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地下教育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茶杯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彭浩翔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2009年9月在彭浩翔博客开设的《爱的地下教育》答信专栏,专门解答读者各种奇难杂症。内容涉及爱情辅导、性教育、心理治疗等范围。
由于文字恶搞辛辣,推出后迅即于网络火热。每周数十万网民追捧转发,更被各大报刊杂志邀请开设《爱》的专栏,在《外滩画报》、《城市画报》、《男人装》等总发行量超过一百六十多万份的报刊杂志上连载。同时,该书已被网络媒体及电影公司洽购改编版权,计划以其内容改编成同名单元式网络感情节目及电影,足见此栏在答问界中风头的一时无两。

作者简介

彭浩翔,当今华语影坛最瞩目、创作力最澎湃之青年导演。1973年生于香港。五岁时因被家人认为患有轻度智障,险些入读特殊小学,但却在智力测验中证实智商高达135分。自十二岁起,即与兄长用摄录机自导自演枪战片。1993年到台湾升学,半年后辍学回港,随即加入电视台担任编剧,同时亦兼写小说及影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愛的地下教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感觉,这书太够劲了。
      
      早些看这书,或许不会在感情中淹的半死不活的。
      屁大点事儿,自己都明白利弊,受不得起诱惑而已。
      这书就是个大棒子,当头一棒而已。
      再想不开,就去死好了,不然也会被生活拖的慢慢淹死。
  •     1.你要吃巧克力味的屎,还是屎味的巧克力?
      2.是不是人人都要面对一个问题: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3.中文,许多时候很复杂,复杂得大家在说着相同的语言,还得要翻译。
      4.人人头上一片天,许多时候,只是我们被自己的执着痴迷所蒙蔽,看不清原来还有更多选择而已。
      5.总不能因为对未来的担心,就放弃当下的感情。
      6.生活有时比电影要离奇荒诞。
      7.“犯贱”这个密码,早就刻藏于我们遗传基因中。
      8.因为选择“没选择”本身就是个选择。
      9.凡事由零变成一,都要找个突破点才成。
      10.念书的成绩并不是生命中唯一的判断价值。但无奈,这是普遍人存在的一个约定俗成的分界线。念的东西可能没用,但是我们得有个简单的标准去判断每个人。
      11.目标,最终结果不是最重要的,享受迈向理想的一段过程吧。
      12.凡尘没几个圣人,大都是些相濡以沫的贱人。
  •      那些读者来信絮絮叨叨的说了许多,有些是庸人自扰,有些名字用SRTZ等字母代替,满篇下来人物关系都很难捋顺。更有甚者,让看者时刻忍不住想要爆粗。可是每篇,彭导都一一作答。可笑的,可叹的,可悲的,可虐的,娓娓道尽人生事,用一种戏谑的语气,兼有论点和论据。比起深夜的电台广播,总是一副长者姿态,当倾诉者为FREAK的节目,这本书显得轻松愉悦兼顾人生道理。
       插科打诨在解决人生困惑上是种很难得的方式。自以为口才好的人不防试试看,怎么才能讲到让想自杀都嫌不够彻底的人听到还能笑的出来。至于能解决多少问题,这个不过是因人而异的答案。倾诉的人,大抵想寻求的是一种能够被倾听的尊重。人生的岔路嘛,有多少人按着别人指挥的方向行走?当然除了大头阿慧(出自肥彭《破事儿》)能够勇于自我嘲笑和嘲笑别人的人,活下去的时候总是会格外轻松些。
       前两天做头发,出来的效果令人大吃一惊。糟糕的就是只见惊,未见喜。发型师做安慰状:你可以让朋友都看看呀,他们一定会觉得很好看的。当时被惊吓的我,只喊出了一句:我做头发是为了自己好看,他们觉得好看有什么用?这个故事,是不是可以用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来解释? 写这个故事,是想和书中那些所有倾诉情感故事的人共勉,幸福的全部不过是来自自我的感觉。哪怕有天,你活成了别人眼中的榜样,可是心上伤口的流血不会因为艳羡的眼光而停止,能止血的,只有云南白药。
       sorry ,可能说的有点多,也可能没有特别认真的读每一封信所以才敢妄谈感受。经历情感波折的人,倒是可以和书中的人比比,谁更惨,这样会不会比较欢乐?
      
      
  •     认识彭浩翔是从《伊莎贝拉》开始的,当时并没太引起兴趣,只是觉得镜头画面的布置和色彩很漂亮,也很喜欢电影中那种含蓄的慢慢诉说的方式。前一阵子看了《维多利亚一号》,非常过瘾的一部电影,决定好好的来了解一下彭浩翔,追加的又看了几部他的电影,买了几本关于他的书,其中这本《爱的地下教育》还是最有营养的一本,适合于广大的青年群体。
      
      一:言语风格幽默,能不断的吸引着你继续的看下去,甚至忘记时间,这点来说,就是一本好书的标志。书中是彭导和很多人的问答交流,当然主题是关于爱,以及由爱而之后产生的诸多问题,作为一个香港个性十足的导演来说,他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视点,而我们需要的也正是如此,吸取别人的教训,正是不断完善自我的前提。
      
