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与贝多芬

出版时间:2003-7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罗曼・罗兰  页数:195  译者:梁宗岱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包含四篇文章。第一篇也就是最长的曾在《欧罗巴》杂志上发表。作者已把它增订过。其余三篇也是属于同一题材的,不过从另外几个观点研究。歌德的问题是那么浩大,而且,在他死后百年,依旧那么动荡(因为这个人的生命箭的特征是一经射出之后它永不停止,永远追逐着那逃避它的目标)——作者觉得对于这几篇独立的研究保持它们那活动的弹性比较符合真理,这是作者唯一可以把它们接近那伟大模型的不可企及的可塑性的希望。

书籍目录

序曲歌德与贝多芬歌德的缄默歌德与音乐贝蒂娜附录  1.《马赛曲》在德国  2.贝蒂娜论及音乐的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歌德与贝多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3条)

 
 

  •   歌德是伟大的诗人,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这两个人碰撞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这就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值得收藏
  •   特别值得买,推荐
  •   罗曼罗兰的作品我都很喜欢,多年前有一本可惜丢了,这次买到欣喜!!
  •   买回来一看,封面都没写梁宗岱的名字。我怀疑是不是他翻译的啊。要是他翻译的,那肯定不错的。我只看了几页,还不知道是不是他翻译的。
  •   看是罗兰写的就买了,正在看
  •   好内容好作者好出版社,有什么不买的理由呢.
  •   罗曼·罗兰这名字无需我再做解释,梁岱宗大家可能就陌生了。梁是诗人,也是翻译家。有名于当时,只因死得早,被埋没了。
  •   这本书的翻译和印刷真是让人无语啊,好多错印和落印,导致读起来很费劲。不知道哪里有更好的版本。
  •   看价格6块多,很便宜就买了。封面貌似庄重,结果虽然有195也,但书实在是太小了。内容主要以歌德为主,毕竟对贝多芬,罗曼罗兰有传记和改变的小说。可是这本书有不是歌德的传记,只是就作者自己感兴趣的片段展开,所以聊作消遣的小册子翻翻吧。罗曼罗兰的思想,麻醉些上世纪青春期的假正经同学还行,在思想、精神、政治、语言各方面比同时代的茨威格差远了。
  •     一整天纠结于魏玛的两颗诗与音乐的巨星奇异地朔望,罗曼罗兰为能捕捉他们的交集又编织了一张密网,一拨拨巨擘大拿在"黄金时代"的艺术舞台上闪亮登场、谢幕,他们互相倾慕、诋毁,却又毫无罅隙,让天才们的思想得以薪火相传•••一堆让我眩目困倦的名字,繁杂琐碎的史料,却又让我不忍释卷的一本小书。
  •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他于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是个得到自觉的灵。 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歌德,可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超一流作家。 他常在其戏剧、小说、书信里常常插入形式短小、含意隽永的小诗,歌德从八岁写第一首诗开始,到死前十几天写最后一首诗为止,一生所写的长短诗作,总共有二千五百多篇,对别的诗人来说,这数量就要孜孜矻矻一辈子去伏案疾书了。 海涅曾举出世界文坛上的三巨头,他把莎士比亚誉为戏剧的巨头,而抒情诗的巨头则是歌德。2005年11月,德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最伟大的德国人,歌德名列其中。
               《浮士德》(Faust)是德国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共历时六十年,它是歌德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的概括,是歌德最主要的代表作。世界文学巨著《浮士德》被认为是德语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同时也是最经常被引用的作品,这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内容复杂,结构庞大,构思宏伟,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温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揉一处,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歌德的《浮士德》在文学史上,与莎士比亚的戏剧、但丁的《神曲》具有同等地位。《浮士德》既可作为研究人生的经典著作,亦是极佳的休闲读物。
               众所周知,歌德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杰出的思想家;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科学研究者,而且涉猎的学科很多:他从事研究的有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颜色学、光学、矿物学、地质学等,并在个别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如他在1784年发现了人的颚间骨。然而更少有人知道,歌德还是一位画家,更准确地说,是一位有相当造诣的风景画家。歌德的天性极其活跃,他的求知欲非常强盛;他把他的精神触觉伸向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他要占有映照人类内心世界和观察、认识外部世界的所有手段。他的智慧、他的勤奋,他那深邃的目光、他那敏锐的感官,以及他长达82个春秋的高寿,使他在不同领域里——首要是在文学创作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绘画艺术上,他以无比的执着,从童年直到老年,始终怀着浓烈的兴趣,并几乎一直热情地进行实践,画了2700幅之多,这其中绝大多数是风景画,也包括他进行科学研究时所绘下的画图以及他对人体进行的临摹等。
  •     大概罗曼罗兰对于他心中这两位分量极重的人,当初相遇却未擦出火花,感到颇为奇怪,所以研究了下。
      对于研究两位人物是挺好的资料
  •      罗曼·罗兰不时髦了,而且是无声无息地就过气了。《约翰·克里斯多夫》变成了那类人人书架上都有,然而很少翻阅的大部头。那么多新的绚丽的名字盖住了他。一部迟迟问世的《莫斯科日志》仅仅是回光返照。其实,当初他大红大紫的时候,就应该预料到有被冷落的一天,真正的经典不会一时间大红大紫。靠着一个一流翻译家,在遥远异国走红的二流作家,能有如此命运就该谢天谢地了。
       幸亏,罗曼·罗兰除了是个小说家,还是个音乐学家,或者说半吊子音乐学家、半吊子钢琴家,能背奏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奏鸣曲,演绎水准让他的历史学导师吃惊不已。留下的音乐学著作中有不少翻成了中文,粗粗计有《亨德尔评传》、《贝多芬:伟大的创造性年代》、《歌德与贝多芬》,傅雷翻了数种、一些零散的音乐学论文结集为《罗曼·罗兰音乐散文选》。很讽刺,中译的西洋音乐学论著中,数量最多的居然是一个半吊子音乐学家,且译者都不是音乐学的圈中人(这自然和国内音乐学发育不良有关)。
       《歌德与贝多芬》的译者是诗人梁宗岱。去年购得,读了十几页,感觉像在读小说。高中甫在八十年代末翻译的音乐家小说《贝多芬》与《莫扎特》曾热买,作者胡赫的路子就很接近罗曼·罗兰。处处可见作者创造的对话场景,传主的心理描绘、表情、个性…….在今日的读者看来,理论书写成这样,未免太不可信。所以当初读了个开头,就搁在一边。
       现在再拿起看,感觉依旧,小说家罗曼·罗兰时时要跳出来,抢音乐学家罗曼·罗兰的笔杆,用主观的浪漫眼光梳理史料,让人好笑,同时又有点动人。贝多芬成为了酒神的化身,歌德是太阳神,两位巨人间的冲突和不理解,皆缘于酒神和太阳神间的不相容。其实作者的这个立论压根用不着费心去从史料中归纳整理,削足适履,这只是一个诗意的直觉,无需论证,罗曼·罗兰白白地兜了一个大圈子。
       比较而言,结集收在《歌德与贝多芬》一书中的论文数《歌德与音乐》最言之有物,小说家露头较少,音乐学家用史料勾勒出魏玛音乐剧院数十年的演变,从中窥出歌德音乐观念的变化。其中关于歌德创作歌剧脚本的内容最为精彩,大文豪在这个领域内彻底惨败。不过,伟大的创造性努力永远不会白费,其经验教训都化入了《浮士德》的第二部。那个浮士德升天场景成为不朽的音乐戏剧脚本(舒曼、马勒)。该文更偏向文论,关于一个伟大的诗人如何实践自己音乐梦,最终他意识到,对于他而言,音乐并不是诗的完成,诗歌本身就是音乐的完成。譬如那首短短的小诗:
      
