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沒有代表作

出版时间:2009-09-18  出版社:自轉星球文化創意事業有限公司  作者:聶永真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傳說中 最具流行感/普遍公認 最受年輕世代設計師崇拜── 新銳平面設計師 聶永真 七年設計生涯唯一 代表作品集    【Re-ply】有沒有代表作 作品是唯一回應語言【Re-cycle】喜新念舊 化陳為新【Re-cover】全新上妝 精彩重播【Re-act】新舊交相掩護的化學反應【Re-fresh】耳目一新的感官視覺【Re-new】重新發現更強更屌的可能性【Re-hearsal】挑戰人生代表作的反覆排練【Re-creative】全新編排重製 舊作品新生命14篇全新文章創作 詮釋7年狗屁倒灶百無聊賴的 設計師生活近100件設計作品 演繹年輕世代最流行的 設計師語言在任何一位頂尖設計師心中人生永遠不會有代表作這件事只有義無反顧的設計熱情與不停向前的勇氣「沒有代表作」對聶永真這本作品集來說有兩種可能:至今尚未設計出任何一件好的作品──應該沒人會相信。每件作品都是代表作,以致選不出代表作──或許不少人會點頭稱是。即便本書收錄了聶永真七年來最精彩的作品,但對未來依舊漫長、無限可能的他來說,又有誰敢大聲說出 這.是.聶.永.真.的.代.表.作!?當紅歌手、作家背後共同的名字──聶永真  蔡依林、周杰倫、五月天、張惠妹、王力宏、九把刀、金馬影展……台灣當紅歌手、書籍、藝文表演作品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沒錯,就是「聶永真」。這些大牌藝人、作者、各大出版社,不約而同,紛紛特別指名「聶永真」操刀美術設計,背後必然有重大的原因可細究。一個三十世代,出道沒幾年的設計師,何以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迅速竄紅,並累積了無數深具流行感與口碑、品質的作品?  繼2002年的《永真急制》初試啼聲,吸引了許多人注目的眼光後,睽違多年,聶永真終於將在2009年9月,由自轉星球出版他個人第一本作品集《Re:沒有代表作》。全書收錄他目前為止最滿意的唱片、書籍、藝術展演作品,經過他親自操刀重新演繹,放進書裡,每個作品都藉由不同的LAYOUT重新解構處理,獲得了全新的設計生命。挑戰人生代表作的反覆排練  「Re」代表了很多意涵:作品是唯一回應(Re-ply)有沒有代表作的語言;也代表了化陳為新(Re-cycle);永真重新演繹作品更是全新上妝(Re-cover);這必然會造就新舊交相碰撞的化學反應(Re-act);達到耳目一新的感官視覺(Re-fresh),重新發現更強更屌的無限可能(Re-new),挑戰人生代表作的反覆排練(Re-hearsal),全新編排賦予舊作品新生命(Re-creative)。  除了收錄聶永真這些年重要、精彩的作品,書中也收錄了14篇聶永真的文字創作,中英對照。完整呈現了身為一個年輕世代最受歡迎的設計師,生活中種種的感想體驗與觸發。這些廣受許多文青喜愛的「永真流」文字,看似輕鬆卻又尖銳地直指人心,文字與他的影像一樣具有劇烈爆發力。突破傳統大師作品集的裝幀方式 耳目一新的年輕世代作品集代表作  為了符合沒有代表作,又想推翻大師必有作品集的概念,就書名為《Re:沒有代表作》的角度思考。這本書有別於一般的「作品集」都是大塊頭的硬殼精裝方式,改採用素樸率性、輕便隨意的騎馬釘裝訂,就像一本累積了很多點子的筆記本;日常中隨意翻閱尋求靈感、趨勢、新知的雜誌,企圖用最輕鬆寫意的方式,讓讀者進入聶永真這些年累積的設計精髓與要意。  整本書的開本,是將三種尺寸大小規格不一的紙,裝訂在一起。封面分成沒有外裝/沒有內裝兩種版本,內容完全相同,只是編排的順序不同,讀者可以有不同的閱讀趣味。  書腰則是一張便利貼(post it),雙面分別印上聶永真&阿信、九把刀&周杰倫親筆手寫的推薦文案,請印刷廠阿姨一張一張貼,共兩種版本隨機出貨,再加上封面的雙版本,想要蒐集完整的四種《Re:沒有代表作》,得要有些好運氣。即便《Re:沒有代表作》收錄了這些年來永真所有最精彩、滿意的作品,但在未來依舊漫長、無限可能的此刻,又有誰敢大聲的說出:這.是.聶.永.真.的.代.表.作呢!

