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

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李渔  页数:264  
Tag标签:无  

前言

  《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的一部所谓寓“庄论”于“闲情”的“闲 书”。作者在该书卷首《凡例七则·四期三戒》中自述道:“风俗之靡,犹 于人心之坏,正俗必先正心。近日人情喜读闲书,畏听庄论,有心劝世者正 告则不足,旁引曲譬则有余。是集也,纯以劝惩为心,而又不标劝惩之目, 名日《闲情偶寄》者,虑人目为庄论而避之也。”又说:“劝惩之意,绝不 明言,或假草木昆虫之微、或借活命养生之大以寓之者,即所谓正告不足, 旁引曲譬则有余也。”我看,李渔的这段表白,半是矫情、半是真言。 所谓矫情者,是指李渔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故意说给当政者和正人君 子者流听。因为李渔的著作文章在当时已经受到某些人的指责。李渔的友人 余澹心(怀)在为《闲情偶寄》作序时就说:“而世之腐儒,犹谓李子不为经 国之大业,而为破道之小言者。”所以,李渔预先就表白:我这本书虽名为 “闲情”,可并不是胡扯淡,也无半点“犯规”行为;表面看我说的虽是些 戏曲、园林、饮食、男女,可里面所包含的是微言大义,有益“世道人心” 。李渔这么说,对于当时的统治者和满口“仁义道德”,“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的“腐儒”们,不无讨好之意。当然,《闲情偶寄》中所言,也 并非没有出于真心维护封建思想道德者;但是,书中大量关于观剧听曲、赏 花弄月、园林山石、品茗饮酒、服饰修容、选姬买妾、饮食男女、活命养生 等等的论述描绘,难道其中真有那么多微言大义吗?明眼人一看便知,李渔 所说的,大半是些“聪明人”的“聪明话”而已。正如李渔的另一友人尤展 成(侗)在为《闲情偶寄》所作的序中说的:“所著《闲情偶寄》若干卷,用 狡狯伎俩,作游戏神通。”不管作序者这几句话的原意如何,但用“狡狯伎 俩”来形容我们在《闲情偶寄》中所看到的李渔,还是贴切的。在统治者对 舆论钳制得比较紧、时有文字狱发生的清代,李渔以及像李渔那样的文人耍 点小聪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文革”时许多知识分子的做法不也是如此 吗? 所谓真言者,除了上面所说李渔确有自觉维护封建思想道德的一面之外 ,从艺术形式和文章的审美作用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李渔也真想避免“庄论 ”、“正告”而采用轻松愉快的“闲情”笔调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也就是 说,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大谈“草木昆虫”、“活命养生”的“闲情”是 他的真心话。他深知那些正襟危坐、板着面孔讲大道理的文章,令人望而生 畏,令人厌倦,不会有多少打动人的力量。现代的情况也是如此。“文革” 时报纸上那些冷似铁、硬似钢、字字绝对真理的大块文章,有几个人真心要 读?所以,李渔有意识地寓“庄论”于“闲情”,使这本书变得有趣、有味 ,可读性强。单就这个方面而言,李渔的确获得了成功。从总体上说,他的 文章,他的书,绝不枯燥、乏味,至少在形式上是如此。只是有的地方世俗 气太重,有的地方略显油滑,有的地方有点媚俗,这是不足。然而,优点是 ,绝不板着面孔教训人、讲大道理。即使本来十分枯燥的理论问题,如《闲 情偶寄》的《词曲部》和《演习部》等专讲戏曲理论的部分,他也能讲得有 滋有味,风趣盎然,没有一般理论文字的那种书卷气,更没有道学气。这是 《闲情偶寄》的一个突出特点。 读《闲情偶寄》还有一个突出感受,即它的平易近人的人情味和浓重的 “市井”气、“江湖”气。