      二:书中形式新颖,目录中分成了正式的上课时间和课间的小休。正式的课程当然篇幅稍长,并合理的进行了成组的分类,看起来思路很清晰,小休当然调侃诙谐,让思维得以放松休整。书中有很多空格来代替,也就是此处省略“多少字儿”的意思,当然有的可以猜到,彭导把这些总结为“营养的流失”,书后有一邮箱,可以下载到这些空格当中的所有流失的营养,设计很精心。
      
      总结:非常值得思考的一本书,从生活中总结了诸多鲜活的例子,了解这些,预防我们重犯那些错误,或是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自然会有如何应对的方法,值得品味,关注彭浩翔,并期待着更多的惊喜。
  •      買了很久了,但是一直沒有看,即使處在那些個淩亂的狀態,自己也忘了翻。
       然後當一切時過境遷,我把這本書翻出來,看著裏面真實而又很少聽到人提到的一個個故事,或者說一個個人的生活事件,原來我發現,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故事。
       如果有朋友問我那些東西,我未必可以回答出來,因為我也不知道什麽才是對,什麽是錯的。或許,感情本來就沒有對錯,更何況是愛?對吧,所以,翻著這本書,看到別人那些或許自己經歷過,或許從來沒有想像過的煩惱與抉擇,再看看彭導的回答,或睿智或一針見血或無可奈何,有些東西其實就是這麼地想通了。
      
       我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都是與我一樣單戀著沒有結果的人,還有很多人甚至傻傻地為沒有結果的感情而付出。或許我們都要學會放手,學會理智的去考慮後果與是否值得行動。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有很多男女豬腳都是為著不能得到的愛情而苦惱。至於爲什麽得不到,原因千變萬化。有些人渣,並不值得我們真正地付出吧,或許。當然,在我們還不知道那個人是不是人渣的時候,唯一的出路的就是傻傻地苦惱于想。
       出了問題還能有個人能直言不諱地指出問題所在,并隨時可以敲醒自己是幸福的吧。
      
       我想,即使你沒有愛情問題,也可以看看吧,以此借鑒或者以此來思考彼此的關係,我想,這是有用的。
       人,始終得放下,因為不能勉強。
  •     贱出真爱。 我很喜欢这句话。
      
      
       彭sir最近因为《春娇与志明》而火遍大江南北。
       无数热恋的失恋的当小三的前度转正的劈腿的都在这里面寻觅着自己的影子,看着那些小小的自己在爱情里面挣扎、苟活、残喘。世间充斥着无数张志明,无数余春娇。只是他们的故事,却不怎么轻易地像电影里的那般发生。大多以落寞收场。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临晨三点多。其实那天是很累的,在回来的呼啸着的4号线上昏昏欲睡,只是不得不倒转的1号线八通线让我不得不在上车下车中寻觅出仅有的一点点精力。可是,却无端很想念这本书。回来洗过澡就开始摊开看起来,于是,就在这些贱言贱语中逐渐欲罢不能。
      
       看彭sir的字就如同打麻药失效瞬间的清醒,清醒得凛冽。
       那些来信中虽然不乏辛辣大胆风骚耍贱,但是我却在里面看到属于整个时代的人对爱的渴望、失望和无望。那些坚强外表里却是一颗颗脆弱多孔的心,它们的不堪一击都在水泥城市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悄悄掩埋起来。让我们看起来是钢铁巨人,其实我们都是“豆腐渣工程”,轻轻一推,便破碎一地。
      
       书中的提问者尽管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还没治愈的伤口,但是问题所在常常如出一辙,刚开始我总是想:有些道理别人都讲了一百遍了,可还是有人犯错,到底是不愿承认自己还是不愿放过别人。可是,越往后看越发现其实这些人不就是每一个自己吗。时而犯贱只因追逐凡尘的爱恋,时而在一些意外遭遇的爱中做选择,在道德的底线中拷问自己的良知,在追梦的途中彷徨受伤,对,我们很贱,但我们真爱。
      
       以前看到有句话说,最好的时光,都是拿来辜负的。谁说不是呢,只有最好的时光经得起辜负,不然连本钱都没有,你拿什么辜负。我们都在那些个最好的时光中贱贱地成长起来。你看,连彭sir在最后的那篇《憋坏之三年》中也不免缅怀自己的青春时期的祭奠,说“也许因为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也可以换个说法,我们都是这样不想长大的。放纵过,憋坏过。”足以说明,贱过,没什么大不了,只是过了贱的年纪,你仍然揪住不放,那只能说你很难贱出真爱了。
      
      
       也许你还在走向贱的路上,也许你刚刚离开,也许你正在贱这条路上走得浑然不知,也许你正见证着别人的现在正如别人阅览着你的曾经,但是,相信,只愿,你不会在真爱的的途中贱行贱远。
      
      
       最后,祝我们这些贱人们或者说老去的贱人们,永远真爱。
      
      
      
      
      
  •     注意到彭浩翔是看他在新浪的问答,很辛辣,很有趣。彭导是70年代生人,思想既成熟又犀利。而且对于女性比较尊重(连岳也是这样)。和连岳相比,彭导的回答比较轻松诙谐,有时候会恶搞。感觉他是一个在正常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孩,拥有起码的社会伦理,而且是比较聪明,悟性较高的那类人。在众多的香港导演中也是我比较欣赏的类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