢米也不經江戶而直接集中至駿府。他擴大並加強清水港,使其成為南蠻船的集散港。因朱印狀(貿易許可證)只能由駿府發出,故不得不集中於此。其必然結果是,南蠻貿易之利全落在駿府。一看便知家康有意讓將軍所在地江戶無法獲利,而由駿府獨佔所有好處。他顯然有意將駿府創造為昔日的市、桑名或博多般的自由獨立都市(即所謂的公界)。  至於智囊團成員,也非秀忠幕府閣員般的官僚,而特意挑選創意十足的實力派,任他們充分發揮實力。  最奇怪的是,家康始終有意和堪稱家康最終大敵的豐臣家進行和解。這點應是最大的矛盾吧。史上有名的二城和談,也顯然是家康刻意推動的。  此時期還有一個謎,即所謂的雙重公文。此為研究家康的泰斗中村孝也老師蒐集並研究發表的成果。中村老師蒐集到的就有二十六份,且認為數量應不只如此。所謂雙重公文,是指同一政策卻以幾乎一模一樣的形式發布兩次公文。一次是由家康發布,另一次則由秀忠。而絕大部分情況都是家康先公布,幾天後秀忠再以相同的詞句追認。  中村老師認為這是父子雙鷹齊飛式的表現,但筆者認為此論點應該是受一般對秀忠評價的影響,故有待商榷。秀忠的形象是對家康絕對服從、穩重而膽小的孝子。然而秀忠並非這種柔弱的孝子,而是個生性殘酷而刻薄的男人,此事實可由家康死後多項事例明顯看出。這種男人登上將軍寶座之後,若還得忍受如此屈辱,背後必有充分理由,而這一切都不得而知。  根據史學家的解釋,家康是因希望趁自己在世時確立秀忠的權力,才早早讓出將軍之位。若果真如此,家康就不會實施雙重公文了,因如此只會貶低秀忠的權力。  最後導致豐臣家滅亡的大阪之戰也有許多疑義。冬之陣中逼迫豐臣家的手段實在太過野蠻且露骨,感覺實在不像家康的做法。關原之戰雖也是以相當野蠻的方式揭開序幕,但相較之下,卻細緻得多也高明多了。到了冬之陣,只能說難看,完全不符合家康的作風。多數史學家認為那是年邁的家康操之過急而不擇手段,但真的只是因為這樣嗎?說不定是有心人故意讓人如此認為的呢?**********  正當我陷入以上這些謎團和疑惑時,突然看到一本書──村岡素一郎氏所著的《史疑德川家康事蹟》。  此書於明治三十五年四月十八日由民友社出版,頁數僅一百八十二頁,相當單薄,然而其效果卻強如劇毒。  村岡素一郎氏並非史學家,他只是個督學之類的地方官員,似乎到過各地。這位地方官在靜岡縣工作時,曾產生一個疑惑。  林羅山(道春)於關原之戰後應家康之召而成為其側近,其所著之《駿府政事錄》中,關於慶長十七年八月十九日的記事,即為村岡氏疑惑之起因。  「慶長十七年八月十九日雜談時,主公(指家康)提到年幼時來了一個名為又右衛門的人,以五貫錢將他買走。主公說此即為九歲至十八歲九年間待在駿府之緣故。隨侍在側之眾人都聽到了。」  大御所家康年幼時一直以今川家人質身分住在駿府,此乃眾所周知之事實,更未聽說他被賣給名叫又右衛門的人。林羅山想必對此充滿疑惑,卻只能照實記錄,於是加了一句「隨侍在側之眾人都聽到了」。村岡氏如此認為,並慶幸自己正好在靜岡縣,於是開始四處行腳,蒐集家康年幼時期的傳說。  村岡氏在駿府蒐集到的傳說十分具有真實性,讓我深深為之傾倒。各式各樣的傳說都指出同一件事:家康並非在今川家當人質的武士之子,而是當時稱為「沙沙羅藝人」所生。那是近乎「非人」階級的身份,主要做些牢內雜役以維生。巧的是歷史記錄中和家康有關的地名,全和此族群有所關連。  不過村岡氏在舉出這些幼時論述後的推測就不那麼有力了。成為今川家人質的松平竹千代、擔任今川家先鋒將軍糧送進大高城而解救此城的十九歲武將松平元康、以織田信長盟友身分參與三方原之戰進而取得天下的德川家康,此三人各為不同之身分。其中第三人德川家康,是願人坊主與沙沙羅藝人之女所生之世良田二郎三郎元信,與三河豪族松平家毫無瓜葛。此說之組合實在奇妙,與前述幼時記錄相較之下,其真實性可說遠遠不及,實在不太可能。  但此書出版時,還特別找來當時赫赫有名的歷史學家內閣修史官兼東京帝國大學教授重野安繹博士寫序。