而且,在李渔那里,这两者是融合在一起的:他 文章中的“人情”不是隐逸在山林中的冰清玉洁的“逸情”,也不是窗明几 净的书斋里的“雅情”,而往往是世俗的“市井”情、“江湖”情。如果说 不是全部文章都这样,那么至少相当多的文章是如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李渔是一个“江湖”文人、“市井”文人,或者说,是旧社会里常说的那 种“跑码头”的文人。 李渔继承了明代“性灵”小品的传统。大家知道,明代晚期以袁氏三兄 弟(袁宏道和他的哥哥袁宗道、弟弟袁中道)为代表的文学家,无视道学文统 ,不是像以往那样大讲“文以载道”,而是倡导“独抒性灵”,把“情”放 在一个突出位置上来。袁氏稍前的李贽、汤显祖,袁氏稍后的“竟陵”诸人 (钟惺、谭元春等),都是如此。受他们的影响,李渔的包括《闲情偶寄》在 内的许多散文,多与“性灵”小品的格调相近,不着意于“载道”,而努力 于言事、抒情。不过,比起他的前辈,李渔多了一些“市井”气、“江湖” 气,少了一些“雅”气、“文”气;多了一些圆滑、媚俗,少了一些狂狷、 尖锐。之所以如此者,不是或主要不是个人性情所致,乃时代、吐会使然。 李渔生活的时代是明末清初。他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号笠 翁。其著作上常署名随庵主人、觉世俾官、湖上笠翁、新亭客樵、伊园主人 、觉道人、笠道人等等。他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或三十九年(1610或1611), 卒于清康熙十八年或十九年(1679或1680),一生跨明清两代,饱受时代动荡 和战乱之苦。中年家道败落,穷愁坎坷半世,靠卖诗文和带领家庭剧团到处 演戏维持生计。他一生著述甚丰,作为文学家、戏剧理论家和美学家,主要 著作有《笠翁一家言全集》,包括文集四卷,诗集三卷,词集一卷,史论两 卷,《闲情偶寄》六卷;作为戏剧作家,李渔著有传奇十几种,常见的有《 笠翁十种曲》传世;作为小说家,他写过评话小说《十二楼》、《无声戏》 ,有人认为,长篇小说《回文传》、《肉蒲团》也可能是他的手笔。而他自 己则把《闲情偶寄》视为得意之作。这部书包括《词曲部》、《演习部》、 《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 部》等八个部分,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其中相当大的篇幅论述了戏曲、 歌舞、服饰、修容、园林、建筑、花卉、器玩、颐养、饮食等艺术和生活中 的美学现象和美学规律。他写此书确实下了很大功夫,运用了大半生的生活 积累和学识库存。他在《与龚芝麓大宗伯》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庙堂智 虑,百无一能。泉石经纶,则绰有余裕。惜乎不得自展,而人又不能用之。 他年赍志以没,俾造物虚生此人,亦古今一大恨事。故不得已而著为《闲情 偶寄》一书,托之空言,稍舒蓄积。”《闲情偶寄》不但是一部内容厚实的 书,而且是一部力戒陈言、追求独创的书。在《闲情偶寄》的卷首《凡例》 中,李渔说:“不佞半世操觚,不攘他人二字。空疏自愧者有之,诞妄贻讥 者有之。至于剿窠袭臼,嚼前人唾余,而谬谓舌花新发者,则不特自信其无 ,而海内名贤,亦尽知其不屑有也。”对于李渔这部顷半生心血的力作,他 的朋友们评价甚高,并且预计此书的出版,必将受到人们的欢迎。余澹心( 怀)在为《闲情偶寄》所作的序中说:“今李子《偶寄》一书,事在耳目之 内,思出风云之表,前人所欲发而未竟发者,李子尽发之;今人所欲言而不 能言者,李子尽言之;其言近,其旨远,其取情多而用物闳。寥寥乎,俪俪 乎,汶者读之旷,塞者读之通,悲者读之愉,拙者读之巧,愁者读之忭且舞 ,病者读之霍然兴。此非李子偶寄之书,而天下雅人韵士家弦户诵之书也。 吾知此书出将不胫而走,百济之使维舟而求,鸡林之贾辇金而购矣。”此书 出版后的情况,恰如余澹心所料,世人争相阅读,广为流传。不但求购者大 有人在,而且盗版翻刻也时有发生。可以说,这部书的出版,在当时逗起了 一个小小的热潮,各个阶层的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发生阅读兴趣,有的人甚至 到李渔府上来借阅。