作者简介

傳說中 最具流行感∕普遍公認 最受年輕世代設計師崇拜--
新銳平面設計師 聶永真 七年設計生涯唯一 代表作品集
【Re-ply】有沒有代表作 作品是唯一回應語言
【Re-cycle】喜新念舊 化陳為新
【Re-cover】全新上妝 精彩重播
【Re-act】新舊交相掩護的化學反應
【Re-fresh】耳目一新的感官視覺
【Re-new】重新發現更強更屌的可能性
【Re-hearsal】挑戰人生代表作的反覆排練
【Re-creative】全新編排重製 舊作品新生命
14篇全新文章創作 詮釋7年狗屁倒灶百無聊賴的 設計師生活
近100件設計作品 演繹年輕世代最流行的 設計師語言
在任何一位頂尖設計師心中
人生永遠不會有代表作這件事
只有義無反顧的設計熱情與不停向前的勇氣
「沒有代表作」對聶永真這本作品集來說有兩種可能:
至今尚未設計出任何一件好的作品--應該沒人會相信。
每件作品都是代表作,以致選不出代表作--或許不少人會點頭稱是。
即便本書收錄了聶永真七年來最精彩的作品,但對未來依舊漫長、無限可能的他來說,又有誰敢大聲說出 這.是.聶.永.真.的.代.表.作!?
當紅歌手、作家背後共同的名字--聶永真
蔡依林、周杰倫 五月天 張惠妹 王力宏 九把刀 金馬影展......台灣當紅歌手 書籍 藝文表演作品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沒錯,就是「聶永真」。這些大牌藝人、作者、各大出版社,不約而同,紛紛特別指名「聶永真」操刀美術設計,背後必然有重大的原因可細究。一個三十世代,出道沒幾年的設計師,何以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迅速竄紅,並累積了無數深具流行感與口碑、品質的作品?
繼2002年的《永真急制》初試啼聲,吸引了許多人注目的眼光後,睽違多年,聶永真終於將在2009年9月,由自轉星球出版他個人第一本作品集《Re:沒有代表作》。全書收錄他目前為止最滿意的唱片、書籍、藝術展演作品,經過他親自操刀重新演繹,放進書裡,每個作品都藉由不同的LAYOUT重新解構處理,獲得了全新的設計生命。
挑戰人生代表作的反覆排練
「Re」代表了很多意涵:作品是唯一回應(Re-ply)有沒有代表作的語言;也代表了化陳為新(Re-cycle);永真重新演繹作品更是全新上妝(Re-cover);這必然會造就新舊交相碰撞的化學反應(Re-act);達到耳目一新的感官視覺(Re-fresh),重新發現更強更屌的無限可能(Re-new),挑戰人生代表作的反覆排練(Re-hearsal),全新編排賦予舊作品新生命(Re-creative)。
除了收錄聶永真這些年重要、精彩的作品,書中也收錄了14篇聶永真的文字創作,中英對照。完整呈現了身為一個年輕世代最受歡迎的設計師,生活中種種的感想體驗與觸發。這些廣受許多文青喜愛的「永真流」文字,看似輕鬆卻又尖銳地直指人心,文字與他的影像一樣具有劇烈爆發力。
突破傳統大師作品集的裝幀方式
耳目一新的年輕世代作品集代表作
為了符合沒有代表作,又想推翻大師必有作品集的概念,就書名為《Re:沒有代表作》的角度思考。這本書有別於一般的「作品集」都是大塊頭的硬殼精裝方式,改採用素樸率性、輕便隨意的騎馬釘裝訂,就像一本累積了很多點子的筆記本;日常中隨意翻閱尋求靈感、趨勢、新知的雜誌,企圖用最輕鬆寫意的方式,讓讀者進入聶永真這些年累積的設計精髓與要意。
整本書的開本,是將三種尺寸大小規格不一的紙,裝訂在一起。封面分成沒有外裝/沒有內裝兩種版本,內容完全相同,只是編排的順序不同,讀者可以有不同的閱讀趣味。
書腰則是一張便利貼(post it),雙面分別印上聶永真&阿信、九把刀&周杰倫親筆手寫的推薦文案,請印刷廠阿姨一張一張貼,共兩種版本隨機出貨,再加上封面的雙版本,想要蒐集完整的四種《Re:沒有代表作》,得要有些好運氣。
即便《Re:沒有代表作》收錄了這些年來永真所有最精彩、滿意的作品,但在未來依舊漫長、無限可能的此刻,又有誰敢大聲的說出:這.是.聶.永.真.的.代.表.作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Re:沒有代表作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对大多数人来说,恋爱最美好的阶段应该是热恋期。我的一个朋友却告诉我,他觉得恋爱最美好的阶段,是彼此互相暧昧却还未确定关系的时期;因为这个时候,彼此眼中有的都是对方的好,没有热恋后的争执和吵闹,连当下思念的煎熬都是甜蜜的。只有这个时候,是恋人眼中,两个人最需要彼此也最深爱彼此的时候。
      
