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创新

出版时间:2007-7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  页数:249  

前言

  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国防军事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都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依赖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出的根本性战略。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的基础,其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型大学群体是研究生教育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拔尖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知识保障、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历史重任,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从1984年由教育部批准在北京大学等22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试办研究生院以来,分三批共设置了56所研究生院。无论是从教育部关于研究生院的设置条件来看,或者从目前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的发展现状来分析,还是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情况来比较,这些建有研究生院的大学都具备了“研究型大学”的最重要特征,已经成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主体。在高等学校设立研究生院和建立研究生院制度,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举措。20年来,研究生院制度不断完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设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专门人才、创造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重任,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对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示范性和领导性的重要作用,成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夺取未来世界知识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建有研究生院的大学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创造出更多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培养出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内容概要

  《探索与创新:中国研究生院建设与发展研究》是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委托,组织国内10所研究生院于2003年开始的“中国研究生院建设的研究”课题的专题研究报告。全书系统研究了世界研究生教育的起源与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和特点,世界研究生院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研究生院的设立、发展、战略地位和作用,中国研究生院的职责、设置和组织管理,中国研究生院的评估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国研究生院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探索与创新:中国研究生院建设与发展研究》对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了解世界和中国的研究生院制度、对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和加强研究生院建设工作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为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在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方面提供了模式借鉴。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研究生院建设的国际背景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的起源及发展一、13—18世纪研究生教育的萌芽二、19世纪研究生教育的诞生三、各国近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第二节 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及特点一、德国博士生教育的研究型模式二、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化模式三、日本、英国等国家研究生教育的模式第三节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一、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二、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化三、研究生教育的现代化四、研究生教育的个性化本章结语第二章 发达国家研究生院制度的形成与建设第一节 发达国家研究生院的形成与功能一、研究生院的形成二、研究生院的组织和功能第二节 发达国家研究生院建设的基本情况一、美国研究生院制度成功的基本经验二、德国转而学习美国研究生院制度的缘由三、美、德等国研究生院制度建设的启示本章结语第三章 中国研究生院的设立与发展第一节 中国研究生院的诞生与现状一、中国研究生院的历史沿革二、中国研究生院建设的成效与经验三、中国研究生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节 中国研究生院的战略地位与作用一、研究生教育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研究生院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生院联合体组织一、美国研究生院联合体组织二、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及其地位与作用三、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与外国研究生院联合体的交流第四节 