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西藏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王小彬 人民出版社 (2009-09出版)  作者:王小彬  页数:76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949年以降新中国的西藏政策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这是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判断形势,及时提出政策和策略密切相关的,也是与西藏各级党政组织对政策的正确批示的.西藏工委及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制定和发布的;从政策文件等欲达到目的来看,可分为:维护社会政治环境的稳定、推动民主改革顺利进行、扩大和巩固上层统一战线、巩固民主改革成果、建立和健全党的组织、提高干部执行政策的水平、处理好民族宗教关系。

作者简介

王小彬,男,1966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共产党西藏政策。曾在西藏工作11年。发表关于西藏当代政治研究论文30多篇,译著有《在藏被俘记》、《乔装赴拉萨》等,专著有《中国共产党西藏政策的历史考察》,合著有《解放西藏史》、《汪锋传》、《50年真相——西藏民主改革与达赖的流亡生涯》,参与编写《昌都地区志》等书。曾多次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共党史优秀论文奖等。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在加拿大渥太华莱斯特国际语言学校作访问学者。2008年5月作为中国藏学家代表团成员赴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作学术讲座。

书籍目录

导言一、新中吲西藏工作政策的内涵和外延二、新中国西藏工作政策与西藏工作思想的关系三、研究目的、现状和方法四、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第1章 和平解放暂维原状一、解放西藏的仟务和部署二、“十七条协议”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第2章 和平改革区别对待一、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演变二、西藏民主改革的伟大实践三、西藏民主改革的基本方针政策和特点四、西藏民主改革是世界人权史卜光辉的一页第3章 “稳定发展”成立自治区一、“稳定发展”时期的社会陛质论二、从《西藏日报》元旦社论看“稳定发展”政策三、“稳定发展”政策的曲折发展四、稳定发展时期涉及统战政策的一个重大历史问题五、从“三面四方”的政权形式到统一的西藏自治区第4章 “文化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一、“文革”在西藏的发动过程二、“文革”前期的西藏工作政策三、“文革”中的社会主义改造第5章 拨乱反正落实政策一、中央31号文件与西藏新时期开端二、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三、拉萨骚乱及其成因第6章 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一、前进中的新转折二、西藏工作的两个里程碑三、西藏工作指导方针的形成与确立第7章 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一、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社会经济加快发展二、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吲家对西藏实行的特殊优惠政策三、援藏工作持续有效四、反分裂斗争的继续和深入第8章 十六大以来新的里程碑一、12号文件是对第三、四次座谈会指导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二、“十一五”时期政策导向和内容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四、“3·14事件”的发生及原因的初步分析五、2002年以来中央政府与达赖私人代表的接触商谈第9章 经济事业发展成就一、农牧业二、工业三、旅游业四、交通运输业五、邮电通信业第10章 社会事业发展成就一、教育事业二、文化艺术事业三、卫生事业四、人口与优生优育五、环境保护与建设结语 新中国西藏工作的历史经验一、新中国西藏工作的简要历程二、新中国西藏工作的历史经验附录西藏的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西藏自治区人权事业新进展西藏文化的发展西藏的现代化发展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西藏民主改革50年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所谓“政策”是指政党、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政治目标是划分政治阶段的依据,是制定政策和落实政策的归结点。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一项政策制定和落实是否成功的标准。西藏工作政策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呢?——从中国的西藏工作政策的性质角度看,西藏是祖国的一部分,西藏工作是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一部分。这里西藏工作政策就是指党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阶段为实现特定目标采取的方法或措施,是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在西藏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党和政府在西藏各阶段落实纲领的具体措施。——从西藏工作政策的内在结构角度看,西藏工作政策是一个体系,是党和政府在西藏各方面工作实践的指导方法和具体措施。体系之内各个内容既有上下关系,即指导思想、方针和落实措施之间的关系,前者是管总的,后者是管某个局部的;也有并列平行的关系,如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政策,每一项政策针对一类或一项具体工作;还有前后延续性的关系,有的内容适用期较长,有的适用期较短。——从西藏工作政策的制定、落实者角度看,党中央、国务院、西藏自治区各级党政组织是制定和实施新中国西藏工作政策的主体。其中党中央、国务院制定西藏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各部门制订分类政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各级党政组织根据西藏实际情况贯彻执行中央政策,制定落实措施,并组织实施。——从西藏工作政策的载体角度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意志不仅体现在各级组织的文件中,也体现在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中,因此,西藏工作政策既体现在党中央、国家各部门及自治区各级党政组织、人大的文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指示中,同时体现在各项法律法规中。——从西藏工作政策的适用范围角度看,有些政策是只适用于西藏自治区范围之内的,大量的政策实际上是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在西藏工作中的落实措施,如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统战政策、干部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等等。这些政策通常根据西藏的具体特点而细化。——从西藏工作政策的制定过程角度看,每一项政策通常都经过了政策分析、政策制定、政策实施、信息反馈、完善发展几个阶段,有些政策随着适用情况的改变而终止,或被新政策所取代。——从西藏工作的政策和策略的关系看,政策目标有明显的原则性或刚性特征,是不可动摇的,而策略是为落实政策采取的手段,通常目的在于调整实施政策的力度、广度、进度和频度,具有灵活性。新中国西藏工作充分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政策和策略的统~。二。新中国西藏工作政策与西藏工作思想的关系1949年以降新中国的西藏政策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这是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判断形势,及时提出政策和策略密切相关的,也是与西藏各级党政组织对政策的正确批示的.西藏工委及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制定和发布的;(4)从政策文件等欲达到目的来看,可分为:维护社会政治环境的稳定、推动民主改革顺利进行、扩大和巩固上层统一战线、巩固民主改革成果、建立和健全党的组织、提高干部执行政策的水平、处理好民族宗教关系。(二)西藏民主改革的理论创造与政策特点1.具有极强的理论政策上的独创性(1)赎买政策。对农奴主、农奴主代理人和牧主,按其参叛与否,采取区别对待政策。对未叛农奴主及代理人的生产资料采取赎买政策。《关于当前在平叛工作中几个政策问题的决定》、《关于西藏地区土地制度改革方案》、《关于执行赎买政策的具体办法》中集中制定了赎买政策。该政策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在革命过程中关于土地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长达近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的过渡时期,不管是在革命根据地,还是在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时期,如何用和平的方式,以最小的代价来解决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十分关注并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曾试图用革命导师的科学理论和大胆设想来解决和处理旧社会所遗留下来的一切生产资料及自然资源。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写道:“我们的党一旦掌握了国家政权,就应该干脆地剥夺大土地占有者,就像剥夺工厂主一样。这一剥夺是否要用赎买来实行,这大半不取决于我们,而取决于我们取得政权时的情况,尤其是也取决于大土地占有者先生们自己的态度。我们决不认为,赎买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容许的;马克思曾向我讲过(并且讲过好多次!)他的意见:假如我们能赎买下这整个匪帮,那对于我们最便宜不过了。”

