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出版时间:2004-8-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郭蕾  页数:144  

内容概要

本书是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供中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用)中的一种,主要论述中医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养生治则等传统医学基本理论。本书的编写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坚持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木技能)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书可供中医药院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临床医师及自学中医者的学习参考书。

书籍目录

序编写说明1  绪论  1.1  中医学的发展概况  1.2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2  阴阳五行  2.1  阴阳学说  2.2  五行学说3  藏象  3.1  五脏  3.2  六腑  3.3  奇恒之腑  3.4  脏腑之间的关系4  气血津液  4.1  气  4.2  血  4.3  津液  4.4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5  经络  5.1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5.2  经络的功能  5.3  十二经脉  5.4  奇经八脉6  病因  6.1  外感病因  6.2  内伤病因  6.3  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7  病机  7.1  发病原理  7.2  邪正盛衰  7.3  阴阳失调  7.4  气血失常  7.5  津液代谢失常  7.6  五脏病机  7.7  内生五邪8  养生与治则  8.1  养生  8.2  治疗原则

章节摘录

  3.4.1.5肺与脾  肺和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1)气的生成  肺主气而司呼吸,吸入自然界之清气,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并能将水谷之精气上输于肺,肺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之精气,在胸中相结合,化为宗气。宗气与元气相结合,充满全身而为真气。故气的生成与肺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若肺气充盛,脾气健旺,则人体气足而血旺。反之,若肺气虚不能正常呼吸,脾气虚不能正常运化,则气之生成无源,人体气虚而神亏。故临床上的气虚证,多指肺气虚与脾气虚而言,常见体倦乏力、少气懒言、动则气喘等症。在治疗上,补脾气即所以生肺气,古代医家叫做“培土生金”。  (2)水液代谢方面肺主宣降,通调水道,为水液代谢之重要脏器,被称为“水之上源”。肺主气,气能化水;脾主运化水湿,水液的上腾下达,皆以脾为转输中心,故称之为“水液代谢之枢纽”。肺脾两脏密切配合,共同参与水液代谢的全过程。在病理上,两者亦互相影响。若脾失健运,水湿不能运化,聚而为痰饮,可影响肺的呼吸与宣降功能,出现咳喘证。若肺气虚弱,宣降失职,水道不能通调,亦可致水湿潴留,而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出现水肿、倦怠、便溏等症。  3.4.1.6肺与肝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及气血调节两个方面。  (1)气机升降方面  肺气主降,肝气主升,两者相互协调,一降一升,对全身气的调畅是一个重要环节。肝属木,木能生火,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多致气火上逆,可出现咳喘上气、咽于、咯血等病理现象。从五行关系来说,肺对肝有一定的制约关系;但肝火过旺,又可反侮肺金,影响肺的宣降功能,亦可出现咳逆、气急、咯血等病证,临床称之为“木火刑金”或日“肝火犯肺”。(2)气血调节方面肺主气,周身之气赖肺气之宣降;肝主疏泄,对全身气机有调畅作用。肝肺两脏相合,对全身气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肝藏血,对全身血量之调节起着重要作用;肺主气,一方面助心行血,另一方面呼吸运动对血液运行有调节功能。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帮别人买的,朋友说是正版的,不错
  •   Itisverygood.
  •   由于是教材,所以对想系统了解中医知识的读者很有用.又因为是大专教材,所以写得不深,正好配合到业余中医爱好者的水平,提纲挈领地了解一些中医知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