      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我那么早就开始接触聂永真的设计。这些耳熟能详的CD,封套和内页的设计大都出自他手。我有一段时间,对聂永真不是很感冒。因为我不是很能理解这些看似简单的设计,何以被冠以这么多子虚乌有的光环。然而这些撇弃花哨和造作的简单设计,又的确越来越符合时下人回归简单和干净的审美。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常常会突然觉得,这样的设计一切都显得刚刚好。
      
      聂永真的很多作品在我眼中就像恋人的暧昧期,甜腻度刚好,越看越对眼。脱下华丽的辞藻和多彩的外套,总是能让东西回到最本真的状态;歌曲就是歌曲,爱就是爱;没有虚张声势的宣传词,也没有凭空捏造的罗曼史。这样一个聂永真,在书中淡淡说:不要自负、不要相信朋友出于好意或纯粹只是敷衍的赞美、也不要轻易被客户的话摧毁。也许这是对设计师说出的话,又或者,这是对每个人的人生箴言。
      
      当我一页一页翻看这本书时,年少时着迷于CD的心情似乎又一点一点苏醒过来。有一段时期,我不太能了解文字对于我来说到底是什么;就像对于CD,也许一开始只是喜爱,后来却变成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是因为音乐圈太浮躁还是我们开始不淡定了呢?我开始审视自己对于CD、文字以及人生的态度,然后发现正如朋友口中的恋爱暧昧期,爱情、工作和人生也许都是一个道理,一切只要刚刚好就是最美丽的。
      
      身边的一切不至于糟糕、却也没有到最好,也许才是最棒的状态。只有这样,才会有明天醒来的理由,才会告诉自己要继续加油努力。在做完几百甚至几千个设计后,如何依旧对于新的设计抱着新鲜感和期待感?也许需要不断放空自己去接纳和包容新事物,抛开这些过往的代表作,如同书名一样告诉自己:每一天都是没有代表作崭新的一天,每一次工作时都是新开始,每一次恋爱都是令人充满期待的第一次。
      
