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衣裳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袁仄,胡月 著  页数:448  

前言

  序言  “雲想衣裳花想容”,詩也。雲想,花想,其實是人想。  衣是人的生活必需,是藝術要求、美學追索,是人的文明史,文化史中的大篇章,非大手筆難書也。  袁仄、胡月這一雙小兒女居然寫出了這麼一部可稱宏偉的《百年衣裳》。稱這一對年輕中年的夫妻為小兒女,我是由衷地叫得出的。胡月是我的好友、密友胡石言的愛女,袁仄是愛婿,把他倆的此生交付了服裝此一行業,此一美業。石言是電影《柳堡的故事》並其主題歌《九九豔陽天》的創作者,而我是他的首席伴奏。歷經了歷史性的坎坷,我們仍有著共同的心聲、理想:“我是一個愛國主義者,更是一個‘人類主義’者。”(見胡石言舊劄中的一句遺言)  這三言兩語裡有著我們共同的歷史性的樂觀的悲劇,並悲觀的喜劇。我也沒想到百年衣裳卻包容了我們和我們的父母子女所經歷的百年歷史。且不說慈禧太后為洋人擺樣拍照,蔣介石與毛澤東均著中山裝合影……就說“柳堡”中小戰士的舊軍裝,石言和我倆人都穿了大半生。在祖國大動亂後的一個早晨,我仍著舊軍裝,在什□海邊晨練,一位京韻老太太悄悄走過來,悄悄說:“您怎麼還穿這個,誰看著都不合適!”俱往矣,如今誰看著都還合適,且可自以為榮。  又沒想到此書借用了不少我的私家照,我幾乎看到了我個人的家史與自傳。別位讀者當然不可能經歷相同,但你總能感到自己親歷過的或遠或近的歷史。那就很有意思了,是吧?我這欲言又止的三言兩語能勾起你一閱一翻的興趣嗎?那也就算對得起大時代小兒女歷史性的重託,為之小序,如斯。  國內著名戲劇學家 黃宗江

内容概要

  中國歷經的20世紀是社會激蕩的百年,亦是新舊觀念混雜、東西文化碰撞的百年。  《百年衣裳: 20世紀中國服裝流變》以國人"衣"生活的視角,梳理了服裝領域這百年的歷史變遷。從清末的長袍、馬褂、瓜皮帽、鑲滾襖裙,到民國的燕尾服、圓筒帽、旗袍、西裝、中山裝,再到1949年以後的列寧裝、人民裝、紅衛兵裝,以及改革開放後的喇叭褲、文化衫、吊帶裙等,評述服飾興衰,探究風尚源流,笑談百年"衣裳"。  作為服裝學者的兩位作者從政治、社會、文化角度加以鉤沉,於生活史的廣闊空間縱橫開闔:從文獻、報章,到小說、俚語,所呈現的公共記憶與私人記憶,立體地勾畫出中國人穿衣現象中的時代烙印。385幀圖像,既有歷史照片、家庭寫真、服裝實物及老月份牌畫、老插圖等作為重現,亦有當代名家的水墨題圖、淡彩插圖以為點睛。

作者简介

  袁仄  1948年生於上海。畢業於蘇州絲綢工學院,文學碩士,哲學碩士,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從事服裝史論、傳統服飾文化搶救及設計藝術史等方面教學研究。  胡月  1957年生於江蘇南京。畢業於蘇州絲綢工學院,北京服裝學院教授。中國女裝品牌"例外"設計總監,從事服裝設計教學和服飾文化理論研究。

书籍目录

為衣作序/黃宗江代序/許覺民第一章 世紀初(1901-1910)1.“垂衣裳而天下治”2.固守其舊為社稷3.洋貨與洋風漸入4.長袍馬褂瓜皮帽5.滿漢融合的女裝第二章 1910年代(1911-1920)1.新舊之間2.剪辮與放足之徑3.服制立法為先4.亦破亦立,服飾教化5.舶來洋裝與長袍馬褂6.中西莫辨,倫類難分7.摒棄流風遺俗第三章 1920年代(1921-1930)1.舊的不去,新的不來2.政治理想催生中山裝3.“女人穿上了長袍”4.“美的人生觀”5.中西不悖,土洋結合6.扮美的自覺第四章 1930年代(19311-1940)1.旗袍的黃金時代2.海派的摩登歲月3.“有損觀瞻”的時髦女郎4.“新生活”與運動5.月份牌上的“新女性”6.男女裝的民國模式7.救國與國貨運動第五章 1940年代(1941-1950)1.民國時尚素描2.旗袍,再度黃金時代3.從鳳冠霞帔到婚紗4.體育文明與運動服裝第六章 1950年代(1951-1960)1.一場嬗變2.“洗澡”與制服3.“同志”年代與列寧裝4.凋零的旗袍5.泛政治化服飾6.短暫的繁榮7.縫縫補補又三年8.大辮子、幹部帽和“千層底”第七章 1960年代(1961-1970)1.“數字化生存”--票證年代2.不愛紅裝愛武裝3.造反狂飆與“紅衛兵裝”4.席捲“四舊”服飾殘雲5.服飾的“安全係數”6.從“毛裝”到“一軍二幹三工”第八章 1970年代(1971-1980)1.荒謬年代的畸形審美2.徘徊的服裝產業3.暗潮湧動4.委屈的女性5.“壇子”已打破第九章 1980年代(1981-1990)1.進發的慾望2.時髦的褲子3.以服裝為龍頭4.西裝熱5.文化衫與另類文化6.與國際時尚接軌7.“傻子過年看隔壁”第十章 1990年代(1991-2000)1.“作秀”不僅僅是姿態2.品牌與扮“酷”3.直視直言的性感4.新新人類與新時尚5.後現代的花樣年華後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