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马丁·格克  页数:268  译者:严宝瑜  
Tag标签:无  

前言

近年来我国爱好西方古典音乐的人,特别在青年中愈来愈多了,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现象。就在当前出现的古典音乐普及规模愈来愈大的喜人形势下,人民音乐出版社选择了德国汉堡罗沃尔特出版社(Rowohlt-Verlag)出版的“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数十种翻译出来,目的是供我国包括发烧友在内的广大音乐爱好者、音乐从业人员(教师、演出工作者)等从事音乐欣赏、学习、研究和教学时的参考。罗沃尔特出版社是德国历史悠久的出版社之一,成立于上世纪初,它随着德国百年来的政治沧桑,几起几落,但始终以求新扶新为己任,在推动德国文化创新上有着值得自豪的传统和声誉。“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是罗沃尔特出版社推出的“罗沃尔特名人传记丛书”的一部分。这套书在全德国,乃至所有德语国家都是闻名的。如果你有机会到德国普通的家庭做客,几乎可以在每家的书架上发现这套五颜六色的丛书,部分或成套地排列在书架上,十分引人注目。说这部丛书家喻户晓并不过分,它已经成为人们经常查阅的工具性参考书了。“罗沃尔特名人传记丛书”涵盖了几乎人类全部知识领域和文化领域,只要某名人对某一知识和文化宝库,诸如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政治、军事、文学和各种艺术门类(音乐、造型艺术、戏剧、电影、舞蹈等)曾做出卓越贡献,或者对社会的历史进程起过显著影响,罗沃尔特出版社就请人撰写成传记性的文字收入丛书,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单行本篇幅不大,一般是200页上下的小册子,但具备科学性和可读性两方面的价值。丛书每个单行本都以传记主人公的名字为书名,书名下有副标题:“以传记主人公的自述作依据,配相应的图片文献加以说明”。副标题强调丛书的两个特点:一是使用第一手材料写成,加强传记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有关音乐家传记的出版物,中外有个通病,常常把音乐家的天才神秘化或把他们的生活浪漫化,传记作者不遗余力收集音乐家的趣闻轶事,把它们当成认识音乐家的主要窗口,有的甚至用渲染性语言、不确实的虚构哗众取宠。“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不这样,每一个作者在正文前都要做声明,说他写这本传记要打破过去在这位作曲家身上制造的神话,还他一个真面目。二是所有书中均配有同传记主人公有密切关系的同时代人的肖像,以及他本人经历的历史事件和音乐活动的图片,做到了图文并茂。这些插图并非用于装饰,而是用形象来说明问题。最近出版的单行本取消了这个副标题,但我们注意到新版传记强调第一手材料的原则不变,书的编排做到图文并茂的努力没变,非但如此,新版还换上了许多彩图。罗沃尔特出版社物色的撰稿人,都是对撰稿对象、相关领域及有关问题有深入研究并做出卓越成绩的专家,可以从丛书编辑部为每个作者所写的简介中看出。有的撰稿人还是相应研究领域中的权威,比如《瓦格纳》的撰写人汉斯·迈耶先生就是世界瓦格纳研究权威之一。(他因为在文学和音乐方面的渊博学识和突出成就,而且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日耳曼语文学学者,汉斯·迈耶先生被授予北京大学名誉教授称号。)罗沃尔特出版社组织了一大批专家学者为“罗沃尔特名人传记丛书”各科的单行本撰稿,使通俗性的小册子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这也是值得我国出版界和各学科的专家学者,特别是音乐学科中的专家学者效法的。上述的特点和做法,保证了“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的科学性,值得赞扬和推荐。我们认为这套丛书还有另外两个特点值得指出。一是丛书的单行本在不断更新。以莫扎特、贝多芬、肖邦为例,单行本已更换成全新的版本,新版由新的撰稿人写出。通过比较,我们注意到新版的观点和材料因学术界对这几个音乐家的研究有新的进展和新的成果而与旧版有所不同,一般说新版抛弃了作者认为是陈旧的观点,从新的视角来观察问题,补充新的材料。这种做法和我国的“与时俱进”精神是相通的。另外,新版抛弃了旧版堆砌材料的繁琐哲学的缺点,叙述和行文比以前简洁扼要,篇幅也节省了。