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发展的中国化学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高速发展的中国化学》编委会 编  页数:44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为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而组织编写的。作为《中国化学五十年》的续篇,本书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十年间我国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与进展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总结,从多个角度反映了中国化学所取得的骄人成就以及在国际化学界的学术地位和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动向。本书由中国化学会前任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作序,中国化学会现任理事长姚建年院士担任该书编辑委员会主编。全书分无机化学篇、有机化学篇、分析化学篇、物理化学篇、高分子科学篇、新兴交叉学科篇和化学教育篇七篇,各篇均由各领域的著名化学家担纲筹划,共有包括49位两院院士在内的185位著名学者和专家分别执笔,参考文献近7000篇,堪称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化学典藏之作。

作者简介

u  以化学各领域的重大进展为主线,展望了中国化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堪称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化学典藏之作。
u 由国内包括49位两院院士在内的185位著名学者和专家执笔,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作序,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姚建年院士担任主编。
u 共分无机化学篇、有机化学篇、分析化学篇、物理化学篇、高分子科学篇、新兴交叉学科篇和化学教育篇七篇,全面反映了中国化学三十年来取得的骄人成就及在国际化学界的学术地位。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
无机化学篇
徐光宪
引言
第1章 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
 1.1无机合成路线、方法与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1.2两个前沿合成领域
 1.3无机物种、新结构与新材料合成及其合成化学的进步
 1.4今后的发展与方向
 参考文献
第2章 元素化学
 2.1盐湖资源化学
 2.2稀土多酸化学
 参考文献
第3章 配位化学
 3.1溶液配位化学
 3.2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
 3.3配合物结构和化学键理论
 3.4功能配合物及材料
 3.5配位聚合物与超分子
 参考文献
第4章 生物无机化学
 4.1金属蛋白、金属酶、金属结合蛋白
 4.2无机物与核酸的作用及其后续变化
 4.3细胞无机化学
 参考文献
第5章 固体无机化学
 5.1无机固体的制备化学方法
 5.2稀土固体化学及其应用
 5.3无机固体的功能调控及应用研究
 5.4原子簇与多酸固体研究
 5.5纳米固体的制备与功能化
 参考文献
第6章 分子磁性材料
 6.1分子基磁性材料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6.2长程有序分子磁体
 6.3多功能分子磁体
 6.4分子纳米磁体
 6.5结语
 参考文献
第7章 分离化学与稀土化学
 7.1稀土分离萃取剂
 7.2稀土分离流程及应用
 7.3串级萃取理论及其应用新进展
 7.4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 物理无机化学
 8.1无机化合物结构化学
 8.2理论无机化学
 8.3无机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
 参考文献
第9章 原子量测定及稳定同位素化学
 9.1化学元素原子量测定
 9.2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参考文献
第10章 核化学和放射化学
 10.1我国近三十年在放射化学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10.2我国放射化学的机遇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篇
 戴立信
 引言
第n章 有机合成化学
 11.1导言
 n.2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的合成反应
 n.3酶催化的合成反应
 n.4电、机械力等促进的合成反应
 n.5高效定向合成与多组分串联反应策略
 n.6自由基合成反应
 n.7有机合成新反应的发展与发现
 11.8仿生有机合成
 参考文献
第12章 金属有机化学
 12.1导言
 12.2金属有机催化的合成反应
 12.3金属有机催化的烯烃、炔烃、联烯的转化
 12.4金属有机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反应
 12.5碳氢键的活化与官能化
 12.6金属有机促进的合成反应(Sm,Zr,Zn等》
 12.7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反应及功能
 12.8稀土金属有机化学
 参考文献
第13章 元素有机化学
 13.1导言
 13.2有机氟化学
 13.3有机磷化学
 13.4有机硅化学
 13.5有机硼化学
 13.6砷、硫、硒元素有机化学
 参考文献
第14章 天然产物化学
 14.1导言
 14.2天然产物全合成进展
 14.3生物碱化学
 14.4菇类化学
 14.5街体化学
 14.6海洋天然产物化学
 14.7含芳香基的天然产物化学(黄酮、葱醒、香豆素)..
