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佛陀也陷入低潮時

出版社:人本自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作者:夏綠蒂.凱瑟(Charlotte Kasl, PH.D.)  页数:296  

前言

   人生是一場沒有廣告的直播節目  十多年前,我掙脫了在都市裡穩定、安全的生活,擁抱蒙大拿州令人驚豔的鄉村美景,但也同時陷入經濟不穩定的窘迫狀況。  我盡情享受寬闊空間、星夜和日出,以及夏日山裡涼爽的空氣。  可是,幾年後,我愈來愈覺得截稿日期將我壓得喘不過氣來。  三年前,我對自己承諾過不再寫作,但我又食言了,現在,我又在做那個,我向自己承諾過不會做的事。  我開始吃下過多的巧克力,開始變胖。我也開始停掉膝蓋手術之後該做的復建療程,不再花時間與朋友相聚、散步、彈鋼琴。  我也不知為何這樣對待自己。  可想而知,我的健康、體重、快樂,全都漸漸離我而去。  就這樣,有一天我突然就崩潰了。  那天我睡醒時,陽光傾瀉在我床上,顯然是個美好的一天。但當我想起逐漸逼近的截稿日期,原本的好心情又陷入絕望。  這時,我心中有一個聲音吶喊:「我恨我自己,我恨我的生活,我又在做我說過絕不會再做的事了。」  這時,腦中一個負向的念頭反駁著我:「如果要趕上截稿日期,我就必須整天不眠不休的寫作了,而且要持續這禮拜、下禮拜、下下禮拜都要整天寫作,我真的要這樣的人生嗎?」  當我想起這天是國際合唱音樂節的第一天,我的胃絞痛了起來。這是三年一次的大會,來自世界各地的三十多個合唱團向我們這個小鎮呈現多樣的文化、傳統和音樂。三年前我因為寫作而錯過絕大多數的表演,當時我發誓這次我會把時間排出來。可是,我又食言了,我內心對自己愧疚萬分。  於是,我打電話給我的經紀人。  「抱歉,我的壓力太大了,我想改變截稿的日期。」我說。  她很平靜地說,我應該試著讓書能在情人節上市,有助促銷,並溫柔地鼓勵我要相信我可以完成。  我聽見我內心如迴音般的吶喊:「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們會賣幾本。我不在乎錢,我不在乎二月是否比較容易宣傳,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我的膝蓋、健康、生活,還有寫作曾經帶給我的快樂。」  我的聲音愈來愈急切,一股能量像即將爆發的火山從我內在湧出。有一刻我不知該壓抑它,還是讓它高漲。但它終於衝出來了,我的淚水決堤:「我真的沒辦法了。我恨我自己。我答應過我決不會再這樣對待自己的。」我邊哭邊說:「我們必須改變截稿日期。」  彷彿一陣強風吹走了心中的不和諧,我又重新意識到我的呼吸了。  我發現就算會有很多人失望或生我的氣,最終我仍然有權選擇──選擇一個讓自己全然放鬆的呼吸,一個真正自在的人生。  我的經紀人沉默良久,然後她溫柔地說:「好,當然沒問題。」  那天晚上,我的編輯回電給我,她的聲音裡含有一種親切的笑容:「我聽說了。我打來給妳鼓勵和支持。我們可以改變出版日期,相信我,這本書會很棒的。」  傍晚,我快樂得像是剛畢業或出獄一樣,重新呼吸到自由新鮮的空氣。我帶著一把綠色的大折疊椅、從超市買的烤雞、蘿蔓萵苣和《紐約客》雜誌,來到波恩公園。  我找了露天舞台前排中間的位置,我喜歡看著人們帶著椅子、毛毯、野餐用具在公園相聚,準備享受音樂。我讀著《紐約客》雜誌,主要是看裡面的卡通,接著和朋友閒聊,最後靜下心,聆聽公園裡的露天演唱會。然後,我回到家,坐在平台上喝茶,看著第一群星星升起。  當我自在地享受音樂會、散步、與朋友相處幾天以後,寫作的靈感又愉悅地邀我重新拾筆。  就這樣,壓力消失了,我在電腦前很放鬆,感到自己重新活過來。  從此,我會堅守對自己的承諾:書會完成,但我也不會丟掉那個,屬於自己的生活。  人生不是為了蒐集贈品、成就、名利,或把身體鍛鍊成模特兒的樣子。人生的真義,就只是為了活著,活在當下的自在和平靜。  不管當下發生什麼事,你都要勇敢去觸摸、感受、感知、聽見、看見,並活在一個無常的生命之流裡。  