另一个特点,是前面提到的文字内容和丰富图片文献的搭配。我国的出版界常用“图文并茂”形容好的出版物,但是有的书刊文字配了许多花花绿绿的图片,看起来琳琅满目,但与文本内容没有多大关系。“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丰富的图片资料与文本内容相得益彰,放在有关内容旁边,起到了使内容具有直观的形象性作用,让读者阅读时不感到枯燥,而且加强了对内容的深刻印象。为了满足一些读者深入研究的需要,书中的引文都一丝不苟地在书后尾注中标明出处。附带说明:书中若有对我国读者陌生,但对理解本文起加深作用甚至关键作用的人名、地名、名词和所说的事件、问题,原作者没有加注,但我们的译者把这些都作为脚注放在当页的下方。丛书每个单行本都附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完备目录,这是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重要的查考依据,书后的对作曲家研究的出版物和重要书目,是对做进一步研究的读者重要出版信息。这些书目大都是在研究史上有了定评的重要著作,也有最新出版的。这两个附录我们原封不动地以原文附在中文版后面。应该指出,这两种附录所提供的资料都是最新的和可靠的,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参考或依据。每个单行本还附有作曲家的生平大事年表,可以帮助读者对作曲家有一个概括性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起到迅速查考作曲家生平事迹和作品完成年代的依据。丛书还附有传记主人公的同时代或后代的重要思想家、音乐评论家和同行作曲家的评价,或带有箴言性的摘要语录。这些评语常常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总的来说是深刻的,有的是切中要害的。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观点的评论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有利于促进读者对作曲家的思考和认识。人民音乐出版社把“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译审任务交给我们三个人,我们感到这个任务很有意义,就欣然接受了。但我们都感到责任重大,因为任务是艰巨的。一是数量大,全套有60本,而且都是德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懂德语的人虽不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那样凤毛麟角,但比起英语、俄语、法语来,毕竟人数尚少,合格的德文译者不易寻觅。二是这些书的内容专业性强,与一般的音乐家传记相比,它们具有一定的深度。所以,我们组稿是必须找那些既有较高德语修养,同时又有一定音乐知识的译者。幸好,很多译者都是古典音乐爱好者,他们特别对德国音乐有相当丰富的知识。但是要翻好这样的丛书,对仅仅是一个懂得德语的音乐爱好者来说,仍有许多音乐专业上的难关要克服。幸好我们的译审小组中有专门从事音乐专业教学、研究的音乐史专家余志刚,还有在普通大学兼任了十几年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德国古典文学专家严宝瑜,以及有过业余翻译音乐类书、翻译经验极丰富的歌德研究专家高中甫。由他们各自组稿的译稿完成后,都由他们精心审校。如审稿时遇到疑难问题,译审小组在人民音乐出版社理论室的负责同志和责任编辑的参与下一起研究解决。总之,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所有翻译者都抱着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地去完成这项工作。因为所有参加工作的人,深深了解完成这个任务意义重大,都愿竭尽绵薄之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音乐事业的普及和提高做一点工作。以上便是我们要说的话。因为许多话是我们对读者怎样理解和使用这部音乐丛书有关,所以我们把这些话当做“序”放在书前,我们没有认为我们的话是绝对正确的,写上这些仅为读者做参考之用。竭诚希望批评指正。严宝瑜(执笔)余志刚高中甫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译审小组2003年6月于北京

