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虞中山国史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何艳杰 等  页数:33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依据文献和大量考古材料,在考证、辨析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就有关中山的族属与族姓、鲜虞中山国的发展简史、中山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以及文化等课题进行了论述。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白狄鲜虞族所建立的中山国概况的著作,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华文明的形成、春秋战国史以及河北地方史的研究均具有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总序
绪论
第一章 中山族属与族姓
第一节 鲜虞中山族属考辨
第二节 鲜虞中山族姓考辨
第二章 鲜虞中山国史述略
第一节 鲜虞中山始兴
第二节 中山桓公时期
第三节 战国中山国的发展历史
第四节 战国中山国的衰亡
第三章 中山国政治制度
第一节 中山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 中山国中央集权的行政制度
第三节 中山国职官管理制度
第四节 中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四章 中山国的经济
第一节 中山国的人口
第二节 中山国农业的发展
第三节 中山国的手工业
第四节 中山国的商业
第五章 中山国的军事
第一节 中山国的军事领导体制
第二节 中山国的兵种、编制与兵役制度
第三节 中山国的国防制度
第四节 中山国的武库制度
第六章 中山国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 中山的衣食住?
第二节 中山婚姻与家庭礼俗
第三节 中山丧葬礼俗
第四节 中山其他社会风尚
第七章 中山的文化
第一节 中山的语言文字
第二节 中山的宗教信仰
第三节 中山的思想和文学
第四节 中山的科学技术和艺术
参考文献
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鲜虞中山国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感觉没北狄族与中山国好,但是很全面了。
  •    中山是古国名。中山国为春秋末年的鲜虞人所建,所辖范围在现今河北省的定县、唐县及石家庄地区一带,至战国时被赵武灵王所灭。它是十二强国中唯一一个戎狄族建立的国家,倔彊于诸大国之间,屡亡屡兴。中山国虽然是一个方圆五百里的小国,但是,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

      书中第一章第二节、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由何艳杰撰写、第四章经济、第七章第四节科学技术部分的冶金技术由曹迎春撰写,第五章中山国的军事由冯秀环撰写,第一章第二节中山族姓考辨由刘英撰写。其中何艳杰、曹迎春主要论述中山国的政治制度和工商业、社会生活以及文化。本书是几个人的四部硕士论文、两部博士论文的结晶和升华。
      全书从专题性研究的角度对中山国的政治制度、工商业、社会生活、军事、族属、文字、工艺美术等方面作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从整体上对中山国历史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并综合已有的各种研究成果将其充分融会贯通。

      战国中山国应为春秋时期白狄族鲜虞部建立的鲜虞中山国的延续,其鲜虞族特殊的民族特性导致了中山国特殊的历史,因此其族属问题成为中山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搜集大量的文献典籍和众多的考古资料,借鉴前贤今人的研究成果,不仅揭示出鲜虞中山国族属问题的真相,而且展现了鲜虞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
      书中分三个部分来具体论述:第一部分,从文献资料方面论证鲜虞族确属白狄支系,战国中山国确为春秋鲜虞国的延续。批驳了多种错误学说,阐述了以无终为首的白狄族东迁的具体过程。
      第二部分,从考古资料方面论证鲜虞中山族属问题。主要从墓葬制度、青铜器、黄金饰品、货币、玉石器、服饰等方面分析鲜虞中山国遗存与白狄族遗存有相同的风格,应属同族。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鲜虞中山国属于白狄族,其固有的民族特性与整个国家兴衰史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第二节中山国的族姓作者考辨应为“姬”姓。

      中山国跻身于同时代几大强国之间,存在时间长达七、八十年之久。它在历史上虽有过曲折的经历,但也曾一度辉煌,中山国曾同时与燕赵两国作战于南北两线,“再战比胜”,它在军事上如此强大,必定是有其独特的军事制度的。
      第五章就探讨了中山国的军事制度。第一节分析了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军事领导体制,中山国那时候已经建立了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由最高执政“相”统领全国的军队,并率军出征。第二节,叙述了中山国的兵种及其编制以及兵役制度、军事赏罚制度。中山国同中原国家一样,已具备了车兵、步兵、骑兵、舟兵等各个兵种。已经有以征兵制为主,募兵制相配合的比较完善的兵役制度。而战国时期较为先进的军功授爵制已在中山国推行,此外,中山国的军事法也比较严格。第三节主要说明中山国的国防制度,中山国十分重视关塞要津和城市的防御,同时中山国也修筑了长城。第四节,介绍中山国的武库制度。中山国的武器十分精良,铸造工艺先进,并且有了十分完善的武器监造系统,武库制度可谓十分完善。书中指出了中山国军事制度同中原大国的相同之处,同时也概括了中山国在军事制度上自己独有的特点。