有評論界大御所之稱的德富蘇峰,也為此書之出版多方出力。定價二十五錢,首刷五百本。一推出便被搶購一空,據說幾乎都是被德川家相關人士買走的。可惜後因政治壓力竟無法再版。  到了昭和四十年代,作家南條範夫氏以此書為基礎寫下《願人坊主家康》及《三百年的面紗》。村岡氏的親戚作家榛葉英治氏同時出了一本此書之註解。昭和五十一年,歷史學者桑田忠親氏又寫了《戰國史疑》來加以反駁。  桑田氏指前文提及《駿府政事錄》的描述為天文十六年所發生之事實。自岡崎出發準備前往今川家當人質的六歲家康(竹千代),在途中的潮見被田原的戶田彈正忠宗光(桑田氏之說為康光)所劫,而送至織田信秀處。但關於戶田宗光之名眾說紛紜,卻偏未出現又右衛門之稱。再則若該段敘述是指稱此事實,那麼就不應出現駿府之名。因織田信秀當時是將竹千代置於熱田,且戶田一族堅決否認收受金錢,故桑田氏的反駁並未如他所言是「由實證史學觀點徹底批判並指出該史論之謬誤」,也非「我人生之一大快事」(引用自同書文庫本所收之〈後記〉)。  無論如何,《史疑德川家康事蹟》帶給我的最大贈禮,是栩栩如生的家康幼年實況,還有家康成為大御所之後,顯然仍十分懷念這些過去時光的情形。  但那應不是今川家人質松平竹千代的過去,否則一切將無解。松平竹千代與大御所時代之家康顯然各有各的過去,根本就是兩個不相干的人。換言之一定是在某個關鍵時刻,竹千代長成的家康和當上大御所的家康互換身份了。  關原之戰,我有此直覺。原本的家康死在關原,而由某人取代,若如此便可完全理解前述的家康種種矛盾。家康若死於關原,德川家方面,無論是秀忠或其他諸將都必須設法隱瞞此事實,否則即使戰爭獲勝,德川家也無未來可言。曾受豐臣家恩澤的大名是看在家康份上才服從的,秀忠絕無此能耐。  而此替身必須酷似家康,即使旁人見了亦無法分辨。這種人選非影武者莫屬。影武者在體態上本就相似,加上長年跟在家康身側,自然對家康一切習性瞭若指掌。  此影武者一定擁有《駿府政事錄》中描述的過去,亦即被人口販子(又右衛門)買去當願人坊主。  此人為沙沙羅藝人之後且曾當過願人坊主一事,可說極具象徵性的意義。那意味其身份既非普通百姓也非武士,而是「無上」,亦即不承認任何支配者的「江湖中人」,是漂泊之徒。他是所謂「無緣」眾人中的一人,是個不可能出現於正史舞台而自由地生活在後台之人。  此「無緣」的浪跡天涯者卻因一個充滿諷刺的偶然機會,一躍而登上權力之頂。往後會是什麼情況呢?  我以全新的角度重讀德川家之正史《德川實紀》,本書也因此誕生。希望讀者和我一同驗證此充滿意外的情勢發展,更希望能重新評估家康的魅力。**********  最後特別感謝三年來耐心待我的《靜岡新聞》的寺田行健氏、始終溫和鼓勵我的靜岡大學小和田哲男氏、出版時多方協助的初見國興氏及宮邊尚氏。深深感謝諸位支持筆者的冒險之舉。平成元年五月五日                            隆 慶一郎主編答客問為什麼要讀影武者德川家康  歷史小說揉合了虛構與真實,作家如何去編織史料,並在其縫隙中融入自己對該段歷史與人物,乃至人生、生命的見解,正是閱讀歷史小說之醍醐味所在。也因為有此發揮空間,各大名家皆能有其詮釋,同時作品會反映了寫作年代的氛圍與特色。  Q1:描繪過德川家康的有山岡莊八、司馬遼太郎等知名作家。為什麼以隆慶一郎的《影武者德川家康》為第二棒呢?  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在台灣奠定了戰國小說的閱讀基礎,所發揮的影響力不只限於書市,甚至在政治、社會層面也引起了許多討論。一方面當然是作者功力,此外還加上主人公之魅力,以及台灣當下時空與之的呼應;但承前段所述,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不會、也不該是這位精采歷史人物面貌的唯一解答。  