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客的綠色冒險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智園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道格·范恩(Doug Fine) 著  页数:256  

前言

  推薦序1  環保,讓我們的家更像一個家  有人這麼說的,所有的感官中,嗅覺的感官力最能喚起回憶。諷刺的是,勾起我回到兒時荒野大地最快樂時光的嗅覺記憶,卻是柴油煙味。  還記得我五歲時,家父辭去美國加州的航太工程師職位,在加拿大Yukon買下一家公路休息站。一九七○年代的Yukon及阿拉斯加地區,典型的公路休息站條件不是很好,通常是年久失修所遺留下來的軍方建築、餐館和簡陋小屋所搭建而成。所以大部份休息站的地理位置不為觀光考量,而是給旅者加油方便:若不在方圓兩百公里的森林內加滿油,是開不了多遠的。  當時的公路(如家父經營休息站所在的海恩斯公路theHainesHighway)只是滿佈坑窪、塵土飛揚的碎石路,路面被雨水和雪水沖刷得像洗衣板般,並瘋狂地在山肩、深谷、湖畔及無數河流、小溪與蚊蟲肆虐的青苔沼澤地迂迴交織。因此大部份公路休息站都備有住宿房間,雖然屋況差強人意,卻讓旅人長途駕駛後,足以洗滌塵土與一身疲憊。  不過,總有一家休息站享有真正優美的風景,就像我家的德塞地亞許休息站,位在往庫魯哇尼國家公園的路上。這座公園被列為聯合國文教基金會世界遺產,號稱有加拿大最高的山脈,冰河活動比其他非極地區域還多,棕熊、黑熊、麋鹿、狼、□鹿、水獺和隼鷹的數量驚人,河裡滿是鮭魚,湖裡遍佈鱒魚。  休息站離白馬市(不過兩萬人口)二百公里,對面有座半個橄欖場大的紅色木造車庫,電力全靠車庫內的一台柴油發電機。這台機器日夜無休的運作,一旦故障(常常發生),家父便趕緊動手修理發電機,以免房客抱怨;修好以前,令人發毛的寂靜就會降臨整個休息站。  休息站裡外永遠伴隨著發電機從遠處傳來的低沉嗡嗡聲,近距離聽那聲音,就像狂吼的野獸般震耳欲聾;我和休息站其他孩子只會打賭誰夠膽靠近它,但往往待上幾秒就趕緊跑開。  除了噪音和油污,這頭野獸的排煙象徵休息站一切安好,而柴油煙味則讓我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和家父待在Yukon的家裡共享天倫,宛若天堂。  那時的「北方」並沒有能源效率觀念。當然,你會想用玻璃纖維隔熱建材填滿縫隙,或像在家父對著湖面所建的木屋上,用一種混合水泥和稻草而成的「填料」塗抹在木頭間。不過,無可避免的熱度流失與過量消耗木料柴油,卻是固定的生活模式。  大約到了雙層窗戶和提供高效率熱能的火爐問世時,當時大家接受這些不是因為節能減碳,而是為了降低用燃料加熱的成本。可是時代變了,地球正在暖化,許多人轉而使用其他替代能源和生活方式,以減輕這個生病的地球之衝擊。  如今,休息站歇業已久,建物也已拆除,我回到德塞地亞許湖不是為了追憶天堂裡的柴油味(雖然偶爾為之),而是為了在湖對面建立自己的家園。我在家父那塊地附近為家人建了一座房子,跟道格、范恩一樣尋求極致的平衡,既用太陽能和風力之類的環保能源,也採用夏天利用自然涼風與冬天熱能效率的建築設計。我並非要降低對電力公司的依賴,因為我們脫離電力網已久;我只是要讓這個家從排放二氧化碳的名單上除名。  我不覺得這是個極端或甚至替代性的想法,只是覺得這樣做才對。對於環保生活,我可能比一般北美人士更感興趣--我對環保的熱情,早就深深滲透了自己身為音樂製作人與錄音藝術家的職涯。  舉例而言,我們當初就希望用馴鹿宣言專輯 (Caribou Commons Project) 這個多媒體表演的方式啟發聽眾,讓他們知道需要保護阿拉斯加的極地野保區,阻止當地石油與天然氣的開發。  我的夥伴肯恩、麥德森 (Ken Madsen) 在考慮要坐哪種車進行北美巡迴表演時,我們買了一台15人座的巨大柴油車,因為它能用生質柴油。柴油車兩邊車身有手繪的馴鹿圖案,車後還有「生質柴油驅動」貼紙,所以一路上不斷有滿懷感謝與好奇的民眾湊過來看個究竟;看來,環保生活顯然有成長趨勢。  可是我回到台灣的新家時,卻發現大家對氣候變遷興趣缺缺,尤其在能源消耗與溫室氣體排放部份,把握機會作重大減碳的意願更是低落。Yukon冰點以下的冬天對台灣人來說,可能是可怕的新聞,畢竟大家希望屋內溫度不要像屋外那麼冷。  在Yukon,我們希望家裡是溫暖的攝氏20度,而不是典型冬天的零下20度;到了台北,則希望屋內是涼爽的20度左右,而不是屋外炙熱的40度以上。但我盛暑時走在台北市忠孝東路,來自商店和購物中心空調的涼風,大喇喇的不斷吹到街上。我把這稱為「台灣對全球冷化的貢獻」--現實中,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值此良機,道格、范恩的《都會客的綠色冒險》一書來的正是時候。  他冒險自行安裝太陽能板的事,讓我想到自己瀕死經驗:為了裝一片4呎寬10呎長的三層窗戶,居然站在離地20呎高的臨時鷹架上。他找過用過的食用油要加滿生質柴油卡車的ROAT (「大到誇張的美國卡車」- Ridiculously Oversized American Truck的縮寫)這一段,讓我不禁想起馴鹿宣言巡迴表演,和乘坐的15人座柴油車 。  范恩的文筆除了喚起我的快樂回憶,也期待其他人實踐書中精神,因為,這和我的生活風格願景完全不謀而合。如果能有更多人因此付諸行動,實踐更環保的生活,或許,未來的小男孩就不會想起天堂時,也聯想起那濃厚的柴油煙味…。  馬修、連恩 Matthew Carl Lien(知名環保音樂家)