當你勇敢接受自己,你就能接受腦海中狂野而瘋狂的念頭,你的動物本性、智慧,以及出現在你胸腔並讓它收縮的恐懼,令你流出眼淚的歡笑,使你昇華的喜樂。  活著,就是為了去認識並接納你的每一個片刻:邋遢的、甜美的、熱情的、才華洋溢的、慢半拍的。  有了這種自我覺知的體悟,你就可以成為自己與他人的好朋友。  覺知這種東西,和工作有所成就、學習、把自己或家人照顧好等等世俗生活,並不矛盾。這種自我接納,讓我們的意識能夠遍及更寬廣的人類經驗,我們開始看到眾生之間的連結;換句話說,我們開始體驗到愛。  這本書想談的是,我個人,從自我陷入困境到解脫的過程和體悟,從感覺受困到感覺自在無礙,從委屈自欺到誠實坦然地活著,從被來自過去的業力淹沒,到活在無我的純淨當下。  這是一趟沒有中場休息,沒有廣告和暫停機制的旅程或直播節目,有時從隱約的疼痛開始,有時從劇烈的疼痛開始;然而,生命一旦開始,就沒有中場休息。  有時我們會為五斗米而折腰,有時又覺得「人生不應該只是這樣」,感到不甘心和苦悶。  事實上,要走出逆境不是一蹴可幾的。猶如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生命自然也有它自己的季節交替,在無常中,會讓人不斷地遭遇到失去與改變,不斷迫使我們放手,改變認知和觀點,讓自己可以適應全新的人生挑戰。  我的體悟是,走出困境才能得到自由。  我希望這本書能協助你探索,那個讓你感到卡住的東西,例如會讓你感到無聊、害怕、不安、瑣碎、精疲力盡等等,也希望你可以擁有更自在的生活。  畢竟,人生太容易遭遇困境了。  很多人之所以會感到茫然,不只是因為眼前的困難,往往也是因為過去的牽扯和陰影。幾天前或幾十年前的一個心結或不甘,必然會一直影響現在及日後的我們。  然而,如果你不懂得透過覺知,來對過去的這些障礙和牽絆,做出一些改變;那麼,你要超越困境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  人們常說改變自己是世上最難的事。改變需要深度的覺知和反省,也常常需要割捨我們對自己認定和執著的形象。事實上,只要你先從內在的小小改變開始,慢慢的,都可以累積成更大的改變,甚至重生。  所以,往前走──讓自己作夢吧!  允許自己想像,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才會對你更有意義。  試試看,如果你勇敢換個工作,全心投入地做那些讓你著迷的事,或是更深入你與別人的關係,結果會怎麼樣呢?   很奇妙的是,當你從內在有了改變,你內在的迷惑和外在的困境,自然就消失無蹤。  導讀  吳九箴的話  事實上,佛陀不曾困頓過。然而,悉達多卻經常陷入無止盡的低潮。  「佛」這個字是覺醒或開悟的意思,而困境或低潮,是未覺醒和開悟的人,因無明而產生的妄想和迷障。因此,一個開悟的人,不可能再陷入自己的妄想和迷障中,陷落於低潮或困境。  本書作者說:佛陀其實不是佛陀或神仙,他只是一個平凡人,本名悉達多.喬達摩,在多年苦修之後,最後他開悟了。  也就是說,他不再認為自己和萬物是有分別的,他不再感到不安,他穿越了頭腦的妄想和迷障,看清了自己是誰,也看清了世間的所有實相。  當他成為一位徹底覺悟、自在無礙的導師後,人們才開始稱他為佛陀。  事實上,本書的書名真正要表達的是:當你遭遇困境或陷入低潮,你所認知的困境或低潮,在佛陀眼中會是什麼呢?如果是佛陀陷入低潮,祂會如何從中解脫呢?  當你陷入低潮或困境,只要透過佛陀觀照世界的角度來看萬事萬物,你就可以從佛陀的教誨中,找到幫自己走出困境的方法和智慧。  悉達多在成為佛陀前,也曾和你一樣遭遇到各種困境,但當他成為佛陀,這就表示,他這個平凡人可以找到覺醒和開悟的方法,你也可以,不論你的背景、宗教、信念是什麼,祂的法都可以給你許多啟示和協助。  然而,由於本書作者是外國人,而且作者習慣運用心理學的術語和角度,來詮釋佛法,因此,在語法辭彙及意象描述上,多少會讓華文讀者有種摸不到邊際的狀況。因此,本人特地藉此篇導讀及對整本書的語法修潤,讓讀者在閱讀上不會有太多的障礙或誤解,進而從本書中得到啟示和助益。  當然了,如仍有不完美之處,還請各位來信指教。  