中国研究生院建设的趋势及定位一、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二、我国研究生院建设的功能定位三、我国研究生院建设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思考与建议第四章 中国研究生院的职责、设置与组织管理第一节 中国研究生院的职责一、现代大学的职能及其管理二、中国研究生院的职责及存在的问题三、中国研究生院职责的完善第二节 中国研究生院的设置一、研究生院设置条件的依据二、研究生院的设置条件三、研究生院的设置比例第三节 中外研究生院的组织管理一、国外研究生院的管理模式二、中国研究生院组织管理的部门化三、中国研究生院宏观管理体系的构建本章结语第五章 中国研究生院的评估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生教育与研究生院评估实践一、美国研究生教育的评估实践二、英国研究生教育的评估实践三、日本研究生教育的评估实践四、中国研究生教育的评估实践第二节 研究生院评估的目的与形式一、研究生院评估的目的二、研究生院评估的形式第三节 行业评估的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一、研究生院评估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二、研究生院评估的基本思路第四节 行业评估的实施办法及其说明一、研究生院评估的种类二、研究生院评估的过程三、实施研究生院评估的说明第五节 行业评估的指标体系设计一、正式研究生院评估指标体系二、试办研究生院评估指标体系三、新增研究生院评估指标体系思考与建议第六章 加强中国研究生院建设的思考与建议第一节 加强中国研究生院建设的思考一、研究生院制度是培养中国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制度二、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使研究生院成为中国研究型大学的构建基础三、中国研究生院对“科教兴国”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具有战略意义四、中国研究生院在中国高层次创造型人才培养中具有示范作用第二节 加强研究生院建设的建议一、研究生院的设置应有严格的准入和退出制度二、制定研究生院规则,发挥行业机构自律作用,完善研究生院发展机制三、通过研究生院制度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四、创造条件,建立中国研究生院和研究生教育的资助体系五、加强研究生院之间的国内、国际交流附件附件一: 《关于在部分全国重点高等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几点意见》附件二: 《研究生院设置暂行规定》附件三: 经批准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56所)附件四: 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条例附件五: 发达国家研究生院建设的个案一、美国大学研究生院建设的个案二、英国大学研究生院建设的个案三、日本大学研究生院建设的个案四、澳大利亚大学研究生院建设的个案五、加拿大大学研究生院建设的个案六、德国大学研究生院建设的个案附件六: 研究生院评估量表第一部分: 基本数据表第二部分: 陈述性量表第三部分: 问卷调查表与专家评价表附件七: 研究生院评估标准说明第一部分: 正式研究生院评估标准说明第二部分: 试办研究生院评估标准说明第三部分: 新增研究生院评估标准说明附件八: 研究生院评估简表一、研究生院评估简表二、研究生院评估简表的指标权重三、部分指标的说明四、部分定性指标的说明主要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德国大学研究生院的具体任务和职责如下:在教学上,研究生院有博士生培养计划,开设有关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不限于论文的范围;同时研究生院也为博士生提供论文课题,并使之通过论文形式参与到集体科研项目的研究当中。研究生院还经常举行培养讨论会,由博士生及博士后人员各自报告其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对培养质量的督导,促进学术交流。在科研上,研究生院的研究方向比讲座宽广许多,每个研究生院都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定有名称,比如波恩大学的“代数、分析和几何方法及其在现代数学中的相互影响”研究生院、汉堡大学的“希腊和拜占庭文献的流传——科学史、人文主义与新拉丁语”研究生院,等等。这些研究方向通常都需要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研究和探索,比如艾森大学的“纯数学的理论与实验方法”研究生院,其教授就分别来自代数、几何、数论等数学领域以及信息科学和电子学等学科门类。  德国学习美国大学研究生院制度的做法是积极主动的,不断吸收其长处,在原来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它增加了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课程,形式灵活多样,课程讲授包括本校和外聘专家的授课、短期讲座和学术研讨等。其中,典型的研究生院的培养方案是:第一年主要进行基础课和前沿性的专业课学习,课程结束之后要统一参加考试;同时,在第一年里就对博士论文的框架、思路、实施进程等提出设想。后两年主要进行课题研究,并积极参加各种大型的国际国内学术活动,包括定期举行的各种研讨班、规模稍大的学术讨论会以及国内外学术会议。研究生院还有一笔专项经费用于邀请校内外或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来为博士生讲学授课,有的还进行具体的研究指导。博士生完成博士论文的过程,除了有导师的直接指导外,同时受到院内其他相关领域教授的指导。因此,德国大学研究生院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环境很有利于博士生提高学术素养,激发学术志趣,更为跨学科的研究提供知识创新和集体攻关的平台。  德国大学研究生院的设置程序也表现出其灵活性和个别性的特点。大学研究生院获准建立的具体程序是:若干相近专业的教授(来自同一高校或同一地区不同高校,也可包括同一地区其他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先一起拟定一项研究和培养博士生的方案,并向州主管部门提出建立研究生院的申请,州主管部门批准后直接把申请报到德国研究会(DFG);德国研究会又对报来的申请分类进行比较性的专家评估,然后决定是否提供资助;而批准与否的主要依据是所报来的研究和培养方案的质量如何,是否符合德国研究会制定关于建立研究生院的要求,以及申报人及单位本身在所报方向是否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不考虑专业、高校、地区平衡问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探索与创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