此书自康熙十年(1671)印行,三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人 们的注目。在有清一代,凡是谈到李渔的,一般都会提到他的《闲情偶寄》 ,并加以称道。直到现代,《闲情偶寄》也不断被人提起。例如,大家很熟 悉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帮忙到扯淡》和《集外集拾遗·帮忙文学和 帮闲文学》中谈到李渔及帮闲文学的一些话,在那里,鲁迅称李渔等人为“ 帮闲”文人。但鲁迅对李渔批评中有肯定。鲁迅说,历史上的“帮闲文学” 和“帮闲文人”并不都是“一个恶毒的贬词”;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家如 宋玉、司马相如等,就属帮闲文人之列,而文学史上“不帮忙也不帮闲的文 学真也太不多”,如果“不看这些,就没有东西看”;而且,“清客,还要 有清客的本领的,虽然是有骨气者所不屑为,却又非搭空架者所能企及。例 如李渔的《一家言》,袁枚的《随园诗话》,就不是每个帮闲都做得出来的 ”,因为李渔等人确有真才实学。此外,作家林语堂、周作人、孙楷第、胡 梦华、顾敦柔、朱东润等,园林学家和建筑学家童惜、陈植、陈从周等也对 《闲情偶寄》十分推崇。《闲情偶寄》之历来受欢迎、受关注,还可以从它 一版再版、不断印行的情况加以印证。不但有清一代有许多版本行世——最 著名的是康熙十年(1671)翼圣堂十六卷本(又收入翼圣堂《笠翁一家言》二 集),以及雍正八年(1730)芥子园刊《笠翁一家言全集》本(将十六卷并为六 卷,易名为《闲情偶集》,并有单刻本流行),翻刻、伪刻者无法统计;而 且直到本世纪,还不断有新版本以及各种各样的选本和注释本发行。我所知 道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普益书局、会文堂书局、宝文堂书局石印本, 1936年有贝叶山房发行、张静庐校点、施蛰存主编、郁达夫题签的《中国文 学珍本丛书》本,1985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单锦珩校点本(后来浙江古籍出版 社的《李渔全集》第三卷《闲情偶寄》也是这个本子),1996年作家出版社 立人校订《明清性灵文学珍品》本(此本把李渔误为明人,我想应该是偶尔 笔误或印刷错误),1998年学苑出版社杜书瀛评点《历代笔记小说小品丛书 》本①,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江巨荣、卢寿荣校注《明清小品丛刊》本, 2002年时代文艺出版社吴兆基、武春华主编《中国古典文化精华》本——以 上是全本;选本有:《李笠翁曲话》(录《闲情偶寄》之《词曲部》、《演 习部》)1925年曹聚仁校订、上海梁溪图书馆《文艺丛书》本,《李笠翁曲 话》上海启智书局排印本,《笠翁剧论》1940年中华书局《新曲苑》本,《 闲情偶寄》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论著集成》本,1959年中国戏 剧出版社《中国古典论著集成》本(仅取《词曲部》、《演习部》),《李笠 翁曲话》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戏剧研究》编辑部编选本,《李笠翁曲话 》1980年湖南人民出版社陈多注释本,《李笠翁曲话注释》1981年安徽人民 出版社徐寿凯注释本,《笠翁秘书》(选《声容部》、《居室部》、《器玩 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1990年重庆出版社赵文卿等 笺注本;此外,还有1993年天津古籍出版社李瑞山等编《白话闲情偶寄》等 。 李渔早就走出国门,发生世界性的影响。有关材料表明,最早译介李渔 的还是日本。在李渔去世后91年,即日本明和八年、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 ,日本有一本书《新刻役者纲目》问世(“役者”,日语“优伶”之意),里 边译载了李渔的《蜃中楼》的《结蜃》、《双订》。