推出隆慶一郎的《影武者德川家康》的首要原因,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它的寫作手法:情節鋪陳峰迴路轉、節奏快速畫面強烈,人物刻劃鮮明極具魅力,非常具有閱讀的快感──既然是小說,精采的故事與角色缺一不可!  隆慶一郎是台灣讀者非常陌生的名字,卻有此等功力?沒錯,因為他累積數十年劇本寫作經驗,《水戶黃門》《遠山金太郎》等連續劇,相信大家都有印象。這樣的磨練加上畢業於東京大學法文系、後從事教育的學術根柢,讓他揉製出寓教於樂的寫作手法。比方說,書中沒有冗長的說明解釋,輕巧點綴,便將閱讀遠方人物典章制度易有的困難與障礙消融於無形,功力不可謂不深厚。  再者,全書的構想與鋪陳極為大膽,書名《影武者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在第二十餘頁即斃命,後續全由影武者擔綱──他要怎麼「掰」出這麼一大段故事,卻又不悖離目前已出土的史料?這正是看頭之所在!往往情節發展至勢無挽回之境地,卻又腰一挺鷂子翻身柳暗花明,讓人大嘆過癮、過癮!  而這不正是閱讀小說、歷史小說樂趣之所在嗎?  影武者世良田二郎三郎在隆慶一郎的筆下,是一個嚮往自由,運用智慧以及手邊能獲得的各種資源,為生民百姓爭取安穩生活空間的人物。扮演德川家康的十五年間,他面對敵人的暗殺、各大名的競爭、家康嫡子的奪權威脅,最終成功,看起來完完全全標準的智勇雙全,但隆慶一郎並未這麼便宜行事地給我們一個單純的偶像崇拜。  世良田二郎三郎其實是騎虎難下。原本以為在德川家康取得天下後,他就可以回歸鄉野,如風來去。誰曉得主公竟然意外斃命,他只好咬牙頂替。他有猶豫,有灰心,有害怕。但終究選擇站在他能有所發揮的高度上,為他相信的價值奮鬥,爭取。  平面的英雄容易描寫,偉大的凡人才難刻劃。  此外,隆慶一郎對男性情誼的描述,也讓人動容。亂世之中,相濡以沫,理念相投,即便性命相許,亦談笑風生,毫無眷惜。相信男性讀者讀了熱血沸騰,女性則傾導於各角色的雄性魅力。  Q:對於不熟悉日本戰國歷史、或是不曾接觸過相關作品(如書籍、影劇等等)的讀者,也能很快進入《影武者德川家康》的閱讀樂趣嗎?  當然!我個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將背景知識巧妙織入文本的手法,讓人毫不費力就能進入故事本身,而且緊湊的發展鋪陳,只讓人想一行行跟隨下去,深恐遺漏了一字一句,讓人喘不過氣;一方面想看到底會怎麼演,同時又擔心太快看完......  《影武者德川家康》不只為了戰國迷而寫,它是隆慶一郎寫作生涯的高峰代表作,濃縮了他對人生的態度,一大段期間的閱讀興趣追索。對於「何謂理想」看法的高度,與對「生民福祉」思考之廣度,在在讓《影武者德川家康》不只是一部歷史背景的娛樂小說,而有了經典的地位,至今仍廣為日本讀者佩服。若非如此,今年十月開始,新潮社何以會睽違十年,再度盛大推出【隆慶一郎全集】呢?  在此要講一段小故事。2008年台北國際書展,與新潮社版權室代表宮部先生會談時,聊起選書方向,當他得知遠流再度啟動日本歷史小說系列,略略遲疑後開口說道:「有一部作品,非常棒,就是篇幅長了些,不知道該不該推薦給妳......」  聽到《影武者德川家康》,我笑了。不就是Miya口口聲聲推薦的那部麼。「正在讀呢。真是厲害!實在太會寫了,隆慶一郎!」宮部先生掩不住臉上的驚訝與笑意:「怎麼這麼巧!」誰想到,接下來的話換我輕呼一聲了:「想當年,我可是隆先生的責任編輯呢!」  一方面驚訝於世界如此之小,宛如因陀羅網般彼此因緣牽動,也羨慕這位出版前輩有此福分,曾與這麼精采的作者共事過。尤其隆慶一郎本人豪放自由,不受拘束,渾身滿溢現代社會已少有的逸聞傳說,當年的宮部先生,想必也有其辛苦之處吧 (笑) 

