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斤澜说

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程绍国  页数:36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坛一坛的老酒,勾出林斤澜一段一段的文坛往事。  谈笑间,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大家轮番登场,将文坛外史演绎得如此惊心又富于意趣。林斤澜在看文坛,我们在看一个中国传统的士是怎样在历史的刀尖上行走。  细品这部“儒林外史”,你可以领悟什么是真正的人,什么是真正的文!

作者简介

程绍国,1960年生于温州,现为《温州晚报》编辑。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中国作家》等刊发表过小说和散文。曾获《中国作家》“1991—1993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书籍目录

林斤澜的矮凳桥(代序)上下求索——林斤澜的文学之旅雁山云影——林斤澜与唐湜、马骅(莫洛)、赵瑞蕻天堂水寒——林斤澜与高晓声、叶至诚、林昭(彭令昭)文坛双壁——林斤澜与汪曾祺鸿雁存影——林斤澜与沈从文、老舍、茅盾南国“就食”——林斤澜与沙洒、艾芜、刘真潮兮鱼兮——林斤澜与端木蕻良、骆宾基、萧军、杨沬、浩然、刘绍棠百里喜事——林斤澜与他的少年故里行歌如梦——林斤澜的“革命”及其抗日战友天可怜见——林斤澜与“右派”擦肩而过圣杯盈盈——林斤澜之我“记”后记:我写一个完美的老头

