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实验研究技术与设备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边宝林 等主编  页数:143  

内容概要

  边宝林、曹军、郝庆秀主编的《中药实验研究技术与设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系统介绍目前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已经具备的中药实验研究技术,包括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化学和中药质量控制实验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病理学实验技术、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和中药制剂技术;下篇介绍中药研究领域的部分常用仪器设备。
  《中药实验研究技术与设备》对中医药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研究生和相关人员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上篇 中药实验研究技术
 1 中药鉴定技术
  1.1 基源鉴别
  1.2 性状鉴别
  1.3 显微鉴定
  1.4 理化鉴定
  1.5 中药分子鉴定技术
 2 中药化学实验技术
  2.1 光谱分析技术
  2.2 色谱分析技术
  2.3 质谱
  2.4 联用技术
  2.5 热分析技术
  2.6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和制备
  2.7 中药质量控制
 3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3.1 离心技术
  3.2 层析技术
  3.3 电泳技术
  3.4 酶学分析
  3.5 基因技术
  3.6 光谱分析技术
  3.7 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3.8 细胞学技术
 4 病理学实验技术
  4.1 病理组织切片和染色技术
  4.2 显微摄像及图像分析技术
  4.3 电子显微镜技术
 5 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
  5.1 中药毒性试验
  5.2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
  5.3 实验设计
  5.4 动物模型
  5.5 中药功效的研究
 6 中药制剂技术
  6.1 提取分离技术
  6.2 制剂成型技术
  6.3 现代制剂技术
  6.4 经皮给药技术
  6.5 生物黏附给药系统
下篇 中药实验研究设备
 1.纯水系统
 2.冷冻离心机
 3.超速离心机
 4.荧光定量PCR仪
 5.核酸/蛋白分析仪
 6.全自动遗传分析仪
 7.高通量组织研磨仪
 8.手提式基因枪系统
 9.研究级正置多功能显微镜及显微数码照相系统
 10.近红外光谱仪
 11.原子吸收光谱仪
 1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系统
 13.组织包埋机
 14.冷冻切片机
 15.旋转石蜡切片机
 16.全自动染色机
 17.血流变测试仪
 18.流式细胞仪
 19.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系统
 20.微透析采样及分析系统
 21.红细胞变形仪
 22.细胞流变培养系统
 23.原子力显微镜
 2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5.全自动菌落计数仪
 26.体视镜及成像系统
 27.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28.全自动高速万能截断机
 29.全自动电脑控温电热炒药机
 30.全自动网带烘干机
 31.热回流提取浓缩机组
 32.中药粉碎装置
 33.真空及常压干燥系统
 34.冷冻干燥机
 35.喷雾干燥机
 36.干式制粒机
 37.小型流化床
 38.混合制粒包衣设备
 39.旋转压片机
 40.高压均质机
 41.恒湿恒温箱组
 42.超微粉碎机组
 43.黏度计
 44.溶出度测试系统
