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模式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高岸起  页数:422  

前言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模式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模式树起了一座座巍峨耸立的理论丰碑,汇聚了蔚为大观的精神文化遗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学者们凭其不屈的理论精神,孜孜矻矻,勉力奋耕,创造了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伟大学术成果。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模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面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模式这份珍贵的学术资源,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尽心力,梓行之、传播之,坚持之、继承之,倡扬之、成熟之,创新之、发展之。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模式的伟大光芒能够照亮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道路,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模式能够跨越时空,传诸久远,并嘉惠和裨益人们。21世纪,应该是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纪,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新世纪创造新的辉煌,离不开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导。只有用人类创造的优秀理论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因为如此,我们就要不断研究、总结和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模式的伟大成果。

内容概要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课题成果。本书旨在通过对主体性问题的嬗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功能、马克思认识论模式、恩格斯认识论模式、列宁认识论模式、毛泽东认识论模式、邓小平认识论模式、江泽民认识论模式、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论意义.科学发展的认识论意义、现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模式的分析,历史和逻辑地展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模式发端、演变、成熟和发展的理论轨迹,客观公正而又简洁明晰地评价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模式所建树的理论业绩..这对于人们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模式在认识论模式史上所完成的革命变革的实质是极为重要的。本书力求既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认识论模式所经历的深刻理论转变和理论发展作深度解读,又对现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模式的理论贡献作深刻分析。

作者简介

高岸起,男,1965年生,山东省莱西人,哲学学者,偏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在山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四川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后证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室党支部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代理副秘书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认识论研究分会理事、副秘书长。出版个人学术专著4部,合著和合编著作10余部,合译学术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短论100余篇。曾获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主办的首届全国“创建平安家庭,促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高峰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优秀对策信息情况报告类三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三等奖。代表性学术论著有:《认识的主体性》(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实践的主体性》(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利益的主体性》(人民出版社,2008年)。

书籍目录

序导论 重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模式第一章 主体性问题的嬗变 第一节 古代哲学和近代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 第二节 现代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 第一节 认识论的涵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涵义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特性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当代特点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道路 第七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八节 现代唯心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挑战 第九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科学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功能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行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实际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实践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时代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人生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认识世界 第七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改造世界 第八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九节 小结第四章 马克思认识论模式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二节 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第三节 把辩证法应用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四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必须进入实践领域第五章 恩格斯认识论模式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任务 第二节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第三节 认识论的基本问题 第四节 历史唯物论具有认识论意义 第五节 认识能力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第六节 认识是一个过程 第七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具体的第六章 列宁认识论模式 第一节 哲学就是认识论 第二节 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统 第三节 通过基本范畴揭示认识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第七章 毛泽东认识论模式 第一节 实事求是 第二节 哲学就是认识论 第三节 认识论和认识能力统 第四节 认识论和方法论统第八章 邓小平认识论模式 第一节 解放思想 第二节 从实际出发 第三节 实事求是 第四节 邓小平认识论模式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第九章 江泽民认识论模式 第一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节 重视实践 第三节 与时俱进第十章 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论意义 第一节 人的生理基础全面发展的认识论意义 第二节 人的心理基础全面发展的认识论意义 第三节 人的社会基础全面发展的认识论意义 第四节 人的精神基础全面发展的认识论意义 第五节 人的文化基础全面发展的认识论意义 第六节 综合考察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论意义第十一章 科学发展的认识论意义 第一节 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人类的正确选择 第三节 科学发展的认识论意义 第四节 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五节 小结第十二章 现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模式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主一客体相关认识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论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主体认识论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微观认识论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控制认识论 第六节 小结结语 将自己托付给科学意识引用文献目录后记

章节摘录

在前些年掀起的“体系热”、“方法热”中,有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脚点抱怀疑、轻视、否定的态度,而代之以非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有的人到西方现代认识论那里寻找立脚点,有的人到中国古代认识论那里寻找立脚点,并把这说成是“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他们离开坚持去发展,结果导致方向错误。也有的人离开发展去坚持,黏滞于立脚点一动不动,或复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已有的结论,挖掘一字一句的“微言大义”,或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某些具体论断上升为永恒的规范,或按一时的需要“以经注我”、“以我注经”,满足于介绍和描述,注释和引证,仅仅起到“传声筒”的作用。这种僵化的态度也不能保证方向的正确。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体系的建构,能否真正把立脚点放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识论的基本理论上,关键在于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理论本身的理解和把握能否做到准确、完整而富有创造性。而要做到这一点,总结历史的经验,我认为应当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大前提下允许多元模式互补,鼓励多种学派争鸣。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识论的基本理论,至少有两种主要模式。一种是以阐释为特点的模式,它要求研究者尽量客观地贴近原著,对其内容探幽发微,把握基本精神,发掘核心意义,并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发挥和建树。另一种是以创造为特点的模式,它要求研究者忠实于实践,站在时代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重新认识,以真正理论家的勇气对其进行补充、丰富。两种模式的互补,阐释与创造、坚持与发展的结合,必然带来学派的多种多样。

后记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课题成果。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和中国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探索和积累了新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重大成就。深入研究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历史经验,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模式在中国国内和国外学者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对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由此产生的许多重大理论争论和学术是非迫切需要得到必要的澄清和系统的说明。鉴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模式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内容,在中国国内和国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围绕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模式所展开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当代所面临的尖锐挑战。

编辑推荐

《认识论模式》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认识论模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