      跟过去说Goodbye,才能和未来Say Hello。
  •     在我近期购买的一大堆新书中,这本《Re:没有代表作》绝对是最抓人眼球的。此书作者聂永真,台科大设计系毕业。当以前的同学,开始疯狂转向网页设计,动画设计的时候,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在纯手感的平面设计领域,开拓出一片天地。起步,是从做五月天的唱片开始;而后来,他有幸接到了周杰伦第四张唱片《七里香》的专辑设计案,就此,一举成名。
      
      作为一名设计师,卖过了自己的作品一次以后,还可以聚成书稿,再卖一次;这已经是相当成功的表现了。打开此书就会发现,聂永真其人,果真有着极其敏锐的设计触觉。当一张张唱片和书的封面或内页,展现在我面前时,它们已不再是作为媒材的纸张,而是外延为一个被作者脑力所限定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他意由心生,收放自如,每当信手涂鸦,随意点染之际,笔底已然烟阑丛生,江湖自现。
      
      我对这本书,真是看得喜欢。做唱片或是书的封面设计,国内有几个很好的设计师,都是我一直在关注的,比如陆智昌,比如小马哥,朱鄂,蔡立国,罗洪,张志全,以及较早的陶雪华,宁成春,吕敬人等,一时星辰闪烁,风姿凛凛,皆不愧为一代名家。其余诸辈,只能徒叹身不逢时,混口饭吃罢了。现在的这位聂先生,在我看来,已然跻身于名家之列;但他还多年轻,未来大有可为。与同为台湾设计师的萧青阳相比,他们的设计风格,正如各自所服务的歌手一样,聂更偏向于流行,而萧,则为小众所迷恋。
      
      说到《Re:没有代表作》本身所拥有的装帧,实在是差到烂的一个设计。外面一圈小开本的纸张围绕着书本身,让人在翻阅时很是不爽。更离谱的是,竟然还用骑马钉装束内页,难道不怕生锈么?
      
      我并不是个老顽固,不能接受哪怕只是新奇一点的事物;但我觉得设计,不论门类,只有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考量,才能得到一个或许不错的成果。
      
      我以为,要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天赋与勤奋是并列第一位的,缺一不可。很多设计者都在网上抱怨自己工作的辛苦,你辛苦什么?谁不辛苦?更悲哀的是,往往是这些人,一辈子也创造不出一个好作品。选择做这行,就要做好思想准备。就像聂先生在书中所说:“要费尽心思,用健康,用跟家人相处的时间,用跟情人相处的时间来换取一个光鲜的作品”
      
      最后,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我常年定向购买的两家顶级出版社之一,没有辜负读者信任,推出了这本好书,我很满意,当然装帧和定价除外。
      
  •     这个书印刷的复杂性,在大众出版市场上,是相当少有。
      
      价格控制也很出色。才58元。
      
      因为我知,按照文治在磨铁的印制成本率,做出这个成本价格比,完全没有可能。
      
      聂永真的设计方式和风格很招人喜欢。
      
      从这个书也看得出来,聂的设计一直进化着。
      
      相对于设计师自己而言,进化这一点很重要。
      
      骑马钉我很钟爱,一直要出骑马钉的刊来着。
      
      
      
      
      
  •     我以为是本书,看价钱我以为是本还算厚的书。直到我拆开快递送来的纸箱,我还以为那会是本书,而手中拿着的这本册子是赠品——它实在很像曾在欧洲博物馆或现代艺术展上拿到的敦实的宣传册——我收罗了很多它们,出于“美”的理由——而这本册子,确实也很美。
      
      文字不多,中英文对半。中文好好读完了,英文就不再劳烦。完全是写博客的自在气息,有很多闪光点而显得波光粼粼,否则我也不会一下子就在第一篇文章中拎出这句话作为题目,而且我会一直记得这句话。
      
      我觉得,没有那些唱片和书摆在这本册子旁边并存,这本册子就不完整。最终我退而求其次地选择把涵盖了的CD都听一遍,试图期待再看到设计作品的时候会感受到不同。有必要关联起来吗?在几乎没有再买CD的日子,我还是会为装帧而买一本书,仅仅为外表打动——这不叫肤浅。
      
