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

出版时间:2007-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美)D. C. 赫什(D  页数:751  字数:1114000  

内容概要

本书是经典著作《兽医微生物学》的第二版(第一版于1999年出版),阐述了兽医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详细介绍了细菌和真菌、病毒的病原、流行病学、致病机制、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全书分为导言、细菌和真菌、病毒和临床应用4部分,共74章。本书注重经典理论与新的进展、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内容翔实、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从事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教学人员及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参考。

书籍目录

译者序前言第1篇 导言  第1章 寄生病和致病性  第2章 对于传染性微生物的免疫反应  第3章 实验室诊断  第4章 抗微生物化学治疗  第5章 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的策略和滥用的分支  第6章 疫苗第2篇 细菌和真菌  第7章 肠肝菌科  第8章 肠肝菌:埃希氏菌属  第9章 肠肝菌:沙门氏菌   第10章 肠肝菌:耶尔森氏菌属  第11章 肠肝菌:志贺氏菌属  第12章 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科和曼氏杆菌属  第13章 巴氏杆菌科:放线杆菌属  第14章 巴氏杆菌科:嗜血菌属和嗜组织菌属  第15章 博德特氏菌属  第16章 布鲁氏菌属  第17章 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  第18章 土拉热弗朗西斯菌  第19章 摩拉菌属  第20章 假单胞菌属  第21章 马生殖道泰勒氏菌  第22章 螺旋-弯曲的微生物Ⅰ:疏螺旋体属  第23章 螺旋-弯曲的微生物Ⅱ:短螺旋体属(蛇形螺旋体)  第24章 螺旋-弯曲的微生物Ⅲ:弯曲杆菌属、弓形菌属、内劳森菌属  第25章 螺旋-弯曲的微生物Ⅴ:螺旋杆菌——胃肠道和肝的螺旋状微生物  第26章 螺旋-弯曲的微生物Ⅵ:钩端螺旋体  第27章 葡萄球菌属  第28章 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  第29章 隐秘杆菌属  第30章 芽孢杆菌属  第31章 棒状杆菌属  第32章 丹毒丝菌属  第33章 李氏杆菌属  第34章 红球菌属  第35章 不形成芽孢的专性厌氧菌  第36章 梭菌属  第37章 丝状细菌:放线菌属、奴卡菌属、嗜皮菌属和链杆菌属  第38章 分枝杆菌属  第39章 衣原体科  第40章 柔膜体  第41章 立克次氏体科:立克次氏体属、柯克斯体属和东方体属  第42章 埃利希氏体科:埃利希氏体属和新立克次氏体属  第43章 无浆体科  第44章 巴通体科  第45章 酵母菌——隐球菌属、马拉色菌属和念珠菌属  第46章 皮肤癣菌  第47章 皮下霉菌病病原  第48章 全身性霉菌病病原第3篇 病毒  第49章 病毒性疾病的致病性  第50章 细小病毒科和圆环病毒科  第51章 非洲猪瘟病毒科和虹彩病毒科  第52章 乳头瘤病毒科和多瘤病毒科  第53章 腺病毒科  第54章 疱疹病毒科  第55章 痘病毒科  第56章 小RNA病毒科  第57章 怀状病毒科  第58章 披摸病毒科和黄病毒科  第59章 正粘病毒科和布尼病毒科  第60章 副粘病毒科、丝状病毒科和波那病毒科  第61章 弹状病毒科  第62章 冠状病毒科和嵌沙样病毒科  第63章 呼肠孤病毒科  第64章 双RNA病毒科  第65章 反转录病毒科  第66章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第4篇 临床应用  第67章 循环系统和淋巴组织  第68章 消化系统及其附属器官  第69章 被皮系统  第70章 肌肉骨骼系统  第71章 神经系统  第72章 眼部感染  第73章 呼吸系统  第74章 泌尿生殖系统  索引

