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波] 卡普钦斯基  页数:316  译者:乌兰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著名的战地记者、报告文学作家、评论家、诗人、摄影家,波兰当代最成功的小说家之一——这样的称谓每一个都值得而且需要用终生的心力去追求,但如果有人将这所有的称谓集于一身,那么,这该是怎样的一个人?“记者中的诗人”、“闪烁着寓言和新闻光泽的作家”、“20世纪最优秀的世界作家之一”、“人类痛苦的见证人,也是人民希望的见证人”、“为时代写史”。这样的美誉,每一种都值得为之终生骄傲、自豪,但如果有人能将这些甚至更多的赞誉集于一身,那么,这个人又需要有怎样的付出?

作者简介

雷·卡普钦斯基(1932—2007),生于波兰东部小城平斯克近郊一乡村教师家庭。童年遭受二战磨难。高中毕业后开始发表作品。1951年考入华沙大学语言文学系,后转入历史系学习。1956年毕业分配到《青年旗帜》杂志社工作,同年派往印度。1957年从日本转道北京,任特派记者。从此开始了他四十余年驻外记者的生涯,足迹遍及五洲四洋一百余个国家,特别是深入拉美、非洲、中东等人迹罕至的蛮荒地带,亲临火线,发回弥漫着硝烟的真实报道和照片。他一生亲历二十七场革命和政变,四次被判死刑,四十余次被拘关押。同时作为作家,获五十项国内国际大奖,六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创作了二十余部文学作品,有的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在世界广为传播,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主要著作有《生命中的另一天》(1976)、《皇帝》(1978)、《伊朗王中王》(1982)、《帝国》(1993)、《太阳的影子》(1998)、《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2004)。

书籍目录

波兰驻华大使致辞不能克隆的丰碑(代序)跨越国境被迫滞留印度火车站与宫殿拉比诵读《奥义书》毛泽东的“百花齐放”中国式思维世界之路上的记忆克洛伊索斯的幸运与不幸战役的结束诸神的由来清真寺塔尖上的一幕阿姆斯特朗音乐会佐披洛司的脸庞野兔在已死亡和被遗忘的国王之间希司提埃伊奥斯的荣誉兰克医生的诊所希腊人的技巧在他被狗和鸟撕得粉碎之前克谢尔克谢斯雅典的誓言时间的消逝沙漠与海洋铁锚黑是美丽的热烈和审慎的现场希罗多德的发现我们站在四周闪光的暗处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我们同学中也有几位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他们衣着整洁,光鲜漂亮。女孩子还穿着高跟鞋。当然他们这几个学生在同学们中间很显眼,很惹人眼目。因为那时大多数同学都很穷,生活清贫,穿的都是破破烂烂的旧军装,打着补丁的毛衣和家纺的粗布衣裳。课上,教授还给我们看了各类希腊艺术照片,包括古代雕塑和嵌有人像的铜铸花瓶。花瓶上的希腊人像都是那么线条流畅,体态俊美,高贵典雅,瘦长的脸庞透出优雅的风度。他们属于那无人知晓的神秘世界。那是一个充满阳光和白银的世界,是一个温暖明媚和光芒四射的社会,在那里曾经居住过帅气英俊的男子和飘飘欲仙、翩翩起舞的美女。我们不知道该怎么欣赏这些照片。看着这些照片,Z阴沉着脸一句话也不说;W歪斜着身体,弯腰搓揉着他那疼痛的膝盖。其他人看似专心又似乎漫不经心地盯着那些照片看,因为,他们很难想象出,那些离人类久远的时代中虚幻的现实。其实未来的预言家们在预言这一文明的碰撞之前,冲突早已发生过。就发生在这个一周两次的历史课堂上。也就在这里,我得知了曾经有过一个希腊人,他的名字叫希罗多德。

