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学

出版时间:2000-11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郑金洲  页数:382  字数:33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科学的发展,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与国家教委课程教材研究所共同组织编写《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资助出版。  《丛书》从教育科学分类学的观点出发,比较系统地从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角度反映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试图勾勒教育科学的概貌。  《丛书》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同时力求做到“三个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结合,材料与观点相结合,叙述与评析相结合。  《丛书》属于学术性著作,要求作者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从纵向上论述学科发生、发展与趋势,从横向上比较和分析不同流派的观点。“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梳理辨析,努力反映学科前沿,亦体现作者自身的见解。  《丛书》的作者主要为中青年学者。为提高书稿质量,各卷分别聘请知名学者为特约审稿人。特约审稿人对书稿的审阅是全方位的,他们与作者相互进行平等的学术切磋。特约审稿人和丛书主编尊重作者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不同的学术观点。  教育科学的分化已经有了一个世纪甚至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现在已形成众多的分支学科。可是,相对而言,有的比较成熟,有的则甚稚嫩。这就使各分支学科的作者并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内容概要

教育文化学学科的特定性质以及自身的不成熟性,本书没有刻意在逻辑体系上下工夫,全书内容大体可以划分为如下几部分。导论是就教育与文化的基本关系做概略性的论述,并就文化的概念以及教育文化学的学科立场进行分析,意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立论的基础;第一、第二章是本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沿着时光隧道回溯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相关研究,给读者提供“史”的视野;第三、四、五、六章是从文化历程的角度分析文化发展的四个基本方面——文化传播、文化冲突、文化变迁、文化整合与教育的相互关系,给读者提供宏观的教育文化观;第七、八、九、十是将分析角度从宏观的文化历程转向微观的学校文化,在概述学校文化之后,分别就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和学生文化这些与学校生活休戚相关的文化类型进行论述,给读者提供学校生活的文化分析成果;最后一章可以看做本书的结束语,是围绕教育的文化使命展开的,给读者提供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现时代“图景”。

作者简介

  郑金洲,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金洲教授现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书籍目录

导论 文化的界说与教育文化学的构建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 第二节  文化与教育的基本关系 第三节  文化学的发展与教育文化学的构建第一章 教育文化观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文化与教育:辞源学上的考证 第二节  我国教育文化观的历史嬗变 第三节 西方教育文化观历史概观第二章  多维视野中的教育文化观 第一节  西方教育流派教育文化观钩沉 第二节  文化人类学流派教育文化观述要第三章  文化传播与教育 第一节 文化传播概述 第二节 文化传递与教育 第三节 文化输入与教育第四章  文化冲突与教育 第一节 文化冲突概说 第二节 文化冲突的由来及对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教育中的文化冲突:类型与原因 第四节 教育中的文化冲突:批判教育理论的分析第五章  文化变迁与教育 第一节 文化变迁的界说 第二节 文化变迁的动因与教育 第三节 文化变迁的类型与教育 第四节 文化变迁的阻力与教育第六章  文化整合与教育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整合 第二节  文化整合的类型与教育 第三节  教育整合文化的新方式:多元文化教育第七章 学校文化概述 第一节 学校文化的界说 第二节 学校文化的特性 第三节 学校文化的构成第八章 教师文化 第一节 教师的文化特性 第二节 教师的文化类型 第三节 教师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第四节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师第九章 课程文化 第一节 课程: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第二节 课程:主流文化的体现者 第三节 课程文化的批判与重建 第四节 课程中的性别文化 第五节 隐性课程:课程中的隐型文化第十章 学生文化 第一节 学生文化的界说 第二节 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 第三节 学生亚文化的类型分析 第四节 学生的反学校文化 第五节  学生文化的研究与学校教育第十一章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教育的使命 第一节 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涵义 第二节 传统文化现代化与教育变革的历程 第三节 教育现代化: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四节 教育本土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后记

章节摘录

  文化,一种亘古绵久的社会现象,它与教育相伴而生,相随而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为前提,互相砥砺。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给文化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二者缺一不可。就文化与教育的“亲缘”关系来讲,文化是教育的“近亲”,属“直系亲属”之列,它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要比政治和经济来得更直接,并且它也是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发挥作用的中介环节。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  谈到文化与教育,就涉及一个如何界定文化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颇为棘手,但它是本书不可或缺的逻辑前提。  自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文化一直是世界范围内探讨的热门话题,许多研究者从自己所属的学科和研究对象出发,对文化的定义提出了各自的界说,目前来看,这些界说远未达成共识,反而使得文化涵义的分歧愈益明彰。文化几乎成了钱钟书先生所讲的“你不说我还清楚,你越说我越糊涂”的那类概念。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文化的定义至今已不下三百余种。文化一词的复杂多义,使得一些人对界说文化丧失了信心,认为“企图或者声称给文化概念确定范围是徒然的”,“要想建立一个适用于任何地方的任何事例,并能解释它的过去与预测未来的概括性结论是徒劳的”。但是,没有概念,就没有科学研究,只有确定了文化的质的规定性,才能确定文化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研究范围,并依此建立起其他一系列概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育文化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昨天晚上买的书,今天早上就到了,很快,谢谢!
  •   网上购书很方便啊!会一直支持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