内容概要

  武田忍者六郎在關原之戰時,才第一次被收留他的島左近召見。「能不能再為我抓條鯉魚?」六郎早有這一天的心理準備。「請告訴我鯉魚的名字。」「內大臣德川家康公。」  慶長五年(一六○○)日本關原之戰,五十九歲的德川家康在清晨風雨中觀看陣勢,因一切都在掌握中而心情大好。眼見豐臣秀吉餘部即將落敗,等待多年的天下於日落之前理應歸至手中......  然而──老天爺果真會讓家康心想事成嗎?  就在家康聽聞開戰槍響、躍身上馬之際,敵方派出的武田忍者趁著混亂,近身將之刺殺!主將斃命一旦洩露,士氣必定大受影響,家康的影武者世良田二郎三郎只得立刻挺身瓜代,指揮戰況。  該名影武者並非泛泛之輩。跟在家康身邊將近十年,讓世良田二郎三郎不只身形、語氣、癖好盡皆酷似,戰略思考、氣質決斷也與主公不分軒輊,因此得以度過眼下難關。但是,扮演主公的任務並未隨著關原之戰結束;騎虎難下的二郎三郎,接著必須拉攏近臣、寵姬,欺瞞敵方,讓德川家在與豐臣家、各大名的競爭中拔得頭籌,以大冬之陣、夏之陣確定天下去向。  二郎三郎英明善領,足可與家康並駕齊驅,甚至更有超越。他期許自己能帶來和平,因而與亟欲接掌政權的家康嫡子--秀忠展開爾虞我詐的權力爭鬥,並藉由忍者集團襄助,終於成功壓制秀忠的勃勃野心,為人民帶來十餘年休養生息,也奠立德川幕府之後二百八十年的基業。  這部曾由原哲夫改編漫畫的六十五萬字磅礡鉅著,書名七字,即點出關鍵之所在。主人公「德川家康」在卷首二十餘頁即斃命,後續篇幅皆由另外三字「影武者」擔綱,可見全書構想之大膽,卻又鋪陳得合情入理。  隆慶一郎的寫作媲美司馬遼太郎與松本清張,不時穿插史料文獻,補充背景知識兼顧閱讀快感,手法高妙。極具速度感的寫作節奏打破戰國小說窠臼,文字流暢明快、影像感十足;情節高潮迭起,與正史虛實交涉。主配角性格鮮明,魅力四射,書中描述的男性情誼、雄性魅力,皆令人傾倒。讀過的人都能贊同:全心追求自由和平、以家康身份瀟灑奮鬥十五年的影武者世良田二郎三郎,乃真男兒、真英雄!

