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佟家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09出版)  作者:佟家栋 编  页数:31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国际经济学(第3版)》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国际经济学教学团队的力作,是集多年的国际经济学教学与科研成果为一体,对国际经济学教材的第三次修订。  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经济资源最有效分配的经济学。它是经济学在国际范围内的系统性研究内容,也可以说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学。  本书共包括20章,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放经济的微观部分。这个部分除绪论之外,还包括10章的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国际贸易的政策理论、国际贸易的政策、国际贸易的区域经济合作或区域经济或市场一体化以及国际贸易体系或国际贸易的秩序。当然,也包括我们需要加深对问题理解时介绍的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案例。  第二部分,主要是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部分,这部分更强调国际经济关系中,政府的干预或宏观经济的理论与政策,这些政策在封闭条件下是存在的,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更加复杂多样,有更多的选择性和制约。这部分包括7章的内容,主要包括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三大政策理论,即开放经济下的汇率弹性论、追求内外经济平衡的收入调整论和货币调整论;在此基础上,政府在追求经济的内外平衡时应该采取的、可供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固定汇率的选择,浮动汇率的选择,选择不同汇率制度的标准,以及政府政策的效果。  第三部分是考虑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条件下的宏观经济问题。这部分包括两章的内容。主要着眼点是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国际经济学(第3版)》是高等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课程教材,也可供国际经济贸易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 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理论及其指导意义第四节 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意义、方法和本书的安排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第二章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比较利益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第二节 比较利益理论——相对技术差异论第三节 比较利益理论——生产要素禀赋论第四节 比较利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国际贸易理论第二节 相互倾销国际贸易理论第三节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第四节 重叠需求贸易理论第五节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衡量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第四章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和收入的短期变动第三节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第五章 动态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增长与国际贸易第二节 技术转移与国际贸易第三节 需求变动与国际贸易第四节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第六章 对外贸易政策第一节 关税政策及其影响第二节 进口配额及其影响第三节 出口补贴及其影响第四节 倾销与反倾销第五节 其他非关税壁垒措施第六节 保护贸易的政治经济学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第七章 战略性贸易政策第一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最佳关税与抽取垄断租金第二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和意义第三节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和体制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第八章 国际经济一体化第一节 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第二节 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福利分析第三节 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实践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第九章 国际卡特尔的理论与实践第一节 垄断与贸易利益第二节 国际卡特尔理论第三节 国际卡特尔的实践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第十章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与工业化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及其经济贸易政策现状第二节 扩大初级产品出口与稳定价格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战略第四节 世界银行的经验性总结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第十一章 国际贸易体系第一节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第二节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和基本原则第三节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多边贸易谈判第四节 世界贸易组织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第十二章 外汇与外汇市场第一节 外汇及汇率第二节 外汇市场第三节 外汇市场的交易与职能第四节 汇率制度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第一节 国际收支的概念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内容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第十四章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第一节 进出口贸易与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第二节 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不同影响第三节 马歇尔-勒纳条件第四节 人民币贬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第十五章 国际收支的收入调整论第一节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方法第二节 国际收支调整的收入乘数论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第十六章 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理论第一节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第二节 固定汇率下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分析第三节 浮动汇率下的国际收支调整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第十七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稳定汇率的政策工具第二节 固定汇率下的内外平衡政策第三节 浮动汇率下的内部平衡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第十八章 发展中国家的融资、债务和金融市场开放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特征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及其债务危机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第十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第一节 资本流动纯理论——间接投资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第三节 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第四节 中国的外资引进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第二十章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第一节 劳动力国际流动概况第二节 移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第三节 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其他影响第四节 中国的人才外流问题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直观地看,在小麦和布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中国在劳动生产率或技术水平上均处于劣势地位,在图上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量在横轴和纵轴上的垂直距离都比美国要短。在生产小麦上差40公斤,在生产布上差20米,因而似乎不存在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然而认真分析一下两国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机会成本的情况,进而是国内比价的差别,就可以找到国际贸易的基础。从机会成本看,美国生产1单位小麦所需放弃的布的量是1.333个单位,而中国生产1单位小麦所需放弃的布的量是3个单位。与此相反,中国生产1单位布的机会成本是放弃1/3单位小麦的生产,而美国生产1单位布需放弃0.75个单位小麦的生产,因此在生产小麦上,美国的机会成本较低,在生产布上,中国的机会成本较低。这种机会成本的差别表现在价格上是:美国的小麦价格比中国低,布价格比中国高,因此美国要从中国进口布,并出口小麦,中国将布运到美国去卖,并买进小麦。两国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反映在机会成本上就十分明显,反映在价格上之后,我们发现,贸易的动力仍然存在。国际分工的基础在于机会成本的差别。参加贸易的国家只有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的产品,才能发挥自己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优势。在图2-2中,中国专业化生产点在S'点,美国的专业化生产点在Js:点。国际分工必须以国际贸易作为稳定的条件,妻使国际贸易不断进行,参加贸易的各方必须得到物质利益。具体而言,国际比价线必须在两国贸易前的国内比价线之间。我们在图中假设比价为2:1,在此价格线下,中国生产60米布,自己消费30米,其余30米布用来交换小麦,在2:1的国际比价下,可换来15公斤小麦。在图2-2中,C1点为贸易后中国的消费组合点。同样美国生产60公斤的小麦,自己消费45公斤,按照2:1的国际交换比价,用15公斤小麦换得30米布。在图2-2中用C'1点表示。经过国际贸易后的两国的消费水平都有所提高,在图中无论是美国的消费组合,还是中国的消费组合,都比封闭条件下要高得多,这就是国际贸易给各参加贸易国带来的物质利益。图中由进口量、国际比价线和出口量组成的三角形为“贸易三角”。由图2-2可见,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尽管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只要两国生产同样产品的机会成本不同,进而国内比价有差别,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就存在,参加贸易的国家就可以从贸易中获得物质利益。

编辑推荐

《国际经济学(第3版)》为高等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课程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际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快递真是给力,告诉我明天到,没想到今天就到了,刚去回来就来评价了,书还没看,我想应该很不错吧。
  •   学校课本来的...没什么兴趣
  •   不错的商品,习惯好评
  •   对于经济类的学习,可以参考
  •   基本符合教学要求,还行
  •   这本书不错,挺好,会继续光顾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