内容概要

  你是否常常覺得,自己的生活混亂不堪?或是種種壓力襲來,彷彿就要窒息,卻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與處理?你甚至開始懷疑,這樣的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  坊間很多書都教人,只要你「相信自己」,或向上天許願,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一切。然而,佛法想告訴你的是,你可以超越你的渴求,和欲望所帶來的混亂和壓力,好讓你體驗真正的你,也就是那自然的本質。  不過,誠如許多大師所說的,覺察自我是為了放掉自我。這本書會幫助你了解,什麼是真正的自我覺察,並從佛法的角度,引領你如何從自我陷入困境到解脫的過程和體悟,從感覺受困到感覺自在無礙,從委屈自欺到誠實坦然地活著,從被來自過去的業力淹沒,到活在無我的純淨當下……  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師夏綠蒂?凱瑟博士,在本書中以親身嘗試佛陀教法、幫助自己也幫助眾人超越困境的成功經驗,歸納成簡單易學的七大步驟,帶領你立即行動,擺脫生活中的煩惱魔障。  第一步 練習觀察你的不安、不快樂,以及你對美好事物的渴望、期待實現的夢想……這些細微的內在心理狀態。  第二步 用開放的心來體驗人生,帶著好奇心和喜樂,超越原本受到局限的生活,探索在你平常規矩、信念、習慣以外的世界。  第三步 更深入的觀照內心,在每天的每一個時刻,都更深入地去體驗內在的自我,讓感官能力和身體更加協調,也更加細緻敏銳。  第四步 訓練自己保持對環境的清楚覺知,並且傾聽內心的聲音,讓自己能夠明確的分別當下和過去的不同。  第五步 發自內心真誠的和他人建立關係,和天地萬物建立關係--這會舒緩焦慮,幫助我們消除內心的孤獨,也會讓我們知道,當我們跌倒的時候,一定會有人過來扶一把。  第六步 討論如何把想法化為行動,讓我們開始著手,逐步改變自己的人生。  第七步 學會放手,意思是不再緊抓稍縱即逝的一切,包括心思、念頭、身體、生活情況,而是放鬆身心,自自然然的接受周圍發生的各種變化……  或許你會問,超越困境和痛苦,怎麼可能這麼簡單、這麼輕鬆?但這就是佛陀教法的真義!唯有在真正放鬆、單純、無所求的狀態裡,生命才能回歸到最安定平和的本來面目,而創意和清晰的答案往往就會自然浮現,幫助你走出迷惘,實現你希望擁有的改變。

作者简介

  夏綠蒂?凱瑟博士(Charlotte Kasl, PH.D.)  是執業的心理治療師、工作坊帶領人,同時也是有二十年功力的靈氣治療師,長期參與女性運動、研究另類療法、整體療法,也長期研修東方各教派的修行法。  著有If the Buddha Dated《像佛陀一樣談戀愛,就是享受》人本自然出版、If the Buddha Married、Women, Sex, and Addiction、Finding Joy、Many Roads, One Journey、A Home for the Heart、Yes, You Can! A Guide to Empowerment Groups。作品至今已被翻譯成22國語言,全球銷量無數。  林群華  台北人,台大外文系畢業,專事文字工作。  譯作有《當你的小孩想起前世》、《重新變成孩子》、《奧修說自我》、《種子綠大地》、《隨他去吧》、《成佛前的奇遇》、《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黃翎展合譯) 等。  著作有《你,到底是誰?人格九型密碼》。