      中山国屡亡屡兴,国家发展历史和民族构成非常复杂。这导致中山国社会生活礼俗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混乱性。本书对此作了极为详尽的考察和分析。作者首先对中山国衣、食、住、行等物质礼俗进行讨论,进而在婚姻礼俗、丧葬礼俗、宗教信仰礼俗、文字语言礼俗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文献记载的中山国好游戏、男女无别、盗墓私铸等奇特的习俗进行了考证,接着指出以下几点:
     第一、中山居住与建筑礼俗主要包括选址和规划原则、住宅与其它建筑类型、建筑和装饰风格、室内陈设四方面。中山国居住与建筑习俗既在总体上具备战国时期居住与建筑习俗的时代特征,如灵寿城址的布局区划原则,各等级分划极为明显的住宅类型,战国时期通行的建筑方式和建筑材料等等。但是在某些具体的方面又存在自身的特点,如建筑式样中高台建筑的稀少,建筑材料朴素无华的风格等等,这些应该是文献记载中关于狄族的风俗习惯的表现。
     第二、中山服饰习俗主要包括服饰的原料和种类、装饰品特点、服饰式样三方面。中山之金质耳饰、腕饰和金虎形饰牌,有柄铜镜,铜璜组佩、带钩等北方民族风格的装饰品占一定比例。中山灵寿城址时期中山国有在佩玉上书写人名、吉祥祝语以避邪求福的特殊佩玉习俗。中山国男女性的服饰式样都有深衣,还有具有明显的戎狄风格武士服饰、多支长羽装饰的武冠、中山女性的窄袖长袍、牛角形发髻等。中山服饰习俗既具有鲜明的本民族自身特点,与其它中原、齐鲁和吴楚等地区的风俗也有某些相似之处。中山服饰习俗充分体现了北方戎狄部族服饰习俗与中原服饰习俗相融合的特点。
     第三、中山饮食礼俗包括饮食结构和加工贮藏及制作方法、饮食器具、各阶层饮食习俗及其它风尚三方面。中山国的饮食结构中包括各种粮食、家畜家禽及猎获野兽、水果和酒等饮料。中山之人用石碾、石磨(或陶磨),石臼等加工粮食,利用窖穴和陶器贮藏食物,并用蒸、煮、烤、风干等方式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食物。中山国不同时期的饮食器具具有不同的特点,折射了中山国饮食习俗的阶级性和礼制化过程。春秋至战国早期的中山饮食器具开始出现鼎、豆、壶、匝的器物组合。战国早期出现的铜鍑具有北方民族特色,是鲜虞为白狄别种的佐证。战国灵寿城址时期的饮食器具已经具有了鲜明的阶级性,其中中山王的饮食器具中铜鼎和铜壶的使用情况已经与华夏礼制相类。此外中山国普遍存在嗜酒之风,上层社会的饮食习俗中有奢侈之风气,并形成了一定的饮食卫生习俗。
     第四、中山交通行旅礼俗包括道路交通、行旅方式和交通工具、出行礼俗及旅行生活三个方面。中山国国内存在南北、东西、西北三条主干道与其它地区进行交往,以国都灵寿城址为中心形成国内交通网。中山国的行旅方式有乘车、乘舟、步行三种。中山国战国早期的车制非常古老,为适应山地行驶需要形成整体狭长低矮的地域性特征。
     第五、中山婚姻与家庭礼俗包括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是以中山王为首的贵族阶层的主要婚姻形式,一些平民上层也可通过购买婢妾等方式形成一夫多妻制。在这种一夫多妻的家庭形态中,众多女性及其子女之间划分为若干等级,父权强大,中山王在家庭内部享有对其它家庭成员的财富、地位及生命的予夺大权。一夫一妻制是中山国内下层平民的主要婚姻方式,一般贵族也有采用一夫一妻制者。在一夫一妻制家庭内部,中山女子与男子分工劳动,共同占有家庭财产,地位比较平等,中山女子享有较多的自由和一定的财产,父亲对子女享有一定的权威。
     第六、中山丧葬礼俗包括墓地制度、墓葬形制、葬式、随葬器物和中山丧葬习俗特色研究五方面。墓地制度包括族墓地、王族“公墓”和中山王陵园。在墓葬形制方面,各时期中山墓葬按墓葬面积大小可分为四类。春秋和战国早期的中山墓葬只存在中小型墓葬。春秋时期主要有殉人墓与非殉人墓的区分。战国早期有土坑竖穴墓与土坑竖穴积石墓、积沙墓的不同。战国灵寿城址时期墓葬可分为大型中山君主墓葬、较大型贵族墓葬、陪葬墓和其它中小型墓葬四类,显示了强烈的等级划分。
     第七、中山宗教信仰礼俗包括对祖先上帝的崇拜祭祀、自然神灵崇拜、玉卜和相术
  •   不知道当当网怎么搞的?书怎么看起来一点不干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