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研究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杨雪锋  页数:448  

前言

  循环经济的思想源远流长。  无论承认与否,我国目前文献和媒体上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新词:循环经济,最初是从国外引进的。  从现有研究看,大致可以追溯到国外循环经济的三个起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航天科学的启发,以及经济学(特别是生态经济学)的研究。1962年卡逊的《寂静的春天》、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和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巴西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2002年南非可持续发展峰会,是人类对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关系认识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可以说,没有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没有对可持续发展的统一认识,人们就不会要求废物的处理处置。1965和1966年鲍尔丁发表的“地球是一艘宇宙飞船”和“未来宇宙飞船地球经济学”,1990年皮尔斯和图奈《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第2章关于“循环经济”的讨论,1996年德国《物质循环和废物管理法》的实施,更多的是提出了循环经济的设想、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准则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强制。可以说,没有航天科学的发展,人们还想象不到地球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艘飞船,因而也就不会有“循环利用其废物”的要求。

内容概要

对循环经济内涵的解释,中国与国外有较大的差别。国外发展循环经济强调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日本、德国等均是如此,他们的法律是从“废物管理”引申出来的,而我国众多专家推崇的所谓循环经济3R原则,最妆来自于清洁生产,在我国内涵已经被“放大”了。迄今国各界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并未达成共识。  本书主要关注的是循环经济在经济理论上的逻辑过程以及自身的运行机理,这样既照应了可持续发展的减物质化要求,也契合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涵。本书试图创造性地吸收主流经济学理论,形成循环经济理论的新范式和循环经济实践的新模式。本研究旨在为循环经济研究提供经济学逻辑,形成循环经济学理论的微观分析框架;拓展传统经济理论的研究视野,实现循环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融通。

书籍目录

序第1章  概述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框架及分析思路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章  文献背景  2.1  国外循环经济研究现状  2.2  国内循环经济研究进展  2.3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2.4  本章小结第3章  循环经济的学科定位与范式创新  3.1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看传统经济理论的困境  3.2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  3.3  循环经济的研究范式创新  3.4  本章小结第4章  循环经济的运行规律  4.1  循环经济的原理和模式  4.2  循环经济的发展导向  4.3  循环经济的效率标准:资源生产率  4.4  本章小结第5章  循环经济的经济逻辑  5.1  循环经济的主导经济逻辑  5.2  循环经济中经济主体的理论假定  5.3  循环经济运行机制概述  5.4  本章小结第6章  循环经济运行的经济条件  6.1  循环经济的产业支撑体系  6.2  循环经济中的产权与环境责任  6.3  循环经济中的信任机制  6.4  本章小结第7章  循环经济中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7.1  资源价格形成问题的循环经济意义  7.2  资源价值论一般  7.3  自然资源稀缺性及其价格表征  7.4  外部性内部化与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7.5  循环经济的资源均衡价格与经济分析  7.6  本章小结第8章  循环经济中消费者行为  8.1  循环经济下消费者行为的本质  8.2  生态消费的微观经济分析  8.3  生态消费的经济效应及其模式培育  8.4  本章小结第9章  循环经济中生产者行为  9.1  循环型企业的经济逻辑与现实背景  9.2  循环型企业的微观经济分析  9.3  循环型企业的战略分析  9.4  本章小结第10章  企业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  10.1  基于PLM的企业循环经济  10.2  基于EPR的企业循环经济  10.3  企业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实践  10.4  本章小结第11章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运行机理  11.1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  11.2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合作机理  11.3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稳定性与治理  11.4  本章小结第12章  产业生态网络的运行机理  12.1  产业生态网络的形成机理  12.2  产业生态网络的稳定机理  12.3  产业生态网络的动力机制与治理策略  12.4  本章小结第13章  循环经济组织的演化机理  13.1  循环经济组织与经济演化  13.2  案例分析1:丹麦卡伦堡产业共生体  13.3  案例分析2:天津泰达生态工业园  13.4  本章小结第14章  循环经济的调节机制(一)  14.1  循环经济中的信息问题  14.2  循环经济、事前交换与经济流程转变  14.3  循环经济、公众参与与“生态转型”  14.4  本章小结第15章  循环经济的调节机制(二)  15.1  循环经济自运行的障碍分析  15.2  循环经济的市场化与规模化  15.3  政府职能转变与循环经济促进  15.4  本章小结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产权与制度安排问题的解决是市场机制有效发挥对资源基础性配置功能的前提。在健全的市场机制下,资源的稀缺性能够得到正确的反映,进而体现资源利用的效率。  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有很大的区别,稀缺是指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但变化不总是一致的。稀缺是永久的而短缺是暂时的。资源稀缺是动态的。  资源的稀缺具有相对性,有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之分。绝对稀缺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下按照经济活动的资源消耗速度某种资源的存量无法满足需要且难以替代。很多不可再生资源又为工业所必需的资源具有绝对稀缺性。比如几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在中国还未完成工业化就已经表现出绝对稀缺特征。①从中国矿业联合会获悉,近年来中国矿产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石油、煤炭、铜、铁、锰、铬储量持续下降,缺口及短缺进一步加大,中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能保证2010年需求的只有24种,能保证2020年需求的只有6种。相对稀缺则是指短期经济波动表现出对某种资源的过度需求。绝对稀缺是整体性、总量的稀缺,也是长期的、根本性稀缺;而相对稀缺是局部的、结构性的,不具有决定性。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