作者简介

  隆慶一郎  一九二三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法文科,在學中即師事法國文學家東京帝大教授辰野隆、文藝評論巨匠小林秀雄等人,後成為編輯,並在大學擔任法語教師。  辭掉教職後,一九五七年開始以本名「池田一朗」投身影視界,曾獲劇本作家協會賞,可說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劇作家之一,《水戶黃門》《鬼平犯科帳》《遠山金先生》《大忠臣藏》等作品威名如雷貫耳,至今仍不斷重播,台灣觀眾想必也不陌生。  隆慶一郎六十歲後才寫小說,可說起步相當晚。他曾自述畏懼小林秀雄評論的如椽大筆,待老師過世乃敢步入文壇。結果一九八四年的出道之作《吉原御免狀》即入圍直木賞;八九年獲得柴田鍊三郎賞,為時代小說開創新紀元。孰料短短五年隨即辭世,留下數量不多但盡皆精彩的小說,以及許多尚未完成、從構想即讓人翹首期盼的遺作。「天妒英才」四字,正是這位如彗星般崛起消逝的作家之生命最佳註腳。  直到現在,隆慶一郎的作品在日本依舊人氣不墜,文學評價亦高。首先,他對人物的描寫,無論是樣貌或人情,盡皆秀逸且栩栩如生;內容取向雖針對一般大眾讀者,但文字質地出眾,絕非粗製濫造的媚俗之作。此外,大膽採用歷史學者的假說,紮實的考究加上脫韁的想像力,從庶民的角度描寫,造就出前所未有的時代小說類型。  劇本寫作實力讓他的小說帶有強烈的影像感,分外容易改編為漫畫和影視作品,也因此他的讀者群分布廣泛。一九九六年新潮社為其彙編全集,二○○九年又將重新出版,可見其魅力持久不墜。如此富有強烈娛樂性的經典作品,實屬少見。譯者簡介李美惠  輔大英文系畢業後,在新航當過五年空服員。接著轉攻日文,畢業於輔大日文所,研究平安朝古典文學。曾至橫濱菲利斯大學日本文學研究所交換留學。喜歡旅行,正好以翻譯為業,享受生活於動靜之間。譯作包括《信玄戰旗》《秀吉之枷》《調味戀愛》《愛的保存法》《鐘點男友》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影武者德川家康1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最早看到的是漫画
      先是花的庆次 在云的那边
      再是影武者 德川家康
      都是隆庆脚本 原哲夫画的
      漫画有些改编
      日本的动画也好
      书也好都会对一些名词
      进行解释
      这点很好
      你可以了解很多知识
      不只是娱乐
      玩信长的野望
      不知道为什么国人众
      和寺庙为什么有那么军队
      而他们有时还很牛
      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
      更没想到的是在中世纪的日本
      就已出现了类似共和制的地方
      还未看完 也许还有更多有趣的事情
      翻译的不怎么好 个人觉得
      不过比翻译村上春树的人
      强好多....
  •     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影武者》三个字闻所未闻,这不只是因为我个人在东方稗官野史方面的极度匮乏,也是因为我本身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却是过于浅薄,你让我说关东煮,我尚且胡邹个三两句,“影武者”三个字一出现,我就只能谦虚地接受教育了。
      
      影武者大致是指战国时期主将或者大名为了防范刺客的袭击,而找来一位与自己相貌身材均极为相似的人,以混淆刺客的视听,从而降低被刺杀的风险。当然,这么说起来,这本书自然是没有丝毫的趣味可言,但是,关于历史,像我这等凡夫俗子,毫无史学家的客观与偏执,自然最喜欢的就是手足残杀,床底之间,狸猫换太子,安能辨我是雌雄一类的真真假假的风言风语。刻板而严肃历史书只是喜欢罗列一些年份与人物,至于德川家康有几个爱妃,他都如何与这些爱妃缠绵悱恻,以及这些爱妃之间关系如何,这些对于日常生活最有借鉴意义的内容,历史书从来都不屑于投以关注。可是,潘金莲的点击率总是要比穆桂英高,大家对于过份正面的形象总是很容易丧失兴趣,但是对于生活化的人物却是就喜爱有加,风月场中的人物更是熟得不能再熟,戊戌六君子估计没几个人能说全,但是要是说四大名妓,估计不少人能说出八个来。
      