书籍目录

【導讀】吳九箴的話作者序 人生是一場沒有廣告的直播節目前言 佛法本來就是教人自助的學問第一步 察覺你的渴望和不安1. 試著去察覺不安或低潮的源頭2. 讓身體的GPS引導你3. 無明者與覺者,有什麼不同?4. 覺者為什麼可以走出低潮和困境?5. 如何用佛法來從低潮中脫困?6. 我被困住了?還是在妄想?7. 是什麼逼自己走投無路?8. 在覺知中超越恐懼和不安第二步 用開放的心來體驗人生9. 佛法無所不在,正等著你去連結10. 身心協調和平衡,是藥物無法達成的11. 就用當下的你去觀照萬物12. 學會不要擋自己的路13. 把生命呼吸到每一個片刻裡第三步 觀照內心和頭腦的實相14. 你可以是自己身心的調音師15. 學會和人間的八個魔鬼做朋友16. 用你的覺知,來管理你的衝動17. 別讓你的心住在垃圾堆裡18. 你的頭腦不等於你19. 走出花園:注意錯誤核心信念的力量20. 區分真我和你創造出來的形象︰一張地圖21. 感受初心的自由第四步 活在實相裡,傾聽內心的聲音22. 面對實相,讓無常和變數為你帶來新生23. 覺察你在大腦中,植入了什麼暗示24. 被閃電擊中是上帝在懲罰你?25. 真正的真誠,從傾聽自己的內心開始26. 拿掉你的染色鏡片,才能看見實相27. 我的人生和你的人生,都屬於同一個實相第五步 由內而外連結他人,連結天地萬物28. 孤立導致焦慮,連結則是最好的醫生29. 冒險和別人連結是需要勇氣的30. 每個人都是你的鏡子,映照出你的原形31. 用智慧之眼,來觀照你的有緣人32. 為什麼你的身心能量動彈不得?33. 用傾聽來連結他人,而不是用說服34. 內心沒有連結就佈施他人,會把人物化第六步 把想法化為行動,開始改變現狀35. 找到你的原力,開啟蛻變的關鍵36. 用覺知改寫大腦的迴路程式37. 穩住自己的根,恐懼只是清風38. 管理時間,更要管理你的能量39. 讓大腦勾勒出美好願景,激化活力40. 從業障和負面思考中解脫41. 當你成為快感驅力的奴隸,就無法自在42. 十七種堅持到底的策略第七步 學會放手,讓自已融入無常之中43. 沿著你的來路回去吧!44. 放下我執時,你會遇到的戒斷症狀45. 就算沒有地圖,也要朝彼岸前進46. 放下得失,無智亦無得47. 正在看這本書的你,是誰?48. 當因緣散離,就要學會放手49. 放下自我,走入覺醒的旅程

