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谈艺录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启功  页数:27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为了纪念启功先生的百岁诞辰,我们特地请他的学生柴剑虹先生遴选其中与书画创作、鉴定及名家评骘相关的文章,并选配适当图片,编辑了这《启功谈艺录》。

作者简介

  启功(1912.7.26-2005.6.30),字元白,北京人,满族。少年时因家境困难,12岁方入北京汇文学校读书。曾师从裁绥之学习古文,后又从贾羲民、吴镜汀等习书画创作。1934年由辅仁校长陈援庵破格安排,先后任辅仁中学国文教员和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国文系讲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启功博学专精,于文史教学及研究、书画与诗词创作、文物鉴定均堪称名家大师,历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学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及中国佛教协会特别顾问、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出版有《启功全集》、《启功书画集》、《启功书法集》、《启功丛稿》及《汉语现象论丛》等多种著作。

书籍目录

晋人草书研究——一九四二年在辅仁大学的讲演晋代人书信中的句逗关于法书墨迹和碑帖论书札记金石书画漫谈论书随笔鉴定书画二三例书画鉴定三议漫谈学习书法谈诗书画的关系戾家考——谈绘画史上的一个问题山水画南北宗说辨从河南碑刻谈古代石刻书法艺术唐末到宋初的几位山水画家文征明之风谊文征明原名和他写的《落花诗》恽南田的书髓文心——记恽南田赠王石谷杂书册我心目中的郑板桥自叙学画缘由我和荣宝斋故宫古代书画给我的眼福记我的几位恩师记齐白石先生轶事忆先师吴镜汀先生谈谈李叔同先生的为人与绘画平生风义兼师友——怀龙坡翁溥心畲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仁者永怀无尽意——回向赵朴初先生朱季潢先生哀辞玩物而不丧志——我的挚友王世襄先生沙孟海翰墨生涯序

章节摘录

  真书是从隶书演变来的。结构比隶书更加轻便,点画比隶书更加柔和。从较繁密的笔画中减削笔画,也非常方便,而其形体并不因减笔而有所损伤。端庄去写,便是真书;略加连贯,便是行书。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真书一体从形成后直到今天,一直被用作通行的字体。真书的艺术风格,每个时代都有不同,但在它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字形态也就是一种“字体”来讲,成熟约在晋唐之间。  这种字体的艺术风格的发展,大体有两大阶段,一是南北朝到隋,一是唐代和以后。前一时期,真书的结构写法,逐步趋于定型,例如横画起笔不向下扣,收笔不向上挑等等。但这时究竟距离用隶书的时间尚近,人们的手法习惯以至书写工具的制作方法上,都存留前代的影响较深,所以虽然是写真书,而这种真书字迹中往往自然地含有隶书的涩重味道,甚至还有意无意地保存着某些隶书笔画。我们仔细分析它们的艺术结构,是常常随着字形的结构而自然地来安排笔画的,例如:哪边偏旁笔画较多,便把它写密一点,并不把一字中的笔画平均分配。所以清代邓石如形容这类结体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我们又看到北碑结字常把一个字的重心安排偏上,字的下半部常使宽绰有余,架势比较庄重稳健。再加上刻工刀法的方整,又增添了许多威严的气氛。这在北魏的碑铭墓志中是随处可见的。例如《嵩高灵庙碑》、《元怀墓志》、《元诠墓志》、《龙门造像》以及宋代重摹的《吊比干文》等等,都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启功谈艺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