      “一切的峰顶
      沉寂……
      穿过胸中的迷宫
      徘徊在夜空……”
      
       他们本身就如此富于音乐性,不宜于谱成音乐,谱成音乐,或许不失为美妙篇章,但对诗的“音乐”来说,却是一种损失。这就是歌德的“音乐”。
       当然,也可以倒过来说,伟大音乐家的音乐,有时也是“诗”的完成。
       顺便说一句,梁宗岱的译笔极为适合罗曼·罗兰,赏心悦目。由于年代关系,有些音乐名词翻译古怪了些,譬如“四部合奏乐”(Quartet)。
      
  •   呵呵,我也不喜欢罗曼罗兰那种按照自己理解塑造人物的传记写法。相比之下还是茨威格好,可惜他不写音乐家。
  •   我还是爱Jean-Christophe.
  •   我竟然是搜索梁宗岱找到这里的
  •   LZ愚昧让我震惊,你真好笑,你的意思是说一流的翻译家眼光水平就这么低,偏偏要选个2流作家东西翻译。
    主观和客观的界限是如此的模糊不清,Lz草率就在这里下定义。把罗曼罗兰归于主观主义倾向。
    那你还可以不可以说,曹雪芹这些作家你觉得觉悟都不够高啊,都只是在反对封建教条,还没达到社会主义的境界。
  •   罗曼罗兰的确在这部书中暴露了他的主观倾向啊。
    书中许多论据都是经不住推敲的。
  •   罗曼罗兰是个文学家,他的研究文字很自然地会体现出文学和创造性思维的痕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在音乐上是个二流音乐家。当萧伯纳说“莫扎特为唐璜谱写了哪怕出自天使之口也不会不和谐的曲调”的时候,难道你认为萧伯纳是在夸奖莫扎特吗?
    我们都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而音乐是抒写心灵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有权为自己的音乐做注解。罗曼罗兰一定看不懂,也不会喜欢勋伯格的玩意儿,而勋伯格难懂并不意味着他是个“一流音乐家”。
    否则,我们就不得不承认李斯特高于肖邦,而帕格尼尼高于莫扎特,因为前者居然能够写出只有自己才能演奏的音乐!从这个意义上舒曼甚至更高,甚至能写出连自己都不能演奏而其难度的目的在于从技术上蹂躏自己老婆的音乐!
  •   靠着一个一流翻译家,在遥远异国走红的二流作家,能有如此命运就该谢天谢地了。
    现在,罗曼罗兰不红了,不是因为他错了,而是因为这个世界错了。
    那些只能用“红”来判断一个作家成功与否的人,世界上从来不缺,他们在天才们活着的时候嘲弄天才,在天才死去以后膜拜天才。
    尔曹身与名俱废。
  •   比较而言,结集收在《歌德与贝多芬》一书中的论文数《歌德与音乐》最言之有物,
    ——
    原来亮点是这个,马克期待下。
  •   p.s:他显然不是天才,也不能算是学者,但这毫不妨碍他那有目共睹的优美雅浪漫,自由高尚,以及宽阔的灵魂。
  •   《约翰·克里斯多夫》变成了那类人人书架上都有,然而很少翻阅的大部头。
    作为路人甲表示躺着也中枪,又被莫名其妙地代表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