章节摘录

  68.1.4 细菌性干扰  一旦正常菌群建立起来,就会使动物对致病性病原体产生非常有效的防御。“集群抗性”有效性的一个例子就是通过含有正常的微生物茵群的“鸡尾”,从家禽肠道排除沙门氏菌。“集群抗性”的破坏使动物潜在靶细胞受体暴露的危险性增加,并且破坏调控包括具有病原潜力菌株的兼性寄生性病原体数量的机制。构成口腔和结肠主体的正常菌群的产物,尤其是厌氧菌,对控制病原体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参考下文68.2 )。  68.1.5 免疫防御  初乳使新生儿获得被动保护。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对于病原体的黏附素上的抗原决定簇是特异的,并与这些结构联合,阻止病原体附着到靶细胞上。被动运输的失败和由此引起的这些保护性免疫球蛋白的缺失,是导致新生儿肠道感染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  消化系统激活的免疫防御机制依赖于巡逻噬菌细胞和体液与细胞间接免疫。在固有层,可以发现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表明存在连续的监督活性。受到潜在病原的刺激后,产生炎症介质和趋化因子,并且导致额外的炎症细胞汇集。作为机体黏膜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肠道相关淋巴样组织(GALT)由Peyer结里的淋巴组织和固有层的淋巴细胞组成。覆盖Peyer结滤泡的微皱褶细胞(M细胞)在免疫系统的抗原摄取中发挥作用,但是也可能为某些病原体提供人口。GALT和消化系统摄取抗原的作用不仅仅是局部的,而且是通过黏膜免疫系统使整个宿主受益。提供针对层降解抗性的分泌型IgA和相关的分泌部分,在调理和中和作用中发挥作用。特异的IgM也参与其间。  通过促进淋巴滤泡的发育,共生病原体在胃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与针对共生病原体的反应相比,免疫系统对病原微生物的反应更强。这可能是由于病原体更紧密地黏附到黏膜细胞或共生病原体上,由于共生时间更长,通过阻止前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反应。对正常共生菌的不合适的炎症反应被认为是人炎症性肠病的潜在因素。  在消化道的某些部分,正常菌群是维持宿主先天监控系统所必需的。例如,对口腔来说,牙周微生物刺激促进中性粒细胞向细菌/上皮界面迁移的白细胞介素-8(IL-8)梯度的形成。因此,这些口腔牙龈缝隙中的共生微生物群落为抵抗潜在口腔病原体提供了有效监控。  作为消化系统的附属器官,在将病原体从血液中排除的过程中,肝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宿主这种先天防御由中性粒细胞一柯弗氏细胞复合物(肝常住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完成。  68.1.6 其他抗微生物产物  除了提供重要的冲刷作用,唾液还含有一些潜在的抗微生物物质,包括抗体、补体、溶菌酶、乳铁传递蛋白、过氧化物酶和防御素。在肠内,胆盐和抗菌肽限制并影响微生物的组成。肠道细胞(如Paneth细胞)产生α-防御素和β-防御素。来自胰腺的铁传递蛋白和过氧化物酶可能也会影响肠道内细菌的生长。除了初乳里的抗体,乳铁传递蛋白和溶菌酶等其他因素,对新生儿的消化系统提供另外的保护。  68.2 消化系统的微生物菌群  微生物群落是消化系统综合生态环境的一部分。除了抵御病原体,正常菌群在宿主生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促进肠功能性茸毛的形成、营养的合成(如维生素K),以及通过降解分泌型糖蛋白,影响功能性肠黏液的浓度。  68.2.1 建立  宿主和细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形成了由成千上万个小生境组成的生态系统,每个小生境生存着适合此处而不适合他处的菌种。通过为预期的小生境居住者的表面受体提供黏附素,宿主建立正常菌群。小生境居住者是竞争此特定部位的胜利者。  在从产道分娩之前,胎儿是不携带微生物的。胎儿从产道获得微生物,出生后,从外界环境中获得微生物。幼畜的直接环境充满了母畜和其他动物排出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被摄取,竞争小生境,并逐渐成为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在出生后几天到几个月之间,由于不同菌群间的相互作用、宿主小生境和饮食的变化,菌群是不断变化的。在小生境水平,饮食影响营养环境,从而影响能成功竞争这些营养的微生物的种类。在整个生命中,其他多种因素(如宿主的成熟、老化和相应的变化)影响了宿主的正常菌群。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兽医微生物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非常喜欢实用的书。
  •   用心看了一遍,作者写的还不错.
  •   百元多的书,并不算厚,连个彩图都没有,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一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