      而这本书妙就妙在,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一种周旋于现实与历史中的感觉。不知道是作者还是翻译者,或者这二人共同跟读者开了个玩笑,你时而觉得这好像是个秘史小说,情节比《金枝欲孽》还要更胜一筹,其间的争斗分别发生于各个不同的层次,却又不让人头痛,反而看来津津有味;但是而你又看到行文间突然出现大段大段的历史引用,恍然大悟,不禁发出感叹,也就是说这是真的咯?难道这不是作者编的吗?可是历史上果真如此记载啊?最后得出结论,原来就如同江户川小朋友所说的一样,真相只有一个,那岂不是就在我的掌中,这一刻又会有一种穿越的兴奋与学术的自我满足感;可是,怎么又会出现“笔者”二字,难道作者此时已经完全跳出了历史的框架,对历史进行评论,那我作为读者的立场又应该在什么地方?于是,故事里的人物没有变,但我作为读者的角色却转换了很多。我不懂高深的文学,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上乘而玄妙的写作方式,但是他却是在我的阅读过程中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就是那种在和自己讨论到底这一切是不是真的的疑问与解答,然后书就这样哗啦哗啦的翻过了三百多页。
      
      
      合上书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上窜下跳的忍者,武士与柳生,仿佛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正敏捷的偷袭与反偷袭着。恍然大悟,原来这其实不是一部史书,就如同多年前我第一次看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时的感受一样。如果是严苛的历史,自然是容不得一点戏谑与情感,但那样严谨而乏味的史实到底又能使多少整日被柴米油盐酱醋茶所困扰的人感兴趣,并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呢?倒是这样的细说,日本有隆庆一朗,中国有二月河,美国似乎还有一位丹布朗,大家均是捕风捉影的各中好手,给了过往一个全新的可能性,引来了大家的关注,要不然,又有几个人知道德川家康原来是一位与夫人同床都有人在屋顶监视的可怜人呢~
      
      当然,这本书并不全如同我所说,非常庸俗,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写着写着仿佛这本书就是一些琐屑小事了。但是我也确实不想提及书中关于战争场面以及君臣之间勾心斗角的描写。因为那些细腻而微妙的心理活动就是这本书的精髓,就是会让我欲罢不能必须一直读下去的动力。我无法从三国志中汲取任何的养分,因为我的文言功底无法支撑我流畅的阅读三国志,但是三国演义却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演戏处事之道。而这本书的道理是一样的。像《菊与刀》那样的书已经是我能接受的关于严肃的文化理论读物的极点了,倒不如看上一两篇芥川龙之介或者是三岛由纪夫的小说来得有视觉震撼。不过短篇小说总是会让人有意犹未尽的失落感,而这本书的长度应该说刚刚好~
      
      最后,我很想说一下关于这本书的翻译,这无关于好或不好,甚至我觉得有些非常有笑点,只是这其中有一些十分有趣的翻译,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就连这些经过选拔的特工队员,也在岛左近部的猛攻之下,一触即溃,四处逃窜。“去死!去死!”岛左近一边纵马提枪,一边不停地呐喊着。“
      此处的两个“去死”我觉得非常有穿越赣,顿时让这个场景充满趣味,我看到此处狂笑一阵~
      
      “不知不觉间,伊兵卫的满嘴京腔不见了”,看到京腔二字,我顿时感觉伊兵卫们难道说话也都带着儿话音?估计是不是想说京都腔,或者还是我鼓锣寡闻另有一番含义呢?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讲授过这大概属于一种新派翻译的方式,即以贴近现实生活的方式进行翻译,我觉得不错~很有意思。
      
      再最后,这部书中不断出现很多经典的话语,我摘选几句跟大家分享一下!
      
      1. 对待具有压倒性强势的敌人,能够采取的态度只有一种,那就是彻底顺从。
      2. 天生的厚脸皮,在学习外语时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处再一次狂笑)
      3. 逃在一条不认识的路上等同于自杀
      4. 这是一个圈套。天文学,医学,航海学,甚至大炮的使用方法,都被用于引诱人们来追求信仰。换言之,对传教士们而言,科学的存在,就是为了方便布道。
      5. 男人总是会有些不可达成的梦想,所以是不成熟的;而女人的梦想往往都是可以实现的,所以女人是成熟的,大家还常说,男人的浪漫是不成熟的证据,女人的现实是成熟的标志。
      6. 事实上,大部分人生下来都是性愚的。他们通过不停地犯错误,或者说在自己的身心不停地受到伤害的过程中,逐渐取消除自己身上的愚昧。而人性的尊严也正存在于此。少数得到上天眷顾,天姿聪敏的人,可以越过这个阶段,不受伤害的就达到某种境界。这种人的傲慢是可以理解的。
      7. 不管多么光荣的死法,都没有任何价值。只会让一些毫不相干的人,发出些许赞叹而已。不管多么屈辱的或者,或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人还活着,就有可能做出点事情。死人是什么也做不了的。
      