 45.堆密度测试仪
 46.透皮溶出度自动系统
 47.粉末及颗粒流动性测试仪
 48.片剂硬度仪
 49.自动脆碎度分析仪
 50.视频旋转滴张力仪
 51.热活性检测仪
 52.光合作用测定仪
 53.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54.连续流动分析仪
 55.植物生长检测控制室
 56.气相色谱仪
 57.库仑阵列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仪
 58.高效液相色谱仪
 59.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
 60.高效液相离子阱质谱仪
 61.差示扫描量热仪
 62.高压制备液相色谱仪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1 中药鉴定技术 中药鉴定是应用中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物理学及计算机等自然科学知识和方法,对中药的来源、质量、资源及标准进行评定研究。中药鉴定的样品情况比较复杂,可有整材、饮片、碎块或粉末,有的药材可凭经验直观确定,有的则需要借助仪器、试剂等手段才能确定。因此,中药鉴定的方法是多种的,常用的鉴定方法有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分子鉴定等。 1.1 基源鉴别基源鉴别 是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及解剖学知识来鉴定中药的生物学来源,确定其正确的原植(动、矿)物种以及名称、部位和加工情况,以保证品种准确无误。鉴定的步骤包括形态观察、文献核对和标本核对等。 1.1.1 形态观察 形态观察应对完整、较完整的中药材的样品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孢子囊、孢子)的形态、结构进行鉴别,尤其应注意对其繁殖器官(花、果实或孢子囊、子实体等)的观察。对碎块、粉末、孢粉要进行显微、亚显微鉴定,以保证品种的正确性。对于不完整的样品,通常要追究其原植物,包括深入到产地进行调查、采集完整植物标本以进行对照,以及最后鉴定其正确学名(中药拉丁名)等。 1.1.2 文献核对 根据已观察到的形态特征,结合样品的产地、别名、功效等线索,查阅全国性或地方性的中草药书籍和图鉴进行对照分析。核对文献时,首先要查阅植物分类学著作,如.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地方植物志等,然后再查阅有关中药品种方面的著作,如.中药志.、.中药材品种论述.、.中药鉴别手册.,必要时还须查阅原始文献,查阅全国性的、地方性的植物分类学的专著进行标本核对,以使鉴定结果准确无误。 1.1.3 标本核对 当确定了样品的科属以后,核对已经定了学名的该科属的标本,也可根据较权威的文献核对正确可靠的、已定学名的相应标本。如能与模式标本(发表新种时被用来描述植物特征的植物标本)核对,对正确鉴定更为有利。 1.2 性状鉴别 药材的“性状”是指药材宏观的感官特征,即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黏性、粉性等特征,以及药材的色泽与表面特征、质地与断面特征和气味特征等,为区别药材质量优劣提供依据。对药材进行性状鉴定,主要是靠人工用眼、手、鼻、口、舌等来鉴别药材外观性状和质地。这些传统的鉴别经验直观性强、操作简单,是药材鉴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1.2.1 外观鉴别 性状鉴别是运用看、摸、闻、尝以及水试、火试等直观的方法对中药的性状(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并作为鉴别的依据。 性状鉴别主要是观察完整的中药及饮片。 1.2.1.1 形状 药材的形状与药用部位密切相关,根、根茎、茎、枝、皮、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形态各不相同,必须用植物学的知识和术语进行鉴别和描述。例如野生人参以“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为好,防风根茎如“蚯蚓头”等,而有些药材须先用水浸泡,展平后才能观察。 1.2.1.2 大小 药材的大小是指对药材的长短、粗细、厚薄均有一定的要求,这需要观察较多的样品才能得出较正确的数值,最后判断出好、中、差。 