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关于农业的“两个飞跃”思想与实践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爱玉  页数:345  字数:290000  

前言

  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关系着国家发展的全局,也始终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中是走过弯路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的倡导和支持下,改革首先从农村拉开大幕。在恢复过去以农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后,迅速在全国推行并建立起以家庭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废除了僵化的人民公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几年间,农业迅速得到发展,农村迅速出现了生气,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迅速得到改善。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经验被运用到城市,改革由农村推向城市,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道路,社会主义中国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今天的中国已总体上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发展阶段,进入全面建设新农村,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农业依然薄弱,农村发展依然滞后,农民增收依然困难。

内容概要

本书以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30年伟大实践为依据,从土地经营形式及其制度的改革创新切入,以合作制、集体化、承包制、集约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线索,研究了邓小平关于我国农业的“两个飞跃”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意义和实践;并以闽北农村的典型案例诠释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的科学性,探讨了我国农业向“第二个飞跃”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

陈爱玉,福州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997年被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聘为党员领导干部在职研究生班责任导师,任期三年。现为福建省科学社会主义暨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

书籍目录

序导言第一章  列宁的农业合作制理论及其意义  一、列宁探索农业合作制理论的形成过程    (一)第一阶段:建立全国公民参加的消费合作社    (二)第二阶段:按社会主义原则建立各类集体农庄    (三)第三阶段:积极探索产销合作社的形式  二、列宁关于农业合作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合作社的形式    (二)关于合作社的性质    (三)关于合作社的作用和意义    (四)关于合作社的原则和措施  三、列宁农业合作制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第二章  中苏两国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异同及其经验教训  一、中苏两国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发展概况    (一)苏联全盘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发展概况    (二)中国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发展概况  二、中苏两国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差异分析    (一)实现农业集体化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不同    (二)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时间和形式不同    (三)实行的阶级政策和消灭富农阶级的方法不同    (四)处理农业集体化与机械化的关系不同    (五)坚持自愿互利原则的效果不同  三、中苏两国农业集体化道路的相同分析    (一)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和目的基本相同    (二)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模式基本相同    (三)推进农业集体化的速度和处理党内分歧的方法相同  四、中苏两国农业集体化道路的经验教训    (一)中国农业集体化道路的经验    (二)中苏两国农业集体化道路的教训第三章  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形成  一、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思想形成的前提条件    (一)深刻认识农业集体化道路存在的问题    (二)深刻分析农业集体化道路存在问题的原因      (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革  二、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直接来源    (一)合作化时期对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办法的初步探索    (二)高级社建成前后对其规模和生产责任制的再探索  三、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两个飞跃”思想的酝酿阶段    (二)“第一个飞跃”思想的形成阶段    (三)“两个飞跃”思想的最后形成阶段第四章  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内容及其意义  一、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依靠政策和科学实现废旧立新的“第一个飞跃”    (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坚持长期不变    (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总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    (四)发展集体经济的主要途径是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    (五)实现“第二个飞跃”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二、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重要 意义    (一)指导了我国农业取得“第一个飞跃”的巨大成就    (二)揭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规律第五章  “两个飞跃”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农业合作制理论  一、重视国情的研究:坚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    (一)强调制定政策应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    (二)提出推行改革的措施和衡量标准  二、善于总结经验:坚持在吸取历史经验中稳步地推进改革    (一)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推行改革    (二)在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中推进改革  三、坚持自愿互利原则:贯穿于“两个飞跃”思想的始终    (一)让农民自愿选择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二)强调规模经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遵循经济规律:通过农户与市场的连接发展集体经济    (一)培育农户向商品生产经营者转变    (二)培育小农户与大市场连接的载体  五、重视城乡协调发展:积极寻找缩小城乡差距的出路    (一)重视工农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二)提出建设大批小型新型乡镇第六章  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思想在闽北农村的实践  一、闽北农村实现“第一个飞跃”的曲折历程    (一)闽北农民对生产责任制的艰辛探索    (二)“第一个飞跃”在闽北农村实现的曲折及其成就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闽北农村发展的新成果  二、“第二个飞跃”在闽北农村发展的趋势    (一)闽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二)闽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三)闽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取得的初步成效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小山村带来新气象    (一)促进了社员增产增收和示范作用    (二)带动了多种经营的发展和劳动力的就地充分就业    (三)发挥了培育新型农民的功能    (四)推动了小山村社区的新变化第七章  我国农业向“第二个飞跃”发展的途径及其思考  一、我国农业向“第二个飞跃”发展的途径及其趋势    (一)我国农业向“第二个飞跃”发展的途径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与性质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及其趋势  二、我国农业实现“第二个飞跃”面临的问题     (一)人们对“两个飞跃”思想缺乏全面的认识    (二)构建“第二个飞跃”的外部条件任务繁重    (三)完善“第二个飞跃”的内部组织功能任务艰巨    (四)实现“第二个飞跃”的主体素质较低  三、我国农业改革向“第二个飞跃”发展的思考    (一)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两个飞跃”的思想    (二)积极构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外部条件    (三)坚持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要求    (四)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人才队伍的培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是关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及其合作制理论的研究。这类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在1985年提出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思路比较好”①的论点后,我国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就多起来,不仅有论文,更有各种专著。如曾长秋《列宁合作制思想与中国农业的“两个飞跃”》(《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杨会春《列宁经济思想新探》(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沈志华《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等,以及相关的专著、教材都有涉猎。如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高放、李景治、蒲国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杜康传、李景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等。  第三类,是关于苏联和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研究。如卢之超、王正泉《斯大林与社会主义——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剖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等。  上述论著、论文和教材所研究的内容涉及面广,主要有:从列宁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和内容,研究新经济政策的性质、意义及其成果;根据列宁的农业合作制理论,研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实现农业合作社的要求、性质和作用等;从农业集体化的角度,对斯大林时期和我国农业集体化的比较研究,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就邓小平关于农业的“两个飞跃”思想和中国小农经济改造问题,从经济学与所有制的角度,论述“两个飞跃”思想对列宁农业合作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邓小平关于农业的“两个飞跃”思想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