据日本青木正儿《中国 近世戏曲史》介绍,李渔《蛋中楼》中的这两出戏,在八文舍自笑所编的这 本《新刻役者纲目》中“施以训点,而以工巧之翻译出之”;青木正几还说 ,德川时代(1603—1876)“苟言及中国戏曲,无有不立举湖上笠翁者”。日 本明治三十年、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出版的《支那文学大纲》,分十六卷 介绍中国文学家,李渔独成一卷,该书将李渔同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 等并称为二十一大“文星”。此后,李渔的《风筝误》和《夺锦楼》、《夏 宜楼》、《萃雅楼》、《十丞楼》、《生我楼》等作品陆续翻译出版。李渔 的《三与楼》英译本和法译本也分别于1815和1819年出版。此后,英、法两 种文字翻译的李渔其他作品也相继问世。上世纪末,A.佐托利翻译的拉丁 文本《慎鸾交》、《风筝误》、《奈何天》收入他编著的《中国文化教程》 出版。本世纪初,李渔的《合影楼》、《夺锦楼》等德文译本也载入1914年 出版的《中国小说》。此外,由莫斯科大学副教授沃斯克列先斯基(汉名华 克生)翻译的俄文本《十二楼》也介绍给俄国读者。近年来,李渔越来越成 为世界性的文化、文艺研究对象。著名汉学家、美国哈佛大学东方文化系主 任、新西兰人韩南教授认为,李渔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难得的可以进行总体研 究的作家,李渔的理论和作品具有一致性,形成一套独特的见解。他来中国 数月之久以完成一部有关李渔的专著。德国的H.马丁博士也发表过数篇研 究李渔的论文,并出版了专著《李笠翁论戏剧,中国17世纪戏剧》;1967年 马丁到台湾继续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并编辑了《李渔全集》(包括“一家言 ”十卷、“闲情偶寄”六卷、“笠翁十种曲”、“无声戏”、“十二楼”等 共十五册),由台北成文出版社于1970年出版。美国波士顿特怀恩出版社于 1977年出版了华人学者茅国权和柳存仁著的《李渔》。当然,李渔最被今人 看重的是他的戏剧作品和戏剧美学理论。 《闲情偶寄》作为一部用生动活泼的小品形式、以轻松愉快的笔调写的 艺术美学和生活美学著作,其精华和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谈戏曲创作和舞台表 演、导演,谈园林美的创造和欣赏,谈仪容美的创造和欣赏(服饰和修容等) 的文字。把李渔看作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戏剧美学家、园林美学家和仪容美学 家之一,是符合实际的,他当之无愧。《闲情偶寄》的绝大部分文字,既可 以作为理论文章来读,也可以作为情趣盎然的小品文来读。当然,李渔和他 的《闲情偶寄》也不可避免地有着历史局限。其中个别地方发着封建腐朽的 气味,有些东西不科学,有些东西已经过时。 本书编选校注点评者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主要依据雍 正八年芥子园《笠翁一家言全集》本并参照康熙十年翼圣堂本,选取了《闲 情偶寄》的《词曲部》、《演习部》的几乎全部文字,《居室部》的大部分 文字,其他各部的少量文字,约十万言,占全书篇幅的二分之一。为了便于 读者阅读和理解,对书中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 等等,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对所选各本的个别刊刻舛错之处,经予改正, 在注释中予以说明,不出校记;并且根据编选者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作了 数万言的点评。注释和点评只是一己之见,而且限于水平,粗陋自不待言, 错讹也在所难免,欢迎批评。 杜书瀛 2007年3月