 14.8微生物与真菌的化学
 14.9植物化学与中药研究
 14.10昆虫的激素和信息素
 14.n皂昔
 14.12天然产物的分离鉴定综论
 参考文献
第巧章 物理有机化学
 15.1导言
 高速发展的中国化学
 15.2超分子化学与聚集体化学
 15.3有机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
 15.4有机分子的结构与化学键及反应的热力学
 15.5有机光化学
 15.6计算有机化学
 15.7生物活性自由基化学
 参考文献
第16章 生物有机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16.1导言
 16.2核酸化学
 16.3四链体核酸化学
 16.4多肤与蛋白质化学
 16.5糖化学
 16.6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与合成生物学
 16.7合成酶、合成抗体(包括人工硒酶).
 参考文献
第17章 药物化学
 17.1导言
 17.2合成药物化学
 17.3天然药物化学
 17.4计算药物化学
 参考文献
 分析化学篇
 汪尔康
 引言
第18章 电分析化学
 18.1纳米技术与化学修饰电极
 18.2界面电化学和自组装膜研究
 18.3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18.4电化学方法及联用技术
 参考文献
第19章 光谱分析
 19.1原子光谱分析
 19.2元素质谱
 19.3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19.4分子吸收、化学发光
 19.5荧光分析
 参考文献
第20章 质谱分析
 20.1有机质谱分析
 20.2同位素质谱和无机质谱分析
 20.3结语
 参考文献
第21章 色谱学
 21.1功能强大的多维气相色谱技术
 21.2高效液相色潜仪器研发与创新
 21.3新型高效液相色谱柱系统与分离介质
 21.4联用技术与方法发展
 21.5液相色谱与蛋白质组
 21.6多维毛细管电泳技术
 21.7芯片技术
 21.8展望
 参考文献
第22章 传感技术
 22.1声波传感技术
 22.2光传感技术
 22.3电化学传感技术
 22.4无线磁传感技术
 22.5热传感技术
 22.6阵列传感与基因芯片
 22.7展望
 参考文献
第23章 化学计量学
 23.1化学计量学的基础方法学研究
 23.2化学计量学的应用研究
 23.3展望
 参考文献
第24章 生命科学中的分析化学
 24.1光谱分析
 24.2电化学分析
 24.3色谱分离分析
 24.4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24.5生物质谱分析
 24.6流动注射和微流控芯片
 24.7生命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20章 质谱分析
 20.1有机质谱分析
 20.2同位素质谱和无机质谱分析
 20.3结语
 参考文献
第21章 色谱学
 21.1功能强大的多维气相色谱技术
 21.2高效液相色潜仪器研发与创新
 21.3新型高效液相色谱柱系统与分离介质
 21.4联用技术与方法发展
 21.5液相色谱与蛋白质组
 21.6多维毛细管电泳技术
 21.7芯片技术
 21.8展望
 参考文献
第22章 传感技术
 22.1声波传感技术
 22.2光传感技术
 22.3电化学传感技术
 22.4无线磁传感技术
 22.5热传感技术
 22.6阵列传感与基因芯片
 22.7展望
 参考文献
第23章 化学计量学
 23.1化学计量学的基础方法学研究
 23.2化学计量学的应用研究
 23.3展望
 参考文献
第24章 生命科学中的分析化学
 24.1光谱分析
 24.2电化学分析
 24.3色谱分离分析
 24.4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24.5生物质谱分析
 24.6流动注射和微流控芯片
 24.7生命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25章 有机分析
 25.1气相离子化学
 25.2天然产物分离与分析
 25.3分子识别
 25.4手性分离和分析
 25.5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
 25.6食品安全中的有机分析
 25.7我国有机化学试剂及分析仪器的发展
 25.8酶催化反应的应用
 25.9展望
 参考文献
第26章 分析化学的其他重要进展
 26.1光学分析试剂
 26.2流动/Jl项序注射与微流控分析
 26.3分析化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物理化学篇
 唐有棋
 引言
第27章 理论化学
 27.1理论和计算方法
 27.2理论化学计算模拟
 27.3理论及计算化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28章 催化
 28.1催化基础研究
 28.2三十年来的工业化重大成果
 参考文献
第29章 分子反应动力学
 29.1
 29.2
 29.3进人21世纪以来取得的主要进展
 参考文献
第30章 胶体与界面化学
 30.1新型有序分子组合体的设计与构建
 30.2界面化学与有序分子膜
 。xvil
 30.3胶体与界面化学在微纳米功能材料合成中的应用新进展
 30.4胶体与界面化学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新进展
