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十村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何明 编  页数:66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云南十村》主要讲述了文化变迁的发生,来自一个社会在面对内部和外部两个面向的压力时,自动或者被动的文化适应。文化变迁的内部动力归因于社会内部物质文化的发现与发明,外部动力则来自于他文化的传播与采借。在当前的市场化、全球化的社会语境之下,变迁是每一个民族文化的常数,而自外来文化的传播和采借则更为普遍,也是每一个发生变迁的民族文化的常因和第一位要素。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在发生范围广阔的文化变迁,在中国不仅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正在发生文化变迁,少数民族也正在经历深刻的文化变迁。  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在资源、教育、经济发展水平上,都不如汉族,因而在他们社会中所发生的文化变迁,更值得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去关注和研究。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边疆,不仅有着26个世居民族,而且也有众多的跨境民族;而就云南本身的地理形态而言,不仅是云贵高原的一部分,也与东南亚山水相连。

书籍目录

导言:在大小传统之间:国家意志的统一性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国家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思考 一、国家与变迁 二、大小传统的互动 三、云南10个少数民族调查基地概况第一章 文化变迁与双语教学——石龙村的个案研究 一、石龙村概况与双语教学项目 二、研究的方法与路径 三、学校双语教学性质 四、教学过程的分析 五、现实中的双语——不同人群的态度 六、文化变迁背景下双语文教学的效果 七、对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第二章 整体与局部:研究视野的联动——箐口村的个案研究 一、箐口村的哈尼语 二、变迁中的箐口村 三、旅游开发中的社会阶层结构变迁 四、妇女角色地位的演变 五、集体记忆的逻辑和制度第三章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大沐浴村花腰傣的个案研究 一、花腰傣农作方式的变迁 二、花腰傣服饰的变迁 三、传统基础上兴起的生态旅游第四章 双重文化背景下的交汇融合——纳古回族社区的个案研究 一、纳古回族语言与阿拉伯语 二、清真寺中的纳古人生活 三、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式 四、婚姻:双重的文化特征 五、城镇化进程中的妇女就业 六、社区发展与宗教资源第五章 现代传媒语境下的变迁——赤恒底村的个案研究 一、经济发展进程 二、傈僳族文化变迁探析 三、信息传播与文化变迁 四、移动通信与生产生活第六章 基督教背景下村落仪式的转变——芭蕉箐的个案研究 一、基督教传人的进程 二、传统叫魂驱鬼仪式的消亡 三、人生礼仪观念的变迁 四、年节和庆典仪式的变迁第七章 社会背景下的仪式变迁——南溪村的个案研究 一、南溪村概况 二、经济与文化的变迁 三、南溪村丧葬礼仪的变迁第八章 宗教信仰的变迁——茶腊村的个案研究 一、传统的灵魂世界 二、总体生存模式 三、外来宗教的传播 四、宗教的“和谐共存”  五、宗教“和谐共存”的结果第九章 节日仪式与艺术意义——可邑村的个案研究第十章 整体联动的多维变迁——大糯黑村的个案研究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文化变迁与双语教学——石龙村的个案研究  翻开剑川的历史,从海门口新石器文化遗址到沙溪鳌凤山古墓葬;从石宝山石钟寺石窟到沙溪寺登“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从清代的“文献名邦”到现在的“中国民间木雕艺术之乡”,剑川无疑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的地方。石龙村就位于剑川县的西南部,石龙在剑川众多的白族村寨中并不是很出名,甚至连很多的剑川人都不知道这个处于石宝山腹地的小村子,但这并不妨碍石龙以其保存完好的白族民间艺术和文化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剑川是白族人口最集中的县,石龙村则因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原因,成为白族霸王鞭、白族调等民族文艺原生形态保存最好的地方。  一、石龙村概况与双语教学项目  石龙村距沙溪镇(2002年以前称沙溪乡)镇政府所在地寺登镇22公里,距剑川县城金华镇30公里,东距石宝山风景区约3公里。距其他村寨最近也在10公里以上。除了山间小路,出村只有通过一段塘石路再与石宝山景区的柏油路相连。县城与石宝山之间是柏油路,这条路往西延伸,就与村子的塘石路相连。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云南十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内容很有深度,也很全面。
  •   本书里面所举的一些个案研究意图想表示对国家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思考,非常值得一看
  •   像我这样刚入门学习民族学的同学,看这样一本将方法论融入实地调查的书,可以说,比纯理论书更容易接受一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