      警世名言,尚有很多。看似严肃的封面,其实原来如此平易近人,但是阅读的过程中你才知道原来稗官野史也可以很真实很深刻。
      
      脑残博文 http://hmilypty.blog.sohu.com/151974295.html
      
  •     玩太阁立志传4的最后一个剧情里面,无论是选岛生猛,还是真田幸村,绕来绕去始终绕不过去的人就是德川家康。如果在关原之战和大阪夏之战侥幸地战胜了他,那么这游戏也就有了继续的必要,像这样偶尔改变甚至完全颠覆历史的结果,这可以说成是我们这些游戏玩家,在越来越繁琐的社会万事中,仅剩下的一点可怜巴巴的意淫。还有就是可以无限止地浪费,我们同样可贵的一点想象力。
      
      人称“信长磨粉,秀吉和面,家康吃馍”。家康在游戏里面切腹的时候,还惦记着刚刚做好的大饼吃不上嘴。 不由想起前不久看的《大盗石川右五卫门》,丰臣秀吉在片中就曾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说起那种饥饿的滋味。肚子饿的滋味是不好受的,眼看着刚刚做好一个香喷喷的大饼,在还没吃下去的时候自己一不小心就给“咔嚓”了,那么这种滋味会不会更加不好受呢?隆庆一郎的《影武者》就给了我们一个意象不到的答案。在关原之战刚一开始时(也就是简体本的前二十页),德川家康就提前驾崩了,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或许是他的故事,或许不是他的故事,那都是他们德川家的事。历史偶尔一拧巴起来,就是那么奇怪,哪怕他是一个多么伟大光明正确的人,天主的恩旨一招,就稀里糊涂了账,呜呼尚飨了。至于剩下来的那一块大饼,自然会有人为你代劳,为你放开肚皮一阵海吃猛吞了。
      
      影武者二郎三郎就是一个吃饼的人。作为德川家康的唯一替身,在德川家康死后执掌天下牛耳近二十年,尽管在书里是如何之表现他不想吃,不敢吃,或者是不能不吃——因为身后有那么多人眼睁睁地看着等着他吃呢!这可以而说是作为一个人被推到风口浪尖的最大不幸,尽管是一个冒牌货,他的伟大光明正确,一样也挣不脱天下的公论,逃不掉人民的法眼。也幸亏他“平素养的好大龟”,首先把主君生前摆不平的那些美人,统统负责给摆弄到潮吹了。同时也吹出一个好大的肥皂泡,美其名曰:“德川家的未来。”这话不管是对于德川家的世子,还是对于德川家的三猛将,大可压倒一时,横行一世的。从此,德川家的女人,世子,大臣形成一个暂时的利益共同体,朝着天下高歌前进奋进猛进了!
      
      如果一直就这样下去,那自然是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二郎三郎究竟不是他德川家的亲爹,他的尴尬,不光是作为一个后爹的尴尬,或者再生出一些不是杂种的杂种的尴尬,而是一个影武者的身份,就像一块始终说不出口的暗疾,在他的心里始终。他的可贵之处尤在于此,他知道天下有多重,自己的真实分量又有多重!他让主君的一个女人达到高潮,他让主君的很多女人达到高潮,但是他自己却不能够达到高潮,他知道自己一达到高潮,他的生命就意味着提前结束了。不管怎么样,作为一个过去的野武士,作为一个现在的影武者,到将来成了德川家名义上的家长,他都要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是通向自由的唯一途径,才能有机会过上他所向往的那种生活。看来趟过女人这条河,离自己的天下,以及他们所说的那种天下,望来望去依然是万水千山!
      