编辑推荐

《林斤澜说》编辑推荐:一坛一坛的老酒,勾出林斤澜一段一段的文坛往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林斤澜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在书中读到了当代文学和当代文坛的历史。这些历史虽然都与林斤澜有关,只是历史的一个侧面,但它的史料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或许正是以人带史,以传写史,才使史料更生动,更富有细节性,更翔实,也更符合文史资料的性质。谈笑间,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大家轮番登场,将文坛外史演绎得如此惊心又富于意趣。林斤澜在看文坛,我们在看一个中国传统的士是怎样在历史的刀尖上行走。细品这部“儒林外史”,你可以领悟什么是真正的人,什么是真正的文!
  •   这本书太好了。我想替朋友买一本,结果缺货。希望尽快进货,我再买一本。另外,我想买于是之先生写的谈艺术,不知有货否?
  •   写高晓声对妻子的不尊重,写艾芜对沙汀盛气凌人的耿耿于怀,写汪曾祺的白发风流,都精彩斐然。
  •   程绍国的这部书很不错。作者跟林老相交数年,很多事都是道人所不知,很有看头。林老已驾鹤西归,但文章永传。
  •   值得品读!史料新鲜,文笔生动,人文气息浓厚,又不乏理性思考!
  •   严重推荐,这是本被忽略的好书!
  •   没想到这书这么好。
  •   好看,稍有些晦涩,但知识量大。
  •   在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的结尾,梁朝伟对着树洞诉说自己的秘密,这种玩法,现在看起来已经过于传统和老土。新近流行的,是把个人秘密放到网站上匿名发表。不可否认,创建“秘密”网站的天才们想出了个好主意——公布秘密者获得了心理上的释放和解脱,窥视者也得到了观察他人隐私的满足感,网站的流量更是呈直线上升之势,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回到正题,最近所读的一册程绍国先生著《林斤澜说》,庶几有类似的窥私之快。前不久,一个文学圈子、或者还可以缩小一点说是小说界的朋友,热切地向我推介此书,将信将疑找来,孰料一气便读至终卷。刻薄一点说,作者借林斤澜的嘴巴,不很客气地“揭露”了不少现当代小说名家的“秘密”,比如高晓声功成名就后的婚变,比如汪曾祺的不易亲近和目中无人……不得不特别挑出来说的是,《林斤澜说》全书最精彩的还就数关于林斤澜和汪曾祺的那篇《文坛双璧》,自来把两公放在一起谈论的文章不算是很少,写得像程绍国这般透彻的却罕见。随手引一段文字如下,读者自可体味,“汪曾祺人称美食家,林斤澜把自己叫做‘食美家’……林斤澜写吃不入汪曾祺,写吃文眼不在吃,汪曾祺写吃就写吃,写得比烧得还要好”。再举一个,“1972年,沈从文写信给巴金夫人萧珊,描述到汪曾祺当时的形象。说汪曾祺写在已成了名人,头发也开始发白,‘初步见出发福的首长样子,我已不易认识,’但笔头一转:‘后来看到腰后的帆布挎包,才觉悟不是首长。’”补充一下,当时汪曾祺刚刚从“牛棚”中解放出来,参加了样板戏创作组,此后人生际遇的失意与得意,个人性格矛盾的热衷与疏离,莫不与此有极大关系。难怪程绍国感叹,“大师用笔实在厉害,不过汪曾祺还是汪曾祺。他一生保持文人的个性。”1995年,汪曾祺到温州访问,程绍国正好是接待者之一,他回忆说,“瓯海区的首脑从心里尊重艺术家,给他们做贵宾卡挂在胸前,每回出行总是警车鸣道,呜啦呜啦呜啦呜啦。汪曾祺指着胸前的贵宾卡,笑说:‘临老还要挨斗。’深情是骄傲的,满意的。”这节文字叫人联想起毛姆的小说《寻欢作乐》的序言,“我曾经得到机会,看见一些声名显赫的老作家如何接受他们的仰慕者所标示的敬意。我在一旁观察他们的时候,常常暗自寻思,不知在这种时刻他们心中是否会会想起他们默默无闻、动荡不定的青年时代,……他们是否会暗自好笑,并且饶有兴味地琢磨着要是这些仰慕者知道了他们全部的真情实况,究竟会说点儿什么。……我暗自寻思,不知他们对自己被奉若神明时是否会心里感到美滋滋的。”《寻欢作乐》被时人猜测为一部影射英国大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小说,毛姆当然对此予以否认,所以才会有以上郑重其事的文字,说明自己笔下的人物其实是杂糅多个范本乃至掺入自己的缺点而成。有意思的是,虚拟的小说有时反比点名道姓的文章容易惹麻烦。我一度很不厚道地猜测,《林斤澜说》会不会因侵人隐私而给作者引来官司,又或是在文学圈子里掀起轩然大波,结果自然是失望,风平浪静,甚至谈论此书的人也并不太多。换个角度看,《林斤澜说》想要探究的“秘密”,实则与隐私无关。钱钟书先生曾说,你如果吃了一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的话,何必一定要见下这只鸡蛋的母鸡呢?不过,如果要了解为何某只母鸡偏偏下出某种味道的鸡蛋,《林斤澜说》倒是值得一读。2007年8月15日
  •   林斤澜是个很有个性的作家,他的小说独特。这本以他的视角来叙述文坛名人故事,值得一看。
  •   林斤谰,与汪曾祺起名,但名声不及后者。这本书写了林与众多作家的交往等情况,可以从多个侧面了解传主。
  •   看过书中的某一章才决定购买此书的,原本是冲着书中的一些文坛掌故才购买的,看完才意识到是一本传记。从传记的角度来讲,写法比较新颖,但有些偷懒,感觉是将一些旧文连缀而成,而又缺乏必要的梳理与贯通,因而有些事翻来覆去、反反复复地讲述,有些唠叨。作者对传主取仰视的角度,这也是本书的局限之一吧。但书中一些文坛掌故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   很不好看,缺乏深度。
  •   讀了除了想找林斤瀾的書,也想找程紹國的書來看。
  •   一直喜欢林斤澜的小说,虽然有时象猜谜一样,但一篇好的短篇小说,没有引人思索的东西,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读了《林斤澜说》,就更加深了对这位短篇圣手的认识、了解,也能更好地理解他的小说。 
  •   之前有杂志和网上看到摘先的相关章节,感觉书很好.书中涉及的作家,之前只是看过他们的作品,而真正从书中了解了生活中的有血有肉的一个人时,对他们作品的感觉会更不一样.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作品.
  •   这样的传记形式前所未见,文字很见功夫,是目前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