章节摘录

  3. 無明者與覺者,有什麼不同?  「領悟」好比水流在溪中……佛教認為知識會阻礙領悟。如果我們認為某樣東西是真理,可能就會變得太過執著,就算真理來敲門了,也不會想開門讓它進來……我們必須學會超越自己的觀點。  ──一行禪師,《般若之心》(The Heart of Understanding)  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有不如意的時候,但就算有辛苦的童年、經濟壓力、疾病、離婚、沒有保障的情況、乏味的工作,有的人也不會受困太久。當他們在路上遇到障礙,他們會跌倒又爬起來,重整旗鼓,然後繼續往前走。  最主要的不同在於,他們始終相信自己有能力度過難關,這種能力包括隨機應變、創意、堅持不懈、行動力,以及尋求協助、與別人合作。  你可以從下面這個情況看出,順應因緣無常的人和受困我執的人有什麼不同。  想像一群沒有困住的人在開車,時值冬日,偏僻的道路凹凸不平,車子掉到坑洞裡,拋錨了。  不久後,他們就用森林裡的樹枝搭了一個棚子保暖,有人把所有的食物集中起來讓大家共同食用,然後他們開始生火。  處理完眼前迫切的需要之後,他們圍坐成一個圓,聽聽大家對於該如何求助、或是誰該長途跋涉去找人有什麼點子。大家有一種共度難關的感覺,他們也相信終會找到方法。  另有一群受困者的車拋錨在同樣偏遠的路上,他們的第一個反應是慌張和憤怒:「噢,天哪!真糟糕,真白癡,我們根本不應該來的。」  然後就說出刺耳的話:「你根本就不應該掉到洞裡。」對方回嘴:「我也沒辦法啊。大家講話聲音這麼大,害我根本無法專心。」  大家暴躁起來,有人流下絕望的眼淚,無助的感覺擴散開來。剩下的一打啤酒很快就喝個精光,大家的情緒變得很不穩定。沒有經過仔細的討論,就有人脫隊走到十五哩外求助,讓大家擔心而且不快。他們在車上坐了一段時間以後,就下車隨便亂站,每個人都在獨自害怕、擔憂事情的發展。每當有人提出建議,就會有人反駁沒用。  最後,兩組人都得救了,平安回家。  沒有困住的這群人回想起這次的遭遇,會覺得是一場冒險,感到跟彼此很親近,也更覺得自己有能力掌握棘手的狀況。  而困住的這群人只要想起這次的遭遇就很不開心,覺得很痛苦,他們認定彼此的關係很緊張。他們對冒險有一種較深的恐懼感,以後可能會避免探索這類的狀況。  受困者的特徵  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有受困和沒受困的地方。  整體而言,在人生中有被困住的感覺,往往是許多因素加總的結果,不是由單一個原因造成的。你不見得能夠從一個人外在的樣子,判斷出他是否受困,通常是由內在的狀態決定一個人是否卡住了。  比方說,甲或許會不眠不休地工作,在毫無喜悅的狀態下努力,為的是想證明他很有價值或很成功;乙也辛勤工作,但那是因為工作讓他著迷、開心,他全心投入。  甲會感到有壓力,而乙不會。  是什麼把人困住?  (1)內心深處有一種無助感,或是認為自己沒有資格。  維持在受困狀態的人很難驅使自己採取行動,好像能讓人採取行動的意志力曾受到挫折或是尚未開發。機會來來去去,但他一直從外面旁觀,感到很無力,無法邁出第一步。覺得比較好的工作或親密關係是屬於別人的。  這不是說感到無助或認為自己沒有資格的人不會認真工作,事實上,他們常常投注許多心力在無法給人成就感或不愉快的工作上。可是,當他們有機會拓展心靈、學習新技能、接受挑戰來改善生命的時候,他們會感到害怕,或是覺得無力掌握。  (2)負面思考。  有一位照顧問題家庭的社工朋友說過:「什麼都能拿來當藉口。」這類人一想到改變,頭腦立刻就想到負面的:為什麼會沒有用、太辛苦了、以前都失敗了。要不是太困難、太熱、太難為情、時機不對、感覺不好,就是沒有錢、很彆扭。他們寧願去逃避任何有一點點不舒服的事,也不願意為自己做些什麼。  (3)讓生活處於混亂之中。  困住的人經常在解決問題、做計畫、安排生活的時候,態度是混亂的。衝動和情緒主宰了他們,理性和計畫被丟在一邊。他們很容易分心、洩氣,無法完成任務、貫徹始終,或是節制金錢的使用以滿足基本的開銷。