      点了力荐,但脑袋里回转了一下,想不到要推荐给任何特定某某人。以上,是对翻阅它时体会到的愉悦而致以的感谢。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塞到博物馆那一包艺术气息浓重的好看册子里去。
  •     感官穿行
      
      
      当你来到唱片店,放眼望去,架上周杰伦、五月天、蔡依林、王力宏、S.H.E.、陶喆、黄立行、林宥嘉……琳琅满目的唱片,充斥精彩视觉感的封面是否让你心动地想拥有?你可知这些来自台湾,或主流或小众的歌手,或流行或摇滚的乐队的唱片平面设计70%都是由同一个人设计的?难以想象有这么一个人霸占掉如此大份额的华人流行音乐重要市场。而这位非常出色的大忙人,忙着应付焦急催稿的客户的同时,还想着挤出时间摸摸摄影,学学法文。
      
      他叫聂永真,台湾设计界最受瞩目的设计师之一。原先喜好画画的他学的是工业设计,因为不满专业方向和系里现状而决定重考,终以榜首之姿考上商业设计系。大二时参加诚品商场文案创意比赛获奖,以“特约文案”出道。八年前接了第一份被正式邀约的唱片封套设计案: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唱片案子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周杰伦从《叶惠美》开始的多张专辑封套设计。
      
      这只 1977年出生的“狮子”还涉足书籍装帧、戏剧/电影海报、文案多个领域的工作,而且均做得有声有色。给北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设计的《京极夏彦系列作品:姑获鸟之夏、魍魉之匣、狂骨之梦》简体中译本装帧,获选去年的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最佳作品,那些封面上层次繁复细腻的画作,渗出图形之美的毛笔书法字以及用纸工艺突出的纹理手感令读者爱不释手。
      
      2009年,聂永真出版了个人作品集《Re_没有代表作》,收录自己七年设计生涯的近一百件重要设计作品。数种尺寸/纸质结合大玩图书形式,正是他一贯喜好把玩材料质地的手法。最近聂永真就在忙着做该书的简体版出版计划(八月),希望喜欢流行视觉文化的读者能早日阅览到。
      
      
      品尝城市
      
      在台中的成长生活里,当地传统环境有否影响了你的创作?似乎台湾发达城市的审美观念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到了台北后,这座开放的城市又是否赋予了你什么不一样的灵感呢?
      
      还在台中的时候,尚未接触创作或设计,高中毕业后便北上至台北读大学、学设计,自己其实很难理出台中是否对我后来的设计之路有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台中一直都有一些很棒的地方或事件是相当具有艺术水平的,台中有很多茶馆、主题餐厅、书店、艺文展演的场地等……空间的装置跟人文诉求的概念都发挥地很好很成熟,让人喜欢。
      
      台湾主要城市的文化与娱乐传播的确似乎与日本有着连动的关系,台北与东京之间的交通方便快速,所以两地信息通常会互通更新得比其它城市更快,致“类日本”的潮流、设计与审美品味在早期一度蔚为主流传播与认同的某种特定符码。近几年则比较平衡一点,国际间各城市的刊物或信息皆同时很平均或混和地在地发声。
      
      台北地狭人稠,气候不定、夏季多与冬天阴冷,这样的气氛反而让自己感觉到格外诗意。另一方面,因为台北是台湾的主要城市,人才济济,在这座城市里常常可以认识一些来自国内外或各地天分很棒的朋友以及接触到特别的作品,在台北二分之一以上都是中南部外地人,这个城市的文化流动与美感观点因为“人”与“背景经验”的关系而变得更具选择性,这样密集能量的刺激总能让自己开拓眼界。
      
      
      你和内地的出版社有过合作并因此获得大陆这边的奖项在,那你有否来过大陆?
      
