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刻痕-锺逸人后228沧桑奋斗史

出版时间:2009/11/27  出版社:前衛出版社  作者:鍾逸人  

内容概要

本書所記述的,就是這位昔日因熾熱的愛鄉之情而入獄,如今重入完全走樣變調的社會,在背負著「刑餘之徒」的烙印,承受著眾多惡意侵擾、異樣眼色下,如何重新挺起腰桿,展現台灣人真正氣魄的滄桑奮鬥史。
一個台灣血性男兒的辛酸六十年‧一部亂世蒼茫的悠悠庶民史
1964年,經歷17年黑牢的鍾逸人出獄了。
43歲的他,從一座有高牆、
有衛兵荷槍實彈監視的有形監獄,
進到了另一座抓耙子環伺、狗腿子蠢動、
人人互相提防疑懼的無形監獄。
慈母因特務長期恐嚇騷擾而精神錯亂,不久即離世,
他只能薄棺輕葬,冷看親友的袖手旁觀。
此時的鍾逸人無家可歸,寄住在未婚妻的娘家,
狗腿子三天兩頭來「問候」,旁人以「瘟神」待之,
過去出賣他的人託人來問:想不想開計程車?……
本書所記述的,
就是這位昔日因熾熱的愛鄉之情而入獄,
如今重入完全走樣變調的社會,
在背負著「刑餘之徒」的烙印,
承受著眾多惡意侵擾、異樣眼色下,
如何重新挺起腰桿,
展現台灣人真正氣魄的滄桑奮鬥史。
全書由兩大主軸貫穿。
其一,鍾逸人如何在一群前二七部隊戰友的溫情協助下,
走上「克羅列拉」(綠藻)的培製之路;
這群政治犯經過多年的摸索、嘗試,
終於在1975年將公司的生產量推到世界第一,
成為斯界的龍頭;
又如何遭逢內外風雨的襲擊,終至歇業的命運。
其二,鍾逸人如何在楊逵、李喬、張炎憲、
李筱峰等的激勵鼓舞下,重新回到台灣人的戰鬥位置;
其中,尤以1987年不顧身家性命飛往北美洲各處演講,
向外界澄清228事件及二七部隊的真實身世為最高潮。
「二七部隊部隊長鍾逸人未死」這個消息一傳出,
不只震驚了北美的台灣人社會,更引起蔣幫、
中共及「在台灣的中國人」的氣急跳腳,
他們多年來琢磨編織的謊言,開始土崩瓦解……
北美之行後,更加深了鍾逸人撰寫回憶錄的動力。
大正民主時期出生的那一代台灣人,他們所經歷過的反抗、
期待、失望、驚恐與悲憤,不能被任何強權所抹殺,
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火的刻痕」的見證──
為了一個真正屬於台灣人的國度的到來。

作者简介

鍾逸人
1921年生,台中市人。
就讀東京外國語學校(東京外大)法文科期間,
被日本「特高」依涉嫌「治安維持法」監禁約一年。
出獄後放棄學業回到台灣,後為擺脫特務糾纏,進入台灣軍後勤部隊。
終戰後,出入王添?的「文山茶行」,
得以認識連溫卿、林日高、蕭來福等舊「文協」前輩。
也因地緣關係,與楊逵多有接觸,成立「新生活促進隊」,
喚醒市民的自主意識。後擔任「三青團」幹部,
兼辦《和平日報》,並任阿里山樂野國小校長,結識高一生等山地菁英。
228發生時,先在「中師」成立「民主保衛隊」,
攻佔「干城營區」,整合各地自動蜂起的隊伍,
成立二七部隊,並被推任為部隊長。二七部隊的編制、
裝備、口號,一律依仿日本陸軍,軍紀甚嚴,
一時被誤認二七部隊有「日本兵」,成為蔣軍進駐台中時,
躲過一場大屠殺的原因。後兵敗被俘,由於謝雪紅未捕獲,
風聞中的「日本兵」也未投降,遂被留下來當作「誘敵之餌」,
沒有遭受極刑。雖陰錯陽差躲過砍頭命運,但仍難逃17年黑牢之劫。
1964年出獄後,開始與前二七部隊戰友合作研發Chlorella(綠藻)事業,
至1975年產量竟達世界第一。之後,李喬為探訪228史料來訪,
開始與新一代的反對人士接觸,及至1987年訪問北美,
在各地澄清被國共兩黨刻意扭曲的228事件、二七部隊真相,
在亞洲學會上拆穿國府御用學者的不實言論,
替被殘酷殺戮的台灣冤魂出一大口氣。
在眾人催促、鼓勵下,陸續出版《辛酸六十年》三部曲,
大大釐清了228事件的真相,揭穿國共兩黨刻意編造的謊言,
成為後世研究228事件的重要史料,也為一個世代的台灣人辛酸史留下見證。

