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設計150年

出版时间:2010  出版社:馬可孛羅文化  作者:Anne Bony,安.博妮  页数:224  译者:李淑寧  
Tag标签:无  

前言

  推薦文  串起自己的歷史珠鏈  胡佑宗(唐草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台灣設計師週策展人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授課講師)  就是這一連串的問題,讓我發現了設計史的價值。對於那些永不過時的命題,設計史裡保留了一代代人不同的應對態度與觀點,以及他們在設計上採取的抉擇與作為。  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人被炸得連搞清楚現在狀況的時間都沒有,哪還有時間發思古之幽情。事情一旦過去了,就註定遭人遺忘。  不過例外還是有的。 最近在東京看Verner Panton的回顧展,就頗感驚艷。一進精心複製的場景,亮麗的色彩與眩惑的燈光在第一瞬間就捉住我的意識。以往只能在書冊上見到的絢麗場景,現在可以真正置身其間,雀躍的感覺,就像由舊箱子中翻出自己童年時的玩具一般。Panton在受訪的黑白檔案影片中,意氣風發地談著他的創意,其間所流露的對未來的亢奮與樂觀,是只能屬於那整個時代的自信。  如果時間真能試煉出作品的價值, Panton絕對是六零年代的大師。一件在五十年、百年之後還能讓人記住的東西,必有其過人之處。 但是像Panton展一般精心重現的展覽,畢竟難得一見。所以如果期待一本設計史可以變成時光隧道或是哆啦A夢的任意門,讓我們重臨現場,再睹各個年代與其風雲人物之風采,是注定要失望的了。因為經過漫長的時間,好作品的最精微之處,也總是最容易被歷史磨損和遺失。余秋雨曾說,「每一部藝術史都是失去了最精微之處的抱憾之作」。這話用在設計史也通。這情形就像是一位絕代佳人,單憑留下的精彩故事與照片,是很難再現其風情與魅力的。  所以對學生時代的我,設計史只是一些發生在遙遠地方的陳年往事,外加一堆陌生名字,很難讓整天還在煩惱如何把圖畫好的懵懂小子,單憑相片和有限的文字,就能發生興趣。 課上完之後只留下一些模糊的印象。其實自己開始真正認真讀設計史,還是當我進入職場,面對接續而來的成堆困惑時才開始的。就像人生一樣,設計當中也有些似乎永不消失的命題。例如學校不是教我們說,設計師的存在價值在於為社會大眾謀福利?那誰能告訴我:在現實的商業利益與設計師的「職責」之間的矛盾,該如何化解?設計究竟有沒有能力處理人所面臨的問題?又可以處理到什麼程度?面對這些讓人覺得無助的巨大的問題,歷史是唯一的依靠。  就是這一連串的問題,讓我發現了設計史的價值。對於那些永不過時的命題,設計史裡保留了一代代人不同的應對態度與觀點,以及他們在設計上採取的抉擇與作為。對於我們的處境,設計史裡不會有直接的答案,只是在這些生動的故事裡,人可以比較輕鬆地神遊其間,透過故事與自己對話。也可以在歷史中找到自己認同的楷模,設定學習的對象。即使沒有立即的觸動,至少發覺了眼前讓自己極為困惑的問題,早在例如二十年前就有一大票人試著在處理了,就能讓人暫時安下心來。現在回顧自己設計經歷中的幾個轉折點,發覺最後給了我繼續走下去的決心與勇氣的,都來自歷史。  所以歷史所能留下的最有價值的部份,可能不是那已模糊的場景或人物,而是貫穿在背後的脈絡。過去的人物與場景再精彩,也只能像是散落一地的珍珠。非得等到自己在現實當中遭遇了疑惑與困難,並且開啟了與歷史的對話,人才能找到自己眼下最安適的位置,這一顆顆的珍珠才能再被串起。這被重新組織起來的歷史脈絡與評價,反映的其實就是自己當下採取的姿態。  人說歷史是個巨人,我們站在他的肩頭上可以看得更遠,想得更深。可是在眺望完之後,還是得踩回實地,才能往前出發。歷史給我們典範,現實給我們動機。現實激勵我們奮發,而歷史讓我們安定。歷史讓我們不致迷失方向,現實驅使我們找到自己。只有歷史與現實一起驅動,我們才能產生眺向未來的想像力。  現在,當我正苦思如何讓自己的經驗與能力,能在母土裡扎根的時候,給我最多力量的是顏水龍,是柳宗悅,甚至是一百多年前的William Morris。每當夜裡想起我們接下來的路,讀讀他們的書,想想他們的事蹟,總能讓我沈澱,總能給我力量。沒錯,歷史可能無法百分百重演,但是在歷史前面,沒有人是孤獨的。  所以,與其正襟危坐地閱覽,還不如放輕鬆隨意翻讀。跟著書中一個又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故事走上一程,看看自己在路上能撿起幾顆珍珠。至於該怎麼串起來,時候到了你自然就會知道!