      国、高中时候有跟爸妈返乡探亲过两三次(爸爸是广东人、妈妈是台湾人),几年前跟家人去桂林玩了一趟,但目前为止一直都还没有机会到过上海或北京。
      
      对内地的城市面貌大半来自中外刊物及电视节目,我觉得内地最珍贵的地方是无论各城市皆保有当地具特色的文化特征,新规划区与旧房舍的同时并存非常地迷人,再现代化的都市都必须要兼顾老房子的保存、维护或空间的再利用,我喜欢目前这样的面貌。
      
      对内地视觉、艺术跟设计的认识一样来自中外刊物以网络上的媒体传播(如flickr网站等),中国在前卫艺术面貌与美术创作人才上开始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气质跟氛围,带着一种“冷静”与“内爆”的美感与诗意(当然也有普通无趣设计的存在啦),Prada在2010年超现实形象黑白短片里,以中国城市/中国人的面貌做主梗,我认为它也同时演绎出了当今中国一道正存在着的、令人注目的神秘美丽表情。
      
      
      制造诗意
      
      你为“抽象”的文学、音乐作品设计的书籍、唱片封套大部分都很喜欢用“具象”的摄影照片(比如人物、对象),是出于商业考虑,还是你个人喜欢摄影,认为这些图像很有诗意呢?
      
      我不太会因为商业考虑而做出连带影响的选择。其实为“设计物”磨合出感觉对的影像需要更多的感受与功力,即便是具象的摄影照片,若它带有抽象的文学指射意涵,同时兼顾阅/听人(消费者)第一眼看到这个设计物的感觉层面,它便是一个高招的“美学的技术”。
      
      图像的原稿或本身不会生来就带有诗意,通常要经过在美感上刻意地安排或正确的安置,才会产生特有的感觉跟诗意,我擅长用“自溺”跟“感觉”将图文/设计作品赋予诗意,但通常在经过我这一关之前,图像只是图像,照片只是照片,文字就也只是文字而已。
      
      
      你会挑案子来接吗?刚接触一份案子的时候,你是如何去展开设计的?
      
      会,我会看感觉以及自己调性的合适度挑案子。就唱片来说,会看自己对该案的艺人/音乐/企划方向有没有感觉跟成熟的想法;就书的设计来说,会先考虑书的内容是否让自己喜欢,出版社是否能给足够的美感发挥空间不致干涉太多等。音乐的部份会跟企画、摄影共同讨论方向,或花时翻阅自己历年收集的素材数据库(杂志、书刊、拍照、网络)去幻想、去转换成新的可能性;书的部份我会由出版社编辑提报给书店用的新书讯息/简介中,找寻关系主视觉的关键词——无论抽/具象,再去取得、制造合宜的视觉元素,然后花时间跟感觉去试。
      
      
      设计书籍的难处是?
      
      设计书籍对我而言较大的难处是面临装帧成本考虑时的让步,另一个有时会出现的难处是有些出版社编辑或上层会以自己的主观美感判断或市场考虑,试图要设计师修改成他们想象的轮廓,但不是每个出版社编辑或上层都能有一个好感觉去做这件事,大半时候让步给优秀资深的设计师做负责且精准的判断是必要的。
      
      
      怎么看待那些纯色书皮上没有任何图像花纹,只有一行标题的设计呢?
      
      这种设计对大部分的视觉设计师来说是安全好看的。我也希望我书架上所有的书都没有图像,只单纯安静地打上书名,对设计师来说或许这样就够了,但对市场或普罗大众则不一定。这类设计必须要精准测量你的目标是谁、你想卖给谁。
      
      另一方面,这类的书也已经太多了不是吗?当然我相信无论设计一本简单只上标题的书、或一本封面以图像为主的书都需要一定的功力,要思考的是,当过多设计师太常做一样的事,渐渐地它对于设计圈或出版市场来说,便再也不是一个多了不起的挑战。
      
      
      在你看来,什么是商业化什么是艺术化?有一个衡量的界线吗?是不是只要大众接受了,再艺术化的设计也是商业的,安迪·沃霍尔也说过“商业艺术乃是‘艺术’的下一个阶段”这种话。
      