1.2.1.3 颜色 药材的颜色各有不同,但均有一定的要求,例如茜草、丹参为红色,黄连为黄色,紫草为紫色,乌梅为黑色等。药材的颜色是否符合要求,是衡量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 1.2.1.4 表面特征 表面光滑、粗糙、皱纹、皮孔、毛茸等特征是药材鉴定的重要指标,如双子叶植物根类药材顶部常带有根茎、单子叶植物根茎常具有膜质鳞叶、蕨类植物根茎常有叶柄和鳞片等,这些表面特征都是鉴别的重要依据。 1.2.2 质地鉴别 1.2.2.1 断面 断面包括纵断面和横断面,对根、根茎、茎、枝、皮类的断面的观察是重要的鉴别方式之一。鉴别时要注意断面是否平坦,是呈纤维性、颗粒性或呈裂片状,有无胶丝,可否层层剥离等情况。例如,苍术断面放置能“起霜”(白毛状结晶),白术则不“起霜”,杜仲有胶丝相连,大黄根茎有星点,何首乌有云锦状花纹,黄芪有“菊花心”,粉防己有车轮纹等,这些均为主要的鉴别特征。 1.2.2.2 气味 某些药材因含有挥发油类等物质而有特殊的香气、臭气或比较固定的味感,可根据其特殊的气味进行鉴别。例如,石菖蒲、肉桂有香气,黄连、黄柏味苦,甘草、党参味甜等。 1.2.2.3 水浸 利用某些中药在水中发生浮沉、溶解、颜色变化,或者利用其透明度、膨胀度、旋转性、黏性、酸碱变化等现象进行鉴别。有些药材在水中或遇水能产生特殊的现象,如红花浸入水中,水变金黄色而花不褪色;苏木投入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秦皮加水浸泡,浸出液在日光下呈现蓝色荧光;车前子经水浸泡变黏滑,体积膨胀等。 这些现象与药材所含化学成分及组织构造有关,可作为鉴别特征之一。 1.2.2.4 火试 根据中药受火燃烧后能产生特殊的气味或者颜色,或者颜色发生变化,或产生烟雾、响声,或膨胀、熔融,或聚散等现象进行鉴别。例如,降香点燃后香气浓烈,有油流出,燃后留有白灰等。 1.2.3 饮片鉴别 药材经过炮制后切制成薄片状饮片,以便于煎药时其有效成分的渗出。加工成饮片的药材一般有根类、根茎类、茎类、皮类、叶类、果实类等。一般情况下,通过切面可对饮片进行初步的观察鉴别。 1.2.3.1 根类 主要观察根类药材的表皮、外皮层、皮层、内皮、韧皮部、木质部等,次生结构还可以观察到木栓、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以及维管形成层、髓、分泌组织、贮藏组织,有些根类药材可观察到异形结构。 1.2.3.2 茎类 主要观察茎类药材的木栓、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维管束(木质部、韧皮部、形成层)、髓、髓射线等情况,来对茎类药材进行鉴别。 1.2.3.3 果实类 主要观察果实类药材的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等情况。 1.2.3.4 叶类 主要观察叶类药材的表皮、海绵组织、维管束、气孔、表皮毛等。 1.3 显微鉴定 要对饮片进行精确鉴别,应进行显微切片观察。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或透射电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细胞及其内含物等结构特征,以确定其真伪与纯度,配合显微化学方法可以确定某些品种的有效成分在组织中的分布。显微鉴定需要按照要求取材,制成显微标本片,中药的显微制片有切面制片、粉末制片、表面制片、解离组织制片、花粉粒与孢子制片和成方制剂制片等。在显微制片时,可根据工作需要将显微片制成临时性片或永久性片。临时性片是指采用液体溶剂作封藏剂的制片,其制片过程是将材料的切片或粉末置于载玻片的中央,加适量透化剂(常用水合氯醛),经适当加热透化后,加1~2滴封藏剂(常用稀甘油),盖上盖玻片而成。此种片制作较简便、迅速,但是不宜久藏,一般性试验多采用此方法。采用树脂性封固剂(如加拿大树胶、中性树胶等)固封而制成的制片保存时间长,多用于研究性制片。 1.3.1 制片方法 1.3.1.1 切面制片 将中药材料切成10~20μm的薄片,经透化处理后制成显微观察片,主要用来观察中药材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特征,可分为横切片和纵切片。 1.3.1.2 粉末制片 将能通过孔径180~250μm筛(药典4~5号筛)的中药材料粉末适量,经透化处理后制成显微观察片,主要用来观察药材的细胞形态特征和组织碎块特征。 1.3.1.3 表面制片 切取一部分药材材料或撕取其部分表皮,经透化处理后制成显微观察片,主要用来观察药材表皮细胞形态及附着物的特征等。 