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思想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陈奇佳 张永清  页数:367  

内容概要

  《文学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精神文化问题”为主题,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学科的基础问题”,“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法”,“文化、政治与现代时空观念”,“马克思主义的宗教之维”,“经典的再阐释”五个方面,选编了国际、国内相关的前沿论文与译文20余篇,其文章多为首发。《文学与思想》对关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当代精神文化问题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均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陈奇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书籍目录

编辑前言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学科的基础问题新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陆贵山)革新一种思路——当代文艺学的问题域(金元浦)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赵宪章)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法略论现代艺术形式观念的嬗变(陈传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困境与出路(张永清)对马克思、恩格斯美学与文艺思想关系的再思考(汪正龙)文化、政治与现代时空观念消费·赛博客·解域化——自然与文化问题的新语境(金惠敏)政治经济学与象征:两种死亡逻辑的对立——鲍德里亚对诸种死亡观的批判及其超越(夏莹)德勒兹的差异哲学与感性问题(胡新宇)今日乌托邦——《未来考古学》导论(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著 龚晓虎译 黄金城校)阿多诺与哈贝马斯的批判策略:意识形态理论与理论意识形态(黛博拉·库克著黄婉玉译常梦虹李慧敏校)系住蝴蝶:回到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社会》以及抗拒的悖论(杰森·伯格著朱杉译)马克思主义的宗教之维“空无”之信仰:让-吕克·南希的神学解构(夏可君)宗教宽容:文化权利的引导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著韩隽译)天主教徒(特里·伊格尔顿著赵文琼译)经典的再阐释“内在财富”论(海因里希·弗雷德里希·冯·施托尔希著胡葳译)从“内在财富论”到精神生产理论——以马克思对施托尔希的批判为视角(陈奇佳 罗璇)劳动价值论与剥削概念(杰拉德·科亨著 赵倞译 樊华校)两次革命之间——《一触即发的革命:列宁文选(1917.2—1917.10)》序言(斯拉沃热·齐泽克著 屠毅力译)约稿启事

章节摘录

版权页:文学遭遇“图像时代”的问题说到底是文学和图像的关系问题。文学和图像的关系问题是否属于一个“真问题”,是否可能进入我们的学术话语,并非全由这一问题的现实紧迫性所决定,也不是因为前人多有涉及便不言自明,而是学理逻辑使然。对于这一问题的历史反省将有助于明确我们在当下的言说立场和可靠的逻辑起点。而对于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之可能明确表示否定意见的当属美籍学者雷纳·韦勒克。韦勒克最著名的理论之一是将文学研究划分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自从他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于1984年被译为中文之后,这种划分曾在我国文学理论界激起不少批评:批评意见认为,文学的所谓“内部”和“外部”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机械地划分为“内”“外”两部分,割裂了文学和文学研究的有机整体性。这种批评意见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在批评的背后可能另有隐情,那就是韦氏的划分带有明显的褒贬倾向,对于被他划为“外部研究”的“思想史”和“社会学”等方法,显然是一种“学术歧视”;而追寻文学的“思想主题”和“社会性”又是我国文学研究的传统和兴奋点,于是戳到了我们的痛处,贬抑了我们的主流话语,引起中国学界的愤怒也就在所难免。可惜,这种批评意见并未反思自己长期坚持的“主题学”方法恰恰是建立在“内”“外”二分的基础之上的,黑格尔的“内容与形式”长期以来就是我们文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如果将目光回溯到此前的俄国形式主义,我们就会发现,韦氏的划分确实是文学观念的退步。在前者那里,黑格尔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划分已被否定,文学本身就被定义为“形式”,是一种蕴涵着“内容”的“语言形式”。

编辑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学论集〉第13辑:文学与思想》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学与思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