内容概要

《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撰写的一部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内容的“寓庄论于闲情”的随笔。自问世以来,即以其生动活泼的小品形式、轻松愉快的笔调而广受读者喜爱。

作者简介

李渔( 1611 — 1680 )  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18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著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肉蒲团》、《觉世名言十二楼》、《无声戏》、《连城壁》等小说,与《闲情偶寄》等书。  《闲情偶寄》是他主要的对自己的生活所得所闻见的事物的总结性的书。包含有对戏曲的看法,批评。从舞台的实际出发,注重戏曲的结构、中心事件的选择安排等,是中国戏曲批评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还涉及到生活中的如饮食、作卧等方面的审美感受。  《笠翁传奇十种》剧目为《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  中文书目:  《李渔全集》(德)马汉茂(Helmut Martin)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李渔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   《觉世名言十二楼》(清)李渔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ISBN 7-80519-3335-5/I.75   《十二楼》(清)李渔著 中华书局,2004 ISBN 7101035329   《无声戏》(清)李渔著,中华书局 2004 ISBN 7101035485   《闲情偶寄图说》上下二册。(清)李渔著,山东画报出版社。

书籍目录

编选说明卷一 词曲部上  结构第一   戒讽刺   立主脑   脱窠臼   密针线   减头绪   戒荒唐   审虚实  词采第二     贵显浅   重机趣   戒浮泛   忌填塞  音律第三   恪守词韵   凛遵曲谱   鱼模当分   廉监宜避   拗句难好   合韵易重   慎用上声   少填入韵   别解务头卷二 词曲部下  宾白第四     声务铿锵   语求肖似   词别繁减   字分南北   文贵洁净   意取尖新   少用方言   时防漏孔  科诨第五   戒淫亵   忌俗恶   重关系   贵自然  格局第六     家门   冲场   出脚色   小收煞   大收煞   填词余论  演习部    选剧第一   别古今……卷三卷四卷五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李渔的友人余澹心(怀)在为《闲情偶寄》作序时就说:“而世之腐儒,犹谓李子不为经国之大业,而为破道之小言者。”所以,李渔预先就表白:我这本书虽名为“闲情”,可并不是胡扯淡,也无半点“犯规”行为;表面看我说的虽是些戏曲、园林、饮食、男女,可里面所包含的是微言大义,有益“世道人心”。李渔这么说,对于当时的统治者和满口“仁义道德”,“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腐儒”们,不无讨好之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闲情偶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9条)

 
 