内容概要

1851年倫敦世界博覽會是19世紀工藝技術史上的最大展覽;包浩斯學派主張設計價格平民化的必需品,30年代,美國社會成功將藝術設計與工業商機結合;二次大戰後,日本設計師積極在傳統文化之間,尋找有特色的產品,奠定了日本工業強國地位;德國烏爾姆學院大力推廣品牌的重要性,主張塑造企業的整體形象;安迪沃荷掀起普普風潮,在60年代如火如茶展開,順應大眾品味成為商品暢銷的保證;80年代,義大利超越德國,成為傢俱設計出口的世界第一大國;義大利的新設計運動耕耘十五年,終於開花結果,成立聚集世界各國設計派別的Dom

作者简介

  安?博妮(Anne BONY)  是知名的設計文化寫作者,她攻讀造型藝術學位後,於1982至2000年間於法國Regard出版社擔任「年代系列」叢書主編;該叢書主題為設計領域及二十世紀之工業創作,她的作品《40年代的家具及家飾》(Meubles et décor des années 40)是家具與室內設計類書籍的重量級作品,另著有《60年代的家具及家飾》(Meubles et décor des années 60,2003年出版),亦於雜誌發表文章,對二十世紀的運動及趨勢發表評論。本書是法國知名的Larous出版社,該社以其著名百科全書的辭典式編纂聞名。  ■譯者簡介  李淑寧  比利時魯汶大學碩士,曾任民生報駐法國特約記者,並為聯合報及經濟日報撰稿,旅居歐洲十多年,現居美國。

书籍目录

設計重要大師與品牌 設計Hilight!德國?家具設計/索尼特Michael Thonet英國?家具飾品設計/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比利時?建築、工業設計/凡德維得Henry Van de Velde德國?建築、工業設計/貝倫斯Peter Behrens德國?建築/葛羅畢斯Walter Gropius瑞士?建築/柯比意Le Corbusier法國?鋼材運用機構Officedel’Utilisation de I’Acier義大利?流線設計Le Streamline美國?工業設計/羅維Raymond Loewy芬蘭?建築、家具設計/阿瓦奧圖Alvar Aalto美國?建築、工業設計/伊莫斯Charles Eames美國?赫曼米勒Herman Miller美國?IBM瑞典?宜家家居IKEA德國?百靈Braun義大利?奧利維帝Olivetti法國?家具設計/尚普維Jean Prouvé丹麥?家具設計、室內設計/維納?潘登Verner Panton英國?雅居家居Habitat義大利?家具設計/柯隆波Joe Cesare Colombo義大利?懶骨頭Sacco法國?工業設計/羅傑?塔龍Roger Tallon義大利?室內設計/索特薩斯Ettore Sottsass義大利?家具設計/貝歇Gaetano Pesce法國?家具設計、工業設計/菲利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德國?生物流線的設計風格Le Biodesign設計重要大事 推薦文:串起歷史的珠鏈/胡佑宗導言 改變時代的設計美學年代(1851-1914)1851年倫敦世界博覽會1862年英國美術工藝運動展覽與沙龍:教育大眾的方法工程藝術多元化新藝術,新的態度法國新藝術線條風格美學:格拉斯哥學派維也納分離派:實用是美麗的必要條件。達姆斯達特藝術村:藝術家的團隊經驗(1899-1914)德國分離派設計的誕生(1914-1939)藝術設計:追求造型空間的前衛運動功能主義與包浩斯巴黎:戰後今朝有酒今朝醉美國工業設計:設計與商機緊密結合北歐設計:有機自然的設計風格生物型態主義政權與設計環境當代設計 (1939-1958) 美式生活的影響力日本設計興起英國孤島的決心與毅力北歐木質風格戰後重新開始的德國義大利二十世紀的文藝復興法國發現工業設計普普風年代(1958-1972)年輕人的時代震撼新興科技:塑膠普普藝術、漫畫及廣告迷幻的年代(1968-1972)充氣家具大行其道用過即丟的反省 另類設計(1973-1981)負責任的設計高科技風格反設計派後現代主義設計綜合的年代(1980年代)法國的個人主義日本藝術品與「新設計」回到原始風格的義大利顛覆文化的英國前衛設計虛擬年代(1990-2000)產品崇拜文化設計與品牌策略永續發展與環保設計新世代設計互動設計觀念設計結論 二十一世紀的設計師

章节摘录

  推薦文:串起自己的歷史珠鏈/胡佑宗(本文作者為唐草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台灣設計師週策展人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授課講師)  就是這一連串的問題,讓我發現了設計史的價值。對於那些永不過時的命題,設計史裡保留了一代代人不同的應對態度與觀點,以及他們在設計上採取的抉擇與作為。  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人被炸得連搞清楚現在狀況的時間都沒有,哪還有時間發思古之幽情。事情一旦過去了,就註定遭人遺忘。  不過例外還是有的。 最近在東京看Verner Panton的回顧展,就頗感驚艷。一進精心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經典設計150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