内容概要

  節能減碳的生活可能充滿挑戰,也可令人捧腹大笑,道格·范恩曾是位足跡遍及五大洲的新聞記者。和許多現代人一樣,他喜歡物質享受,但他很清楚這些享受卻讓他很依賴石油,因此心想:是否有可能保住汽車、Wi-Fi和重低音喇叭的情況下,降低他的排碳量?  為了找出答案,范恩搬到新墨西哥州一座偏遠的農場。在那裡,他厚臉皮地發誓要自己飼養和栽種食物,而且以太陽能為生活的供電來源,並以餐廳的廢油做為車子的動力。  他買了2隻羊、12隻雞,結果隨即引來土狼的登門拜訪;裝設太陽能板時,強風差點把他吹到德州;為了蒐集食物的廢油作為汽車燃料,他鍛鍊自己的腸胃,嘗遍各種油膩食物;好不容易在沙漠中闢出一片綠地,卻遭遇當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雹暴……  范恩以自嘲式的幽默,將這個充滿挑戰的綠色生活實驗,寫成了英勇冒險和令人捧腹的故事;在滑稽嬉鬧的背後,以感人且發人深省的方式召喚人們採取綠色行動--放棄物質享受,來換取一種更為深刻、持久的滿足。

作者简介

  道格·范恩(Doug Fine),大學畢業後,道格·范恩揹上背包旅行五大洲,在緬甸、盧安達、寮國、瓜地馬拉和塔吉克的偏遠森林和戰區,為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和國際公共電台(PRI),進行新聞報導工作。作品廣見美國各大報章雜誌,包括:《華盛頓郵報》、《美國新聞興世界報導》、《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沙龍》(Salon)、《Wired》、《Outside》。  目前,范恩和兩隻山羊及許多土狼一起住在美國新墨西州的一個偏遠山谷中。  吳美真,政大西洋語文學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班肄業。曾任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專任譯者,以及多家出版公司自由譯者,譯作包括:《消失中的江城》、《15堂孩子必修的人生哲學課》、《鋼琴師》、《微物之神》等三十餘本。現為全職譯者。

书籍目录

第一部:乾渴的新天地1.忘記手煞車的代價2.番茄的餐桌之旅3.戒除箱型商店之役第二部:洪水中的山羊樂園4.與山羊共眠5.城市佬變身山羊獸醫第三部:再會了,我的速霸陸6.節能減碳的愛國者7.新歡羅特8.宮保雞丁煙幕9.對地球有益的糖尿病第四部:太陽能熱水災難10.風車驚魂記11.現代弄蛇術12.麵包箱太陽能收集器第五部:綠色冒險繼續著13.官員的農場視察14.怪峰雞肉早餐店15.獵鹿季災難16.最新的挑戰是……17.豐收後記打造一個永續的未來參考資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都會客的綠色冒險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