      我觉得商业化的设计较带有“媚俗”与“市场取向”的特质,讯息的强制露出、清楚与叫卖式的传达、雅俗共赏的安全图像都是偏向商业化设计的特质;艺术化的作品则建立在一个无须顾及普罗大众讯息接收是否达到平均的概念,它可以是一种小聪明、小圈子内的特定语言,它是一种作者与风格取向,它要的是认同而不是消费。
      
      但商业化跟艺术化并不是二元对立的,我相信介于两者间的灰色地带各种敏感倾向的庞大,它因应不同的社群需求跟而存在。
      
      安迪·沃霍尔的确是一个很棒的预言家, “商业艺术”并不绝对等于“商业化”,我相信他的意思是:我们存在于这个充满符号消费的资本主义世界中,艺术与创作的题材从当代生活中取样,必定是不可挡的趋势之一。
      
      
      预建未来
      
      你有这么丰厚的音乐/书籍设计经历,是否可以凭着相关工作量的大小来侧面地评价出华语乐坛当前的状态是否稳步发展或者处于低迷状态?听众/乐迷的审美、口味是否反过来影响了音乐的发展走向和唱片公司对你的要求?
      
      我是七年前才加入唱片设计的行列,没有经过最大鸣大放的那个蓬勃年代。其实手上跟同业唱片的设计量一直都是稳定的,不稳定的是它的卖量。不过台湾华语唱片因中国内地市场的开拓,它还是有点生机的。另一方面,音乐/唱片在近年来逐渐成回歌手经纪事业发展的形象跳板,音乐与唱片是制造“质感”、“认同”与“歌手定位”,而经纪发展则是第二阶段的要抢的“饼”。
      
      听众/乐迷的审美品味是否影响到唱片公司的决策这件事,其实因唱片公司而异。有些唱片公司以保守与市场需求为上,有些唱片公司则抱以理想与创新试图成为音乐圈内领先的标的。其实这两种都有遇到,至少不是只存在第一种,还不会太惨。
      
      
      你如何看待MP3这种被传统唱片业捶骂的数码格式,以及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抬头的电子书行业呢?如果有出版方邀约你为MP3和PDF这种数字格式做视觉设计,你是否接这案子呢…….因为你对材质很喜爱啊,数字格式就丧失了这乐趣。但是可以玩flesh动态效果呢,哈哈。
      
      世界在改变,任何东西或观念都有存在或再更新的必要。数字格式化的视觉设计我并不会排斥,任何东西的设计都可以找得到感动的地方,我喜欢玩跟常识新的东西。自己的确很喜欢有手感的东西,当世界变得越数字,这些东西对我而言就越重要。
      
      
      请你设想一下,50年甚至100年后的人类是通过什么样的媒介吸取知识和聆听音乐的呢?
      
      1) 无形讯号:传播物藉由空气中特定介质(媒介)的反射(类似Wifi),传达至感官。
      2) 墙:墙成为最通用的触控互动媒介,无论是家里、公共场所、户外,任一道墙皆装设了互动碰触与影音系统,随时提供全人类用自己的账号登入、收信、开会、搜寻、观看实时影音等。墙从“一道道墙”转变成为了“一道沟通面板”。
      
      * 文/ Evan (本文刊登于《动感地带》2010年五月刊)
      http://dinz.blogbus.com/logs/72094833.html
  •   开头和结尾
  •   不点”有用“和”推荐“的沙发都是耍流氓。
  •   好嘛 我沉浸在你开头和结尾呢
  •    跟过去说Goodbye,才能和未来Say Hello。
  •   周杰伦第四张唱片是叶惠美。
  •   文/ Evan (本文刊登于《动感地带》2010年五月刊)
  •   你这是吃饱了么?
  •   = = 被你發現了。。這說明我多關注你啊!
  •   哟哟 我脸红了也!!
  •   你也会脸红!
  •   我也会开玩笑!
  •   哈哈,有空我去看看这本书
  •   原来是你写的文啊,我要推荐。恰好聂永真最近很火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