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概论

出版时间:2003-1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温茂兴 编  页数:225  
Tag标签:无  

前言

  在湖北省卫生厅领导下,由省医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组织,并在湖北试验版全国高职高专医学规划教材(护理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我们编写了这本“湖北试验版全国高职高专医学规划教材(护理专业)”——《中医学概论》教材。本教材的编写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力求做到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创新性和适用性相结合。考虑到医学专业基础学科的相通性,本书也适用于高职高专医学其他专业。  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注重汲取了其他各专业、各版本中医学教材的长处和精华,围绕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对教材内容的编排取舍进行认真构思,力求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和针对性。中医学理论博大精深,而护理专业中医课学时一般较少,学习的侧重点也有别于其他专业,因而按照中医学固有的理论体系,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让学生掌握和了解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是我们设计教材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标。基于以上原因,本教材没有效仿近年来其他版本中医学教材按照现代护理程序等等创新方法组织内容的做法,而是按照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药物与方剂、针灸与推拿四大模块安排章节顺序及内容,避免了理论体系的支离破碎,也增强了其面向教师的易教性和面向学生的易学性。针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岗位特点,在第七章中增加了养生康复的内容,在第八章药物疗法中介绍常用中药、方剂时采用表格列举的方法进行类比,既减少了篇幅,也易于学生理解记忆,而对方药的煎服法与护理进行了详述。考虑到内、外、妇、儿各专科具体病证的治疗不在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之列,而具体病证的中医护理方法又在前面章节涉及,故本教材没有介绍具体病证的治疗与护理。因学生毕业后可能在基层或社区从事护理工作,故在第九章安排了针灸与推拿等简便实用的中医治疗方法。  2003年3月,高等教育出版社与湖北省医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在武汉东湖联合召开本套教材编写会议之后,在主编的主持下,迅速成立了由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实力较强的5所院校教师组成的《中医学概论》编委会,4月,编委会在湖北襄樊商定了编写大纲和目录,7月,在湖北宜昌召开了审稿定稿会议。其间,高等教育出版社与湖北省医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给予了很多指导性意见,编者所在院校高度重视并提供了很多方便。本教材从孕育到诞生,寄托了许多院校和组织的期望,凝结了编委会全体成员的汗水和智慧。

内容概要

  《中医学概论(护理专业湖北试验版)》是全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系列教材之一。本教材包括绪论、第一至第九章、附录共11部分,主要介绍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养生与治则、药物疗法、针灸疗法。附录中选录了部分常用的方剂。  本教材适用于高职、高专高级护理专业使用,也可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精神卫生、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各专业普通及成人教育学生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绪论一、中医学发展概况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三、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和方法第一章 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第一节 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节 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三节 精气学说一、精气的基本概念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章 藏象第一节 脏腑一、五脏二、六腑三、脏腑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气、血、津液一、气二、血三、津液四、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第三章 经络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一、经络的概念二、经络系统第二节 十二经脉一、名称及分类二、分布循行规律第三节 奇经八脉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应用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二、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四章 病因、病机第一节 病因一、外感病因二、内伤病因三、其他病因四、继发病因第二节 病机一、邪正斗争二、阴阳失调第五章 诊法第一节 望诊一、望全身情况二、望局部情况三、望舌第二节 闻诊一、听声音二、嗅气味第三节 问诊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痛四、问睡眠五、问饮食口味六、问二便七、问经带第四节 切诊一、脉诊二、按诊第六章 辨证第一节 八纲辨证一、表里辨证二、寒热辨证三、虚实辨证四、阴阳辨证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节 脏腑辨证一、心与小肠病辨证二、肺与大肠病辨证三、脾与胃病辨证四、肝与胆病辨证五、肾与膀胱病辨证六、脏腑兼病辨证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一、卫分证二、气分证三、营分证四、血分证第七章 养生与治则第一节 养生一、养生的基本原则二、主要养生方法第二节 治则一、治病求本二、扶正祛邪三、调整阴阳四、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第八章 药物疗法第一节 中药基本常识及常用中药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第二节 方剂基本常识及常用方剂一、方剂基本常识二、常用方剂第三节 中药煎服法与护理一、中药煎煮法二、中药给药规则三、服药护理第九章 针灸及推拿疗法第一节 腧穴一、腧穴的分类二、腧穴的作用三、腧穴的定位方法第二节 针灸法一、毫针刺法二、灸法三、拔罐法第三节 常用腧穴一、十四经脉及其常用腧穴二、经外奇穴第四节 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一、哮喘二、呕吐三、胃痛四、晕厥五、眩晕六、头痛七、中风后遗症八、牙痛第五节 常用推拿疗法一、推法二、拿法三、按法四、摩法五、揉法六、搓法七、摇法八、攘法九、滚法十、拍法十一、弹法十二、击法十三、抖法十四、捏脊法附录常用方剂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阴阳消长,是指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始终处于“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的运动变化之中。所谓“消长”,是说一方增长,会削弱对方的力量,导致对方相对不足,即“此长彼消”;或一方的不足,导致对方的相对亢盛,即“此消彼长”。阴阳双方在这种消长变化的运动中,维持着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所以说,阴阳之间的平衡,不是静止的和绝对的平衡,而是始终贯穿着阴阳双方的消长变化,是动态的、相对的平衡。这种平衡关系称为消长平衡,它也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观点。  事物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普遍存在的。如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从冬经春至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由夏经秋至冬,气候由热逐渐变寒,又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这种阴阳消长的过程,维持了一年四季气候的正常交替,也使气候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  (四)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从而使事物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阴阳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种条件就是“重”或“极”,即所谓“物极必反”,就是对立双方的力量消长必须达到极限,才可发生根本变化,没有这一条件,阴阳的转化便不可能实现。如某些急性温热病,体温逐渐升高,若不能及时控制,持续高热之后,有可能突然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这种病证变化过程,即属于阳证转化为阴证。阴阳的转化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量变,是阴阳转化的前提;阴阳转化是质变,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