内容概要

  本书打破过去在贝多芬这位西方乐圣身上制造的神话,还他一个真面目。书中均配有同贝多芬有密切关系的同时代人的肖像,以及他本人经历的历史事件和音乐活动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本书还附有贝多芬的生平大事年表,可以帮助读者对贝多芬有一个概括性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起到迅速查考贝多芬生平事迹和作品完成年代的依据。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马丁•格克

书籍目录

“从海顿的手中接过莫扎特的精神” 觉醒的年代(1770-1800)
“自由,在艺术世界中继续前进” 满载荣誉的年代(1800-1815)
公开活动中的贝多芬
贝多芬的私人生活
“英雄风格”的作品
“必须如此吗?—必须如此!”寂寞的年代——集中全力创作晚年作品(1816—1827)晚期作品188
贝多芬的身后:“一段欧洲史”
原书注释
大事生平年表
名人轮贝多芬
作品目录
作者简介
参考书目
图片来源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贝多芬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1901年克林格尔完成了他的创作——《贝多芬》塑像。现在这个坐在宝座上的贝多芬的塑像被放在莱比锡格万特豪斯音乐厅里供人瞻仰。尽管这个塑像在风格上带着创作它的时代烙印,然而它确实能显现出这个超越时间人物的传奇色彩:塑像的上身是裸露的——这是用来表现原始的,然而是镇静自若的力量;面部神情显出思想高度集中,目光向内,同时又注视着远方;双拳紧握显示了坚强的意志;塑像的周围是孤独和宁静。一只雄鹰匍匐在这位英雄脚前光秃秃的山岩上,鹰是长空和高峰的主人,它象征着不受限制的天才,同时象征着飘忽无定的神性的灵感。天使的头像装饰着贝多芬的宝座,它们代表了天使的轻盈及天国的灵气,这些也是贝多芬的艺术中所散发的气息。宝座背后的,浮雕缅致地刻画了一些以希腊神话和基督救世的教义为题材的故事。浮雕作为背景处于后方,然而它与塑像在丰富的内容上有着关系:贝多芬的音乐不单单被强调为音乐是意志表现的,这一叔本华音乐观的体现;它同时还与古希腊、基督教和启蒙运动的思想遗产有着密切的和具体的关联。这一点不仅那些有情节、有文本的作品,如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或《庄严弥撒》等可以作为佐证;恰恰那些“纯粹的”器乐曲,是两方面因素间形成的张力(一方面是那些独立的、来自音乐自身规律的因素。另一方面是那些要求提到哲学和美学原则的高度来解释)得到进一步理解。特别是交响曲,只有当它们被理解为与西方思想特定的传统、主题和象征的对话,才能在巨大的规模上展现自己。克林格尔的贝多芬塑像,实际上是十九世纪一开始便_出现的对贝多芬进行神化的缩影。1804年,约瑟夫·威里布罗德·梅勒就已经把贝多芬当做他那个时代(拿破仑的时代,此人在生前已成了一个传奇人物)——艺术家中的英雄,以古典主义风格画了一幅油画。然而无论如何,拿破仑是政治艺术天才的化身,他制定宪法、调动军队,把所有民族抛入骚乱和动荡。贝多芬仅仅是一个音乐家,头上却较早地被围上伟人的光圈,有时候这光圈似乎比围在歌德、席勒头上的还亮。对此,人们这样来解释说,这是因为音乐艺术具有凝聚和倏忽即逝、抽象的远和感性的近的辨正性格,所以它比起其他姐妹艺术来更宜于发挥神化作用,但我们千万不要忽视,正是贝多芬在决定性的维度上把音乐的这种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如果说,到后来人们才发现巴赫是十九世纪音乐的老祖宗,那么贝多芬从一开始就是这个世纪音乐的英雄了。一幅约瑟夫·邓尼尔·汤豪塞1840年画的画,题名为《李斯特在琴前》,画面上可以看到这位钢琴大师与大仲马、乔治·桑、马丽·德·阿古夫人、雨果、帕格尼尼和罗西尼等人在一起,他坐在钢琴前演奏,其实,这幅画也可以名之为“对贝多芬的回忆”,因为那位在做即兴演奏的李斯特,目光如醉如痴地注视着贝多芬的胸像,胸像在以布满浪漫色彩云朵的天空为背景前放置着,看起来比坐在钢琴前崇拜它的人的形象还要高大、还要强有力。瓦格纳在神化贝多芬中所起的作用不见得比任何一个人差,他把贝多芬的生平和创作混杂地交织在一起,成为一块清理不出头绪的编织物。他在1870年写的那篇,用很重的语气写的文章中说:“不仅是贝多芬的创作,而是包含在创作中的闻所未闻的艺术行动,我们应该把这看做他天才发展的高峰来把握住。”这里出现了一个共同的第三者,在瓦格纳那里被称做“行动”,在另外一些贝多芬的诠释者那里被称做“埃妥斯”,这样把他的生平和创作分开来观察便成为多余的了。在这样的背景前,连一些最不渲染其事的传记家和最清醒的作品描述者也沾上了编织贝多芬神话的嫌疑——如果写贝多芬而不用传奇色彩来突出他的行动和他的“埃妥斯”的意义,那么写他有什么意思?没有一个作者不去构建一些关联、寻找一些事实以诠释出某种意义:这些事实要是在一些不怎么重要的作曲家那里,就不会得到强调,甚至早就会被遗忘。然而研究者的任务当然应该是把那些传奇性和逸事性的故事与可靠的和得到证实的事实区别开来。然而什么才是更高意义上的可靠性?举例而言,从作曲家生命的最后几年得到的、被保存下来的一百八十本谈话本提供的材料是可靠的吗?我们撇开那些缺漏的不说,这些本本表面上看,似乎是最能反映这位聋子大师每天的生活及他与人交往的情况了。但是如果我们从谈话本得知他埋怨他的女佣人工作马虎,或者我们读了有关的材料不能理解他怎么连简单的加减法都不会做,知道了诸如此类情况于我们对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和晚期弦乐四重奏的知识又能丰富多少呢?

编辑推荐

《贝多芬》是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之一。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还原了贝多芬的艺术人生。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贝多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包装完好 这个书作为参考还是不错的 不过基本叫做高仿了其他几本贝多芬研究 但是还是有值得一读的地方 至少总结了一下其他几本书的优点
  •   心血来潮想读读人物传记,这本简装有复古感。纸张、印刷还可以
  •   这套丛书很不错,不但有作曲家的生平介绍,还有作品目录,使用方便。
  •   介绍音乐家的书 帮助更好理解作品 值得购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