后记

与卡普钦斯基先生结缘要追溯到2006年,在我为波兰使馆翻译一本介绍波兰的小册子的时候,看见了雷沙德·卡普钦斯基先生的名字。在网上查找资料后,惭愧于自己忙于工作,同时进行波兰文学翻译,竟然疏于了解这位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已鼎鼎大名的波兰战地记者、诗人、摄影家,也是文学家。他曾以知名记者、报告文学作家、游记作家、诗人身份,六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进入最后评奖阶段。这位伟大的作家最终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使世人无法透过这个奖项来了解并接触他更多的作品。1932年3月4日,雷沙德·卡普钦斯基出生于波兰东部小城平斯克附近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1939年9月,希特勒的军队攻占了波兰,当时卡普钦斯基只有七岁,战争让年幼的卡普钦斯基过早地经历了苦难,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和战后的饥荒。1950年,他十七岁,高中毕业。那时他就显示出写作的才华。他开始写诗,当时一家叫《今天与明天》的杂志,第一次发表了他的诗和文章。由于诗文的发表,波兰《青年旗帜报》文化版的总编相中了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留他在报社做通讯员。

媒体关注与评论

卡普钦斯基抵得上一千个唯唯诺诺、耽于幻想的平庸作家。由于他成功地把新闻和艺术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我们得以窥见他常说的那种难以言传的真实战争画面。  ——英国著名记者 萨·鲁史迪艾卡普钦斯基是一个迷人的向导。他集无限的耐力,孩童般的好奇和真正智者的文化修养于一身,是闪烁着寓言和新光泽的作家。  ——《纽约时报》卡普钦斯基在为时代撰写历史。  ——《时代》周刊当我们孩子的孩子想去了解20世纪晚期的残酷时,他们就应该去阅读和研究卡普钦斯基。  ——《华尔街日报》卡普钦斯基的文笔精练适度,丝毫不见。陵世嫉俗,体现了文学的力量和视野。  ——《波士顿环球周报》他是一个用眼睛感觉和用心思考的作家。徘徊在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诗人带给我们的超现实的萦绕不去的景象。因为一些奇怪的、不适宜的命运纠缠,这个诗人最终成了记者。  ——美国《金融时报》卡普钦斯基的去世,是波兰文学、波兰文化的一个重大损失,他是人类痛苦的见证人,也是人民希望的见证人。  ——波兰总统 卡欣斯基

编辑推荐

《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雷沙德·卡普钦斯基,50项国内国际文学大奖获得者,6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在拉美5年内4次被判死刑,40余次被拘关押,在亚非拉亲历27场革命和政变,一生留下20余部著作和无数张实地照片,主要著作被译成30余种文字,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7条)

 
 

