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织七彩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吴斌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09出版)  作者:吴斌 编  页数:59  

内容概要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应该是一个相对宽泛、包容的大概念,少数民族音乐是其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专家考证,早在夏、商、周时期、少数民族音乐家就已进入中厚献演于宫廷。周朝设有专门掌管少数民族音乐的官吏。春秋、两汉,“丝绸之路”的繁荣以及公元一世纪的匈奴人西迁,使中国音乐史乃至人类文明史发生了巨大变革。许多少数民族音乐都是歌、舞、乐一二位一体,自成一统,很难梅其剥离分割开来,如苗族、水族、侗族的芦笙舞,彝族的三弦舞等,这些形式自然离不开乐器伴奏。有些民族的歌、舞、乐相对平衡发展,有的民族纯器乐的音乐比较发达。

书籍目录

乐颂国风飞花点翠舞影氍毹苗岭的早晨(口笛)北京火车进侗乡(芦笙)接亲路上(合奏)侗乡之夜(巴乌)初升的太阳(马头琴)列哨(葫芦丝与巴乌)鄂伦春篝火(月琴)欢乐的草原(四胡)壮乡春早(马骨胡)帕米尔的春天(笛子与手鼓)我的热瓦甫(热瓦甫)黄骡马(马头琴)纺织谣(伽椰琴)雨林情趣(葫芦丝)赛马(芦笙)春到科尔沁(四胡)绿洲(都它尔)森吉德玛(马头琴)撮泥鳅(哈尼族俄比)渔歌(巴乌)天山即景(合奏)追鱼(葫芦丝)四季(马头琴)塔吉克的节日(合奏)山歌好比清江水(合奏)雪域圣歌(合奏)

章节摘录

插图:木叶,顺手摘一片树叶就可吹奏。它应该属于“八音”的哪一音?四类的哪一类?实际上,木叶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流行的一种乐器。《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啸叶,衔叶而啸,其声清震,橘柚尤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杨柳枝词》对吹叶有生动的描述:“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可见吹叶作为演奏技艺在唐代已列入宫廷乐队。在成都西郊,前蜀时期的王建陵墓中有一组引入注目、神态逼真的石刻伎乐浮雕群像,其中一女乐伎右手食指和中指按树叶于唇间正在吹奏,左手还握着几张备用的木叶,足见木叶历史源远流长。⑩吹木叶,原也是苗族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吹叶藤”。苗乡四处生长着一种小叶藤,其叶片发音清亮悦耳,人们常用它来吹奏苗歌和山歌,这种山歌一般带有“咿”、“噢”等引子,尾声还有衬词,风格独特。“吹叶藤”在苗族青年男女社交活动与爱情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男女青年通过吹叶藤表达感情、寻伴交友。幸福家庭、恩爱夫妻,大多都是“吹”成的终身伴侣。还有人说,苗族的吹叶,再现了唐风余韵。木叶无需加工,它是一件天然乐器。少数民族的乐器大多是在生产生活中,因地制宜、随手拈来,体现了他们的勤劳、智慧和想象力、创造力。

编辑推荐

《弦织七彩.伟大的音乐·国韵华章(民族风)》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弦织七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