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区域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刘卫东 等 著  页数:293  

前言

  研究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编制《中国区域发展报告》,是中国科学院经济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等领域学者的长期任务。《中国区域发展报告》的编制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每一期报告都根据国家发展及其区域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问题,确定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关于国家区域发展的某一个方面或者领域,也可能是国家的某一个区域的发展。《2007中国区域发展报告》的主题是关于我国中部地区的发展。  我们编制的《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并不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著作,也不是这方面的专著,而是向政府和社会提交的关于区域发展方针、政策的实施以及区域发展态势的评价和建议的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区域发展问题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成为各级党和政府决策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成为社会和学术界所关注的重大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在地理学界、经济学界都认识到区域发展研究的极端重要性,纷纷投入到这个领域中来的时候,了解这其中的科学问题和实践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我国许多方面的人士都在研究区域问题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不管什么人也都可以谈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其中有许多不了解区域经济的人士,也发表诸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发展规划及理论问题的文章。但是,真正的分析、评价、建议需要学者们做实质性的工作。也就是说,区域发展领域的深入研究工作需要由学者们做,这是学者们的责任。  无论区域经济学者或者经济地理学者,都非常重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面对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时,学者们既要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关于国内外发展的实践知识。如何看待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在我国这样幅员辽阔且各地区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差异巨大的国家,从区域发展不平衡到较为平衡的发展,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区域发展的实践非常丰富。认真体察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回答这两个重大范畴的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强烈地感到,我国研究区域发展问题的有关学科如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等的学者都需要学习理论著作,了解我们学科理论思想的发展前沿,提高对实际区域问题的分析能力。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区域发展研究、产业集群研究、城市体系及大都市区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等方面,已经出版了大量的著作。我们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剧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使全球的和国家的以及区域的发展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区域发展领域的各个学科发展的空间极为广阔。

内容概要

  研究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编制《中国区域发展报告》,是中国科学院经济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等领域学者的长期任务。本报告并不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著作,而是向政府和社会提交的关于区域发展方针、政策的实施以及区域发展态势的评价和建议的报告。 这一报告细致描述了中部地区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基础,客观分析了中部地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中部地区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空间格局、推进人口产业联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许多方面颇有见地。相信既会给热衷中部地区研究的理论工作者以启发,也会给从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实际工作者以帮助。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观点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资源环境基础  第一节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及区域分异规律  第二节水土资源基本特征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自然环境变化趋势、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第三章总体发展态势  第一节中部地区的优势地位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第三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四章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方向  第一节产业发展过程的简要回顾  第二节“十五”期间中部各省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第三节“十五”期间中部各省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  第四节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第五节政策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  第五章农业发展的基础与战略方向  第一节农业生产现状特点与问题  第二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估  第三节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农业发展功能定位与战略  第五节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六章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态势与方向  第一节能源工业发展态势与方向  第二节原材料工业发展态势与方向  参考文献  第七章人口与城镇化发展  第一节人口与城镇化发展特征及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影响人口与城镇发展格局变化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人口与城镇发展格局变化趋势  第四节人口与城镇化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第八章空间重组的战略方向  第一节空间格局的现状特征  第二节中心城市及其空间联系分析  第三节空间重组的战略方向  第四节促进中部地区空间结构调整的举措  参考文献  第九章主要人口—产业集聚区  第一节构建人口—产业集聚区的战略意义  第二节主要人口—产业集聚区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集聚区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第十章基础设施发展态势与战略方向  第一节基础设施现状格局及特征  第二节基础设施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基础设施发展态势  第四节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方向  第五节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重大生态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环境污染与治理  第二节水土流失与治理  第三节长江中游湿地保护与管理  第四节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3、主要原材料工业发展方向  (1)钢铁工业发展方向  按照“抓品种、抓质量、抓整合”的总体要求和“扶大压小、扶优汰劣”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控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工艺与装备、提高产品档次与质量以及实现节能、降耗、减排为重点,通过科学规划与统筹协调,促进中部地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速淘汰落后的生产企业。通过鼓励现有企业进行资产并购与战略重组,实现大型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的硅钢片、不锈钢、宽厚板、冷轧薄板、大口径无缝钢管、特种钢和优质建筑用材等优质钢铁产品,使中部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高端钢铁产品生产地区。  应积极支持武钢集团发展汽车板、硅钢片等高附加值钢铁产品,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生产技术落后的钢铁产能。重点发展硅钢片、镀锌板、镀锡板、彩涂板、钢构件、钢帘线等钢材深加工产品,建设全球最大的硅钢片和全国汽车板材主要生产基地。  依托太钢等钢铁企业,积极发展特殊钢及其产品精深加工。在完善太钢已形成的300万吨不锈钢生产能力,使其成为全球最大不锈钢生产企业的同时,加快钢铁工业整合与重组的步伐,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重点发展不锈钢深加工,建设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不锈钢及其产品加工基地。  围绕马钢、华菱、安钢、新钢等骨干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中部地区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优化钢铁工业企业结构。重点发展冷热轧薄板、超薄带钢、宽厚板、大口径无缝钢管、优质棒线材、(大型)H型钢、车轮轮箍,建设成为全国性的钢铁板材、管材、大型材、线棒材、铁路用材生产基地。  (2)有色冶金工业发展方向  控制电解铝生产能力,适度发展氧化铝,鼓励发展铝产品精深加工和新型合金材料,提高铝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围绕促进铜、铅、锌的发展,加大铜、铅、锌等矿产资源的勘察力度,增加后备资源;在稳定矿山生产的基础上,控制铜、铅锌冶炼与精炼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重点发展深加工产品和新型合金材料。有保护地开发稀土、钽铌和钨锡锑等稀缺资源,推动稀土、钽铌与和钨锡锑等资源在高技术产业上的应用。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新型合金材料和高端应用产品,使中部地区成为我国规模大、水平高、品种多、效益好、污染小的先进有色金属产品生产地区。  依托中铝河南分公司、中州分公司、山西分公司以及山西襄汾有色公司、银光镁业、鸿富晋、广灵精华镁业等大型企业,重点发展铝合金及深加工、镁合金及深加工,以做大做强煤—电铝镁一铝镁材加工产业链为重点,形成铝镁冶炼、铝镁电解和铝镁材加工相互配套的铝镁产业链,使中部地区成为我国铝镁冶炼、铝镁电解与铝镁材精深加工等生产相互配套、规模宏大的铝产业基地。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07中国区域发展报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