书籍目录

一個台灣血性男兒的辛酸六十年‧一部亂世蒼茫的悠悠庶民史
李喬 李鴻禧 張炎憲 彭瑞金 專文推薦
1964年,經歷17年黑牢的鍾逸人出獄了。43歲的他,從一座有高牆、有衛兵荷槍實彈監視的有形監獄,進到了另一座抓耙子環伺、狗腿子蠢動、人人互相提防疑懼的無形監獄。慈母因特務長期恐嚇騷擾而精神錯亂,不久即離世,他只能薄棺輕葬,冷看親友的袖手旁觀。此時的鍾逸人無家可歸,寄住在未婚妻的娘家,狗腿子三天兩頭來「問候」,旁人以「瘟神」待之,過去出賣他的人託人來問:想不想開計程車? ……
本書所記述的,就是這位昔日因熾熱的愛鄉之情而入獄,如今重入完全走樣變調的社會,在背負著「刑餘之徒」的烙印,承受著眾多惡意侵擾、異樣眼色下,如何重新挺起腰桿,展現台灣人真正氣魄的滄桑奮鬥史。全書由兩大主軸貫穿。其一,鍾逸人如何在一群前二七部隊戰友的溫情協助下,走上「克羅列拉」(綠藻)的培製之路;這群政治犯經過多年的摸索、嘗試,終於在1975年將公司的生產量推到世界第一,成為斯界的龍頭;又如何遭逢內外風雨的襲擊,終至歇業的命運。其二,鍾逸人如何在楊逵、李喬、張炎憲、李筱峰等的激勵鼓舞下,重新回到台灣人的戰鬥位置;其中,尤以1987年不顧身家性命飛往北美洲各處演講,向外界澄清228事件及二七部隊的真實身世為最高潮。「二七部隊部隊長鍾逸人未死」這個消息一傳出,不只震驚了北美的台灣人社會,更引起蔣幫、中共及「在台灣的中國人」的氣急跳腳,他們多年來琢磨編織的謊言,開始土崩瓦解……
北美之行後,更加深了鍾逸人撰寫回憶錄的動力。大正民主時期出生的那一代台灣人,他們所經歷過的反抗、期待、失望、驚恐與悲憤,不能被任何強權所抹殺,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火的刻痕」的見證──為了一個真正屬於台灣人的國度的到來。
名家推薦
本書抒情的、個人性的部分顯然增加,那種以透視人間千百災難之後的感慨、評述,最為感人……
──李喬
在這部《火的刻痕》裡,看到鍾逸人寫自傳的樸拙純真、自然透明,感情流暢、不忌不諱,讓人難以不受其內容的誠實真摯、情境的凄清苦楚的深切感動。
──李鴻禧
鍾先生博聞強記,又喜好歷史,因此書中所言,常夾雜親身經驗與田野訪查,有敘述亦有論評,讀之可體會鍾先生的性格、追求與期許,更可了解大時代中,台灣人追求獨立自主的願望與努力。
──張炎憲
鍾先生不等「歷史」還他公道、還他清白,他以自己再生開發出來的書寫能力,戰勝外來政權,以及被外來政權扭曲的歷史。在這裡謹向台灣的老戰士致敬。
──彭瑞金
自序
自序 1988年6月,由鄭南榕的「自由時代」出版《狂風暴雨一小舟》──《辛酸六十年》上冊,寫到228時,高呼要求:「給台灣人,愛爾蘭模式的最高自治!」為確保與蔣軍談判「籌碼」,建軍、成立二七部隊、整合、折衝於各地自動蜂起隊伍、地方仕紳之間……。事敗被捕,判刑、定讞、入獄。 1995年1月,由「前衛出版社」出《煉獄風雲錄》──《辛酸六十年》下冊,揭穿黑獄內幕:獄吏如何剋扣囚糧;駭見「小蘇區」,兼論「半吊子毛主義份子」醜態。到豬圈找母豬洩慾的蔣軍伙夫班長,視「紅包」大小「衡量思想是否改正」的活寶政戰官。