 30.5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新方法
 30.6胶体与界面化学学科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参考文献
第31章 光化学
 31.1我国光化学研究发展回顾和研究现状
 31.2我国光化学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32章 电化学
 32.1电化学实验新技术
 32.2电池与超电容
 32.3燃料电池
 32.4电化学催化
 32.5纳米电化学
 32.6金属腐蚀及防腐
 32.7电镀与电解
 32.8生物与有机电化学
 参考文献
第33章 化学热力学
 33.1溶液化学热力学
 33.2热化学
 33.3生物热化学
 33.4材料热力学
 33.5胶体界面热力学
 33.6热力学理论与计算机模拟
 33.7热分析与热动力学
 33.8展望
 参考文献
第34章 表面物理化学
 34.1表面的自发单层分散原理
 34.2氮气分子和甲烷等小分子活化的表面模型
 34.3金属催化剂表面的选择氧化特性
 34.4表面的吸附诱导脱附(AAD)机理和载体的强相互作用(SIMS)
 34.5单原子反应的表面操控
 34.6催化反应中的界面限域效应
 34.7表面组装和功能化
 参考文献
 高速发展的中国化学
第35章 光谱学
 35.1拉曼光谱
 35.2红外光谱
 35.3飞秒分辨光谱
 35.4界面非线性光谱
 35.5光发射电子显微镜
 参考文献
第36章 波谱学
 36.1学科背景
 36.2固体核磁共振
 36.3液体核磁共振
 36.4电子顺磁共振
 参考文献
第37章 扫描探针显微技术
 37.1SPM相关仪器的研制
 37.2单分子识别、性质和反应
 37.3表面分子吸附、组装和调控
 37.4表面纳米加工和信息存储
 37.5SPM技术在生物等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38章 生物物理化学
 38.1生物结构化学
 38.2量子化学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
 38.3生物热力学
 38.4生物分子及相互作用的核磁共振研究
 38.5生物化学过程的动力学
 38.6生物物理化学的其他研究
 38.7结语
 参考文献
 高分子科学篇
 王佛松
 引言
第39章 高分子合成化学
 39.1高分子合成方法学
 39.2拓扑及精细高分子合成
 39.3结论、现状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40章 生物医用高分子
 40.1生物医用高分子的合成
 40.2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材料
 40.3高分子基因载体
 40.4高分子组织工程及组织再生材料
 40.5高分子在其他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41章 光电磁活性功能高分子
 41.1导电高分子
 41.2高分子光电材料及应用
 41.3光电磁功能高分子合成及纳米制备
 41.4光电高分子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第42章 天然高分子材料
 42.1纤维素
 42.2甲壳素
 42.3蛋白质
 42.4淀粉
 42.5聚多糖
 42.6聚经基脂肪酸醋和聚乳酸
 参考文献
第43章 高分子物理与高分子物理化学何天白
 43.1高分子凝聚态
 43.2高分子复杂体系
 43.3高分子结构与性能
 43.4高分子的模拟研究
 43.5对高分子材料工业的促进
 43.6高分子物理与物理化学教育
 43.7高分子物理系列学术讨论会
 参考文献
第44章 聚合物加工与成型
 44.1研究成果集成的杰出例证
 44.2聚合物加工与成型过程中的流变学
 44.3聚合物材料微结构在加工成型过程中的形成与演变
 44.4聚合物成型工艺、设备与模具
 44.5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45章 高分子自组装
 高速发展的中国化学
 45.1嵌段聚合物自组装
 45.2聚合物界面自组装
 45.3超支化聚合物自组装
 45.4超分子聚合物
 45.5刺激响应型高分子组装体
 45.6高分子杂化自组装
 45.7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新兴交叉学科篇
第46章 纳米化学
 46.1聚焦新层次化学的机遇与挑战
 46.2纳米试管中的化学反应模板合成技术
 46.3仿生纳米构筑自下而上的自组装技术
 46.4碳家族的新贵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46.5纳米催化
 46.6新能源与纳米电化学
 46.7纳米尺度的物性表征与单分子检测
 46.8展望
 参考文献
第47章 有机固体
 47.1有机固体领域发展迅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47.2我国在有机固体研究领域已经占有重要席
 47.3我国有机固体研究的进展
 47.4展望
 参考文献
第48章 绿色化学
 48.1我国绿色化学领域的状况及主要研究进展
 48.2展望
 参考文献
第49章 环境化学
 49.1我国环境化学发展概况
 49.2重要研究进展
 49.3发展趋势与展望