當生活很混亂,就會缺乏重心,禍事接二連三──帳單沒付,漏水的水龍頭變成洪災,車子裡的怪聲演變成意外或是得花昂貴的費用修理。  (4)無法用健康的方式平靜下來或舒緩。  有些人一直活在躁動、浮躁的狀態中,因為他們缺乏健康的資源,所以面臨壓力的時候沒辦法讓自己舒緩。他們不會深呼吸、尋求支持或休息一下,反而可能訴諸強迫性飲食、上癮、糖、刺激、毒品、強迫性的行為,或是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反芻一個問題。  在這種不安的狀態下,要讓心靈放鬆或安靜下來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也就沒有什麼空間可以發揮創意,做出合理的決定,感到愉悅或快樂了。  (5)很難連結別人,缺乏支援系統。  困住的人常常獨來獨往,或是在人群裡的時候會感到十分焦慮。他們可能會害怕被羞辱、貶低、遺棄或批評。  若沒有充滿人情味的關愛連結,我們就會缺少能激勵我們去冒險、向內看、解決問題的支援、思想火花、靈感、鼓勵與友誼。  (6)透過外在的來源讓自己快樂或覺得自己「有價值」。  困住的人常常有一種錯誤的信念,認為地位、財產、外表、勳績、成功可以證明他們是有價值的、討人喜歡的。他們可能會追逐名聲、金錢、性、上師、導師、指導者、理論、信念、靈修、意象、宗教。  但是,沒有什麼比如實地接納生命更神奇了,包括接受生命中所有的失去、動盪和美好。閱讀和請教老師雖然沒什麼不好,但最終我們需要讓頭腦安靜下來,泰然自若,和內在發生的一切平靜共處。  (7)缺少好好照顧自己、定出界限的觀念。  照顧自己包含很多事情:睡得飽、吃得好、運動、做健康檢查、說出真心話、把住的地方弄得舒服愉快、遠離過大的壓力、找樂子、探索天賦,感覺你有權活出自己。  照顧自己表示你有能力說「好」、「不好」、「也許」,不帶罪疚或恐懼。照顧自己就像深呼吸,與自己和諧共處,珍惜你所得到的生命。重點是找到平衡、和諧,做出適當的行動。  (8)有一個認同形象、觀念、信念的自我。  人之所以會卡住,是因為他認為他的思維、信念、想法就等於他這個人。他會表現出他想給人看的形象,而不是去發掘他真實的自己。他相信好、壞、對、錯的定義是絕對的,無法把這些定義看作是可以有不同詮釋的觀念和見解。  (9)反覆上演同樣的行為,但希望結果會不一樣。  這可能包括對伴侶碎碎唸、訓斥小孩、用某種方式經營生意、暴飲暴食、逃避問題、過著不健康的生活、過度勞累。處於受困狀態的人會一直做和以前一樣的事,希望新的結果會神奇地出現;不過奇蹟很少發生。  (10)眼中只看得見那些令人不知所措的事物、人生多麼糟糕、世界多麼差勁。  很多處於逆境的人,只看到他們多麼手足無措、沮喪、不快樂。他們會和別人講這些事,用自己的困苦和別人建立連結,博得同情,他們滿腦子都想著自己的問題。  另一種方式是不談論自己,反而講世界有多麼糟糕,做某些事的人有多麼愚蠢。  這些漩渦只會讓人繼續往下沉淪。一種相反的態度是問問自己:「今天我可以做哪一件事讓我感覺更好?我和人相處的時候,可以怎麼樣多分享自己一點?我要如何對我身邊的人和世界發揮正面的影響力?」  關鍵是要了解上述這些特質會影響神經系統、放鬆的能力,讓你較難用「覺察力」生活。換句話說,當心靈很煩躁、躁動,或是生活在疲倦不堪的身體中,就比較難保持理性,用彈性回應,做出明智的抉擇;反而比較容易衝動行事,沒有先好好計畫或仔細考量行動會帶來的長期後果,就做出攸關生存的決定。

媒体关注与评论

  感覺困住了、找不著出路,是人生無可避免的一部分。不論困住你的是糟糕的感情、沒前途的工作、亂七八糟的中年危機,還是自暴自棄的模式,本書都能指引你找到解脫和更大的契機。不管你的起點是什麼,凱瑟都會幫助你成就更大的喜樂、真誠,和心靈的平靜。──蘿拉.戴維斯(Laura Davis),I Thought We’d Never Speak Again、The Courage to Heal作者。  甘地說得好:「要世界改變,我們自己必須先改變。」凱瑟的最新著作裡充滿真知灼見、幽默,和極為實際的建議,恰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