后记

我是1990年到西藏昌都工作的。往事如烟,历历在目。记得从成都到昌都1200公里的路程,用了8天。到昌都城的那天晚上已经是凌晨2点。旅客们散尽后,只剩下我们四个新来的大学生。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镇上所有的招待所都住满了从各县来考内地西藏班的学生。无奈我们几人就坐在客运站门口的台阶上。没有电话,与教育局无法联系。同伴三人喝酒暖身,唯我独自一人不会饮酒,就那样呆坐着,只穿一件衬衣,听着澜沧江哗哗的流水声和大街小巷的犬吠声。直到天亮,我们才安排两人看行李,另两人步行到教育局接洽……1997年的元月特别冷。我准备参加全国统一的硕士研究生考试。考点设在了昌都地区教育局的招生办。全地区11个县考生只有我一人。考试的前一天,招办通知我,公共课试卷还未到。情急之下,我央求招办的同志,别让我错过这次难得的考试机会。西藏自治区教委的答复是:明年再考吧!很意外,国家教委却答应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参加考试。统考那天,和全国所有的考生一样,8点半,我就走进考点,所不同的是:全国各地的考生们忙着答题;我则是静静地坐在招办的一个办公室等着考试时间的终了。还有两个工作人员“看着”我,不能与外界有任何联系。11点半第一场公共课政治考试结束。中午12点,昌都地委机要局的同志给招办送来了从北京传真来的试卷,他们还要将传真用的热敏纸上的试题又复印在普通答题纸上,开始答题时已经是12点半。海拔3200米的昌都.天气很冷.也没有暖气。还不错,我爱人在家做了我喜欢吃的面食,提前送来。从达杂塘(马草坝)步行到司托塘(云南坝)要半个小时,那年头,没有公交车,也没有出租车。

编辑推荐

《经略西藏:新中国西藏工作60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略西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