 参考文献
 化学教育篇
第50章 我国高等化学教育的回顾与思考
第51章 基础化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51.1适应科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变革化学课程结构与组织形态
 51.2重新建构课程内容体系,实现化学教材编制的多样化
 51.3革新化学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51.4强化评价的激励作用,实行全面性的化学课程评价体制
 51.5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促进化学教师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1章 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无机合成是现代无机化学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为创造新物质、开发新材料、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与学科生长点提供基础。广义的无机合成应该包括制备、组装、杂化与复配等,它的研究重心是认识与发展无机合成反应的基本规律与理论,完善与开拓无机物与材料的合成策略、路线、方法与技术、绿色与可持续性地开发新的无机物种。因而在国际上,无机合成化学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和发展的前沿。在我国,确切地讲,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作为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与研究领域,始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加强,人们才愈来愈认识到,束缚国内化学与材料科学发展的“瓶颈”之一是现代合成化学,特别是基础更薄弱的无机合成化学必须得到更快的发展。在国家的重视与关怀下,1987年,在吉林大学成立了以无机合成化学为核心的无机化学重点学科。1993年,成立了教育部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开放实验室,2001年,成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全国高校与研究院所的无机合成研究与装备,推动了现代无机合成化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媒体关注与评论

  《高速发展的中国化学》概括总结了我国化学工作者在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指引下取得的伟大业绩,彰显了我国化学科学的高速发展历程,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部集回顾、总结和展望于一体的化学文献巨著,我高兴地推荐同行们一读。  ——白春礼(中国科学院院长)

编辑推荐

《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化学(1982-2012)》由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化学(1982-2012)》可作为各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和广大化学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 《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化学(1982-2012)》以化学各领域的重大进展为主线,展望了中国化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堪称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化学典藏之作。由国内包括49位两院院士在内的185位著名学者和专家执笔,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作序,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姚建年院士担任主编。共分无机化学篇、有机化学篇、分析化学篇、物理化学篇、高分子科学篇、新兴交叉学科篇和化学教育篇七篇,全面反映了中国化学三十年来取得的骄人成就及在国际化学界的学术地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速发展的中国化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书质量不错,内容也不错。
  •   估计以后我都闲不住了
  •   useful handbook
  •   很好。作为化学研究者,收藏了。
  •   撰写者皆为中国化学各个方向的领军人物,因而本书为全面了解中国化学近30年来发展的一本好书。
  •   挺好的一本书,帮助我了解了好多中国化学的事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