      上卷翻毕,心中约摸有了一些粗浅的感想,可见作为一个领导,一个成功扮演领导的领导,也得具备王婆口中所说的,“潘驴邓小闲”才成。在这里潘安的容貌,不仅仅单是通常的一个大背头就成了,或者是一张挤上中央电视台的国脸,那是要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可你,也就是古人通常所说的“仁义”,我们口中所说的“亲和力”;驴样大的行货大家自然是很明白了,政治人物的野心通常和他们的欲望成正比,二郎三郎本来是一个很散淡的人,但是在女人身上的却激发了自己的力比多,故在其位,不光是谋其女人,势必要千秋万代下去,才能一酬宿愿。邓且不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也能使磨推鬼,身在孔方兄的八门金锁中,夫复何言!“小”,只有小,才能一针见血,才能明察秋毫,才能清醒把握,才能认真思考。你没看古今多少英雄,就为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堕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可见这做领导的,JB可粗可大,嗓门却不能太大,用书里面的一句话说:“男人这种东西,总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走上毁灭之路。”有了梦想,尤其是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梦想,对于个人来说自是一种危险,对于一个民族或整个人类来说,却是一种空前的灾难。最后说说“闲”,做领导不能没有闲,但是不能太闲,要勇于推却所谓的饭局,床局,吃喝玩乐局。可见这做局长的,只能自己叫局,不能光等着别人叫了。只有拥有一点完整属于自己的“闲”,才能左右逢源,进退自如,不至于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金瓶梅》里有西门大官人,《影武者》里有二郎三郎,二者于当今世道,可谓比比皆是,久盛不衰也。观其人,览其事,何谓西门大官人,何谓二郎三郎,何谓有我有你,山河往复,一轮明月之下,我们就是身外之影,心中之尘,一具或许是我或许是你的臭皮囊而已。春梅游旧家池馆,五院荒芜,陌上依旧一片葱绿;德川幕府至今,随着流水一道,也是多少金粉化做土了。是书观之,真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却幻出半日庄生蝴蝶来。蝴蝶庄生不假,对于世道人心,也有所补益,因为我们大可学会该如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了。最后,急切等待该书中卷和下卷的出版。
      
  •     读此书的时候我想喝酒。
      于是拿着书到楼下小卖部买了一瓶牛栏山白瓶。
      有人喜欢看书吃牛肉干
      我喜欢喝白酒
      尤其对这本书,很痛快。
  •     果然 德川家康在20页的时候就死了。
      影武者的故事比德川家康更精彩,拍案叫绝。
      
      本人本身不甚好读书,一年读下来仅三四本而已。
      虽然读书不甚广,也许很多人会说我没有足够的资本就来评论。
      可是我就是我,我喜欢也就是我喜欢。
      
      我给了这本书最高的评价,它的确非常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翻译很棒。
      
      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那就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了《达芬奇密码》。
      我总感觉这本书是一个秘密,很深,很长远。
      
      期待中卷和下卷!
  •   我怎么就一点也看不进去日本人写的历史小说啥的呢,前段时间看织田信长看的想死的心都有。。= =
  •   啊……看到下面摘得句子时,不由想说枪枪我们的笑点都好奇怪,这是一种多么珍贵的功能啊,能通过平实的字面发掘延展出更多笑料和内涵,为生活添了多少料啊,比绿豆蛙一点也不差。(而且通常是反复发掘反复感受,就是切得停留在一句话上琢磨回味半天,更觉有趣或者深刻,然后傻笑半天或者唏嘘不已,囧)
  •   @ellen 你跟我原来简直一样啊!不过这书还行,没那么生涩,翻得不错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过这里面也有织田信长,不过出现不多,是个尖嗓帅哥!哈哈哈哈
  •   @倒鱼 对对对对对,这书特别逗,我觉得那翻译肯定是一边吃着什么一边翻,好多地方都感觉他好像也特有意见,颇为不满~就跟一般的书特别不一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男人总是会有些不可达成的梦想,所以是不成熟的;而女人的梦想往往都是可以实现的,所以女人是成熟的,大家还常说,男人的浪漫是不成熟的证据,女人的现实是成熟的标志。
  •   麻有看过书~但是看过黑泽明拍的那部影武者电影~上学时候的导演课上看的~印象很深很深~
  •   啊啊~~又被发现啦!!
  •   O(∩_∩)O哈哈~ 很不错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