1.3.1.4 解离组织制片 将药材切成宽或厚约5mm的小条或片段,用适当化学试剂处理,使其组织分离后制成显微观察片。解离组织制片适用于不宜制作切面片、质地较坚硬的药材,用来观察其细胞形态特征等,依解离组织所用化学试剂的情况又分为氢氧化钾法、氯酸钾法等制片方法。 1.3.1.5 花粉粒与孢子制片 将花粉、孢子囊群、花药或小的花朵的干燥品浸泡于冰醋酸中软化,用玻棒捣碎、离心,取沉淀加入新鲜配制的醋酸酐与硫酸(9∶1)的混合液,置水浴上加热数分钟后离心,取沉淀,用水洗涤,用品红甘油胶封片,也可以用水合氯醛试剂封片,然后镜下观察其特征。 1.3.1.6 成方制剂制片 散剂按照粉末制片方法制片,丸剂、片剂等可取2~3丸(片)研细后取少量,滴加规定试剂,搅拌均匀后制片。蜜丸可直接挑取少量材料制片,或酌情用热水脱蜜后制片,然后镜下观察其特征。 1.3.2 切片方法 1.3.2.1 徒手切片法 徒手切片法的方法比较简单,无须大型机械和特定场所,是中药材显微鉴定中最常用的制片方法之一。操作步骤如下: (1)切片:先把材料的断面用刀修理平整。切片前刀片和材料应用水湿润,并在切片过程中经常用水湿润材料和刀片,防止材料干燥。连续切下几片后,把刀在水中荡涤,使材料由刀荡入水中。如此反复,直到切出满意的切片为止。 (2)装片:选择极薄(肉眼看上去呈半透明状)的切片,完整的或不完整的均可,不完整的切片需多选择几片,使各部分都有代表性,然后用镊子轻轻地将其移至载玻片中央,用滤纸吸干水滴,在材料上滴加1~2滴装置液,盖上盖玻片。注意盖盖玻片时应缓慢,以防止产生气泡。常用的装置液为蒸馏水、水合氯醛或甘油醋酸。 1.3.2.2 石蜡切片法 石蜡切片法是将组织块经石蜡包埋后进行切片的方法,石蜡制片的优点是容易操作,切片厚度可控制(2~10μm),有利于连续切片,能永久保存。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取材。 (2)固定:将新鲜材料浸于固定液中,固定时间为10~24小时或更长。常用的固定液为多聚甲醛,干燥药材无须固定。 (3)脱水:为了使二甲苯充填到各个细胞内以利于石蜡的浸入,必须除净材料细胞内的水分。常用的脱水剂为乙醇。脱水是逐级进行的,不可太快,否则会引起组织皱缩或脱水不彻底,致使石蜡不能充满整个细胞,从而导致制片失败。将材料浸入各浓度级(30%、40%、50%、60%、70%、80%、90%、100%)乙醇中,一般每隔1~3小时更换一次乙醇,在高浓度乙醇中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细胞变形,无水乙醇需更换一次,每次0.5~1小时,以利于脱水彻底。 (4)透明:用透明剂将材料中的乙醇除去,以利于石蜡顺利进入组织中,并增强组织的折光系数。常用的透明剂为二甲苯,在透明过程中,为防止材料收缩、变脆,应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分级进行,进入纯二甲苯时,需更换一次试剂,直至材料完全透明为止。 (5)透蜡:是使支持剂即石蜡浸入细胞取代细胞中的二甲苯。在55℃下,加入固态石蜡时,应由少渐增多,分次加入,最后换入纯蜡,使石蜡充满整个组织细胞。当材料进入纯蜡时,需更换一次纯蜡。 (6)包埋:是将材料及已熔融的石蜡制成蜡块以供切片的过程。 (7)切片:将包埋有材料的蜡块修整成适当大小,固定于切片机上,并调整好刀的角度及切片的厚度后进行切片,厚度一般为4~12μm。 (8)贴片:将切片放在约37℃的水面上使之展平,取制备好的载玻片,插入水中,靠近蜡片,然后自然提起载玻片使蜡片粘在玻片上,将其竖放于染色筐中,置37℃恒温箱中晾干。 (9)染色:染色常用水溶性溶液,因此染色前必须完全去蜡。将石蜡制片在二甲苯中溶去石蜡,并将溶去石蜡的切片材料逐级浸入各级浓度乙醇中,下降到水溶液;然后,根据需要进行染色。染色后,组织片脱水上升到二甲苯。 (10)封片:向染色片上滴加1~2滴中性树脂,盖上盖玻片,贴上标签,即可于镜下观察。 1.3.3 细胞壁性质的鉴别 1.3.3.1 木质化细胞壁 木质化细胞壁加间苯三酚试液1~2滴,稍放置,加盐酸1滴,细胞壁因木化程度不同而显红色或紫红色。 1.3.3.2 木栓化细胞壁 木栓化或角质化细胞壁加苏丹Ⅲ试液,稍放置或微热,细胞壁显橘红色至红色。 1.3.3.3 纤维素细胞壁 纤维素细胞壁加氯化锌碘试液,或先加碘试液湿润后,稍放置,再加硫酸溶液,细胞壁显蓝色或紫色。

编辑推荐

《中药实验研究技术与设备》由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药实验研究技术与设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