  •   本书摒弃一般传统文化读物注释加译文的做法,采用适当注释加合理评说的方式,不落俗套。所选文章生动活泼,富于情趣,美中不足的只是没有完全涵盖原书的精华之处。
  •   闲情偶寄(插图本)(中华经典随笔)很满意...........
  •   闲情偶寄(插图本),推荐
  •   中华书局的经典随笔系列,内容形式都很好,就是封面容易脏
  •   中华书局的书,还是我喜欢的清代名作家的散文随笔,很喜欢!
  •   从快递手中拿过这几本书,有点欣喜,书面装帧很精美,印刷质量也应该是属中上。书非买不能读,买几本好书,用心品读几个未曾谋面但却早已熟络的大家或名人,对往事的回忆,对生活的领悟,心境便觉得平静了许多。书还没仔细看,只略微翻了翻,但自我慰藉的读书功用竟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口碑是大家的,心灵是自己的。希望这是一些值得我本人聊慰饥肠的精神食粮。
  •   中华书局的经典随笔系列,很满意,推荐
  •   中国的文化人里,懂得享受人生,而且善于享受人生的,我知道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李渔,一个是林语堂,他们是中国文化人的异类,没有宗经征圣、文以载道的自命不凡,没有身在山水,心忧庙堂的苦闷压抑,他们纯粹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人生,这在很多怀有士大夫情绪的人看来,简直是不务正业,没有正形,但是比起前者来,他们的人生和著作,无疑更让人觉得平易、亲切,读他们的书,能够真正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   闲情偶寄还好,但我还没看,应当是简本。
  •   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文学家李渔经典作品
  •   买这本书主要是为了看饮食的部分,不过感觉饮食部分有点少,不过很有哲理,书的其他地方也不错,不过注释少,适合有功底的人看。
  •   生动活泼 轻松愉快都这本书的心得
  •   看起来不错,就是插图不太清晰
  •   好书 放枕边每天临睡前读一会儿 很好 中华书局的这套清言小品 买了5本 都很满意
  •   明清小品,值得一读。
  •   这本书的内容和价值其实不需要我做过多评价,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然经过了众人的验证和时间的考验。给力的应该说是当当的活动!必须拿下!
  •   装帧质量好 闲来读读增长生活情趣
  •   很精美的书。喜欢这样的装帧,当然最重要的是内容啦。
  •   很好,是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   印刷不错,内容还没读
  •   李渔原是一流的休闲学者,才情学士兼备,难得
  •   插图,文笔都很不错。
  •   挺不错的书,值得入手,闲时看看
  •   传统文化的美丢弃很久,现在需要一点一点捡起,珍视传统才有未来!
  •   李渔真是知识渊博啊,以后要多读书
  •   李渔的审美,一向喜欢!
  •   书很好,不论是包装还是内容,都很满意
  •   中华书局的书无论纸质还是内容都相当好,值得收藏。
  •   要静下来心来, 慢慢读的书
  •   书很好,慢慢读。
  •   慢慢品读经典。
  •   经典的好书,值得收藏.
  •   需要认真研读,领略书中奥妙所在。
  •   挺好看的,图也配的很好
  •   印刷质量不错,图文并茂,值得购进
  •   朋友推荐的,阅读中似乎感觉到了那个朝代的生活和气息,不错
  •   看古代文人的风雅,当此为最佳……
  •   内容解释十分详细 还有注音 十分适合阅读
  •   中华书局版,非常不错。内有园林方面的论述,十分珍贵。值得收藏。
  •   书很不错~推荐购买哦~
  •   很好,完全的好评,虽然说因为过年慢了一点点呢,不过书还是很好的。。不过觉得当当网的客服真的不怎么样。。。
  •   书做的很精细,看着很舒服
  •   书很好,配送比以前慢,而且包装不防水,外面纸盒已经打湿
  •   还没看,家还有很多书,此书是必买的。
  •   不错,书的质感挺好的~
  •   从内到外都非常美的书。
  •   这套书看一眼就爱上了~
  •   书很好啊 是我要的那种 我是平邮也很啊不
  •   书是蛮好的,只是当当网快递服务极差
  •   发货快,书的质量也好,真的不错
  •   质量很不错,字体也比较开,不累眼。这本书当专业读物或业余读物都可以。推荐个
  •   另外上海古籍也有出版,都是好版本。
  •   版本挺不错
  •   是我想要的版本,开本特别,印制不错。
  •   中华书局的版本比较可信,就是解读部分有点啰嗦
  •   和《浮生六记》类似,很细腻的文字。
  •   内容不错性价比很高是我想买的
  •   内容和材质都很好
  •   好看 内容挺包罗万象的
  •   没的说,唯一可惜的是只收录了一半内容。
  •   质量很好,内容很正,很适合哈哈~~
  •   中华书局的,绝对权威!
  •   我喜欢的文风,而且作者知识面很广泛~
  •   这本书所采撷的作品及作者本身的观点,对阅读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看了之后,感觉这是一顿有质量的快餐。
  •   很有帮助阿!
  •   收到书后与我想象中的一样,没令我失望
  •   闲暇时翻翻,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   这本书,可以是我闲暇时最好的朋友。
  •   品质很好,国学很有意思
  •   书面装帧很精美,印刷质量也应该是属中上。书非买不能读,买几本好书,用心品读几个未曾谋面但却早已熟络的大家或名人,对往事的回忆,对生活的领悟,心境便觉得平静了许多。书还没仔细看,只略微翻了翻,但自我慰藉的读书功用竟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口碑是大家的,心灵是自己的。希望这是一些值得我本人聊慰饥肠的精神食粮。
  •   hao .....
  •   字迹清楚,是正版货,无错别字。是本好书!!
  •   很好,慢慢看。喜欢。
  •   字字珠玑,爱不释手
  •   挺喜欢的,以后看。
  •   我们可不是梦想着这样的知己么
  •   书本精美,表里如一。
  •   还没细读,要花时间。
  •   还没细看,看起来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