《辛酸六十年》下冊《煉獄風雲錄》,事實只寫到作者出獄時的1964年,當時作者43歲,尚有17年空白,不符《辛酸六十年》初衷。於是,為填補出獄後這一段歷史空白,不顧老耄之軀,重拾禿筆開始耕耘,其中因參加「社運」,走訪日、美、德等國幾趟,停筆幾達4年。 2008年目睹台灣人20多年來,用血汗爭取來的「民主成果」,反為中國黨拿來打擊台灣人。大選前夕,大敵當前,所謂「四大天王」卻還在黨內廝殺,自耗實力。徒嘆奈何!沉悶、抑鬱難消,又忖量年逾「米壽」來日無多,一些稍具史料價值的,再不加以整理寫出來,恐會遺憾終身。《火的刻痕──鍾逸人後228滄桑奮鬥史》,算是《辛酸六十年》續篇(第三冊)。它是記述1964年結束17年牢獄生涯,其實只是從一座有高牆,有荷槍實彈衛兵監視下的有形監獄,到一個沒有高牆和荷槍實彈的另一座「更恐怖的監獄」:蔣幫學自匪共的隱形「聽壁隊」,機關、學校、社團、民間公司,甚至連公路巴士上,都有「人二」組織及其細胞在蠢動。 17年後的台灣已經完全變貌:內戰失敗,帶200萬殘兵難民來台灣的蔣幫,鳩佔鵲巢,破壞台灣政治經濟秩序,使整個社會變貌:人權不受尊重,連人民最起碼的隱私權都任意遭受侵犯。在專制威權下,一個剛出獄的「刑餘之徒」想謀職求生,談何容易!我徬徨驚疑懼怯一陣子,終於在顧慮我暫時還無法適應現實社會的前「二七部隊」袍澤安排下,到鹿港一個幾乎與外界隔絕的「竹幕」,作Chlorella的實驗培養。在炎陽烈日下,每晚忍受蚊蟲侵襲,經年餘不屈不撓,努力實驗,終能提出一份差強人意的報告。不過我還是無法適應墮落的現實社會,和顛倒的價值觀……。也因Chlorella市場尚未明朗,於是返回台中。經人介紹,前後在兩家「日美共同投資」公司,和另一家日本人獨資經營的廠商應徵。幸好,具有自由民主涵養的外國人,並不計較我的「特殊背景」,也不甩特務恐嚇,仍賦與我重任。約兩年,我還是看不慣深受中國貪污文化所污染的台灣人幹部;爭權奪利、欺騙外國人經營者。痛心台灣人墮落,乃愴然離開是非地。直到Chlorella市場開始明朗,遂專心投入這個生產事業。經20餘年慘淡經營走過一段顛簸坎坷之路,又得小心翼翼周旋於蔣幫臥底與商業間諜之間,一段辛酸之路,終能熬出頭角,成為斯業「龍頭」,擁有全世界Capacity最大生產容量,也擁有第一流Q.C.(品管),正想「以質、量制霸」市場……。然而,坐過長牢的後遺症醱酵,依然堅信「一加一等於二」的不合時宜公式,「憨直」舊思維,加以中國醬缸文化深浸,腐蝕台灣人心靈,連公司大股東心態都受污染,導致經營漸出狀況。恰於此時,又逢日本「厚生省」──衛生署忽然採取「保護主義」,「提高進口規制」,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股東們遂起勃谿,又算計失誤,引狼入室,導致公司不得不解散的命運。