  •   关于卡普钦斯基,这个创造了传奇,也成为传奇的人物,人们对他有太多的评价了。有人说,他是人民苦难的见证者,是人民的希望;也有人说他是战地中勇敢的记者,也是笃诚的记者诗人,可我还想说,他更是一位勇敢的开拓者。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他那沉甸甸厚重的与整个人类的人生连接起来的经历的时候,人们只是看到了他所收获的结果,只看到了那一个个经过奋斗,饱经血泪的斗争之后结出来的金灿灿的果实,却忘了他作为一个人类苦难的见证者所经历的一切,在决定踏入到人们所知盲点的勇气和决然。仅仅因为一种想要跨越国界的想法促发,他便真得接受了被派往两个与他所形成的意识和习俗截然不同的两个国度——印度和中国,离开了他生活几十年所熟悉的环境。如果在接到上级命令的时候,他进行一下简单的斗争,或者向领导阐述自己因为什么样的原因,不具备到那样国家的能力,他也许不会去那儿,也许就不会有这本史诗般的报告文学诞生,也不会有这么一个让人铭记且难忘的名字——卡普钦斯基。可他就在那个关口,作出了那个勇敢且大胆地决定,毅然踏入了那方土地。在熟悉的环境里见证苦难,应对调整,并且取得人生的某种阶段性的胜利是种让人钦佩的能力,可如果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能生存下来,并且能够理清思路,找到点儿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这便是更可贵的了。卡普钦斯基便用他的智慧,和他的勇气,以及开拓者所具有的坚毅见证了被人们所忽视人类苦难的某个盲点,书写了整个人类的人生,也书写了他自己的传奇人生。
  •   著名的战地记者、报告文学作家、评论家、诗人、摄影家,波兰当代最成功的小说家之一
  •   从书名上看来,不由得想起《带一本书去巴黎》以及后来跟风出版的“带一本书去XX”之类的书,便会估计卡普钦斯基这本书也是类似的文化旅游书。实际上,被称为西方历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可以说基本上伴随了卡普钦斯基的整个驻外记者生涯,对他的成长和世界观,都产生了莫大影响。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偶然性,卡普钦斯基在实习时,去了一次边境,就想知道边境那边人们的生活,也这样向领导表达了。
  •   并非真旅行,此书值得细读
  •   作者对旅行的描述是大师的笔法,非常细致生动,让人身临其境,好无造作。他的观察仔细到位。为此,我还专门卖了本社会学方面的书,希望自己也能也能拥有这样的观察能力。
  •   本书值得推荐,作者文笔流畅,思想性强,译者用词精准,可读性较强
  •   非常喜欢这本书。作者谦逊的态度,是我最为欣赏的。 我觉得有教养,有文化的人,说话就应该这样。行笔没有卖弄,面对历史,一直保持谦卑。以前不知道这个作者。但是看完书。对他极大地敬佩。
  •   感觉洋鬼子还是对中国的问题看的不是很明白的样子
  •   很特别的一本书,看了一章就喜欢上了。
  •   作者的姿态谦逊,善于思考,很受启发。
  •   看完已經很久。是在開卷8分鐘上知道,買了以後感覺還可以。
    這應該算比較冷僻的書吧?
  •   RT,太喜欢了
  •   名记者,见解独到,仔细阅读,可拓展视野,增加历史和人类素养。
  •   有点闷,不是很喜欢
  •   一句话:如果没有读过希罗多德,那么就不要读这本书,没有任何意义。从文中,能看书明显的文化差异,宗教,时代等等冲突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有时候感觉,明白了也没用。
  •   材质、装帧都还不错;只是书读完后觉得有些平淡。
  •   内容与书名所表达的信息不太对称
  •   还行,对于“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   本以为会穿插很多作者在非洲、南美的所见所闻,可更多的是对希罗多德的引用,至少这本书看不出水平来。写中国那段的确挺形象的,所谓的陪同协助就是跟踪监视。期待他那本皇帝有惊喜
  •   字体大小有些不一致,感觉不爽
  •   文字很有吸引力很适合出门带上来读
  •   内容更好,作者的人生不禁让人敬佩、、、
  •   高中时看见推荐这本书,说作者很有经历,很有故事,上了大学才看到有卖这本书,买回来看看发现确实和外国作家有点文化差异,理解起来有点小小的费劲,
  •   我不知道这算是不是一种更加深刻的哲学思考,思考生活,思考自己!
  •   建议先看下希罗多德的历史
  •   灵活的文风,幽默的笔调,朴实的语言,普通的行程,平凡的作者……的时空穿越拟或是相隔若干世纪的握手,或是对过去的追逐。知者,唯有知者,才能凭着探求未知的勇气去追寻光明。对我们来说,作者雷沙德·卡普钦斯基是陌生的,对大众来说,希罗多德是陌生的,对时尚小资来说,这些是厚重的,对世界来说,作者是有名的。读或不读,都需要抉择。奉劝靠风雅装饰门面者,本书不宜!
  •   卡普辛斯基的《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是一份恰当的遗嘱。    许多中欧作家一直醉心于人类记忆这个主题,例如已过世的波兰诺贝尔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law Milosz)的诗歌,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的散文,还有其他数不清的作家等等。正如昆德拉所说“最终每个人会遗忘掉每件事。”... 阅读更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