1980年秋季,李喬拿著楊逵介紹函前來訪問。至此我的生活驟變,開始有具文化氣質、關心台灣命運、愛國憂民之士出現我的周邊。幾乎每一、兩個禮拜都有遠近關心228、研究台灣史、文學界朋友及學生穿梭來訪。除了李喬、張炎憲、李筱峰,還有陳永興、王淑英、楊朝諭、王世勛,都熱心鼓勵我務必將自己的「228經驗」寫出來。我沒有接受過中國教育,也沒有受過漢文字任何專業訓練,甚至連注音符號ㄅㄆㄇㄈ拼音法,也不大熟諳。我根本未想過,有一天自己要用漢文字寫文章。如今要我用漢文字寫「回憶錄」,委實有點驚惶失措。 幾個月後,李喬來訪,發現我還是猶豫不決,沒有寫。以為我不懂得大家對我的殷殷期待,而大發雷霆。指責我:「許多涉案228的都被殺害,蔣幫陽差陰錯,想把你留下來當誘捕謝雪紅『誘餌』,才讓你活到今天。就是上帝刻意安排,要你來寫出這部歷史。如果你不寫,那就對不起那些無辜被殺害、被埋地下,死不瞑目的先人。」
作者介紹
鍾逸人,1921年生,台中市人。就讀東京外國語學校(東京外大)法文科期間,被日本「特高」依涉嫌「治安維持法」監禁約一年。出獄後放棄學業回到台灣,後為擺脫特務糾纏,進入台灣軍後勤部隊。
終戰後,出入王添灯的「文山茶行」,得以認識連溫卿、林日高、蕭來福等舊「文協」前輩。也因地緣關係,與楊逵多有接觸,成立「新生活促進隊」,喚醒市民的自主意識。後擔任「三青團」幹部,兼辦《和平日報》,並任阿里山樂野國小校長,結識高一生等山地菁英。
228發生時,先在「中師」成立「民主保衛隊」,攻佔「干城營區」,整合各地自動蜂起的隊伍,成立二七部隊,並被推任為部隊長。二七部隊的編制、裝備、口號,一律依仿日本陸軍,軍紀甚嚴,一時被誤認二七部隊有「日本兵」,成為蔣軍進駐台中時,躲過一場大屠殺的原因。後兵敗被俘,由於謝雪紅未捕獲,風聞中的「日本兵」也未投降,遂被留下來當作「誘敵之餌」,沒有遭受極刑。雖陰錯陽差躲過砍頭命運,但仍難逃17年黑牢之劫。
1964年出獄後,開始與前二七部隊戰友合作研發Chlorella(綠藻)事業,至1975年產量竟達世界第一。之後,李喬為探訪228史料來訪,開始與新一代的反對人士接觸,及至1987年訪問北美,在各地澄清被國共兩黨刻意扭曲的228事件、二七部隊真相,在亞洲學會上拆穿國府御用學者的不實言論,替被殘酷殺戮的台灣冤魂出一大口氣。
在眾人催促、鼓勵下,陸續出版《辛酸六十年》三部曲,大大釐清了228事件的真相,揭穿國共兩黨刻意編造的謊言,成為後世研究228事件的重要史料,也為一個世代的台灣人辛酸史留下見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火的刻痕-锺逸人后228沧桑奋斗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